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风

2022-11-12 可可诗词网-遗憾教训阅读材料 https://www.kekeshici.com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变革。由于价值导向的某些失误,一种“知识廉价”、“读书不合算”的错觉,逐步在各级学校中扩散,形成了一股厌学之风。主要表现有:
        第一、从中小学生流失到研究生退学。中小学生流失率近年在增加,值得高度重视的是,前些年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流失多,而从1986年开始已蔓延到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如江苏省某乡,学生初中毕业后就急着就业现得利,不愿继续上高中或上职高。这种厌学波动也在研究生中引起共鸣。前些年被视为青年人中佼佼者的研究生们,近年来却身价降低。不仅招生情况不景气,就是即将得到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在校研究生,也有要求退学的。
        第二、身在学校,无心念书。据调查,在1609名大学生中,根本不想学习的竟占23.99%;在1756名中学生中占16.8%。在某些高校中,有被称为“九三”学社社员的学生,即早晨“九”点起床,下午“三”点起床,旷课、打扑克、玩麻将。在中学生中,流传着一些厌学的歇后语。某记者在青海西宁市采访时,发现一本名叫“新编歇后语”的手抄本,用电影、电视片名比喻上学的喜忧心境,如:上学——再向虎山行;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这虽多被当作笑料流传,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中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三、经商热代替“文凭热”。前几年流行着一首顺口溜:“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德才供参考,关系最重要”。那时的文凭是与职业、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也很偏颇,但全社会愿意上学这一点则是可取的。而近年,经商风乍起,弃学从商者日见其多。热点从“文凭”转到“经商”。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有人甚至在即将得到文凭时,要求退学经商。一向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的“黑道”(黑色博士帽),在“黄道”(经商)面前开始黯然失色。
        上述现象,使教师和家长们深为担心。不能不令人思考的是,为什么在社会急需人才、急需知识的今天,学生却厌学?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综合症。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忽视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念开始向拜金主义倾斜。这种社会现实使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出现由“务虚”到“务实”,由“重义”到“重利”的变化趋势。有的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不如去搞商品化”,把金钱看得大于知识。社会分配不公又掩盖了知识对社会发展的真正功能,造成知识贬值,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滑坡。就教育内部看,也有很多诱发学生厌学的因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教材的难度过大,一次考试定终生的制度,中学分流、大学生毕业分配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一些地方中小学收费项目、办法不合理的现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待遇偏低的现象,等等,都对学生厌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生的厌学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今天流失的中小学生,就是明天的新文盲。虽未辍学,但不认真学,达不到真正的毕业生标准,也将成为明天的半文盲。至于研究生及大学生的厌学,其影响更为深远。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