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之花

2024-07-05 可可诗词网-山水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卧佛寺在西山北部寿安山南麓,碧云寺的东北方向。此处山峦秀丽,景色深幽,气象万千,历代誉为京都佳丽之地。其中寿安山、樱桃沟古树参天,浓荫蔽地;退谷幽深,别有景致。
        盛唐古刹说兜率
        卧佛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兜率”是梵文译音,又译“兜率陀”、“睹史多”,意为“妙足”、“知足”。寺成后屡经扩修。元时改名昭孝寺,后改洪庆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又重修,改名十方普觉寺。十方寺是禅寺中的一种,这种寺庙可请各方名僧来院里当住持,又名十方刹。卧佛寺是人们对它的俗称。
        此寺气势恢宏。寺门前四行高大的古柏,将宽大的甬道分成三条,直上寺前平台。平台后部耸立一座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庄严肃穆,上刻“同参密藏”,背刻“具足精严”。入门后有一个半圆形水池,一座小桥横跨池上,两侧配置钟楼鼓楼。
        全寺由三组院落组成。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
        天王殿内住的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弥勒佛。据传,兜率宫在三十三天,而佛经言三十三天有内外两院,外院是弥勒寄居的“净土”。《弥勒上生经》讲:若皈依弥勒并念称其名号者,死后往生此天。看来,弥勒佛住在兜率寺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寺院里供奉的弥勒佛,是五代契此和尚,即布袋和尚,传说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天王殿后是三世佛殿。这里供奉的三世佛,体现了佛经对三世佛的另一种解释,即释迦、药师、弥陀三佛。这三佛分属三个佛世界,药师佛属东方净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属娑婆世界,阿弥陀佛属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按建筑的制度和体积,此殿当为寺院主体,但后面的卧佛殿因有了卧佛铜像,尽管它的体积制度较小,却成了寺院的中心。
        卧佛寺向来颇受社会名流垂青。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书画家郑板桥,就与当时住持青崖和尚相交甚深,常作彻夜神聊,写出“夜深更饮秋潭水,带月连星舀一瓢”的诗句。传说有一年大年初一,郑板桥造访青崖,却未带新春见面礼,遂为画竹一幅,旁注“郑燮题”(郑燮,郑板桥),勒石于卧佛寺西凌云阁。惜此石毁于十年动乱之中。
        娑罗树下佛涅槃
        卧佛寺最后一殿就是卧佛殿。唐初建兜率寺时,原供有香檀木雕制的卧佛。元英宗时铸铜佛,耗费了30万斤铜。卧佛身长5米多,头向西,面朝南,两腿直伸,左手平放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体态自然,神态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面环立十二尊泥塑佛像,即“十二圆觉”,指释迦的十二弟子。
        卧佛及十二圆觉塑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拘尸那城外,涅槃于娑罗树下,向弟子们嘱咐后事的情景。因此,为了表现佛涅槃在娑罗树,殿门外还种植了一些娑罗树,据说是建寺时由西域移来的树种。现仍有两棵,春末夏初开小白花,像无数小玉塔倒挂。传说盘坐树下,就可治疗心脏病。
        民间另有传说释迦巡游至香山一带,见十二妖人害民,便制服他们,不许他们睡觉,释迦睡觉时,他们得侍立一旁背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卧佛是在睡觉,而旁边的十二圆觉,则变成十二妖人了。
        郑板桥游卧佛寺时写过一首诗,中有一句“山中卧佛何时起”,实则佛在娑罗树下涅槃后,就不能起来了,他火化后留下来的佛舍利(梵文音译,意为尸身或身骨)供奉在了我国和世界一些地方。
        抗战时,这卧佛还有过一次危险的经历。一队日本兵到卧佛寺来,说要寻找一个八路军伤病员,找到后殿,见了铜佛大喜,想把铜佛砸碎运回去造子弹。方丈急中生智,叫一个伙计扮成伤员骑驴把日本兵引走,这才避免了一场文物浩劫。据说如今卧佛身上还留有刀痕。
        卧佛殿后藏经阁与山岭相连,山上草木葱笼,西麓假山矗立,亭台点缀,颇有庭园风韵。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