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五色 社稷之本

2022-10-10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社稷坛在天安门西侧,原址是辽金时燕京东北郊的兴国寺,元时称万寿兴国寺,明改建为社稷坛,清沿用。社稷坛是明清皇帝祭祀土神和五谷之神的坛庙,坛上那块五色土就是其象征。社稷坛在文人雅士口中,又称稷园。
        1913年春,光绪后隆裕去世,在太和殿治丧,因辛亥革命由她主持清帝逊位,有“让国之德”,故允许市民随意去太和门行礼。当时的交通总长贵州人朱启钤负责现场照料,便到处视看,发现这禁苑中很荒凉,古柏参天,榛莽遍地,他便想将此利用起来,但清室拖延不迁出。直到1914年,朱氏调任内务总长,与清宫交涉,把三大殿以南先行让出,于10月10日将社稷坛辟为中央公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为中山公园,是除动物园外最早的公园。它前临长安街,背倚故宫筒子河,占地362亩。主体建筑为社稷坛、拜殿,附属建筑有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还有风景园林建筑唐花坞、投壶亭、来今雨轩等,园内有上千株树龄数百年的古柏,南门内有七棵辽金时代柏树,还有一槐柏合抱奇观。
        五色土·保卫和平坊
        现存社稷坛主体是一个方形大平坛。坛有三阶,每阶高32厘米(约合明清营造尺1尺),汉白玉砌成。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东青、西红、南白、北黑、中黄五色土。坛四周又围以壝墙,墙与土坛同高,四面中心开门,代表“天子辟四门”,墙用四色琉璃砖砌,覆四色琉璃瓦。坛北木结构大殿就是祭祀社稷时的拜殿,是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如祭日遇雨,就在此行祭礼。殿内无天花板,所有梁枋、斗拱全部外露,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明初建筑之一,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因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此停灵,更名为中山堂。
        中山公园南门内有一座洁白晶莹的四柱三楼蓝瓦庑殿顶式汉白玉石牌坊,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横额,它记载着一段历史。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北京闹起了义和团,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办”改成了“招抚”,于是,在华的洋人决定直接出兵镇压义和团。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于五月十七日亲率一队德军与团民发生冲突,将团民的“衣刀送于总署”,并对清政府进行恫吓。次日又打死团民“约二十人”。五月二十一日,八国联军占了大沽炮台,“显系各国有意失和”,中国政府知照各国公使不再对其实行保护,并限其二十四小时内离京。克林德便气势汹汹地去总理衙门抗议,行经东单牌楼时,恰逢神机营章京恩海率队巡街,恩海让过一旁,取枪对准轿子,而公使克林德却先开一枪,恩海让过子弹,即发一枪,击毙了克林德。克林德事件成了列强向清政府施压的借口,并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接着攻占北京,西太后挟持光绪西逃,闰八月初二日清政府向八国联军求和,并将克林德事件推到义和团身上。八国联军却继续讹诈,德国公使竟以《议和大纲》照会清政府,要求钦派亲王专使赴德示悔,并要在“被害处所用大理石树立牌坊一座,东西宽满崇文门大街”,并列入了《辛丑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协约国要德国将被民众拆毁的牌坊修好,1919年移至社稷坛,改称“公理战胜”坊。1953年亚太地区和平会议上才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名为“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题字。
        唐花坞·来今雨轩·兰亭碑亭
        中山公园有一座别致的建筑,叫唐花坞,也就是“煻花坞”,“煻”是烘焙意,唐花即暖房培育的花,清王士祯《居易录》说:“今京师腊月即赏牡丹、梅花、徘桃、探春,诸花皆贮暖室,以火烘之……名唐花是也。”《燕京岁时记》:“凡卖花者,谓熏治之花为唐花。”坛内有一“来今雨轩”,现为餐厅。“来今雨”典出杜甫《秋述》诗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思是“老朋友下雨还来,新相知下雨就不来了”。由此,“旧雨”成了故交代称,“新雨”则为新知。“来今雨”从杜甫“旧雨来今雨不来”句前后各截去二字而来,“来今雨轩”则意味着故交新知欢聚一轩。
        社稷坛在1914年辟为公园后,陆续移来一些风景建筑,1917年从圆明园移来一个兰亭碑亭,这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兰亭碑亭有柱八根,上刻乾隆精选的七位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第一柱是虞世南临摹《天历兰亭帖》,第二柱是褚遂良临摹兰亭帖,第三柱是冯承素临摹《神龙本兰亭帖》,第四柱是柳宗元《兰亭诗》真迹,第五柱是柳公权《兰亭诗》原本,第六柱是柳公权所写兰亭阙录,第七柱是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兰亭诗,第八柱是乾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兰亭诗,称“兰亭八柱”。兰亭碑上刻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于353年夏历三月初三在会稽山阴兰亭,与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一人“修禊”的画面。王羲之《兰亭序》传说自被唐太宗殉葬后,世间就只有临本和摹本了。兰亭碑亭集中了这些佳作,也殊属难得。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