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人的婚俗
雅加达人信奉伊斯兰教,婚礼按伊斯兰教教规举行。一般男方向女方求婚。求婚前,先请媒人牵线搭桥,征得双方同意。求婚时须商量彩礼、婚礼日期等事宜。双方谈妥后,即算订婚。从订婚到结婚期间,男女两家要常来常往,互送礼品,以密切两家的关系。为加深了解,未婚夫妻经常见面谈心。婚礼前一周,男方举行送彩礼仪式。彩礼通常是家具、炊具、床上用品等。送彩礼的队伍有固定格式:11人手端大托盘,盘上放有礼品盒,另有30个陪同人,其中一人为男方代表,一人作领队兼发言人,女方家须专门准备展示彩礼的地方。彩礼送到后,男言家逐一唱读彩礼的价格,以显示男方家的经济实力和所尽义务程度。这时须有女方亲戚三人和作为女方代表的五名中年男子在场。结婚前三天,男方家给女方家送生熟食品,如大米、蔬菜、水果、点心、鸡、羊等。数量不限,也不举行任何仪式,以减轻女方家操办婚礼的经济负担。婚礼前一天在清真寺或女方家举行签定婚约仪式。新郎由54人组成的队伍陪同,一路敲敲打打,热热闹闹地向新娘家进发。陪伴者都各有分工:一人为新郎代表,一人为领队兼发言人,一人专门诵读《古兰经》,还有一位身强力壮的男子负责陪送队伍的安全保卫,其余50人有的敲鼓,有的准备在紧急情况下充当“保镖”。他们分工不同,服装也各有讲究:新郎穿长袍,裹头巾,腰佩短刀,新郎代表身着巴达维亚服,领队兼发言人穿哈吉服,诵读《古兰经》的人穿去麦加朝圣时的马甲,负责安全的勇士们和其他随从者都穿黑色的贾瓦拉式服装。现在,送新郎的“保镖”与过去作用不同。过去巴达维亚区居民之间矛盾较深,姑娘嫁到外村会引起本村小伙子们的恼怒,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把婚礼搅散。那时安排“保镖”是为确保婚礼安全进行。后来虽然安全已不成问题,但“保镖”护送新郎渐渐成为习俗保留下来,其作用只为仪式增添色彩和乐趣。陪送新郎的队伍快到新娘家时,会有几个身穿功夫衫的小伙子突然跳出,挡住队伍的去路,这时,队伍中的“保镖”挺身而出,与拦路者交涉,双方各不相让,便开始对打起来。其实他们是在表演拳术,不会有任何伤亡。双方正在难解难分之时,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出来为双方讲和,使双方息鼓休战,各自收兵。接着陪送新郎的队伍继续赶路。离新娘家几十步远时,以爆竹声报告新郎驾到。队伍在新娘家屋檐下停住脚步后,首先由领队说明来意,然后诵经人高声吟诵《古兰经》,女方家也随之对诵,直至感到满意时,女方家才开始慷慨款待客人。这时,新郎被带到新人专席上与新娘并肩而坐。接着,众人轮流向新郎、新娘祝贺,同时,娱乐活动开始。节目种类取决于各家爱好,通常有演勒囊戏,吟诵阿拉伯诗歌等。
今日更新
-
朝鲜人参拜祠堂习俗
[2020-04-02]
-
朝鲜人的忌四习俗
[2020-04-02]
-
蒙古人的宗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喇嘛教信仰
[2020-04-02]
-
蒙古人的扬奶求福习俗
[2020-04-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