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语者》

2023-01-19 可可诗词网-后现代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作者为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NicholasEvans),该书出版于1995年,中译本由作家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译者杨玉娘。
        《马语者》是继沃勒的《廊桥遗梦》风靡中国后,又一部近两年在西方十分畅销的小说。由于介绍者将这部小说与《廊桥遗梦》并提时,重视的往往只是它们表面上的某些类似,如其畅销程度、好莱坞片商对它的兴趣,以及似乎都是对一段美妙的婚外恋情的细腻描写,以至于一些人感到担心,出版、舆论界不断引进介绍这样有伤风化的、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作品,会不会使中国人的道德堕落?
        这两部小说的确有其相似之处,但不仅仅在于上述外在因素,而在于它们的神似,即通过一段感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末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另一种失落已久的充满人情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如果说《廊桥遗梦》这方面的表现还比较单薄的话(它只有短短八万字,且较集中地描绘了金凯和弗朗西丝卡仅有四天、却似乎一辈子就为了这四天的爱情生活),《马语者》则不同,它把男女主人公(安妮和汤姆)的这样一段微妙的情感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之下,甚至可以说它并非该书的主题,只是一段在如何使一匹丧失了本性的马和它的主人———同样在那场灾难中陷入无以自拔的痛苦之中的小女孩获得新生的故事中的一段浪漫插曲。实际上,人们读到的并非仅仅是对喜新厌旧的婚外恋的津津乐道,它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英国走红了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挪威、瑞典、芬兰等西方国家,也并非仅仅因为它的婚外恋情的新奇刺激,实际上西方各种描写两性之间恋情的更为大胆刺激的小说就像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演出一样比比皆是,毫不新鲜,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因而,寻求《马语者》不同凡响的原因,必须深入到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小说名为《马语者》(TheHorseWhisperer),直译为“与马窃窃私语的人”,似乎带有点神秘性。其实,以驯马为生的农场主(或如流行语所称的现代西部牛仔)汤姆·布克并不能说马语,但是他却能够凭着一颗优游、平静、宽容的心去理解马的各种感受,当然,这首先是建立在他对人,对他的母亲、兄弟、弟媳、侄子等亲人还有女主人公安妮及她受伤的女儿克蕾斯的深切的关怀与理解之上的。这种胸怀正是现代人所梦寐以求的(金凯也具有这种个性),而他那种在沉默的理解加上真切同情基础上的付出,正是异性男女之间迸发情感火花的契机。因而,小说给人的感觉是,并非作者刻意要让他们之间产生非道德的婚外恋,而是自然流淌出的感情的最终的水到渠成。相反,作者也许正是出于道德的原因最后安排了汤姆的殉难。
        换个角度,从安妮的一面来看,她正是无数生活在紧张、压抑、单调、机械、残酷的现代竞争生活中的一个典型,那些购买该书版权的出版商、电影制片人及亿万读者,也许从她的经历中体会和回味到了自己的苦衷。安妮自幼失去疼爱她的父亲,母亲的不负责任、
        外婆的冷漠无情所造成的痛苦生活,使她养成了坚强独立的个性和一定要成功的信念,这些既成为她日后作为一个独揽大权的杂志主编的动力,也成为她生活中一系列无言折磨的原因。她成功了,但也付出了代价,丈夫与她的隔膜、女儿同她的疏远、同事对她的敬而远之,使她缺少了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她每天面对的是老板的压力、同业的竞争、杂志社内部的矛盾;她与他人的关系是为了坚持己见而顶撞上司、与同事争吵、炒别人的鱿鱼、和找她麻烦的人打官司,等到为了女儿和马到了蒙大拿后,包围她的干脆只剩下几台电话、一部传真机和那个万能的电脑了。这就不难解释在众多压力和遭受女儿车祸截肢双重打击的她,在遇到汤姆的关心后所产生的感情波澜,因为汤姆所给予她的正是她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小说所要说明的是,找回这种当今典型的现代人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并不是不可能的。安妮和汤姆同是生活在当今美国社会中的人,然而所过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安妮是纽约、美国甚至世界这部一日千里、昼夜运转的大机器上的一个有份量的部件,她被迫、无奈地跟着机器运转,丝毫不敢有任何松懈;汤姆则不同,他是游离于这部机器之外的。他们两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安妮无法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甚至情感,她的一切都要服从于她的事业;汤姆却可以自在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一切,干他想干的事。从安妮对汤姆所说的两句话中,可以深刻地感到她对汤姆的生活态度及他所选择的生活的羡慕和渴望。一是当她参与了农场的生活,尤其是看到汤姆使那些紧张、惊恐的马匹重新平静驯服时所说的“你所做的是真实的”。的确,在她过了一段放松的生活之后,她那在心中压抑已久的人的本性中渴望自由的一面抬头了,所以她会在远在千里之外纽约同事向她汇报的电话会议上,因为汤姆牵着马悠闲而来的动人景象而走神,她也会觉得与农场实实在在的纯朴生活相比,她以前那种为一期杂志的封面究竟用哪一种粉红色而几个小时无休止的既耗精力又浪费时间的争论是非常不真实、甚至毫无意义的。另一句则是她对汤姆承认,她总是“有事没事地胡思乱想,无法停止”,这无疑是她对现代紧张生活和生存竞争带给她的心理压力、思虑过度、琐事缠身的苦恼的自白。对于这一点的证明是关于她失眠和流产的描写。她曾为痛苦不堪的失眠而求治于心理医生,经过几番探讨后终于找出了一个似乎合理的原因,即她十岁时因父亲去世被半夜叫起来,但这并无法解释在她还未被称为“卓越和激进”之前那二十年“每晚都睡得像头猪一样”的事实。其实,安妮心中未必不明白其真正的原因,尤其是她在经过了来到农场后没有失眠,只是在她离开了农场和汤姆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后失眠才再次出现的反复过程后,失眠的原因已是秃头上的虱子了。很明显,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现代生活的马不停蹄的快节奏和周而复始的连轴转,使她得不到些许的放松和解脱,头脑中所拥塞的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事物,人异化了,对于人生真正美好的画面和意义感到陌生,对本来属于人的那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却反而感到是一种享受和奢侈;对于流产的描写也如此,安妮之所以一直对家庭怀有愧疚心理,是因为在她的事业一步步接近顶峰时,却一次次失去自己的胎儿,她在农场的轻松生活和她的辞职,使她奇迹般地保住并生下了另一个孩子,这一描写中所隐含着的正是紧张的现代生活给人的伤害和人为它所付出的代价,只有符合人性的“后现代”生活才可以弥补。
        从这其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人的可怜与悲哀,在他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越来越丢失了自我的精神慰藉,在他们过着所谓十分理性的生活时,却把自己的感性需要逐渐泯灭了。可见,《马语者》一举成名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它触动了无数个现实中的安妮那根久已失声的寻求情感寄托、平静生活的心弦。因而,人们把它看成反映当代人“后现代”情怀的又一部力作是合情合理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