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乐舞百戏

2024-04-10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
        百戏,实际上是属于锻炼身体的内容,它主要在宫廷礼仪宴阅场合上作表演。早在秦汉时期,百戏之中便有了角觗戏,起初这种角觗戏只是比赛力量的一种练习,后来逐渐分化演变成相扑、摔跤。秦汉之后,由于民族融合与文化的交流,许多少数民族及西方国家的音乐舞蹈技巧项目大量输入,使古老的百戏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据说,汉武帝刘彻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曾举行过盛大的宴会,宴会上用百戏表演来招待中外来客,表演的内容有走索、倒立、扛鼎、缘竿、戴竿、跳丸、跳剑等。
        走索时,表演者行于绳上,“对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倾”。倒立者,不仅有举足的,还有两人相对拿大顶的。那些托鼎、缘竿、戴竿者,借助器械的舞轮和撞技、巧舞巨轮或者倒提数人,有的还手擎顶柱,顶柱之上叉悬横木,横木之上又骑坐一人,两端做弯弓倒挂姿势,十分精彩。跳丸与跳剑的表演者,可弄五丸于空中匀速轮转,或在跳跃之中掷剑往还。
        到了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突厥王来到洛阳访问,炀帝为了显示中国的富强,便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音乐舞蹈、百戏表演。一年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规模更加宏大的表演,晚上,巨型蜡烛把天空照得通明,人们远在几十里路之外,都能听见鼓乐的声音。
        唐代,百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一名叫刘言史的人写了《观绳技》,其中就描写了走钢丝的女伎们“侧身交步何轻盈,闪然欲落却收得”的美妙、惊险动作,使观者“万人肉上寒毛生”扣人心弦的情景。在一次百戏竞技表演中,一名叫石火胡的幽州(今河北省)妇女,带着五个八九岁的小女童在一百尺的高空做钢丝表演,其惊险动作使得地面上的观众无不目瞪口呆。还有一位名叫刘交的艺人,他肩上扛顶着一根长七丈的大竿,一个十二岁的女孩爬上竿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十分好看。
        宋、元、明时期,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项目,如索上担水、过刀门、弄碗、踢缸等。到了清代,随着庙会的盛行,不仅表演的内容更多,而且更加普及,表演的形象优美,动作难度极高,技巧十分娴熟。同时,演员们还注意了服装,道具的应用与设计,从而使演出的效果更佳。这个时期的百戏,不少内容逐渐与体育分家而形成一门单独的艺术,即现在的杂技、马戏等。现代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如技巧,便是由古代的百戏演变而来的。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