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扁
黄小配著。十六回,此为上卷,下卷未出,1908年日本东京三光
堂排印本,收入阿英 《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三卷》上册。
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 攻击康有为保皇派活动,宣传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政治主张。小说开头就说: “谁想今日还有人抱一个皇帝是当奇货可居 的。”全书从康有为家世、幼年一直写到戊戌政变失败,流亡海外。
康有为自幼从师求学,顽劣异常; 青年时代行为放荡,但平时“装起道 学”,自称是不屑于功名的 “康布衣”,干尽钓名沽誉的勾当。他投机取巧,应 北闱乡试,名落孙山,又以 “公羊学”结交翰林缪寄萍,赚骗缪著《新学伪经 辨》手稿,回到广东。缪亡故,将手稿窃为已有,改名《新学伪经考》付梓。由 此博得虚名,贴起 “康馆”两字,即有陈千秋、梁启超等十余人从游。他在馆 中伪装严谨,每晚则必宿娼。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康有为以欺 骗手段觊觎山长之职,又托人说情钻营,终于失败。他热衷功名,却装做抱道 自重。在广东中举之后,到京会试落榜,自觉无颜回粤。正值中日甲午海战,就 乘机“博个虚名”,发起“公车上书”,不过是老生常谈,只有些“好名之徒”附 会签名。他热心富贵,自以为条陈已上,必被重用,岂料朝廷不予理会,只得 南返。路经上海,结识妓女花小宝,欠下花酒帐,用金蝉脱壳计逃妓债,被妓 家识破,当众出丑。回到广东万木草堂,专干马骗勾当。后因《新学伪经考》剽 窃事发,被御吏参劾,由粤督查办,康有为费尽人事,才以 “事出有因,查无 实据” 了结。作者又借御史朱一新与康有为辩难,驳斥此书。
康有为在失意之时,又致书孙中山,想投靠革命党,因孙中山识破他 “宗 旨无守”,不予信任,于是他挟私报复,转而恶毒攻击革命党和孙中山。他参加 会试中了进土,就结交朝中权要,与外交要员张荫桓大谈西法,看过几部翻译 的新书,就想当政治家。后由大臣保荐,奏准光绪帝,康有为终于当了总理衙 门章京。在戊戌政变中,康有为纵横捭阖,欺骗拉拢京官,排除异己,又煽动 宫闱,借光绪帝除掉西太后。他又蒙蔽谭嗣同,有意隐藏光绪帝“密诏”,假传 圣旨,使谭嗣同上当。政变失败,他陷亲弟同党于死地,只顾自己逃命。因他 曾与孙中山通信假称革命,孙中山派日本人救他,得以逃进日本领事馆,后被 当作货物由轮船运往日本。政变参与者都大骂康有为“没心肝”。
康有为愚弄光绪帝,陷同党于死罪,自己却在日本寻欢作乐。日本政界要 人犬养毅设宴款待他,他在席间调戏侍女,引起众怒;又因在日本招摇撞骗,有 关光绪帝 “密诏”的谎言被识破,于是日本警方将其驱逐出境。
这部小说是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大论战的产物。1905年下半年以后,随着 同盟会的成立,以 《民报》 为喉舌的革命派与 《新民丛报》 为阵地的改良派之 间的论战进入高潮。1906年清廷上谕“预备立宪”,由康有为支持、梁启超发起 组织“帝国宪政会”,1907年又在东京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活动相 当猖獗,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产生了拥护“立宪”运动的小说和反对立宪、 揭穿立宪骗局的小说。当时的日本,正是保皇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战场。因此, 1908年《大马扁》在日本出版并不是偶然的,是直接为打击保皇立宪服务的。针 对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著书、写文章、大肆宣传保皇立宪,以至海外华侨 “耗财破家有所不恤”,资助康梁的活动(见书前吾庐主人梭功氏序),黄小配就 攻击康、梁是“招摇海外”的“棍骗”; 小说集中叙描康有为这个“伪圣人”出 国前的历史,如贪图功名、不学无术、剽窃他人著作、私生活糜烂、戊戌变法 中的欺骗手段和投机行为等等,作了尽情的暴露。书中主要人物都是真名实姓, 借此反击康、梁的保皇宣传,正如开卷一首七律中所说的:
作者所塑造的康有为这一形象,当然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甚至把其他人的 一切丑事都集中到康有为身上,但能写得和谐统一,在生动的描摹中充满机趣。 作者称康有为百无一能,平生只有三件本领,这就是“酒”、“色”、“谎”。挟妓 酗酒,在 “花酒” 中流连,一生从无餍足。在作者笔下,康有为性格的基本特 征是一个“谎”字:虚伪狡诈,自欺欺人,招摇撞骗,投机钻营,贪财好利,以 “谎”字起家,也以 “谎”字败露,所以是一个最大的 “马骗”、“棍骗”,十足 的无赖、恶徒。写他善于伪装,明明是一肚子男盗女娼,却能 “勉强忍耐,自 己反装起道学来”,所以是“外道学内小人”; 明明不学无术,却要言必称“公 羊学”,以此博得朝中大员的赏识。他在外面装作“抱道自重”,私下却说:“人 生求名博利,第一是讲文学,第二是讲口舌”,所以他巴结富商,争当局董诈取 不义之财,供他寻花问柳时挥霍。总之,作者极力把康有为塑造成“外作圣贤, 内实荡子” 的可鄙形象。
作者除了在生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的叙描康有为的 “马骗”术,更在政 治方面暴露他的“棍骗”伎俩。全书着重从“公车上书”、与孙中山交往以及戊 戌政变等事件加以表现。出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主张的需要,作者对这 些政治事件以及康有为在这些事件中的作用,一概予以否定。如写 “公车上 书”,是 “因会试已经落第,自觉没有面目回去,尽要博个虚名才好”。于是 “驾起个大题目,自然有些好名之徒随附会”。这些条陈都是 “套话”,朝廷也 “只当一个混账东西说疯话”。康有为投靠清廷无望,就“改变宗旨”投机革命, 与孙中山通信,而孙中山识破他“宗旨无定,妄自尊大”,使他恼羞成怒,挟私 报复,攻击革命党。至于写他在戊戌政变中的表现,更是全盘否定的。如说他 欺瞒同党,煽动宫闱,伪造“密诏”,愚弄光绪帝,使谭嗣同等人蒙在鼓里。甚 至写他梦想当皇帝,“如大势可图,即登其大位; 如不可为,就奉回光绪帝”等 等。最后作者让 “戊戌六君子”痛骂康有为,骂他是 “无心肝,没头脑的混账 东西”。
当然,《大马扁》中的康有为形象,与历史事实是有相当距离的。第四回叙 康有为会试落第,回乡时路经上海嫖妓欠债,就想逃回广东,被妓院侦知,追 寻到轮船上,他跳进舢板躲藏,在烈日下曝晒数小时等情节,实即作者《宦海 潮》中张任磐“逃妓债”故事。又如写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剽窃他人著作, 则是李伯元的小说《文明小史》(1906)中梁启超之事。革命党人杨世骥评论这 部小说时说:“此书就世仲政治立场而言,自然是一部锋锐的宣传作品;但就尊 严的文学观点看来,其态度实在是不足为法的。”(《文苑谈往·黄世仲》)杨氏 正是从真实性这个角度加以评论的。
作者为了揭穿康有为在海外的 “君主立宪”宣传的骗局,就致力于塑其 “马骗”形象,文字跳脱,犀利浩荡,体现了作者的风格。如写康有为在上海宴 席上千方百计巴结五品御史余成各,以及流连花酒情形:
宾客满座……那时康有为又注意在余成各,那余成各亦知其意,故 意与别的朋友谈天,不愿康有为搀入来说。康有为没奈何,就在座上 对别人发起议论: 一说中国积弱的原因,二说中国政体的腐败,三说 欧美今如何强盛,四说时局要如何变通。不管合与不合,又不管别人 听与不听,惟滔滔不绝,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 各视他如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康有为几乎舌敝 唇焦,连喉也涸了,余成各总是不理。……各人反觉康有为实在讨厌, 更忖道: 他只欲结识一个五品御史,就费如此苦心,可知从前说要做 圣贤, 统通是假了。 ……不多时, 各妓俱到, 连康有为所暱的花小宝 也来了……各妓有向他请道尊姓的,那康有为道:“我离家便是太原公 子,归家便是南海圣人,我自姓康,你不听得康南海姓字么?”时妓中 名花凤林的笑道:“你是康南海吗?广东还有个李北海你识得他没有?” 有为道:“我哪里识得他! 他只是个强盗!”凤林又道:“方今强盗还多 哩! 但老爷说是南海姓康的,又说太原公子,那太原便是姓王了。”康 有为方欲再言,那花小宝又插口道:“古称东海有圣人,今南海亦有圣 人么?”花凤林道:“南海还有洪圣大王呢!”那两妓几句诙谐话,弄得 康有为无言可答。花小宝徐徐又道: “你若要做圣人,就不该自称 ……”
这里只是宴席上的一个片断,却活画了这个无赖的丑恶嘴脸。
清末正酝酿着传统性小说向现代型小说的转变,不少小说开始部分融入西 方小说的技法。《大马扁》虽然基本上是传统型的,但也有现代型小说的因素, 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写这部小说的目的很明确: 攻击康有为保皇派活动,宣传资产阶级革 命派的政治主张。小说开头就说: “谁想今日还有人抱一个皇帝是当奇货可居 的。”全书从康有为家世、幼年一直写到戊戌政变失败,流亡海外。
康有为自幼从师求学,顽劣异常; 青年时代行为放荡,但平时“装起道 学”,自称是不屑于功名的 “康布衣”,干尽钓名沽誉的勾当。他投机取巧,应 北闱乡试,名落孙山,又以 “公羊学”结交翰林缪寄萍,赚骗缪著《新学伪经 辨》手稿,回到广东。缪亡故,将手稿窃为已有,改名《新学伪经考》付梓。由 此博得虚名,贴起 “康馆”两字,即有陈千秋、梁启超等十余人从游。他在馆 中伪装严谨,每晚则必宿娼。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书院,康有为以欺 骗手段觊觎山长之职,又托人说情钻营,终于失败。他热衷功名,却装做抱道 自重。在广东中举之后,到京会试落榜,自觉无颜回粤。正值中日甲午海战,就 乘机“博个虚名”,发起“公车上书”,不过是老生常谈,只有些“好名之徒”附 会签名。他热心富贵,自以为条陈已上,必被重用,岂料朝廷不予理会,只得 南返。路经上海,结识妓女花小宝,欠下花酒帐,用金蝉脱壳计逃妓债,被妓 家识破,当众出丑。回到广东万木草堂,专干马骗勾当。后因《新学伪经考》剽 窃事发,被御吏参劾,由粤督查办,康有为费尽人事,才以 “事出有因,查无 实据” 了结。作者又借御史朱一新与康有为辩难,驳斥此书。
康有为在失意之时,又致书孙中山,想投靠革命党,因孙中山识破他 “宗 旨无守”,不予信任,于是他挟私报复,转而恶毒攻击革命党和孙中山。他参加 会试中了进土,就结交朝中权要,与外交要员张荫桓大谈西法,看过几部翻译 的新书,就想当政治家。后由大臣保荐,奏准光绪帝,康有为终于当了总理衙 门章京。在戊戌政变中,康有为纵横捭阖,欺骗拉拢京官,排除异己,又煽动 宫闱,借光绪帝除掉西太后。他又蒙蔽谭嗣同,有意隐藏光绪帝“密诏”,假传 圣旨,使谭嗣同上当。政变失败,他陷亲弟同党于死地,只顾自己逃命。因他 曾与孙中山通信假称革命,孙中山派日本人救他,得以逃进日本领事馆,后被 当作货物由轮船运往日本。政变参与者都大骂康有为“没心肝”。
康有为愚弄光绪帝,陷同党于死罪,自己却在日本寻欢作乐。日本政界要 人犬养毅设宴款待他,他在席间调戏侍女,引起众怒;又因在日本招摇撞骗,有 关光绪帝 “密诏”的谎言被识破,于是日本警方将其驱逐出境。
这部小说是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大论战的产物。1905年下半年以后,随着 同盟会的成立,以 《民报》 为喉舌的革命派与 《新民丛报》 为阵地的改良派之 间的论战进入高潮。1906年清廷上谕“预备立宪”,由康有为支持、梁启超发起 组织“帝国宪政会”,1907年又在东京组织“政闻社”,主张君主立宪,活动相 当猖獗,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产生了拥护“立宪”运动的小说和反对立宪、 揭穿立宪骗局的小说。当时的日本,正是保皇派与革命派论战的主战场。因此, 1908年《大马扁》在日本出版并不是偶然的,是直接为打击保皇立宪服务的。针 对康有为、梁启超在海外著书、写文章、大肆宣传保皇立宪,以至海外华侨 “耗财破家有所不恤”,资助康梁的活动(见书前吾庐主人梭功氏序),黄小配就 攻击康、梁是“招摇海外”的“棍骗”; 小说集中叙描康有为这个“伪圣人”出 国前的历史,如贪图功名、不学无术、剽窃他人著作、私生活糜烂、戊戌变法 中的欺骗手段和投机行为等等,作了尽情的暴露。书中主要人物都是真名实姓, 借此反击康、梁的保皇宣传,正如开卷一首七律中所说的:
保国保皇原是假,
为贤为圣总相欺。
未谙货殖称商祖,
也学耶稣无教师。
作者所塑造的康有为这一形象,当然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甚至把其他人的 一切丑事都集中到康有为身上,但能写得和谐统一,在生动的描摹中充满机趣。 作者称康有为百无一能,平生只有三件本领,这就是“酒”、“色”、“谎”。挟妓 酗酒,在 “花酒” 中流连,一生从无餍足。在作者笔下,康有为性格的基本特 征是一个“谎”字:虚伪狡诈,自欺欺人,招摇撞骗,投机钻营,贪财好利,以 “谎”字起家,也以 “谎”字败露,所以是一个最大的 “马骗”、“棍骗”,十足 的无赖、恶徒。写他善于伪装,明明是一肚子男盗女娼,却能 “勉强忍耐,自 己反装起道学来”,所以是“外道学内小人”; 明明不学无术,却要言必称“公 羊学”,以此博得朝中大员的赏识。他在外面装作“抱道自重”,私下却说:“人 生求名博利,第一是讲文学,第二是讲口舌”,所以他巴结富商,争当局董诈取 不义之财,供他寻花问柳时挥霍。总之,作者极力把康有为塑造成“外作圣贤, 内实荡子” 的可鄙形象。
作者除了在生活方面、道德品质方面的叙描康有为的 “马骗”术,更在政 治方面暴露他的“棍骗”伎俩。全书着重从“公车上书”、与孙中山交往以及戊 戌政变等事件加以表现。出于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主张的需要,作者对这 些政治事件以及康有为在这些事件中的作用,一概予以否定。如写 “公车上 书”,是 “因会试已经落第,自觉没有面目回去,尽要博个虚名才好”。于是 “驾起个大题目,自然有些好名之徒随附会”。这些条陈都是 “套话”,朝廷也 “只当一个混账东西说疯话”。康有为投靠清廷无望,就“改变宗旨”投机革命, 与孙中山通信,而孙中山识破他“宗旨无定,妄自尊大”,使他恼羞成怒,挟私 报复,攻击革命党。至于写他在戊戌政变中的表现,更是全盘否定的。如说他 欺瞒同党,煽动宫闱,伪造“密诏”,愚弄光绪帝,使谭嗣同等人蒙在鼓里。甚 至写他梦想当皇帝,“如大势可图,即登其大位; 如不可为,就奉回光绪帝”等 等。最后作者让 “戊戌六君子”痛骂康有为,骂他是 “无心肝,没头脑的混账 东西”。
当然,《大马扁》中的康有为形象,与历史事实是有相当距离的。第四回叙 康有为会试落第,回乡时路经上海嫖妓欠债,就想逃回广东,被妓院侦知,追 寻到轮船上,他跳进舢板躲藏,在烈日下曝晒数小时等情节,实即作者《宦海 潮》中张任磐“逃妓债”故事。又如写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剽窃他人著作, 则是李伯元的小说《文明小史》(1906)中梁启超之事。革命党人杨世骥评论这 部小说时说:“此书就世仲政治立场而言,自然是一部锋锐的宣传作品;但就尊 严的文学观点看来,其态度实在是不足为法的。”(《文苑谈往·黄世仲》)杨氏 正是从真实性这个角度加以评论的。
作者为了揭穿康有为在海外的 “君主立宪”宣传的骗局,就致力于塑其 “马骗”形象,文字跳脱,犀利浩荡,体现了作者的风格。如写康有为在上海宴 席上千方百计巴结五品御史余成各,以及流连花酒情形:
宾客满座……那时康有为又注意在余成各,那余成各亦知其意,故 意与别的朋友谈天,不愿康有为搀入来说。康有为没奈何,就在座上 对别人发起议论: 一说中国积弱的原因,二说中国政体的腐败,三说 欧美今如何强盛,四说时局要如何变通。不管合与不合,又不管别人 听与不听,惟滔滔不绝,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 各视他如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康有为几乎舌敝 唇焦,连喉也涸了,余成各总是不理。……各人反觉康有为实在讨厌, 更忖道: 他只欲结识一个五品御史,就费如此苦心,可知从前说要做 圣贤, 统通是假了。 ……不多时, 各妓俱到, 连康有为所暱的花小宝 也来了……各妓有向他请道尊姓的,那康有为道:“我离家便是太原公 子,归家便是南海圣人,我自姓康,你不听得康南海姓字么?”时妓中 名花凤林的笑道:“你是康南海吗?广东还有个李北海你识得他没有?” 有为道:“我哪里识得他! 他只是个强盗!”凤林又道:“方今强盗还多 哩! 但老爷说是南海姓康的,又说太原公子,那太原便是姓王了。”康 有为方欲再言,那花小宝又插口道:“古称东海有圣人,今南海亦有圣 人么?”花凤林道:“南海还有洪圣大王呢!”那两妓几句诙谐话,弄得 康有为无言可答。花小宝徐徐又道: “你若要做圣人,就不该自称 ……”
这里只是宴席上的一个片断,却活画了这个无赖的丑恶嘴脸。
清末正酝酿着传统性小说向现代型小说的转变,不少小说开始部分融入西 方小说的技法。《大马扁》虽然基本上是传统型的,但也有现代型小说的因素, 这也是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