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俗学
民俗学的分支学科,亦称都市民俗学。主要研究城市居民各种生活习俗。城市民俗学的兴起,还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在1976年度日本大冢民俗学会讨论会上,与会学者认为,在民俗逐渐都市化的情况下,研究都市民俗已刻不容缓,都市民俗应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领域。并正式提出“都市民俗学”的学科概念。1978年5月,日本人类学会召开大会, “都市与人类学”成为会议的讨论课题之一。城市民俗学很快得到社会的重视和承认。城市民俗学的出现,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中叶,西方资产阶级民俗学兴起的因素之一,就是产业革命使生产力急剧发展,城市蓬勃兴起,一些学者发现了古代与现代、穷乡僻壤的落后与城市文明进步的巨大差异,开始了民间文化的研究。城市民俗学适应了都市迅速发展这一历史潮流,脱颖而出。记载城市风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宋代,就出现了记载城市风俗的专著。例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等。此后,历代都有这方面的名作。在现代民俗学中,把都市民俗学分为文化历史名城、资本工业城市、及现代化都会等方面进行研究。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