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中兴记

2023-09-23 可可诗词网-通俗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严庭樾著,六卷四十回,宣统元年 (1909) 集成图书公司石印 本。
        
        作者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叙述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自发生、发展、 全盛以至衰败的过程。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的洪秀全,信奉天主教,先在教主 洪德全领导下传教,不久即自为教主,积极发展教徒,先后团结了杨秀清、石 达开、韦昌辉、萧朝贵、冯云山、胡以晃、林凤祥、李秀成、吴如孝等人物,为 后来的起义准备了骨干力量。道光三十年(1851),桂平县官贾浩认为洪等将图 谋不轨,便诱捕了洪、扬、石、韦、萧、冯等。以胡以晃等为首,劫狱成功,杀 却守备钟俊,逼使贾浩投水自杀,便占领了桂平县,宣布起义。继之,洪秀全 领导林凤祥、罗大纲等攻下省城桂林,建立太平天国。这时采纳李秀成的计划, 先攻打长沙,萧朝贵牺牲。在岳州大战中,冯云山又牺牲。太平军陆续攻下岳 州、武昌、汉阳等大城,军威甚盛。湖北巡抚常中承已是年老昏庸,清廷派遣 提督向荣和内阁学士许乃剑等前来抗击太平军,同时委用曾国藩,开始训练湘 军; 但是,他们无法阻挡太平军。洪秀全、杨秀清率领的主力乘胜东下,很快 攻下安庆、九江。咸丰三年 (1851) 直取金陵,定为都城。在这关键时刻,李 秀成又献计,“先定北方”,可是唐正才以北方不习惯而反对; 主要首领杨秀清 又因“得了许多美女”,正想安享快乐,未能采纳这一计谋。这时,清军江南大 营驻在雨花岗,直接威胁金陵,东线亦甚紧张。李秀成东征,打败了镇江、江 宁一带清军。李世贤又攻下六合,林凤祥又率军北上。然而,就在太平军形势 好转之际,领导集团开始内讧。洪秀全大搞裙带风,乱用亲信,以此加强自己 的势力,并用来压制开国元勋杨秀清,单逢壬又从中挑拔离间,更加深矛盾。杨 秀清趁机要给自己的“九千岁”衔加至“万岁”。洪秀全不肯,暗召韦昌辉,杀 了杨秀清全家三百余口。韦昌辉取代了杨秀清的职位,专横跋扈,与石达开不 合,便又杀却石家九十余口,逼使石达开外逃。洪秀全不满韦昌辉,又暗召李 秀成于午门侧杀却韦昌辉; 照杨秀清例,又杀却韦昌辉全家。在此前后,孤军 转战江北的林凤祥,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本人被凌迟处死。内讧自戕,外丧 大将,太平军损失惨重。幸而,李秀成打败江南大营,逼得主帅向荣,奔逃丹 阳,气急而死。陈王成攻破庐州,巡抚江忠源兵败而亡。区大原在靖港一带打 败曾国藩的水师,逼使曾国藩跳水自杀,后被捞起。这时,太平军威势复振,然 而,在西线一带争夺武昌、汉阳等重要城市的战役中,常常得而复失,数度反 复,打的是消耗战,兵力损失甚大,尤其是主要将领如曾天养、罗大纲等相继 牺牲,最后失去湖北全境。石达开在江西,一度顺利,攻下八府五十余州县,继 而失利,转入广西。这时,李秀成转攻浙江,直下严州、富阳,并很快攻破杭 州外城。杭州守将张炳元等向江南大营求援,李秀成趁江南大营分兵援杭之际, 迅速挥师北向,与驻守镇江的吴如孝等彻底扫荡了江南大营,击杀其大将佘青 云、刘天雄、王浚等。主帅和春奔逃至浒墅关自杀。李秀成乘胜席卷苏南,攻 下杭州。在江浙一带,太平军势力大振。清廷启用了丁忧期间的曾国藩,以左 宗棠为其助手,派李续宾、曾国华等攻破九江。太平军守将林启容牺牲。陈玉 成自芜湖出击,全歼了驻扎在三河镇的李续宾、曾国华部队,这就是著名的 “三河大捷”。这时,石达开转入四川,在夔州被诱捕,押至曾国藩处,凌迟处 死。曾国藩围攻安庆。陈玉成往援,未成; 走庐州,又失利,在寿州被叛徒苗 沛霖药醉,缚送胜保军,凌迟处死。曾国藩指挥曾国葆、曾国荃分别自长江南 北两岸东下,进逼金陵,又命令左宗棠等攻浙江,侍王李世贤失败,婺州、处 州、台州、严州等相继失守。李鸿章攻苏南,美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戈登 率领的 “常胜军”与之联合。李秀成、谭绍洸等在苏南、上海郊区一带与之苦 战。不久,谭绍洸被叛徒郜云官杀害,苏州失守。随之,苏南各县尽失,杭州 也被攻陷。李秀成在金陵,约李世贤等会攻雨花岗,历四十九日,未能攻破,损 失不少,太平天国形势危急。清同治三年 (1864) 五月廿七日,洪秀全饮鸩毒 身亡,秘不发丧,拥立洪福瑱为主。不久,清廷命曾国藩为统帅,督诸将猛攻 金陵,务求“速竟全功”。曾国荃从太平门掘地道入城,李秀成保幼主突围,幼 主马失前蹄,李秀成让出大宛良马,以致自己与洪仁达、洪仁发等均被俘。曾 国荃等入城后,大肆捕杀三日,城内十余万太平军“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 不悔”。太平军将领黄子英保幼主出城,辗转至江西广德,又转广昌石城。九月 廿五日,被清军游击周家良俘获,押至省城被凌迟处死。延至次年十二月,太 平军最后一个据点嘉应州失守。曾经十五年,纵横十六省的太平军最后失败 了。
        该书名为 《国朝中兴记》,多指太平军为 “发逆”、“恶贼”,而对满清封建 官吏则多赞为“忠义”。这都可见,作者的封建地主阶级立场是十分鲜明的。阶 级的偏见,往往容易歪曲历史真实,这是很自然的。不过,它毕竟取材于太平 天国这十余年的史实,重现了一大批历史人物,曲折地反映了一些重大问题。有 不少地方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首先,该书描写了不少太平军的著名将领,只要我们对作者那种对立的情 绪加以分析与剔除,仍是可以从中看出他们某些高尚的素质。如萧朝贵,是金 田村起义时期的骨干,北向湖南进攻长沙时,冲锋在前,亲冒矢石,在长沙南 门外的攻坚战中,始终顽强战斗,直至被刘天佑的药枪击中而壮烈牺牲。又如 林凤祥,也是金田村起义时期的骨干,自广西向湖南,下长江,占金陵,直到 建都之后,与向荣大战于雨花岗,均有赫赫战功。之后,转战江北,在安徽陈 州与胜保军奋战,孤立无援,消耗殆尽,仍是坚强不屈,直至被逮,凌迟而死。 又如陈玉成,是后起之秀。正当曾国藩的主力李续宾、曾国华攻下长沙,进驻 三河镇,准备攻打庐州之际,其嚣张气陷,确是不可一世,而年轻的陈玉成,自 芜湖驰击,一举歼灭李续宾、曾国华。这就是著名的“三河大捷”,充分表现了 他的既英勇顽强又机智善战。后,他转战于安庆、庐州一带,尽管形势不利始 终没有气馁,直至在寿州被苗沛霖药酒灌醉,缚送胜保军,被凌迟处死。此外, 如独将一军而攻下江西八府五十余州县的石达开,长期与清军争夺武汉一带而 牺牲的罗大纲、曾天养,一直坚守安庆而与城共存亡的叶云来,等等。这些太 平军将领都耿耿忠心,严于职守,艰苦奋斗,英勇善战,最终都把宝贵的生命 贡献于自己所信仰的事业,尽管作者是站在对立的方面来描写他们,仍是无法 尽掩他们的光辉。
        尤其是李秀成,从客观效果看来,可以说是一个相当高大完美的指挥员形 象。当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传播“天主教”的时候,他也就是一个骨干了。在 长期的作战中,他都非常英勇顽强,攻势凌厉。如太平天国刚在南京定都之时, 镇江一带清军势力甚盛,形势十分紧张,由他急驰进击,很快打垮其主力,逼 使巡抚吉尔杭阿自刎,知府李存厚跳涧,解除了东线之危。当然,作为一个将 领,他的长处还不只是这些; 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是灵活机动、善于审时 度势,常常能够掌握战术上的主动权。还是在太平军自广西入湖南之初,他与 萧朝贵一起进攻长沙。他利用地道战术曾经轰塌长沙城墙; 但是,清军顽强抵 抗,始终未能破城,而萧朝贵又在强攻中牺牲。这时,他并不急躁盲动,冒险 硬攻,而是仍旧保持冷静头脑,毅然放弃长沙,迅速转洞庭、入湖北,进攻武 昌和汉阳,打败湖北巡抚常中承和大将佘青云。终于兵势大盛,真可谓小失而 大得。后来,他两次攻击清兵江南大营,这种机动灵活的战术表现得更明显。当 时,清兵江南大营,紧挨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威胁甚大,而太平军许多将领 都分头在外围作战,江南大营的主帅向荣,乘机分兵出击,进攻广信,李秀成 就抓住这一时机,调集兵力,猛攻江南大营,迫使向荣溃逃,败死于丹阳。这 一次,虽然未能彻底消灭江南大营,却极大地伤了它的元气。之后,当太平军 失去武昌、汉阳以至湖北全境,石达开在江西失利而转入广西,江南大营对于 天京更如身旁卧虎,威胁更甚。这时,李秀成先独力奋战于江南大营的南方,攻 下浙江的严州、分水、富阳,直指杭州,而且一举攻破外城。这样,杭州守将 张炳元,浙抚罗遵毅急着向江南大营求救。李秀成又是利用其分兵之际,马上 放弃杭州,挥师北向,猛攻江南大营;再加上苏南一带的将领吴如孝、谭绍洸 等积极配合,终于击毙江南大营的大将佘青云、刘天雄、王浚等; 其骁将张国 樑溃逃至丹阳附近,只得投水而死; 其接任向荣的主帅和春,被秀成追至浒墅 关,无可奈何而自杀。这一仗,彻底扫荡了江南大营。趁此胜利之机,李秀成 又挥师南下,攻下苏州和杭州。以上这些战役,很可能看出李秀成是如何的灵 活主动,善于捕捉战机。当然,这些还不能完全说明李秀成; 他还有更值得人 们注意之处,就是其过人的战略决策。还是在太平军刚攻下桂林,建国号“太 平天国”之初,他就提出“宜由湖南出洞庭,攻取武昌、汉阳”的攻战方针。太 平军很快采纳这一方针,此后形势果然发展迅速。这里,就显示出他非凡的战 略思想。三年后,太平军攻下金陵并在此建都的时候,他又提出 “乘胜北上”、 “先定此方”的战略方针。不难推想,如果能够很好地采纳他这一方针,就有可 能乘胜直捣满清王朝的京都——北京,使清王朝难有喘息之机、“中兴”之日, 这对太平天国的事业实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终于未被采纳,他只好 “暗暗叹息”,然而他非凡的战略思想确是再次地显示出来了。除上述外,他还 很能顾全大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而且,与广大群众之间有一种鱼水似的关 系。在天京突围战中,他保护幼主洪福瑱,正准备冲击重围之际,幼主突然马 失前蹄,他为了幼主能够出城,便让出自己的大宛良马。为此,他自己便陷于 城中,终于被俘。据该书所描述,城破之后,他“窜匿民间”,“乡民怜而匿 之”。而当 “萧孚泗生擒李逆之后,乡民竟将亲兵王三清捉而杀之,投诸水中, 若代李逆发私忿者”。从这些带有诬蔑性的文字中,我们仍可曲折地看出李秀成 是如何地深得民心。以上,只是粗线条式地叙述一下,但已经足以看出李秀成 的高大与完美之处了。
        这里,不得不扼要提一下太平军中的普通士兵。据该书描述: “金陵城破, 十余万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可见,他们对 自己的事业是何等地坚贞不渝,尽管作者诬之为贼、为寇,而百数年后的读者 看来,仍是惊心动魄、感受至深。
        其次,该书还触及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某些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很主 要的一点,就是缺乏远大目光,容易自我满足。攻下金陵之后,他们便急于建 立国都,至于“先定北方”这样至关重要的战略方针,也搁置一边,不予采纳; 随之而来,很快便淡化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上开始享乐腐化。杨秀清“得 了许多美女,正想安享快乐。”他一面宠爱傅锦梅,同时去威逼秦小薇,差点自 己被毒杀。洪秀全,沉醉于天王的宝座,也在大造天王府。这些作为,无疑脱 离了广大人民群众,而向封建统治阶级转化了。更有甚者,居然不顾大敌当前, 热衷于在内部争名逐利,培植私人势力,终至于自相残杀。洪秀全为了加强个 人地位,便把自己两个毫无功劳的弟弟洪仁发、洪仁达以重位; 杨秀清便要给 自己的 “九千岁”再加 “一千”,也要称“万岁”,于是,引起内讧,致使杨秀 清、韦昌辉等全家丧生,石达开仅以只身外逃。这些,原来都是太平天国的重 要领导骨干!这么严重的自戕,自然是极大地削弱了自己,加速了失败。这些, 对广大革命人民说来,正是反面的教材,深刻的教训。
        又次,该书还描写了许多封建官僚形象。其中,作为 “国朝中兴”的第一 号人物曾国藩,作者无疑是以歌颂的态度而全力刻划的。他自 “出山”而训练 湘军,是非常认真严肃的; 他在靖港吃了败仗,便投水自杀,表示他对满清王 朝忠心耿耿,极想为之立功。他对太平军自然是恨之入骨,势不两立。石达开 被擒而解到他手里,他就给于凌迟处死。他在湖南、江西等地作战,可以说卖 尽全力,只求早致“国朝中兴”。他指挥曾国荷、曾国荃分别从长江南北下逼天 京; 随之又节制四省,指挥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等围攻天京; 当曾国荃先 从地道攻入天京后,便命“诸将分段搜杀,凡三日三夜,火花不绝,毙贼十余 万人”。可见,他这个统帅对太平军决不心慈手软,相当充分地体现了封建地主 阶级的残酷性。攻破天京,他自然是功成名遂; 然而,毕竟也耗尽精力。他是 被作为“忠义”的化身,是封建统治阶级一个相当完善的“能臣”。此外,该书 还写到数十位官僚,有的与太平军英勇奋战; 有的 “毁家纾难”; 有的“壮烈” 牺牲,都是被作为“忠义”而歌颂的。但是,该书也偶而触及到一些贪官污吏, 也曲折地透露一丝淡淡的谴责之意。如陈玉成攻下六合,欲报一箭之仇,准备 屠城之际,看到自刎之后的六合温知县,其尸体居然“僵立不仆”。太平军见了, 对之多方解说、祷告,均无效果。后来,对他说了句“不伤害你的百姓”,他的 尸体居然就“蹶然倒地”了。作者描写了这一情节之后,便通过陈玉成之口,赞 道: “如此好官,天下罕有,死后尚且这样爱民,生前德政,不问可知。若各处 父母官个个如此,我等安有今日!”这里,从儒家的“仁政”出发,分明流露了 一种憎恨贪官之意。如果 “各处父母官”都 “爱民”,就不会有人起来造反了。 看来,贪官与造反就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作者分明是在给封建统治阶级总结 一点教训。
        《国朝中兴记》是一部历史小说,虽然作者自称有“空中楼阁”之处,但其 主要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过程,基本上是根据史实的。依照前人对 《三国演义》的说法,也不妨称之为 “七实三虚”。前已提及,作者是站在封建 正统立场来描写的,所以,对太平天国的英雄和满清政府的官僚自然各有过贬 与过褒以至歪曲之处。这里须要读者去分析研究,披沙拣金,从中寻找某些有 价值的东西。该书以时间流驶为序,以太平天国始末为中轴线,把斗争双方的 有关人物串连起来,条理井然,眉目清晰,语言也颇顺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