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舞
壮族民间舞蹈,源远流行。唐刘恂《岭表录异》记载:“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
今广西马山县城以及乔利、古寨、加芳、古零等乡,都安县城和高岭、城厢、地苏等乡,大化县大化乡等地,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壮族民众“打扁担”。壮语称“特琅”,又称“打虏烈”,汉译“打扁担”、“扁担舞”,即唐代的“打舂堂”。壮族男女穿节日新装,一双双,一对对,在厅堂中间,在村头、村尾空地上,围在一条条长凳或舂米木槽旁,每人持一根常用的扁担,上下左右不断地互相敲击,或以扁提担提长凳或木槽,或以扁担互敲,打出和谐的音响,在山间回荡,使壮乡春节倍加热闹欢快。其表演分四个阶段: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花式很多.以马山加芳式为代表。参加活动以妇女为主,打法轻巧、多变,也有四代同打扁担的。
今广西马山县城以及乔利、古寨、加芳、古零等乡,都安县城和高岭、城厢、地苏等乡,大化县大化乡等地,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壮族民众“打扁担”。壮语称“特琅”,又称“打虏烈”,汉译“打扁担”、“扁担舞”,即唐代的“打舂堂”。壮族男女穿节日新装,一双双,一对对,在厅堂中间,在村头、村尾空地上,围在一条条长凳或舂米木槽旁,每人持一根常用的扁担,上下左右不断地互相敲击,或以扁提担提长凳或木槽,或以扁担互敲,打出和谐的音响,在山间回荡,使壮乡春节倍加热闹欢快。其表演分四个阶段: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场、舂米尝新。花式很多.以马山加芳式为代表。参加活动以妇女为主,打法轻巧、多变,也有四代同打扁担的。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