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派

2023-05-02 可可诗词网-后现代文学 https://www.kekeshici.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端于瑞士苏黎世的一场激烈的反叛运动,1923年结束。这次运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家以及作家、诗人等。达达在法文中是玩具木马的意思,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种说法:1916年,旅居苏黎世的德国作家胡哥·巴尔(HugoBall)把铅笔刀随意插进一本字典的某一页,从中任意选择了一个词作为这场反叛运动的名字,即达达。而实际上,这个名字却不意味任何意思,它只是象征了艺术家们有意采取的反艺术、反理性、反美学、反传统以及反对一切既有价值标准的叛逆姿态。一次大战期间,整个欧洲大陆都弥漫着一种幻灭的情绪,它直接导致了达达派的产生。达达派的艺术家和文学家们以讽刺、玩世不恭以及无政府主义的虚无态度对这种幻灭情绪作出反应。他们强调无逻辑与荒谬,过分夸大在艺术创作中偶然性的重要意义。达达主义者以其讽刺、滑稽和极富挑衅性的行为使这场运动发展到极端。他们旨在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使人们感到震惊,从而彻底瓦解传统的价值准则,摧毁长久以来资产阶级文化的志得意满的情绪,完全抛弃业已存在的价值体系的虚伪和荒谬,矛头直指一切固有的艺术观念,彻底摧毁作为一种审美崇拜的艺术概念本身。
        苏黎世达达的主要成员有罗马尼亚诗人T.察拉(TristanTzara),德国诗人里夏德·许尔森贝克(RichardHülsenbeck),德国作家胡哥·巴尔(HugoBall)以及法国艺术家汉斯·阿尔普(HansArp)和马塞尔·扬克(MarcelJanco)。到一次大战结束之前,达达派运动已蔓延到整个欧洲,巴塞罗那、柏林、科隆、汉诺威、巴黎等城市都涌现出很多达达艺术家和文学家。与此同时,以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弗朗西斯·皮卡比亚(FrancisPicabia)和曼·雷(ManRay)等人为首的艺术家在北美大陆掀起了一场与欧洲大陆相似的艺术运动,人们称之为纽约达达。1918年,皮卡比亚从纽约来到了瑞士,他把欧洲达达与美国达达联系在一起。
        达达派起初并没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观念。它从未来主义那里借用了很多方法和宣言,人们可以把无意义的胡言乱语的诗歌和既成品算作它最初的表现形式,达达主义者们用自动写作、既成品、拼贴等在以往无法为人接受的非同寻常的技法以及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杜尚的小便池》(1917年)堪称达达派最著名的作品。艺术家把一个既成品———一个搪瓷的小便池———当作艺术作品摆在了展厅里,以极其讽刺的方式向传统的艺术观念发出挑战。杜尚的另一幅作品———《带胡子的蒙娜丽莎》也是达达派的代表作,它表现出达达主义者反偶像崇拜的鲜明立场。
        一战结束后,在德国,达达派日益与社会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并最终让位于新写实主义(NeueSachlichkeit);在巴黎,达达派沿着荒诞和怪异的方向发展,形成了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的基础。达达派对意外性和偶然性的强调对日后的许多艺术流派发生了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观念艺术、偶发艺术等。事实上,达达精神从未完全消失过。在美国,有人把兴起于50年代的波普艺术(PopArt)称为新达达(NeoDada)。
        美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也曾自称是“达达主义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