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语言·思》
M.海德格尔著,彭富春译,戴晖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出版。
本书是海德格尔晚期的演讲和论文选,包括《诗人哲学家》、《艺术作品的起源》、《诗人何为》、《建筑、居住、思想》、《物》、《语言》以及《……人诗意地居住…》七篇论文。虽然这些论文涉及艺术、诗等问题,但是,它们不能被归结为美学或艺术哲学,海德格尔对真理、艺术、大地、世界、诗意、语言、物、居住的思考,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本身的生存这一中心的。
海德格尔首先分析了艺术、诗与真理的关系。他反对现代主观主义把艺术创造看做自我独立的天才的主体活动,认为艺术是先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本源。他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探讨艺术。根据海德格尔的看法,作品不是简单的物,成为作品即建立一个世界。通过建立世界,作品显现了大地,使大地进入到世界的敞开之中。这一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表现为世界和大地之间的激烈抗争,最后的结果并非二者的融合和统一,而是一种亲近或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大地和世界之间仍然存在着裂隙(Riss),但是,这一裂隙可以理解为敌对相互归属的亲密关系,以一共同的基础使它们达到统一的本源。在这一过程中,真理发生了,真理是一种敞开,是存在物的自我显现,是存在的澄明。美正是作品在敞开的瞬间所发出的光。真理的本性是在存在物中建立自己,以便成为真理。这是艺术得以可能的前提。而艺术的这种在作品中设立真理的本性也就是诗意。
什么是诗意?真理是存在的敞开,诗意是所是敞开的言说。这里必然要涉及到语言。语言,凭借给存在物的首次命名,第一次将存在物带入语词和显现。这一命名,才指明了存在物源于其存在并到达其存在。因而,就本性而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它蕴含了存在的广度和深度,人们依靠不断穿越此家园而到达其所是。语言不是诗,但语言是原诗,它是根本意义上的诗;日常言说不是诗,但当言说深入语言,借助语言,使言说成为存在物的敞开的时候,言说就成为诗。具体而言,如何使言说成为诗?海德格尔认为,由于存在在存在物中的遮蔽,所有存在物的存在都是一种冒险,惟有诗人是更冒险者。他们敢于超出日常存在的自我决断和意愿,摆脱对象化的思维,而探索存在。由于语言是存在之家,探索存在就是探索语言。但探索语言不是玩弄语词游戏。诗是深度的言说。诗人冒险进入语言的领域,直面存在的秘密。使得他的言说成为言说存在的丰富的歌声,这种言说即为诗。在歌声中,存在物以敞开的方式现身。但在这里并不是诗人在歌唱。存在应该有诗,有敞开,于是诗人被选中了。诗人只是一条通道。诗是语言本身在言说。诗已经是神的尺度,因为它居然能言说存在,而诗人由于被暴露在神明的光芒中,往往导致疯狂。
那么,诗意所敞开的到底是什么?诗意言说世界和物。物并非与人相对之对象。物也并非一纯然的客体。物之为物,在于物是一种聚集。通过现象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物中聚集了天、地、神、短暂者四元。天是宇宙,地是大地,神是未知但约束着人的规则,而短暂者是有死者,有死者即人。一旦物聚集了四元而物化,也即建立了世界。世界即天、地、神、短暂者四元变化的各种可能性。但世界不等于物。物承受世界,因而物应总是大于世界;世界是一种变化的可能,因而世界总是一特定之物。如果把物等同于世界,物将消失,世界也将终结。世界所有变化的可能都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确保四元的并在。四元的并在和聚集即物存在。无论世界怎样变化,都必须保证物性的被尊重。而世界的世界化的惟一和真正的尺度就是保持物之为物。这就是世界和物的亲近关系。也就是说,在天、地、神、短暂者四元中,当短暂者接受神,保护天和地,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维持这种四元转化为纯然一体的关系时,短暂者即进入世界,居住在大地上。短暂者同四元的这种关系,就是栖居。
因而,诗意地栖居即人保持同天地神的纯然一体的关系,在四元中居住。对象化的生存不是割裂人同大地的关系,而是以人为生存的惟一尺度,消解了人与大地的区分,从而消除了物性,导致了当代人类生存的危险。诗意的栖居是以距离或差异为前提的生存,这种生存当然要建立世界,但在建立世界的同时尊重物不同于世界的物性。这可以通过使短暂者居住于四元之中来完成。由此,世界与物形成一种亲近的关系。诗意地栖居,即守护天地神短暂者的纯然一体,守护四元也就是守护存在。这是拯救大地、解决当代生存危机的根本方式。
海德格尔是对现代性问题进行反思的先驱者。他反对主体和客体相对立的二元论或主体与客体抽象统一的还原论。他认为,如果从二元论的观念出发,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或技术中心主义的观念,这是造成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基于更深层的存在本体,海德格尔建立了一种强调差异的哲学,主张人与物不应保持对立或征服的关系,而应形成一种亲近的关系。亲近不是融合,而是彼此之间有距离的亲密关联。距离即差异或区别,它暗含着多元主义的观念。这种关于差异的思想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后现代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书是海德格尔晚期的演讲和论文选,包括《诗人哲学家》、《艺术作品的起源》、《诗人何为》、《建筑、居住、思想》、《物》、《语言》以及《……人诗意地居住…》七篇论文。虽然这些论文涉及艺术、诗等问题,但是,它们不能被归结为美学或艺术哲学,海德格尔对真理、艺术、大地、世界、诗意、语言、物、居住的思考,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本身的生存这一中心的。
海德格尔首先分析了艺术、诗与真理的关系。他反对现代主观主义把艺术创造看做自我独立的天才的主体活动,认为艺术是先于艺术品和艺术家的本源。他采用了现象学的方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探讨艺术。根据海德格尔的看法,作品不是简单的物,成为作品即建立一个世界。通过建立世界,作品显现了大地,使大地进入到世界的敞开之中。这一过程不是静止的,而是表现为世界和大地之间的激烈抗争,最后的结果并非二者的融合和统一,而是一种亲近或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大地和世界之间仍然存在着裂隙(Riss),但是,这一裂隙可以理解为敌对相互归属的亲密关系,以一共同的基础使它们达到统一的本源。在这一过程中,真理发生了,真理是一种敞开,是存在物的自我显现,是存在的澄明。美正是作品在敞开的瞬间所发出的光。真理的本性是在存在物中建立自己,以便成为真理。这是艺术得以可能的前提。而艺术的这种在作品中设立真理的本性也就是诗意。
什么是诗意?真理是存在的敞开,诗意是所是敞开的言说。这里必然要涉及到语言。语言,凭借给存在物的首次命名,第一次将存在物带入语词和显现。这一命名,才指明了存在物源于其存在并到达其存在。因而,就本性而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它蕴含了存在的广度和深度,人们依靠不断穿越此家园而到达其所是。语言不是诗,但语言是原诗,它是根本意义上的诗;日常言说不是诗,但当言说深入语言,借助语言,使言说成为存在物的敞开的时候,言说就成为诗。具体而言,如何使言说成为诗?海德格尔认为,由于存在在存在物中的遮蔽,所有存在物的存在都是一种冒险,惟有诗人是更冒险者。他们敢于超出日常存在的自我决断和意愿,摆脱对象化的思维,而探索存在。由于语言是存在之家,探索存在就是探索语言。但探索语言不是玩弄语词游戏。诗是深度的言说。诗人冒险进入语言的领域,直面存在的秘密。使得他的言说成为言说存在的丰富的歌声,这种言说即为诗。在歌声中,存在物以敞开的方式现身。但在这里并不是诗人在歌唱。存在应该有诗,有敞开,于是诗人被选中了。诗人只是一条通道。诗是语言本身在言说。诗已经是神的尺度,因为它居然能言说存在,而诗人由于被暴露在神明的光芒中,往往导致疯狂。
那么,诗意所敞开的到底是什么?诗意言说世界和物。物并非与人相对之对象。物也并非一纯然的客体。物之为物,在于物是一种聚集。通过现象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物中聚集了天、地、神、短暂者四元。天是宇宙,地是大地,神是未知但约束着人的规则,而短暂者是有死者,有死者即人。一旦物聚集了四元而物化,也即建立了世界。世界即天、地、神、短暂者四元变化的各种可能性。但世界不等于物。物承受世界,因而物应总是大于世界;世界是一种变化的可能,因而世界总是一特定之物。如果把物等同于世界,物将消失,世界也将终结。世界所有变化的可能都必须围绕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确保四元的并在。四元的并在和聚集即物存在。无论世界怎样变化,都必须保证物性的被尊重。而世界的世界化的惟一和真正的尺度就是保持物之为物。这就是世界和物的亲近关系。也就是说,在天、地、神、短暂者四元中,当短暂者接受神,保护天和地,承认自己的局限性,维持这种四元转化为纯然一体的关系时,短暂者即进入世界,居住在大地上。短暂者同四元的这种关系,就是栖居。
因而,诗意地栖居即人保持同天地神的纯然一体的关系,在四元中居住。对象化的生存不是割裂人同大地的关系,而是以人为生存的惟一尺度,消解了人与大地的区分,从而消除了物性,导致了当代人类生存的危险。诗意的栖居是以距离或差异为前提的生存,这种生存当然要建立世界,但在建立世界的同时尊重物不同于世界的物性。这可以通过使短暂者居住于四元之中来完成。由此,世界与物形成一种亲近的关系。诗意地栖居,即守护天地神短暂者的纯然一体,守护四元也就是守护存在。这是拯救大地、解决当代生存危机的根本方式。
海德格尔是对现代性问题进行反思的先驱者。他反对主体和客体相对立的二元论或主体与客体抽象统一的还原论。他认为,如果从二元论的观念出发,必然导致人类中心主义或技术中心主义的观念,这是造成现代性危机的根本原因。基于更深层的存在本体,海德格尔建立了一种强调差异的哲学,主张人与物不应保持对立或征服的关系,而应形成一种亲近的关系。亲近不是融合,而是彼此之间有距离的亲密关联。距离即差异或区别,它暗含着多元主义的观念。这种关于差异的思想使他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后现代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今日更新
-
阿伦特,哈娜
[2020-03-21]
-
阿契贝,契努阿
[2020-03-21]
-
阿特伍德,玛格丽特
[2020-03-21]
-
艾斯勒,理安
[2020-03-21]
-
奥茨,乔伊斯·卡罗尔
[2020-03-2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