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之薮 最高学府

2024-04-02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国子监在安定门内国子监街路北,与孔庙比邻,曾是元、明、清三朝最高学府。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下诏设立国子学,学址初在金中都故城,大都落成后,迁至新城东部,称国子监。学额多时达四百名,凡宿卫大臣子孙、士世家子弟及七品以上朝官子孙,不分种族,均可为正式生,蒙古族子弟学习汉语文,汉族子弟学蒙古语及骑射。皇庆二年(1313)六月,在监内建崇文阁,为元代藏书之所。明宣德四年(1429)修国子监两庑并于监东金吾等三卫的草场建起学舍,开辟菜园,以供给监生。元国子学设六斋,分上、中、下三等,按学生程度分等入斋。凡习《小学》及诵书、属对者入下斋;习“四书”、诗律者入中斋;习“五经”、作经义程文者入上斋。每季有升斋考,成绩优秀可依次递升。坐斋三年以上,岁终可应科举试。国子学还分蒙古、回回国子学等。
        明嘉靖七年(1528)在彝伦堂后建敬一亭,万历二十八年(1600)和孔庙一起装上青色琉璃瓦,清乾隆二年(1737)换黄色琉璃瓦,乾隆四十八年(1783)春,皇上又命于国子监营建辟雍泮水,四十九年(1784)冬竣工。经明清两代的增建,国子监已是建筑宏丽、布局严整。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最高长官(校长),下设司业、博士、助教、监丞、学正、学录、典籍、掌馔若干人。学生在明代分举、贡、荫、例监等类,清代分贡生、监生两大类,另有日本、高丽等国的留学生,称为“夷生”,学额多时达千人。
        国子监街东西胡同口屹立着彩绘牌楼,横额上书“成贤街”,大门外东西两边又有两座与路口牌楼形制一样的牌楼,横额上书“国子监”。
        雅涵于乐 辟雍泮水
        国子监第一道门名集贤门,第二道门名太学门,左鼓亭、右钟亭,门北甬道有一座琉璃牌坊,南面书额镌刻“圜桥教泽”,北面是“学海节观”,坊北是国子监中轴线主体建筑——辟雍,它是国子监全部建筑之中心。辟雍之名源于西周,天子在郊外设立的大学,四周环水,其形如壁,故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辟雍华美别致,正方形,四面各显三间,每面当中宽7米,深5.3米,两旁的每间深广均5.3米,整个建筑最中央的一间7米见方,合起来就是一个深广各近18米的正方形殿宇,四角攒头、重檐顶、嵌火珠、黄琉璃瓦。四面开门,户牖洞达,梁枋上饰以青蓝色彩画,窗柱朱红,色调和谐美观。外围以汉白玉护栏,四出陛各六级,又有一个圆径84米的水池——圜水围绕,水深3.3米,池岸四面有四个喷水的龙头,水池四面皆架石桥,与辟雍四门相连通,这就是辟雍泮水。辟雍殿前檐有乾隆御书立额“辟雍”二字,蓝质金字,鲜明醒目。殿内有横额“雅涵于乐”,两旁有竖额“金元明宅于兹,天邑万年今大备;虞夏殷阙有间,周京四学古堪循”。乾隆五十年(1785),二月上丁,祭奠先师孔子礼成,遂亲临辟雍讲学,名“临雍”,彼时,学生肃立听讲,学校全体学官和朝廷官员也都肃立听讲。以后,嘉庆、道光也曾临雍。
        辟雍北面就是彝伦堂,元代称崇文阁,明永乐元年(1403)重建时改为彝伦堂,是学校藏书之处。辟雍建成之前,皇帝来讲学曾在此设座。
        “第一刻石”十三经
        国子监内还藏有全国唯一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共刻经石一百八十九块,加上“御制告成”碑共一百九十块,计六十三万字左右,人称“第一刻石”。石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全是蒋衡一人书写,字迹苍劲工整。蒋衡,字湘帆,江苏金坛县贡生,后改名振生,自号拙老人,因游西安,观唐“开成石经”,病其“众手杂书,文多舛错”,遂发愿自写十三经。自雍正四年(1726)始,历时十二年完成。江南河道总督高斌于乾隆五年(1740)转献朝廷,收藏于大成懋勤殿。乾隆五十六年,钦命和珅、王杰为总裁,彭元瑞、刘墉为副,负责考订蒋书石经,因而又称乾隆石经。原存于国子监六堂,后移至东夹道。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