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禹风俗
大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夏代的立国之主,这一传说在众多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如《史记·夏本纪》云:“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越绝书》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日会稽。”《墨子》、《吕氏春秋》、《水经注》等亦有记载,相传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葬礼又十分简朴,《越绝书》云:“苇椁铜棺,穿塘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寰一亩。”生前忧民治水,死后就地薄葬,因此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颂。据文献记载,绍兴祭柯大禹的习俗延续了四千多年,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厚的祭禹习俗,概略如下。
一、三月初五游禹庙(禹诞日)
禹庙在会稽山大禹陵之侧。据《吴越春秋》记载,禹庙和祭禹始于夏启: “启使使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相传夏历三月初五是大禹诞辰之日,民间祭祠大禹在此以前已经开始,其时已是春风拂面,大地苏醒,游禹庙兼有祭祠、踏青、卜兆一年吉凶之意,到三月初五,是民间游戏禹庙的高潮。《康熙会稽县志》载:“禹生之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论贫贱富贵,倾城俱出,士兵皆剩画舫,丹垩鲜明,酒樽食具甚盛,宾主列从,前设歌舞,小民尤相矜尚,虽非富饶,亦终岁储蓄,以为下湖之行春,欲尽数日。游者一众,千秋观前一曲亭,亦竟渡不减西园。”在大禹陵周围尚有南镇庙和香炉峰,南镇庙“正殿五间,后殿五问,东西两庑各十四间,中门九间,石门三,碑亭二,在中门外东西对寺。”旧时设有“南镇会”,以祭祠南镇会稽山。在香炉峰供有观世音,佛事甚盛,每入春以后,游客不绝,香烟缭绕,热闹非凡,随着三月五日禹诞日的到来,商贾纷纷前往设市,兴隆一时,周作人在《甲辰日记》中记载当时的盛况:“游禹陵,探禹穴、峋嵝之奇。少迭雨霁,因往天南第一镇(南镇),循麓行六七里,乃至庙中,跪者拜者不可计,爆竹之声如霹雳,香烟缭绕,上升成圈云,予等乃拣稍清静坐,啜茗一盏而下,回至禹陵午餐,又买甘蔗五支而归。”文中所云的烧香跪拜是对观世音,至于禹庙,黎民百姓向来不拜,以游戏代替,俗有“平民不拜禹,拜禹要肚痛”之说。
二、祭禹方式
第一种:宗室族祭。先秦祭禹以此为主要方式,规模不出越地,影响有限。据《吴越春秋》记载:祭禹开始于禹之子启,启后,太康失国,夏廷混乱,祭禹一度中断,直至少康中兴,又恢复祭禹。“少康恐禹祭之绝祠,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无余是越国第一个国君,他不仅恢复祭禹,而且在禹墓旁除宗庙外又修禹庙,《康熙会稽志》云:“庙之建,始于无余祠禹之日。”此后,祭禹有了定所。但无余以后十余世,祭禹又一度中断,《吴越春秋》载:“无余传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事,其语日‘鸟禽呼’,嚥喋嚥喋,指天向禹墓曰:‘我是无余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复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众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四时致贡,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
第二种:皇帝亲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数次出巡,每到一地命李斯刻石记功。公元前2010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首开天子祭禹的先例。此后皇帝祭禹陆驿不绝,史载规模最大的两次:一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十四日,康熙帝亲临绍兴祭禹,典礼隆重,祭品丰盛,康熙还作有《谒大禹陵》诗一首,题匾“地平天成”一块,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副;二月十六日晚又在杭州诏浙闽总督修膳禹庙,并赐银200两,给守祠之人。二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三月初八日在绍兴府六合村亲祭禹陵,乾隆《绍兴府志》载:“是日,高宗(乾隆)御龙袍补服,扈从之内大臣、侍卫、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兰品以上,该地方官知府以上武官副将以上陪祀,行三跪九叩大礼,读祝文、奠酒。其不陪祀之文武各官并地方官虽俱蟒袍补服,在行宫前两旁列跪送迎。”乾隆在大禹陵留有《谒大禹恭依皇祖元韵》、《禹庙览古》等五言诗,又有《茅山正讹》文一篇、书匾《成功永赖》一块,楹联“绩奠九洲重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一副。
第三种:遣官致祭。定期与不定期,或遇重大事情,如新君即位,自然灾害等即遣官致祭。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很多,如南朝宋时,遣谢惠连上会稽致祭夏禹王,谢惠连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一篇祭文。明清两代遣官致祭最盛,《明史》载:“明制,凡登极、巡幸及上谥、葬陵、册立、册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阙里孔庙、历代帝皇陵寝。”明代皇帝特遣,遣使至绍兴祭告大禹王陵庙的在数十次以上,仅乾隆时即达十七交之多。
第四种:地方官春秋例祭。禹子启即位后,即“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诏令守陵长史“春秋祀祭”。规定每年二月、八月由地方官例祭。解放前,浙江省政府最后一次特祭大禹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十六日上午九时半,特祭开始,主祭:省政府主席黄绍□;分祭:省财政厅厅长徐青甫、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陪祭:省党部委员胡建中,绍兴区行政专员兼绍兴县县长贺扬灵。绍属萧山、诸暨、馀姚、嵊县、上虞、新昌各县县长等政界要员以及社会贤达王世裕(子馀)、沈钧业、王声初、陈庆均(艮仙)、朱承洵(仲华)、金汤候,还有姒姓后裔等共六十馀人。祭礼新旧参合,以古制为主,改跪为三鞠躬。典礼延续至十时半结束。
三、祭器、祭品、祭期、祭仪1. 明代祭器、祭品、祭期
祭器 洪武初以圜丘、宗庙、社稷等为大祀,历代帝王等为中祀(汉唐以来一般如此)。天子新祀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历代帝王命官祭告或传制特遣。按中祀定式,洪武四年(1371年)定,历代帝王之祭品为:登一,铡二,笾、豆各八, 、簋各一,俎一,爵三,尊三。七年,更定登、铡、 、簋各一,笾、豆各十,爵三,共设酒尊五於殿西阶,酒尊三於殴东阶。二十一年增定,每位铡二,、簋各二,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十八。配位每坛笾、豆各二, 、簋各一,馈盘一,每位铡一,酒盏三。
祭品 祭帝王之帛,白;牲牢、犊、羊、豕各一。笾豆之实为:笾实以形盐、薨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实以韭 ,醯醢、菁、鹿醢、芹 、兔醢、笋 、鱼醢、脾析、豚胉; 、簋实以稷、粱;登实以太羹;铡实以和羹。
酒齐仿周制,用新旧醅,以备五斋三酒。其实於尊之名数,各不同。
祭期 每三年遣官致祭一次,遇国有大事则特遣告祭,具体行祭日期由钦天监选择,太常寺预於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於版,依时以祭,著为式。其祭日,遣官监察,不敬失仪者罪之。
2.清代祭器、祭品、祭期
祭器 光绪三十二(1906年)定,历代帝王正位十六案,案设爵三,登一,铡、 、簋各二,笾、豆各十,篚一,共 七,尊七。两庑配位二十案,案设爵十二,铡二,笾、豆各四, 、簋、篚各一,共俎四,尊四。
祭品 笾用形盐、薨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用韭 、醯醢、菁 、鹿醢、芹 、兔醢、笋 、鱼醢、脾析、豚拍。笾四者,止实形盐、枣、鹿脯;豆四者,止实菁菹、鹿醢、芹 、兔醢。登一,太羹。铏二,和羹。 二,稻、粱。簋二,黍、稷。
帛,用白。牲牢:帝王用太牢,羊一、牛一、豕一;两庑用少牢,羊一、豕一。
祭期 清初定历代帝王春秋仲月祭,凡巡幸所莅皆祭陵庙,国有大事特遣告祭;按常例祭的,则於前一岁正月,疏卜吉者及诸祀定有日者以闻。其祭祀时刻,坛庙用黎明。嘉庆七年(1802年)定祭历代帝王,或遇忌辰不改祀期;八年,论祭祀行礼,当在寅卯间。
四、祭禹典礼仪程
1995年浙江省暨绍兴市恢复公祭大禹陵,定于每年4月20日为各界祭祀之日,其典礼仪程如下。
1、祭典开始,全体肃立2、主祭人登拜厅3、陪祭人登拜厅4、主祭人盥手就位5、陪祭人盥手就位6、鸣铳、击鼓、撞钟7、奏乐8、献酒
9、敬酒(三敬酒)
10、向大禹像行礼(三鞠躬)11、主祭人恭读祭文12、献舞
13、礼成(再放铳9响,鼓乐齐鸣)
14、谒陵(仪仗乐队前导,参祭人员按顺序进入陵前甬道,至“大禹陵”碑亭前,分批敬献花蓝,行三鞠躬礼)
15、谒陵毕,典礼结束
一、三月初五游禹庙(禹诞日)
禹庙在会稽山大禹陵之侧。据《吴越春秋》记载,禹庙和祭禹始于夏启: “启使使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于南山。”相传夏历三月初五是大禹诞辰之日,民间祭祠大禹在此以前已经开始,其时已是春风拂面,大地苏醒,游禹庙兼有祭祠、踏青、卜兆一年吉凶之意,到三月初五,是民间游戏禹庙的高潮。《康熙会稽县志》载:“禹生之日,禹庙游人最盛。无论贫贱富贵,倾城俱出,士兵皆剩画舫,丹垩鲜明,酒樽食具甚盛,宾主列从,前设歌舞,小民尤相矜尚,虽非富饶,亦终岁储蓄,以为下湖之行春,欲尽数日。游者一众,千秋观前一曲亭,亦竟渡不减西园。”在大禹陵周围尚有南镇庙和香炉峰,南镇庙“正殿五间,后殿五问,东西两庑各十四间,中门九间,石门三,碑亭二,在中门外东西对寺。”旧时设有“南镇会”,以祭祠南镇会稽山。在香炉峰供有观世音,佛事甚盛,每入春以后,游客不绝,香烟缭绕,热闹非凡,随着三月五日禹诞日的到来,商贾纷纷前往设市,兴隆一时,周作人在《甲辰日记》中记载当时的盛况:“游禹陵,探禹穴、峋嵝之奇。少迭雨霁,因往天南第一镇(南镇),循麓行六七里,乃至庙中,跪者拜者不可计,爆竹之声如霹雳,香烟缭绕,上升成圈云,予等乃拣稍清静坐,啜茗一盏而下,回至禹陵午餐,又买甘蔗五支而归。”文中所云的烧香跪拜是对观世音,至于禹庙,黎民百姓向来不拜,以游戏代替,俗有“平民不拜禹,拜禹要肚痛”之说。
二、祭禹方式
第一种:宗室族祭。先秦祭禹以此为主要方式,规模不出越地,影响有限。据《吴越春秋》记载:祭禹开始于禹之子启,启后,太康失国,夏廷混乱,祭禹一度中断,直至少康中兴,又恢复祭禹。“少康恐禹祭之绝祠,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无余是越国第一个国君,他不仅恢复祭禹,而且在禹墓旁除宗庙外又修禹庙,《康熙会稽志》云:“庙之建,始于无余祠禹之日。”此后,祭禹有了定所。但无余以后十余世,祭禹又一度中断,《吴越春秋》载:“无余传世十余,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事,其语日‘鸟禽呼’,嚥喋嚥喋,指天向禹墓曰:‘我是无余君之苗末。我方修前君祭祀,复我禹墓之祀,为民请福于天,以通鬼神之道。’众民悦喜,皆助奉禹祭,四时致贡,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后,复夏王之祭。”
第二种:皇帝亲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数次出巡,每到一地命李斯刻石记功。公元前2010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首开天子祭禹的先例。此后皇帝祭禹陆驿不绝,史载规模最大的两次:一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十四日,康熙帝亲临绍兴祭禹,典礼隆重,祭品丰盛,康熙还作有《谒大禹陵》诗一首,题匾“地平天成”一块,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一副;二月十六日晚又在杭州诏浙闽总督修膳禹庙,并赐银200两,给守祠之人。二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三月初八日在绍兴府六合村亲祭禹陵,乾隆《绍兴府志》载:“是日,高宗(乾隆)御龙袍补服,扈从之内大臣、侍卫、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兰品以上,该地方官知府以上武官副将以上陪祀,行三跪九叩大礼,读祝文、奠酒。其不陪祀之文武各官并地方官虽俱蟒袍补服,在行宫前两旁列跪送迎。”乾隆在大禹陵留有《谒大禹恭依皇祖元韵》、《禹庙览古》等五言诗,又有《茅山正讹》文一篇、书匾《成功永赖》一块,楹联“绩奠九洲重万世,统承二帝首三王”一副。
第三种:遣官致祭。定期与不定期,或遇重大事情,如新君即位,自然灾害等即遣官致祭。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很多,如南朝宋时,遣谢惠连上会稽致祭夏禹王,谢惠连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一篇祭文。明清两代遣官致祭最盛,《明史》载:“明制,凡登极、巡幸及上谥、葬陵、册立、册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阙里孔庙、历代帝皇陵寝。”明代皇帝特遣,遣使至绍兴祭告大禹王陵庙的在数十次以上,仅乾隆时即达十七交之多。
第四种:地方官春秋例祭。禹子启即位后,即“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诏令守陵长史“春秋祀祭”。规定每年二月、八月由地方官例祭。解放前,浙江省政府最后一次特祭大禹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月十六日上午九时半,特祭开始,主祭:省政府主席黄绍□;分祭:省财政厅厅长徐青甫、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陪祭:省党部委员胡建中,绍兴区行政专员兼绍兴县县长贺扬灵。绍属萧山、诸暨、馀姚、嵊县、上虞、新昌各县县长等政界要员以及社会贤达王世裕(子馀)、沈钧业、王声初、陈庆均(艮仙)、朱承洵(仲华)、金汤候,还有姒姓后裔等共六十馀人。祭礼新旧参合,以古制为主,改跪为三鞠躬。典礼延续至十时半结束。
三、祭器、祭品、祭期、祭仪1. 明代祭器、祭品、祭期
祭器 洪武初以圜丘、宗庙、社稷等为大祀,历代帝王等为中祀(汉唐以来一般如此)。天子新祀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历代帝王命官祭告或传制特遣。按中祀定式,洪武四年(1371年)定,历代帝王之祭品为:登一,铡二,笾、豆各八, 、簋各一,俎一,爵三,尊三。七年,更定登、铡、 、簋各一,笾、豆各十,爵三,共设酒尊五於殿西阶,酒尊三於殴东阶。二十一年增定,每位铡二,、簋各二,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十八。配位每坛笾、豆各二, 、簋各一,馈盘一,每位铡一,酒盏三。
祭品 祭帝王之帛,白;牲牢、犊、羊、豕各一。笾豆之实为:笾实以形盐、薨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实以韭 ,醯醢、菁、鹿醢、芹 、兔醢、笋 、鱼醢、脾析、豚胉; 、簋实以稷、粱;登实以太羹;铡实以和羹。
酒齐仿周制,用新旧醅,以备五斋三酒。其实於尊之名数,各不同。
祭期 每三年遣官致祭一次,遇国有大事则特遣告祭,具体行祭日期由钦天监选择,太常寺预於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於版,依时以祭,著为式。其祭日,遣官监察,不敬失仪者罪之。
2.清代祭器、祭品、祭期
祭器 光绪三十二(1906年)定,历代帝王正位十六案,案设爵三,登一,铡、 、簋各二,笾、豆各十,篚一,共 七,尊七。两庑配位二十案,案设爵十二,铡二,笾、豆各四, 、簋、篚各一,共俎四,尊四。
祭品 笾用形盐、薨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用韭 、醯醢、菁 、鹿醢、芹 、兔醢、笋 、鱼醢、脾析、豚拍。笾四者,止实形盐、枣、鹿脯;豆四者,止实菁菹、鹿醢、芹 、兔醢。登一,太羹。铏二,和羹。 二,稻、粱。簋二,黍、稷。
帛,用白。牲牢:帝王用太牢,羊一、牛一、豕一;两庑用少牢,羊一、豕一。
祭期 清初定历代帝王春秋仲月祭,凡巡幸所莅皆祭陵庙,国有大事特遣告祭;按常例祭的,则於前一岁正月,疏卜吉者及诸祀定有日者以闻。其祭祀时刻,坛庙用黎明。嘉庆七年(1802年)定祭历代帝王,或遇忌辰不改祀期;八年,论祭祀行礼,当在寅卯间。
四、祭禹典礼仪程
1995年浙江省暨绍兴市恢复公祭大禹陵,定于每年4月20日为各界祭祀之日,其典礼仪程如下。
1、祭典开始,全体肃立2、主祭人登拜厅3、陪祭人登拜厅4、主祭人盥手就位5、陪祭人盥手就位6、鸣铳、击鼓、撞钟7、奏乐8、献酒
9、敬酒(三敬酒)
10、向大禹像行礼(三鞠躬)11、主祭人恭读祭文12、献舞
13、礼成(再放铳9响,鼓乐齐鸣)
14、谒陵(仪仗乐队前导,参祭人员按顺序进入陵前甬道,至“大禹陵”碑亭前,分批敬献花蓝,行三鞠躬礼)
15、谒陵毕,典礼结束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