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返影团圆城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团城是北海中的一个岛屿。1163年,金世宗完颜雍改燕京为中都,在北海挖太液池,筑琼华岛,建大宁宫,将部分挖池泥土堆在琼华岛前一个叫圆丘的小岛上,成了今天团城的基础。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改中都为大都,在团城上修筑了仪天殿,重檐、圆盖、圆顶。那时,团城称圆坻,亦称瀛洲,四面环水,东西有木桥与岸相连。明永乐年间,重修团城,拆除了东西大桥,垫为平地,东面修护城河与太液池相连,改仪天殿为承光殿(俗称圆殿),并在岛屿四周加筑清砖城墙,砌城堞垛口。康熙年间再修团城,把圆殿改为十字形平面。
        团城形圆,故又称圆城,但在古代,圆是虚心,团是实心,故多称团城。
        今团城高4.6米,周长276米,面积约5800平方米,城之两掖有昭景、衍祥二门。
        明代昭景、衍祥二门全开,东进西出。至清,仅开昭景,因顺治皇帝年仅二十四岁即出天花死在养心殿。当时颂文中有一句:“子孙茂盛,长享富贵,奕叶衍祥”,奕叶是几世的意思。有人认为只有取消后面的“奕叶衍祥”四字,剩下的才是“子孙茂盛,长享富贵”,于是就关闭了团城西门衍祥门。后来京城流传有“团城西门一开,必出白差(皇帝即死)”的趣话,讲的就是这事。
        承光殿与白玉佛
        康熙时建造的承光殿因地震坍塌,现殿为乾隆十一年重建,是一座十二间的八角殿,建在八角形的台基上,重檐飞脊,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造型与紫禁城角楼相类,为皇帝往返郊外更衣用茶点处。
        殿内有一高1.6米的玉佛,用整块白玉雕刻而成,上面还镶嵌有许多宝石。
        相传这尊白玉佛是僧人明宽游历南洋时从缅甸带回的。明宽本是西郊海淀关帝庙的僧人,又是西直门伏魔庵主持灵辉的师弟,精通佛典。明宽把庙产卖给慈禧的总管太监李莲英后,就寄居在伏魔庵内,并通过灵辉结识了粤籍和尚智然,在智然的怂恿下,明宽决定与他们一道游历南洋。在南洋,明宽以大清国僧人身分受到各地寺院的尊重,并收到许多馈赠,白玉佛即为缅甸僧人所赠,此外还有两尊小玉佛。
        归途上,明宽为避免官府的盘查、勒索,所有车辆都插上“奉旨请佛”的黄色小旗,才使玉佛安全抵京。
        开始玉佛被供奉在伏魔庵内,但后来明宽冒用圣旨的事被察觉,他这才赶紧央求李莲英向慈禧奏明原委,并表示情愿呈献玉佛。慈禧念明宽南游时颂扬了自己,又可得到玉佛,也就不予追究。于是命内务府在承光殿造佛座,并择吉日将玉佛迎进团城。这尊玉佛光润无比,美丽清新,是小乘教佛像。只可惜玉佛的左臂被八国联军用刀砍伤,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渎山大玉海与三侯松
        承光殿前,还有一座玉瓮亭,亭内汉白玉莲花座上陈列着一个黑色大钵盂,高70厘米,周长493厘米,重3500公斤,用一整块墨玉雕成。周身浮雕着云涛、蛟龙、海马等,出没于波涛之中,造型美观,气势磅礴,形态生动。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此玉瓮“黑玉酒瓮,玉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波涛之状。其大可贮酒三十余石。径四尺五寸,高二尺,围圆一丈五尺”。清时此瓮被称为北京玉器三绝之一。
        相传此玉瓮是1265年忽必烈命人制造的,庆功时用作犒赏众将士饮酒的盛酒器皿,又称渎山大玉海、黑玉酒瓮。最初放在广寒殿内。明万历七年拆去广寒殿,此玉瓮被太监运至西华门外玄武庙,庙内道士把它当作了腌菜缸。后乾隆得知了玉瓮的下落,用一千两银子将其购得,运至团城,兴建了石亭放置玉瓮,又亲笔题写了《御制玉瓮歌》七言诗三首及注释,令造办处工匠刻在玉瓮膛内。他还让翰林院四十名学士各写一首颂瓮诗,刻在石亭四角的方柱上,自己又写了四首诗,分别刻于四面门楣上,称作“诗额”。这个玉瓮是我国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团城不仅殿阁玲珑,且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其中尤以三棵松树最为著名,因乾隆皇帝曾分别为这三棵松树封侯赐爵,故被称为三侯松。承光殿东侧的栝子松(油松),顶圆如盖,姿态苍劲,相传为金元时所植,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乾隆封其为遮荫侯;衍祥门北,有一株别致的古松,枝身向西屈卧,树冠掠过雉堞下倾,俯瞰太液池,被称为“探海松”(补种),乾隆封其为探海侯;另有白皮松,也是几百年的古树,被封为白袍将军。乾隆还有诗咏栝子松“五针为松三针栝,名虽稍异皆其侪。牙槎数株倚睥睨,岁古不识何人栽”,体现了一代英主乾隆的情趣。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