地名中包含的历史与文化

2025-02-21 可可诗词网-地域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贵州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建 省晚,行政设置长期以来比较多样,造成贵州地名 不象内地省份那样,大多以政治因素或自然地理 位置而命名,呈现出多姿多态的样式,这里略举一 些,以见一斑。
        (1) 反映特有历史建置的地名。贵州元、明、 清三代都实行土司制,土司有宣慰司、安抚司、长 官司等大小不一的名目。今天贵州仍有不少地名 中有“司”字,如贵阳的中曹司、息峰的养龙司、都 匀的王司、独山的上司、下司等。还有一些地名虽 略去了“司”字,但老人们在习惯上仍加上“司”字, 如黎平的中潮(司)、锦屏的新化(司)、丹寨的排调 (司)、平塘的平舟(司)、六硐(司)等等,这些地方 都是原大小土司的驻地。
        明代在连接湘、滇两省的交通要通处都设立 卫、所和屯、堡(铺),驻兵防守,因此沿镇远、贵阳、 清镇、安顺、镇宁、普定一线至今仍叫卫、所、哨、 屯、关、堡(铺)、驿的就特别多。从湘南一入贵州境 就有鲇鱼铺(属玉屏)、羊坪铺、焦溪关(属镇远)、 东坡堡、十里关、重安堡(属黄平)、五里哨(属凯 里)、酉阳铺、黄丝驿(属福泉)、麻子铺(属龙里)、 图云关、青岩堡、沙子哨(属贵阳)、卫城(属清镇)、 大屯、饭笼铺(属平坝)、头铺、二铺、么铺、二所夏 官屯、蔡官屯、刘官屯、双堡、甘堡、小屯(属安顺)、 余官屯、马官屯、魏旗堡(属普定)、大山哨、龙井 铺、丁旗堡、祝英哨、大花塘堡(属镇宁)、坡贡驿、 关岭铺、白口铺、新铺(属关岭)、江西坡驿(属普 安)、革纳铺、羊场铺、高屯、刘官屯、松官屯、孔官 屯、大屯、赵官屯、火铺、亦资孔驿、胜境关(属盘 县),由此入云南。
        有一些地名,至今已看不出含义,但仔细一推 敲,仍是明代卫所遗存。如清镇一带地名中有中 八、中一、中十、左五、左六、右二、右七、右十等村 寨名,便可推知这里原是明代威清卫所在地,明代 一个卫分为左、右、前、后、中五个千户所,每个千 户所又有十个百户所。所以叫“中一”的必定是威 清卫中千户所第一百户所所在地,依次类推。贵州 沿今湘黔、滇黔一线的其他地方往往出现前三、后 五的村寨,也往往是当地卫所驻兵所在。
        (2) 反映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名。这类地名 大多分布在贵州南部三个民族自治州地区,这里 地名特点是多用民族语言的音译。如黔东南侗族 聚居区的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等县,有二 十五个乡的名称带有“洞”字。乡以下居民点以 “洞”、“硐”、“侗”作词尾的达八十二个。“洞”反映 了侗族先民曾有过洞居习俗。历代史书上也曾将 侗族称之为“洞蛮”或“硐蛮”。
        黔西南的布依族多将他们的聚居地称“者”, 所以这一带地名前冠以“者”的比较多。册亨县城 在布依语中称者楼,这个县还有者告、者布、者茂 等带“者”字的地名二十多个。望谟县的布依族在 地名前喜冠“纳”字,仅城关、乐之两镇乡地名前冠 “纳”字的就有纳桃、纳黄、纳赖等四五十个。黔东 南多苗族,他们多喜爱在地名前冠以“摆”字,如摆 勒、摆腮、摆歪、摆绫等,仅榕江县就有带“摆字”的 地名三十多个。
        以少数民族语言音译作地名,反映了贵州民 族分布的状况,是民族语言文化进入地名的标志, 形成了贵州地名丰富多彩的一个方面。
        (3) 以十二生肖作地名。在地名中大量出现 以生肖命名的现象,这在其他省是不多见的。十二 生肖也称十二属相,用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支:子 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 猴、酉鸡、戌狗、亥猪。生肖纪年自秦汉以来就在流 行于世。而十二地支又是纪年、月、日的方法。贵州 用生肖给地方命名与农村集市有关,如某地子日 逢场(即集市),这地方就叫鼠场;申日逢场,这地 方便叫鸡场,以此类推。这种命名,既好记,又乐于 为群众接受。贵州全境,至今仍叫鼠场、牛场、兔 场、龙场、马场、羊场、猴场、鸡场、狗场、猪场的地 方极多。惟缺虎场,因当地人称虎为猫,所以寅日 逢场的集市便叫猫场,蛇场较少见,狗场、猪场因 名声不雅,往往已改为久长、珠藏,取其谐音。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过去十二天一场的习 惯已不适应需要,稍偏僻的地方已改为一星期一 场(一般在星期日),交通发达、市场经济繁荣的地 区有的缩短为三天或五天,有的原来场市已发展 为小城镇,天天赛过赶场,不过留下的地名,却反 映了以往的历史和文化。供人们回顾和研究。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