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遂平妖传

2024-03-04 可可诗词网-通俗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又名 《荡平奇妖传》。通行本为八卷四十回,题“宋东原罗贯中编, 明吴龙子犹补”。存天许斋批点本,金阊嘉会堂本,清·得月楼本等, 又有四卷二十回本,明代万历年间钱塘王慎修刊行。
        
        赖以构成 《平妖传》故事的中心事件是王则起义。王则起义是一次军士和 平民结合的兵变。它发生在北宋庆历七年 (1047),地点在河北的贝州 (今河北 省清河县)。当时起义的声势虽然不算大,总共只坚持了六十六天,很快就被参 知政事文彦博率领的官军镇压下去了,但影响却相当深远,追究其原因,恐怕 与起义的宗教迷信色彩有关。据 《宋史·明镐传》记载,王则起义以宗教图谶 为号召,旗帜和号令上都冠有 “佛”字,声称 “释迦佛谢世,弥勒佛当持世”。 我们知道,宋元时代,民间秘密结社活动相当广泛,南宋陆游在 《条对状》 中 说: “妖幻邪人,平时诳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此色人处处皆有,淮南 谓之二桧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 教。”王则起义就是打的牟尼教的旗帜。民间的这种秘密结社组织,时时有爆发 武装反抗的可能,对统治阶级造成了潜在的威胁,王则举事不过是一个信号,因 而引起北宋统治者的恐慌,他们立即调集重兵,进行围剿,并在全国严加防范, 四处捉拿 “妖人”。《宋会要辑稿》记载说: 王则之乱,州郡大索妖党,被系者 不可胜数,致使宋仁宗不得不下诏告戒下属“毋得过有追捕”。明人拟话本 《灌 园叟晚遇仙女》,也写到王则造反的事,文中说:“今见贝州谋反,专行妖术。枢 密府行下文书,普天下军州严禁左道,辑捕妖人。”小说写的是江南平江府 (今 苏州市) 的故事。距出事地点可谓遥远,可是平江恶霸却借机陷害好人,足见 王则起义波及地区的广大。
        王则起义的故事,从一开始流传,就带有妖异色彩,南宋罗烨的 《醉翁谈 录》所记宋人小说 “贝州王则” 条,就归入 “妖术”类,在一些笔记杂著乃至 正史中也都把王则以妖人目之。罗贯中作 《三遂平妖传》,就是根据正史、民间 传说、市井说话以及某些笔记杂著加以融合整理而成,到了冯梦龙手里,更为 广泛收入民间的妖异故事,以丰富小说的内容,所以,在 《平妖传》 中,王则 起义虽然是它的中心事件,但其主要篇幅却是描写几个妖狐妖道的所作所为,王 则起义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
        《平妖传》全书的故事情节,大体上可划分为三大部分。从第一回到第十四 回为第一部分。主要写蛋子和尚在白云洞盗得九天秘籍“如意册”,在妖狐圣姑 姑的主持下,炼成了七十二般道术,具备了 “惊天动地的学问”,有了 “生事害 民”的资本。从第十五回到三十回,故事进入起义的酝酿准备阶段的叙述,主 要写胡媚儿托生到胡员外家,改名永儿,在她的前世生母圣姑姑的秘密传授下, 掌握了一套杀伐变幻的法术,又与其前世胞兄左黜儿一道,传授了平民卜吉、任 迁、张琪、吴三郎等,把他们收为党羽。他们假借向宦官王太尉要布施,乘机 挑起事端,与官府作对。小说的第三部分是最后十回。这是全书的高潮。内容 描写王则举事和败亡的过程。据书中交代,王则起义完全是出于圣姑姑的怂恿 和授意。圣姑姑把永儿嫁给王则,又叮嘱众妖人一齐来做王则的辅佐,随后趁 着贝州军士为索取粮饷而哗变的时机,使用妖术挪用官府的钱米,买军倡乱,杀 死州官,据城为王。朝廷委派文彦博率师讨伐,在两军相持之际,原为义军骨 干的蛋子 (亦做弹子) 和尚,遵照神佛的意旨,反水倒戈,幻化为甘泉寺老僧 诸葛智遂,并用“天罡正法”,击破 “地煞邪法”,与马遂、李遂等官军一道,擒 拿了圣姑姑等起义军骨干,平定了贝州之乱。
        从以上情节简介中可以看出,小说虽然以王则起义为故事的题材,但却是 变态的描写。它与历史上这次事件的真相相去甚远。小说既然把起义领袖视作 “妖人”,把他们进行的殊死斗争的手段称作妖术,这就从根本上歪曲了起义的 本质。不仅如此,作品还在具体描写中大力渲染义军领袖的荒淫堕落,对王则 逼死民妻赵无瑕的情节,写得淋漓尽致,成为丑化义军领袖的重头笔墨。所有 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倾向,在阅读时理当予以辨析。
        不过,避开对王则起义的歪曲描写,从长达四十万字的丰富内容中,我们 可以看到许多带有批判意义的积极内容。譬如说,作品诅咒妖人作乱,但同时 也指出 “妖不自作,皆由人兴”的历史事实,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朝廷。小 说第三十七回,作者借李星君向玉皇大帝的奏词,直接阐明了作品的这种批判 意图。李星君说:“臣闻妖不自作,皆由人兴。只因赵宋真宗,听信奸臣王钦若, 引诱三遍,伪造天书,矫诬上天,欺诈百姓。以此民间竞尚妖巫,酿成妖爨。那 时宫帏中便有妖狐之异,必主妖狐作乱,天下不得太平。”这里李星君所讲的话, 都属历史事实。王钦若等奸臣伪造天书的事,发生在大中祥符年间,那时宋真 宗笃信道教,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当时崇奉妖异祥瑞,举国如痴如狂。应当指 出的是,小说虽然以北宋仁宗朝为背景,讲的是宋真宗、仁宋的故事,而实则 影射明代的现实生活。比之宋真宗,明嘉靖帝朱厚熜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沉溺 在修玄炼丹的愚昧活动中,二十年不视朝政。道士邵元节,因祷祠有灵验,被 封为真人,总领道教,又进礼部尚书,给一品服。另一个道士陶仲文,以符水 治鬼,累进礼部尚书、少保少傅少师,封恭诚伯,岁禄二千石。其他因烧石、献 长生术而得幸的官僚士大夫不可胜计,导致妖道丛出,乌烟瘴气。所以小说说 白云洞天书的出现,是妖法流传的结果,如果追究责任,这责任自然应该由朝 廷承担。由此可见,小说诅咒妖人作乱,固然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起义的恐 惧与仇恨心理,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迷信释道,致使风气败坏、政局动 乱的担忧和愤慨。第十四回书中指出:“大抵术士辈,任你神钦鬼服,总要借助 皇帝的敕封,方免得天庭责罚。”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正是由于皇帝对术 士宠信与庇护,甘作他们的后台,才使他们肆无忌惮,敢于兴风作浪,生事害 民。
        对于朝廷的这种批判,并不是作者的创造,当时朝廷中一些刚正有识之士, 就不避斧��, 直言进谏, 揭露术士的虚妄, 劝谏皇帝早日觉悟, 停止这种愚蠢 荒唐的活动。有名的如宋真宗时的孙奭,明嘉靖时的海瑞等。作者正是借助这 些史料,针对社会现实,以鲜明的图象,生动地展示了历史的真实画卷。在作 者笔下,那些笼罩着神圣光圈的僧院道观,大都污秽不堪。他们大事张扬的佛 事道场,表面上隆重庄严,煞有介事,实际上是蒙蔽人的骗局。比如杨巡检认 作仙丹妙药的所谓圣水,乃是老牝狐撒下的一泡臊尿,所谓 “菩萨显身”,原来 是老狐精的幻影。作品通过蛋子和尚的亲身体验,批评道家的经典著作 《抱朴 子》,说书中的记载都是 “捕风捉影,有假无真”的鬼话,揭了道家的老底。书 中凡提到神佛仙道的活动,无不带有挖苦戏弄的口吻,请看第十三回老嬷嬷与 圣姑姑的一段对话:
        
        老嬷嬷看着瘸子笑道:“此位便是令郎瘸法师么?圣姑姑与普贤菩 萨恁般识熟,何不央菩萨吩咐天医医好了这只腿?”婆子道: “一人一 相,不可更改。譬如观世音千手千眼,何尝嫌多减却几个。弥勒祖师 一个大肚子,垂到膝下,何曾道不方便吃药消他。”老嬷嬷道:“圣姑 姑说的是。”
        
        类似这种讽刺调侃的语言,书中俯拾皆是,令人忍俊不禁。
        如果说作品对朝廷的批判,还有点迂回遮掩的话,那么,作品对贪官污吏 的揭露,就是直捷了当了。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恨,对那些作威作福的害民贼进 行了无情的鞭挞。就拿王则起义这一事件来说,作品尽管作了歪曲的描写,但 还是透露了 “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真实消息。作品首先交代了王则起义的 政治背景:
        大宋庆历年间,仁宗皇帝虽然圣明,却被奸臣夏竦蒙蔽,引 用王拱辰、鱼州询等一班小人,造言生事,谋害忠良,一连罢去了六 个贤臣。……自六个去后,夏竦受枢密使之职,专一妒贤嫉能,招权 纳贿。所以州县多有贪官,天下不得太平。西夏反了越元昊,广南反 了侬智高,都未收复。今日贝州反了王则,也为着贪官而起。
        
        作品详细描写了贝州知州张德的 “禽兽”行径。他 “每日不理政事,只是 要钱”;他仗着朝中势大,无人敢惹,公然克扣军饷,终于 “激变了军心”。作 品着意刻画了他裁剪锦帛尺头的情节,揭示他的贪婪和卑污。王则是直接受害 者,逼得他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所以决然铲除这个 “畜生”,为民除害。从作 品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贪官污吏的痛恨,甚于对妖人的仇 视。借助 “妖人”之手,“除灭贪官污吏”,也是作者泄愤的一种手段。所谓 “贪官酷吏当刑戮,假手妖人早灭亡”(见二十回本第十四回),就透露了这种微 妙的情感。
        “天下乌鸦一般黑”。作品中出现的州县官员,没有一个不是贪官。比如穷 儒出身的黔阳县县令侯明宰,就是个出名的刮地皮的脏官。他在任四年,“家中 解库 (当铺) 也开好几个了,贪心兀自不止。”后来贿赂上司,“得升京官,自 家建个生祠在县中”,被愤怒的百姓把生祠中的土偶抛到粪坑里,他自己也堕马 折足而死 (第十回)。又如郑州知州为夺取卜吉的金鼎,不仅屈断官司,还要杀 人灭口,十分狠毒 (第二十六回)。再如博平县县令淳于厚,平时装腔作势,似 乎清正爱民,但在雷电神明的威慑下,伏俯于地,顿时现了原形 (第十七回)。 作品在概括官吏们的手段时说: “他的取钱,却象做土砖的。地皮也缺下了三 分”;“好象扒灰扫地的,畚得来簸箕里头就是”。有趣的是,这些描写,多有史 实的依据,如果我们对照明代的历史,便可看到这些人物的原型。这种影射的 方法,也是古小说创作方法的一大特色。
        阅读 《平妖传》,还能从中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获得丰富的历史知 识。
        从作品所展示的生活图象中,我们看到那是一个势利社会,富欺贫,强凌 弱,人与人之间,完全是金钱关系,没有人情味。你看,只因圣姑姑装扮成个 老乞妇,严三点的家奴便无端欺侮她,口口声声骂她是个老母狗,要把她送到 州县相公处打杀(第四回)。迎晖寺的众僧,对孤苦无依的蛋子和尚,百般虐待, 不容他存留一日 (第八回)。作品通过胡员外对永儿前后态度的变化,入木三分 地刻画了封建伦理的虚伪和世情的冷酷。永儿是胡员外的独生女,娇生惯养,爱 如掌上明珠。当胡员外遭火灾陷于贫寒时,是永儿弄来了钱米,解救了他的困 厄,后来又为他 “措办许多家缘家计”,可以说,没有永儿,就没有胡员外的生 存。但是,一旦永儿的行动威胁到他的安全,他便毫不犹豫地一刀把女儿杀了。 幸亏永儿有法术 “护身”,不曾受害。胡员外又千方百计将女儿送入火坑,把她 嫁给一个不省人事的痴呆汉。这是何等的无情! 无怪乎老伴骂他是个 “没人心 的”“老禽兽”。作品还描写了许许多多怪怪奇奇的丑恶现象,大多是揭露妖道 残害百姓的行径。如第九回写冷公子为试验魇人术,暗地里扣留了来访的蛋子 和尚,使他几乎丧命。第十七回写平博县祈雨,来了一群男女,所谓仙姑仙官, 把孕妇指为魃母,剥得赤条条,一个仙官把右脚踏在她肚子上,口中念念有词, 把孕妇折磨得七死八活,也不见一个雨滴,引起公愤。更为骇人听闻的,是恶 僧石头陀,为了配制所谓 “长生不死之药”,竞然剖开孕妇的肚子,取出血胎, 真是惨绝人寰! 书中所有这些事例的描述,都是那个病态社会的写照,有一定 的认识意义。
        《平妖传》在艺术上也是比较成功的。
        《平妖传》是神魔小说的先导,二十回本如果是出自罗贯中之手的话,它的 成书当在元末明初,后来虽然经过了冯梦龙的增补,纳入了明代后期的一些生 活资料,但原作的构架却规定了它的基本面貌,因面保留了早期神魔小说的特 征,主要是多讲人间妖异,少讲方外神仙。作品中的人物,不是活动在天宫地 府,而是立足于人间社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常人无异,只有在必要时才施展 一下法术。他们都是血肉丰满的真实人物,充满了人情味。例如女主人公胡永 儿,除却她身上的妖异成分,便现出她是个美丽、善良而且富于斗争精神的妇 女形象。她一生的遭遇是很悲惨的,受尽了人世的折磨和欺侮。皇权、父权、夫 权的绳索紧紧地捆绑着她。为了挣脱这些束缚,她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抗,甚至 不得不施展妖术。永儿的某些遭遇,不正是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命运的真实反 映吗?
        在 《平妖传》 的众多人物中,蛋子和尚的形象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是贯穿 全书的主人公之一,在作品的情节结构上有突出的作用。书中的重要关节,故 事的起伏变化,都与他的活动相关连。作者的创作意旨,也在他身上得到了充 分的体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相互矛盾的,难以弥合的关节,却在蛋子 和尚的形象上得到了妥善的安排。在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经 营故事的苦心,同时,又可以窥见作者世界观中的矛盾所在。
        与圣姑姑、胡永儿、左黜儿等被否定的人物不同,作品是把蛋子和尚作为 正面人物来塑造的。作品写他出身孤苦,历尽辛酸,但立志求道,百折不回,是 一个生性坚强、不断追求的少年;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杀恶僧石头陀,为 受害者报仇雪恨,是一个有正义感的、敢作敢为的义侠之士; 他藐视权贵,戏 弄作威作福的官吏,并协助王则惩治了贪脏枉法的州官,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 的人民战士。所有这些,都是作者衷心赞赏的。但是,到此为止。当王则高举 义旗,自立为王,成了叛逆,便是作者所不能容忍的了。所以他急忙调动九天 玄女,前来 “解救”,把他从造反的队伍中拉出来,命令他“助正除邪,将功掩 罪”,转而协助官军镇压王则,使他在正邪、善恶、忠奸的斗争中,始终处于正 确的地位,终于成了正果。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相当完整地反映了作者的思 想倾向,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的一般的好恶感情。
        对于蛋子和尚的反水倒戈,作者自圆其说地解释道:“当今是尧舜之世,君 圣臣贤”,自然不允许“妖人”作乱,可是作品中只笼统地交代了朝廷罢免奸臣 夏竦、起用忠臣包拯,并未具体描写改善政事的措施,这就出现了前后情节的 矛盾,造成人物性格的分裂。这种情况,由于时代和作者世界观的局限,在古 小说中是常见的。
        《平妖传》是市井小说,写的是城市平民的造反,作品中的人物多是做小生 意的“经纪人”,起义领袖十分注意照顾城市下层人民的利益,它在艺术上的突 出特点是对市民生活情趣的描摹。它的语言风格很有特色,既朴素俚俗,又生 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是市井语言的提炼。那些略带有滑稽味道的调侃语 言,很象 《西游记》。那种幽默诙谐的口声,非常适合于刺世讽人。作者是小说 大师,他们的语言技巧十分圆熟,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刻划出复杂而又深微的事 物,比喻贴切,维妙维肖。如形容猎户赵壹巴望天晴的心理状态说:“赵壹那时 恨不得取一根几万丈的竹竿,拨断云根,透出一轮红日。又恨不得爬上天去,拿 个几万片绝干的展布,将一天湿津津的云儿,展个无滴” (第三回)。又如形容 胡员外急着与仙女相会,巴不得立即天黑时写道:“当日巴不能够一拳把白日打 落,谯楼上立地催他起鼓” (第十六回)。这些民间生动口语的运用,把人物的 急切心情和盘托出,真可谓入木三分。
        作者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艺人的叙述技巧,行文之间,即景抒情,可以随 时插入作者的感受与品评,插科打诨,谈笑自如,显得非常活泼,有时虽然不 免扯得远了些,但却也丰富,深化了作品的内涵。如第二回 “白云洞猿神布 雾”,写到猿公私偷秘册,得罪了北斗星君,要治他死罪,猿公感叹说: “早知 天条如此森严,玄女娘娘也不该作成我这个罪名。往时常恨着世路狭窄,每每 在一封柬贴、一篇文字上,坐人罪过。不道天庭浩荡,为着三寸长短小册儿,不 鉴我以好道之心,翻坐以偷书之贼,悔之无及,死不甘心。”这是抨击文字狱。 又如第十二回写圣姑姑向蛋子和尚谈起修炼之事,说须筹办千金,以备使用。蛋 子和尚听说,便流起泪来,说道:“……不做官,不做盗,这个千金从何而来?” 这话把官吏和盗贼并列,可谓骂得痛切。类似上面的引文,作品中随处可见,使 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