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代子孙的余烬
芮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山西省西南端,秦、晋、豫三省交界处,是中华民族祖先最早生活、开发的地区之一。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西侯度遗址就是在芮城县发现的。殷商时,这里是芮国,西周武王封本家弟子于此地,称为魏国。北周始设芮城县。
芮城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西侯度遗址、建于唐代的广仁王庙、宋元之际的圣寿寺舍利塔、元代的永乐宫以及城隍庙、大禹渡、风陵渡等。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北,中条山之阳,西距黄河3公里,南与匼河遗址为邻。遗址内出土了距今约一百八十五万年前属于早更新世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以石器为主,以石英岩为原料。石器组合分为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其石器打制方法是从石核上往下打击石片。采用锤击法、垂直砸击法和投击法加工成的石器有直刃、凹刃、圆刃刮削器,单面刃和双面刃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石器类型的不同,表示了石器的主人在石器的使用上有明显分工。除石器外,还发现了带有切痕的鹿角和被火烧过的鹿角、兽骨和马牙化石,它们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开始用火,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哺乳动物化石有二十五种,大部分为草原动物,其中有鸵鸟、鬣狗、双叉麋、晋南麋鹿、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剑齿象、平额象、羚羊、披毛犀、巨河狸等,也有一些丛林和森林动物,如李氏野猪、古中国野牛、纳玛象。这些动物如今已全部绝种。西侯度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华夏第一代子孙的生活状貌。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建于唐代,五开间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古朴简练。
圣寿寺舍利塔,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位于县城东北隅。塔平面八角,十三层,高48米,上有铁复钵顶;塔内有宋代佛教壁画,线条流畅,敷色典雅明丽。
城隍庙,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是一座综合宋、元、清历代建筑风貌于一体的古建筑。
大禹渡,在县城东南5公里。相传禹凿龙门后,来此歇脚,并手植一柏。今古柏巍然独秀,被称为“神柏”。原有禹王庙,就建在古柏旁,后毁。
风陵渡,位于山西最南端,是晋、秦、豫三省的交界处,有“鸡叫一声听三省”之称。因地处咽喉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载:“潼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风陵渡镇东南约1里处,有传说是黄帝贤相风后的陵墓,风陵渡由此得名。风陵渡北8公里处有传说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庙遗址和墓冢。
芮城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西侯度遗址、建于唐代的广仁王庙、宋元之际的圣寿寺舍利塔、元代的永乐宫以及城隍庙、大禹渡、风陵渡等。
西侯度遗址位于芮城县西北,中条山之阳,西距黄河3公里,南与匼河遗址为邻。遗址内出土了距今约一百八十五万年前属于早更新世的旧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以石器为主,以石英岩为原料。石器组合分为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其石器打制方法是从石核上往下打击石片。采用锤击法、垂直砸击法和投击法加工成的石器有直刃、凹刃、圆刃刮削器,单面刃和双面刃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石器类型的不同,表示了石器的主人在石器的使用上有明显分工。除石器外,还发现了带有切痕的鹿角和被火烧过的鹿角、兽骨和马牙化石,它们证明西侯度人当时已开始用火,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哺乳动物化石有二十五种,大部分为草原动物,其中有鸵鸟、鬣狗、双叉麋、晋南麋鹿、长鼻三趾马、三门马、剑齿象、平额象、羚羊、披毛犀、巨河狸等,也有一些丛林和森林动物,如李氏野猪、古中国野牛、纳玛象。这些动物如今已全部绝种。西侯度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华夏第一代子孙的生活状貌。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建于唐代,五开间四架椽,单檐歇山顶,古朴简练。
圣寿寺舍利塔,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位于县城东北隅。塔平面八角,十三层,高48米,上有铁复钵顶;塔内有宋代佛教壁画,线条流畅,敷色典雅明丽。
城隍庙,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是一座综合宋、元、清历代建筑风貌于一体的古建筑。
大禹渡,在县城东南5公里。相传禹凿龙门后,来此歇脚,并手植一柏。今古柏巍然独秀,被称为“神柏”。原有禹王庙,就建在古柏旁,后毁。
风陵渡,位于山西最南端,是晋、秦、豫三省的交界处,有“鸡叫一声听三省”之称。因地处咽喉要冲,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注》载:“潼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风陵渡镇东南约1里处,有传说是黄帝贤相风后的陵墓,风陵渡由此得名。风陵渡北8公里处有传说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庙遗址和墓冢。
今日更新
-
深山中的鄂温克猎村
[2019-05-27]
-
鄂伦春·嘎仙洞·姊妹山
[2019-05-27]
-
恢复健康的圣城
[2019-05-27]
-
火山博物馆
[2019-05-27]
-
坦步葱雪 咫尺龙沙
[2019-05-2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