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耆那教信仰

2024-03-11 可可诗词网-民俗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印度的耆那教创教祖师是筏驼摩那。筏驼摩那生于古印度吠舍离(在今印度北方比哈尔邦的一个王族家庭,属于吠舍种姓)。相传筏驼摩那和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同一时代的人,两个人的经历也很相似。筏驼摩那在30岁时立志修行,离开了家族,到森林中苦修;42岁时在一棵大树下顿悟,开始四处传教。足迹遍及印度北方的摩揭陀、安迦、弥湿罗和拘萨罗等王国,被教徒们称为莫哈维尔,意即大英雄。因此,筏驼摩那在我国文献中又被译做大雄。耆那教在印度曾盛极一时。公元前四世纪,孔雀帝国创始人旃陀罗·笈多曾大力推崇耆那教,他本人即以耆那教的修行方式饥饿致死。在以后千余年的历史中,耆那教几度兴衰,在印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直到六世纪以后,信奉伊斯兰教的莫卧儿帝国统一了印度次大陆,耆那教在伊斯兰教的打击下渐趋衰微。目前印度耆那教信徒不超过400万。耆那教产生于印度教昌盛的时期。当时在印度教的统治之下,人被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祭司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耆那教反对印度教的偶像崇拜,不承认《吠陀》等印度教经典的权威地位,认为整个宇宙是由“灵魂”和“非灵魂”两种成分构成的,“灵魂”存在于各种动植物和地、火、水、风等物体之中;“非灵魂”由原子、时间、空间等构成。耆那教继承了印度教因果轮回的来世之说,认为人应当通过修行摆脱物质对灵魂的束缚,达到彻底的解脱,成为一个“耆那”。“耆那”意为“胜利者”,即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行战胜各种世俗诱惑,修成正果,获得胜利。耆那教的修行方式是绝对的禁欲,教徒必须做到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淫欲、无所得,把个人对外界的破坏和耗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因此,每个耆那教徒必须坚持苦行,以苦修的方式使灵魂摆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获得自由。耆那教在印度哲学里占有重要地位。耆那教的哲学家达罗巴忽第一次提出或然论的哲学方法,认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事物可得出不同的结论。物质一方面存在,一方面又可能是不存在的,完全由审视的角度不同来决定。因此在每个具体的判断句前都必须加上“或许”二字来表示结论的或然性。耆那教在印度流传了2000多年,在思想上对印度人影响很大,在印度的文法学、数学和占星学等学科的发展上都可以看到耆那教理论的印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