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巫觋孑遗——南通僮子

2023-05-03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苏南通,古称通州,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建城,迄今已逾千年。这里东临黄海,南濒大江,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淳朴的民俗风习,聚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淀积,古老而奇特的南通僮子即为其中一例。
        被南通人称之为“僮子”的巫师,举行执事时穿彩裙、戴头巾、着女装,以说唱歌舞祀神,驱妖逐怪,治病消灾,属于古傩的范畴。它至今依然比较完好地保留着古傩的原始形态,是巫觋穿越历史长河而侥幸得以保存的孑遗。
        巫觋以舞降神,源远而又流长,至少在殷、商和战国时代便已流布传于楚、越地区。南通古为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楚,历来是巫风盛行之地。它原本是长江入海口的一块沙洲,据《太平寰宇记》载:“胡逗洲上多流人,煮盐为业”。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流人,当为南通的初民之一。“五方杂居”的结果,必然造成多种语言、文化、风习、民情的交融混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源于楚、越的巫觋,逐渐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同化,于是形成了古巫觋的另一个分支——南通僮子。
        南通僮子请神,按其规模大小,分为“还愿”和“做会”两大类型,名目繁多,自成体系。而其中规模最宏大、礼仪最隆重、执事最繁杂、坛门最典型的,当数“九表十三圣”。全过程有上百个执事,为期三天三夜,参加的僮子多达几十人,锣鼓喧嚣昼夜不息的僮子会。
        作为迷信职业者的巫人,南通僮子三教混元,信仰庞杂,执事过程中夹杂着非常浓厚、应予批判和摒弃的封建迷信成分。然而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事实不得不承认,南通僮子却是南通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的集大成者。这些出自僮子之手的献榜吊挂、神衣榜疏,既是宗教用物,同时,也不失为精美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僮子的歌舞说唱,无论是唱念十三部半巫书,还是演唱献酒或莲花落,也无论是双人走表,还是集体跑方,其中大量都应该归属于民间文学、民间曲艺和民间歌舞之列。南通僮子的外场表演,惊险万分,异彩纷呈,攀刀山、钻火固、驮魂走穴、大度天关,既娱神,更娱人,这无疑是一种原始的民间杂技。而南通僮子的做串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原始和粗糙,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戏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通剧的前身,正是这个以南通方言演唱的、以僮子腔为基本调式的、被南通人民称之“僮子戏”的地方剧种,拥有着几十万忠实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的风习。所以,研究南通僮子不仅对研究古巫觋、傩文化的发生与发展,演变与消长大有裨益,而且给民族民风和民间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座弥足珍贵的资料宝库。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