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
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包亚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收入包亚明主编的《当代思想家访谈录》。
全书共收录了布尔迪厄的9篇访谈录:自画像;精神之旅与“心灵”快照;游戏规则与婚姻策略;知识分子: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反观社会学的真谛;社会学危机与争夺词语的斗争;场的逻辑;利益、习性、理性;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布尔迪厄是当今世界的社会学大师,其思想方法独树一帜,影响很大,其理论特点是“反观性的”(reflexive),即克服主体—客体、文化—社会、结构—行为等普遍存在的理论对立面。布尔迪厄认为只有在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与二分法,以及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成为可能才能建立对古典社会理论中主观论与客观论二元对立的批判。他说:“让我们思考一下那些最明显的对立,诸如理论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之间的对立,主观主义者与客观主义者之间的对立,或者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某些形式之间的对立。所有这些对立(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对立)在我看来完全是人为的同时又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导致了多极化倾向(multilation)。”(见《社会学危机与争夺词语的斗争》)因此它们都不可能理解社会生活。布尔迪厄认为真正理解社会生活必须既要公平看待客观物质、社会的和文化的结构,又要公平看待正在建构的实践和个人与团体的经验。
布尔迪厄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不断地试图从理论上克服具有社会理论特征的对立性,系统阐释对社会生活的反观性探讨。正如他所说的:“古典哲学一直教导我们必须在‘主体’中寻找客观性的条件,并且寻找主体所建构的客观性的限制性。反观性社会学则教导我们:必须在由科学建构的对象中寻找‘主体’的可能性的社会条件(例如,从传统中因袭的整个概念以及问题、方法等等,正是这些使得主体的活动成为可能),并且寻找主体的对象化行为可能存在的限制性。”反观性理论核心由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习性(habitus)、资本(capital)和场(field)。
“习性”概念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处于中心地位。习性是一种认识性的和激发性的机制,它使个人的社会语境的影响得以具体化,它提供了一种渠道或媒介,使信息与资源被传导到它们所告知的行动中去。布尔迪厄声称:“谈论习性就是宣称个体、个人、主体都是社会的、集体的。习性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体性。”“它首先指明了一种姿态(或如果你愿意说,一个科学的习性),即以一种以特殊的‘逻辑’(包括暂时的‘逻辑’)建构和理解实践的明确态度。习性这一概念的第二个主要作用在于,摆脱另一种同样致命的、无疑更难逾越的对立:当实践设定知识的对象是被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地被记录的时候,这种实践的理论是反对实证主义的唯物论的;这种实践的理论同时也反对唯理智主义的唯心论。”(见《利益、习性、理性》)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是非经济学式的,他认为资本是权力的一种,包含了对个人自己的未来和对他人的未来加以控制的能力。因此,“资本”概念可以在理论上调解个人与社会。一方面,社会是由资本的不同分配而组成的;另一方面,个人又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资本,个人所能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的生活的可能性。布尔迪厄集中研究了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之间的区分和相互作用。
“场”的概念为关系分析提供了框架。布尔迪厄认为:“从分析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见《场的逻辑》)场是对地位的分析,对行动者所占据的位置和空间的阐述。
在具体研究中,布尔迪厄将这三个概念相互联系起来了。从阶级习性与流通资本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会实践是在特定场的特别逻辑中实现的东西。行动者的资本本身就是习性的产物,如同场地特性是一个客观化的历史,这个历史使在场中操作的行动者的习性得以具体化。在这三个概念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布尔迪厄将其反观性的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对社会生活的研究中,对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该书收录的访谈涉及了布尔迪厄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为人们免除阅读其30本大部头著作之苦,简洁明快地掌握布尔迪厄的思想风格提供了一条捷径。
全书共收录了布尔迪厄的9篇访谈录:自画像;精神之旅与“心灵”快照;游戏规则与婚姻策略;知识分子: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反观社会学的真谛;社会学危机与争夺词语的斗争;场的逻辑;利益、习性、理性;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布尔迪厄是当今世界的社会学大师,其思想方法独树一帜,影响很大,其理论特点是“反观性的”(reflexive),即克服主体—客体、文化—社会、结构—行为等普遍存在的理论对立面。布尔迪厄认为只有在超越了传统的对立关系与二分法,以及由此造成的视野的局限性之后,理论的发展才成为可能才能建立对古典社会理论中主观论与客观论二元对立的批判。他说:“让我们思考一下那些最明显的对立,诸如理论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之间的对立,主观主义者与客观主义者之间的对立,或者结构主义与现象学的某些形式之间的对立。所有这些对立(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对立)在我看来完全是人为的同时又是危险的,因为它们导致了多极化倾向(multilation)。”(见《社会学危机与争夺词语的斗争》)因此它们都不可能理解社会生活。布尔迪厄认为真正理解社会生活必须既要公平看待客观物质、社会的和文化的结构,又要公平看待正在建构的实践和个人与团体的经验。
布尔迪厄的社会科学理论的方法是:不断地试图从理论上克服具有社会理论特征的对立性,系统阐释对社会生活的反观性探讨。正如他所说的:“古典哲学一直教导我们必须在‘主体’中寻找客观性的条件,并且寻找主体所建构的客观性的限制性。反观性社会学则教导我们:必须在由科学建构的对象中寻找‘主体’的可能性的社会条件(例如,从传统中因袭的整个概念以及问题、方法等等,正是这些使得主体的活动成为可能),并且寻找主体的对象化行为可能存在的限制性。”反观性理论核心由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习性(habitus)、资本(capital)和场(field)。
“习性”概念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处于中心地位。习性是一种认识性的和激发性的机制,它使个人的社会语境的影响得以具体化,它提供了一种渠道或媒介,使信息与资源被传导到它们所告知的行动中去。布尔迪厄声称:“谈论习性就是宣称个体、个人、主体都是社会的、集体的。习性是一种社会化了的主体性。”“它首先指明了一种姿态(或如果你愿意说,一个科学的习性),即以一种以特殊的‘逻辑’(包括暂时的‘逻辑’)建构和理解实践的明确态度。习性这一概念的第二个主要作用在于,摆脱另一种同样致命的、无疑更难逾越的对立:当实践设定知识的对象是被建构的,而不是被动地被记录的时候,这种实践的理论是反对实证主义的唯物论的;这种实践的理论同时也反对唯理智主义的唯心论。”(见《利益、习性、理性》)布尔迪厄的“资本”概念是非经济学式的,他认为资本是权力的一种,包含了对个人自己的未来和对他人的未来加以控制的能力。因此,“资本”概念可以在理论上调解个人与社会。一方面,社会是由资本的不同分配而组成的;另一方面,个人又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资本,个人所能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的生活的可能性。布尔迪厄集中研究了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之间的区分和相互作用。
“场”的概念为关系分析提供了框架。布尔迪厄认为:“从分析角度看,一个场也许可以被定义为由不同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见《场的逻辑》)场是对地位的分析,对行动者所占据的位置和空间的阐述。
在具体研究中,布尔迪厄将这三个概念相互联系起来了。从阶级习性与流通资本之间的关系来看,社会实践是在特定场的特别逻辑中实现的东西。行动者的资本本身就是习性的产物,如同场地特性是一个客观化的历史,这个历史使在场中操作的行动者的习性得以具体化。在这三个概念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布尔迪厄将其反观性的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对社会生活的研究中,对传统的社会科学方法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该书收录的访谈涉及了布尔迪厄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为人们免除阅读其30本大部头著作之苦,简洁明快地掌握布尔迪厄的思想风格提供了一条捷径。
今日更新
-
阿伦特,哈娜
[2020-03-21]
-
阿契贝,契努阿
[2020-03-21]
-
阿特伍德,玛格丽特
[2020-03-21]
-
艾斯勒,理安
[2020-03-21]
-
奥茨,乔伊斯·卡罗尔
[2020-03-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