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路灯

2024-12-07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河北省枣强县北仓口村,从老辈流传下来农历除夕夜散路灯的习俗。腊月二十六赶过年集以后,村里好事者自认“会首”,挨家敛棉籽、棉油和款等。把敛来的棉籽拿到后街单家油坊,用凤凰碾轧碎,做路灯馅用;用敛来钱买绵纸,裁成约2寸见方的纸片,备作包路灯的皮。腊月三十日,找许多家里不忙的老太太聚到一大院里包路灯包。包法是:捏一撮碎棉籽,拿一张绵纸片包起,捏起四个角一捻像包包子一样做成一个带捻的如红枣大小的小包子,这就是路灯坯了。把包好的路灯包放在一个杀猪用的大铁锅里,再把敛来或买来的棉油倒进去,浸泡至透,待用。
        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吃过晚饭,听见架鼓队咚咚锵锵敲起来后,男女老少就涌到街上等待看散路灯。这天晚上还有挂灯和在灯笼上写灯谜的习俗。人来人往,观灯猜谜,其乐融融。散路灯开始,狮子开路,从村西头沿街向东散。散灯的后边是架鼓队,二十多面架鼓列成长队,一鼓一小锣领敲。领敲时叮叮当当,清雅温柔,齐奏时通通察察,重浊雄壮。更有一人扮作小丑,跳来跳去,以整齐全队节奏,叫作“跳鼓点”,滑稽可笑;加上飞镲对钹和盘头过脑的鼓槌飞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听的震耳欲聋。鼓队后是社火,傻老婆拉碌碡、锯大缸、傻公子扑蛾、抬哈达官、高跷队让人看了笑声迭起,一片欢腾,热烈红火,令人振奋。
        散路灯的方法是:由两人抬上装满路灯的大锅,走在路中间,街道两旁各有一人㧟着个红荆篮子,里边装满蒙糠,走几步,便捏出一捏蒙糠放在地上,并用食指在糠堆中心向下按一个窝儿。后边各跟上来一人,一手端个铁勺,一手拿两根红荆条做的筷子,铁勺里装路灯包,并有几个已点燃做火种,端勺人不断用红荆筷子夹上一个个路灯包,点燃后放在糠窝里,以使路灯捻儿朝上不倒,燃的时间长。就这样一按一放,快速敏捷,从前街散到后街,从村里散到村外,有时和邻村散的路灯接上头,从村里看,除夕虽为月晦,灯笼悬若星斗,路灯散如珠串,明亮如昼,不夜之境,激起人们的欢乐之情,令人流连忘返,向村外看,珠连星缀,金线火绳连起两村,萤萤然如银河落地,神秘如仙境。真堪称年节之一大奇观!
        为什么要散路灯呢?按照当地民俗,出门在外的人一定要赶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一起吃过年饺子,谚语说“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就是搞这种习俗。老人传说,散路灯就是为了给那些赶回家过年的走道的人照明,是积福行善的举动。也有迷信鬼魂的人说:人死后有鬼魂在,有后代的鬼被子孙“请家堂”请到家过年去了。那些没有后代的鬼无家可归,只好游弋于野外,成了野鬼。散路灯是为了给野鬼照明哩。鬼虽然是想象出来的,根本没有鬼,但是这给野鬼照明之举所体现出的恤孤怜贫思想该是值得称道的吧!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