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析数

2024-08-28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不借助其它方法,直接运用数字表 示事物之间加、减、乘、除关系。其中 的数字既有实际表数作用,又有形象化 的描述功能。
        1.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陶渊明《责子》)


        评析 “二八”即16岁。乘法析数将阿 舒的年龄化小,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 的苦衷和隐痛,流露出对不肖之子既爱 又恨的复杂感情,同时也避免了与下文 “雍端年十三”的重复。
        2. 清洗过遗体之后,数过了伤口,大 大小小挂花四十四处,这个数字,正好 是烈士的年龄乘以二。(徐怀中《西线轶 事》)
        评析 作者没有直书烈士的年龄,只要 用 “挂花四十四处”除以二,便得知烈 士年仅22岁。这种含蓄的表数方法,调 动了读者思维、感受的能动性,强烈地 突出了烈士受伤处之多,年龄之轻,蕴 含着对烈士无限崇敬和不胜惋惜之情。
        3. 老牛筋点了点头,随口又问道: “文化大革命中你是哪一派?”
        我说:“走资派,关了三年牛棚,住 了七年干校。”
        

(马烽 《结婚现场会》)


        评析 作者不直言“文革”的经历,而 是用析数的方法,分为“关了三年牛棚, 住了七年干校”,只要将 “三”和 “七” 相加,便准确地得出 “十年”这个触目 惊心的数字。因为是读者自己算出来 的,因而对这场浩劫和灾难更有切肤之 痛。用析数方法表情达意,语言显得更 加含蓄、深沉。
        4. 他轻轻抚摸着这船舵说: “这橄榄 长在甚处?长在黄河套子上。有多老?谁 也闹不清。黄河多老它多老! 听我爷爷 讲,我爷还是听爷爷讲的,有年水闹得 邪乎,连沿河县城的钟楼都泡塌了,套 子早没了,这橄榄硬是在水里泡了九九 八十一天才倒下。我家老太爷爷把它修 成了舵,传了几辈子,光我就用了四十 大几年。” (肖亦农《河路汉子》)
        5. 在他家东南方向九九八百一十步 的地方,有一棵五个人搂不拢的大树; 在他家西北方向九九八百一十步的地 方,在地下三尺处,有一块牛头大小的 花岗石。具备以上三条者,就是他的转 世人。(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
        评析 以上二例均运用了乘法析数。音 韵和谐、自然,朴素、宛转,不但读起 来朗朗上口,还富有亦真亦幻的神话色 彩,大大加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6.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 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 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 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 帝,万寿无疆。
        

(任喜民《对联艺术: 明·袁文荣 为庙斋醮撰联》)


        评析 从内容看,这副对联竭力歌颂封 建帝王,宣传封建迷信,是不可取的。但 运用数字却很有技巧,一副对联内嵌18 个数字(含“初”、“两”),和谐、通畅, 妙趣横生,无堆砌之嫌,臃肿之弊,实 属少见。
        7. 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
        若还少一个,定是不归乡。
        

(《宣和遗事》)


        评析 这是一首歌颂北宋末年梁山泊 农民起义的民歌。歌中 “来时”指起兵 之时;“去后”,指凯旋回山之后;“少一 个”、“不归乡”,表示一拼到底,不获全 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歌中巧妙地用 “十 八双”代替“三十六”,既避免了字面的 重复、单调,又生动活泼地歌颂了梁山 英雄的团结友爱、义无反顾的战斗精 神。
        8. 方腊每天一大早起来练拳术: 舞 “秋单”,老鹰抓鸡,松鼠逾跃,鸽子翻 身,鲤鱼跳龙门……; 白天就跟着师傅 学做桶。冬去春来,六六三百六十天过 去了。聪明、伶俐的方腊学会了十八般 武艺,也能一个人上工做桶了。不久,征 得了师傅的同意,方腊满心欢喜地掮着 几件锯、凿、刨,回到了家里。(方肇民 搜集整理《中国民间故事选·神奇的削 刀》)
        评析 用“六六三百六十天”析一年,强 化了时间概念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语 调愈益显得柔和、谐调,是民间故事常 用的表数方法。
        9.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 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 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 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 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 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宋江《念奴娇》)


        评析 “六六雁行连八九”,这是乘法析 数和加法析数的运用。“六六”相乘得 36;“八九”相乘得72,两数相加108,恰 好是梁山好汉的人数。这种析数技巧的 运用,使读者在阅读时,通过自己运算 得出的数字,比直白更富有情趣,诗味、 韵味更显得浓郁、含蓄。
        10. 他想明年自己就先练削树码子, 练得熟熟的,像大老刘一样! 也不用公 家的刀,自己买。用惯了,趁手。他合 计好了:把那把双箭牌塑料把的小刀卖 去,已经说好了,猪倌小白要。打一个 八折,原价一块六,六八四十八,八得 八,一块二毛八。再贴一块钱,就可以 买一把上等的角柄嫁接刀! 他准备明天 就去托黄技师,黄技师两三天就要上北 京。(汪曾祺《羊舍一夕——又名:四个 孩子和一个夜晚》)
        评析 例中的析数,并不是简单的乘法 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它的表达功能在于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把嫁接刀对常 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却需卖 出、买进。“他”的节省、勤俭、好学的 性格特征,在析数中,顿时被表现得栩 栩如生。
        11.警戒线外,围着许多学生的家长, 在那里焦急地等待。我爹也来了,给我 带来一馍袋鸡蛋,说是妈煮的,六六三 十六个,取“六顺”的意思。并说吃鸡 蛋不解手,免得耽误考试时间。(刘震云 《塔铺》)
        评析 例句用“六六”相乘表示鸡蛋的 数目,突出了 “六”这个数字形象。传 统习惯认为:“六六大顺”,万事大吉。这 个乘法析数的运用,表达了父母对儿子 的良好祝愿,也寄寓着纯朴、善良的庄 稼人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含蓄深沉, 耐人寻味。
        12. 她的面前摆着一本《毛泽东著作 选读》甲种本,书页翻开了,上面画满 了红杠。右侧还有一本红色塑料皮的笔 记本,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依照日记 的格式注明着每一段小字是哪年哪月 哪日写的。这是她的学习心得笔记。细 看文字,发现心得部分比抄书的部分少 得多。她在认真计算今天写的字数,每 行二十三个字,共有四十四行,用乘法 一运算,得数是一千零一十二个字。这 太少了,还需要写多少才行呢?她的总 计划是每月要写五万字,三天就应有五 千字,每天需写上近一千七百字才行。 一千七百减去已写的一千零一十二,尚 有六百来个字的任务没有完成。六百除 以二十三,得数二十六点五。行了,今 天晚上还要写二十七行便超额完成任 务了。坚持照此下去,每月五万,一年 便可写成六十万字的心得笔记。数字是 最能说明问题的,检验你学习毛主席著 作的态度如何,心得笔记最具雄辩的力 量。(莫应丰《将军吟》)
        评析 写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 贵在联系实际,有感而发。例句中的 “她”却处心积虑、绞尽脑汁,用加、减、 乘、除各种计算方法,迫使自己突破 “一年写成六十万字”体会的大关。通篇 未对女主人公着一贬词,但析数方法的 大量运用,却生动地、无情地剖露了一 个虚伪的、被特殊时代扭曲了的灵魂。 可见,析数方法在刻画人物艺术形象中 的运用,胜过大段的文字描写。
        13.她记得母亲曾那样盯着她,说,去 吧,女,你已经二八岁数了;接着母亲 朝她神秘地微笑,她心中有一阵撕裂般 的痛苦悄悄颤栗。现在她盯着床头燃烧 的蜡烛,烛光使她的眼睛亮得虚假。(赵 伯涛《生命之卜——困惑的生存之一》)
        评析 用析数方法道出女儿的年龄,表 达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感情: 为生计所 迫,不得不叫女儿早日出阁。疼爱与怜 惜交织在一起,有母爱的深沉,也有女 性的狡黠,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具有复杂 个性的母亲形象。
        14. 我对女人的这番认识,全得益于 近个时期的“鹊桥会”、“红娘会”。因为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男,年方四八(三 十二岁) 尚未婚娶,又是个研究生,因 而 “抢手”得很。但是初次参加这些活 动,我也很紧张,总想拉个伴儿,于是 一下子就选中了与我同一个研究生院 的学化工的张大元 (胡健《吸力》)
        评析 用乘法析数表达年龄是古今汉 语的惯用手法。上例的“二八”,此例的 “四八”,都是不直书主人公的年龄,由 读者通过运算获得。这种含蓄地表意方 法,既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增 加了语言的恢谐情味,可谓一箭双雕。
        15. 半夜时,支伕的拖拖拉拉地走了 回来。李保小一见保长,张嘴就说了一 句:“糟了!糟了!”保长问他怎么样,保 小蹲在那里,一大会不说话,呆了半天 才泄气地说:“今天去了七十三个人,三 十六对半都挨了棒!”保长问他:“是不 是因为少去三个人?”保小说: “就是。” (袁潮《李家沟反维持记》)
        评析 “七十三个人,三十六对半都挨 了棒”,读者用除法一运算,竟无一人幸 免。析数方法的运用,比平铺直叙的直 白更具有艺术感染力,更能激起人们对 日本鬼子的义愤。
        16.“哈哈……哈哈……”瞎老德仰脖 一阵大笑,笑得人们迷迷瞪瞪的。笑够 了,他尖着嗓子说:“人说马粪蛋蛋三年 一发,总算轮到我瞎老德了!上午拜神 母时,我就觉得眼前红雾雾的,心中琢 磨就是好兆头哇!县大狱算甚?吃好饭 的地方多着哩!我瞎老德活了七九六十 三岁,今天总算活成人了。” (肖亦农 《河路汉子》)
        评析 此例用乘法口诀表述年龄,与语 境和人物个性十分贴切,析数使语气欢 畅、节奏明快,生动、形象地刻画了 “瞎老德”乐观、爽朗、刚强的性格。
        17. 偶然一日,午后无事,绕庄闲步, 观看野景。忽然见一个女子,同着一个 白发婆婆,向溪边石上捣衣。那女子虽 然村妆打扮,颇有几分姿色:发同漆黑, 眼若波明。纤纤十指似栽葱,曲曲双眉 如抹黛。随常布帛,俏身躯赛著绫罗;点 景野花,美丰仪不须钗钿。五短身材偏 有趣,二八年纪正当时。(冯梦龙《喻世 明言·滕大尹鬼断家私》)
        评析 作者不直书女子年方16,而用乘 法析数“二八”相乘,造成文辞的含蓄 优雅,音韵的和谐悦耳,上下句对偶的 整齐,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古人以 “十六岁”为女子的黄金年龄,“二八”是 古代常用于女子的表示年龄的方法。
        18. 卖鱼人伸手进缸,一把掐住一条 大鲤鱼的腮,唿隆一下拎出水来,用根 烂草绳一穿,麻利地吊到钩子秤上,说: “两块五一斤,这一条不多不少,四斤六 两整。您看好,在秤星外呢,抬头秤!二 四得八,四五两块,二六一十二,五六 三十,一共您付十一块五角。”(张笑天 《没画句号的故事》)
        评析 作者对卖鱼人不着一词,只运用 了几个乘法和加法析数,便使读者看到 他的麻利、干练和对生意经谙熟的本 领。析数作为修辞方法,也可成为人物 描写手段之一。
        19. 饶有风趣,前几年人们在湖北省 老河口市禹王庙的大梁上也发现了一 首夏季数九歌,与范氏夏九歌相似。其 歌曰: 夏至八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 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 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 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 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 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儿,九九八十一, 开柜拿棉衣。(据《老年报》载)
        评析 这首“数九歌”采用乘法析数,套 用了群众熟悉的乘法口诀,生动形象地 展示了节令由夏入冬,由暖变寒的过 程。句势和谐有趣,音韵整齐、上口,便 于诵读、记忆,是群众喜闻乐道的表达 形式。析数方法的多次运用,增强了民 谣通俗、畅达的韵味,颇具一唱三叹的 复迭美。
        20.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
        

(汉乐府《陌上桑》)


        评析 用析数的方法,不难推算出罗敷 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值青春豆蔻 年华。这种含蓄的表数方法,生动地再 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诙谐、幽默、乐 观的生活情趣,也从一个侧面描摹出一 个少女天真、娇羞的情态。
        21. 上阳人,上阳人,
        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
        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
        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
        零落年深残此身。
        

(白居易 《上阳人》)


        评析 “入时十六今六十”,“上阳人”到 底入宫多少年?诗人没有直白,你只用 60减去16,便得出44年。这个惊人的 数字令人心灵震颤,一个个当年的红颜 少女,竟然在寂寞冷落中熬过了整整一 生!封建统治者荒淫无道、摧残人性的 罪行,怎能不使读者义愤填膺?例句中, 析数酝酿、调动读者感情的修辞作用是 直白的数字无法达到的,因而也就无法 收到如此动情的艺术效果。
        22.李套老汉……说:“你们那邦捎牲 口可得硬邦点,你们当鞭把的不能鞭打 快牲口。”
        “老叔,你看着。”二楞掀开棉袄襟 子,指着肋条说:“就是叫我甩扎鞭,你 侄我也没那力气。”
        老套郑重地看着他那二九一十八 根肋条,那确实是二九一十八个可靠的 保证。他终于解下了缰绳。
        

(张一弓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评析 “二九一十八根肋条”,逼真、生 动、形象地描写了“二楞”的体态特征: 骨瘦如柴,肋骨历历可数,令人目不忍 睹。析数将乘法口诀妙用,胜过大段的 文字描写。
        23. 他把那根棍挑着行装换了换肩, 脸扭向坡下的一块块山地。那麦是薄, 成色也就是二百来斤,一天割上三亩没 问题,这一亩的价……最少一个元给哩 吧?哎,七八角也行哩,三七两元一,三 八两元四……川地一天最多能割个一 亩一二,算下来也差不多…… (邵振国 《麦客》)
        评析 例中连用了两个乘法析数,表现 他 (麦客) 细心、勤俭的性格特征。充 分体现出析数修辞在人物形象描写方 面的传神作用。
        24. 四七过了二十八天,阿仰夹在夹 孔头的鸡蛋,孵出了鸡崽,洪水也真消 了。可是阿仰他们坐的木葫芦,却被挂 在一个大悬崖的树桩上。他们朝外一 看,上下都是刀劈斧剁的万丈悬崖。他 们挂在那里,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简 直无法。(罗懿群整理《民间故事·阿仰 兄妹制人姻》)
        25. 自从那张“录取通知书”一到手, 似乎那是一块黄金,能使黑的变白,穷 的变富,卑微变高贵,愚蠢变聪明,几 乎是每天都有提亲的,三个姐姐来送 他,竟一人十拿九稳地提出三个; 三三 得九,可以编一个班。(王戈《树上的鸟 儿》)
        评析 乘法析数的妙用,简洁明快地勾 画出姐姐们为 “他”找对象既多而快的 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幽默的情 味,似乎在嘲讽三个姐姐,或者是嘲讽 自己,还是嘲讽那“金榜题名”的荣幸?!
        26.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三年水淹三年旱,
        三年蝗虫闹灾殃。
        

( 《凤阳民歌》)


        评析 民歌连用三个“三”来析“九年 荒”,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在明朝“朱皇 帝”统治下的凤阳地区天怒人怨、民不 聊生的社会现实,也曲折地渲泄出人民 群众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憎心情。
        27.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 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 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 脊轩志》)
        28.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 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月亮离山 顶,似乎不过几尺,远看山顶的谷子丛 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茅盾 《风景谈》)
        评析 古今汉语都喜欢用 “三五”来表 示“十五”月圆之夜。上例析数的修辞 作用在于协调音节,而此例既巧妙地回 避了 “十”和 “是”音节的重复,又使 文辞益见含蓄、优美,具有双重的表达 作用。
        29.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


        评析 诵读诗的前两句,读者不禁要 问: “到底从军多少年?”不妨用 “八 十”减去“十五”,得数令人震颤、激愤。 一个从军65年的老兵,竟然不识家门! 数字本身就是对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 政策的控诉和抨击。若直写从军“六十 五年”,就无法收到如此震撼人心的艺 术效果。
        30.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 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 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 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 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 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 年。(李密 《陈情表》)
        评析 “四十有四”就是44岁; “九十 有六”就是96岁,这是文言中常见的表 数方法。两个加法析数的运用,使句式 音律整齐和谐,把年龄表述得精确而突 出。析数用于叙述和抒情,可以令人顿 生怜悯之情,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31. 北斗七星三四点;
        南山万寿十千年。
        

(任喜民 《对联艺术》)


        评析 上下两联均用析数方法,对偶工 整,构思奇巧,相映成趣。上联的 “三 四点”相加,恰好是“北斗七星”;下联 的 “十千年”相乘正与“万寿”遥相呼 应。加法析数与乘法析数的巧妙运用, 使这副对联天衣无缝,有巧夺天工之 妙。
        32.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 《红楼梦》第一回)


        评析 用 “三五”相乘关系析“十五”, 既避免了“时”与“十”的音节重复,又 使诗句更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33.可悲的是,这些知识分子当时并 不意识到自身的悲凉,还幼稚地推算过 三年,不过一千零九十五天; 苦苦熬过 这些日夜,就可以 “苦海无边,回头是 岸” 了,就可以从另册公民还原到正式 公民了。(从维熙《走向混沌·劳改队纪 事》)
        评析 用“一千零九十五天”析三年,突 出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右派”日子的难 熬以及“右派”分子渴望回到公民队伍 中的迫切心情,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的 印象。沉重的语句,令人回味,发人深 思。
        34.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贺敬之 《回延安》)


        评析 用 “三千六百天”析十年,把一 个小数变大,突出了数字的形象,通过 漫长的岁月,刻画描写了诗人在十年 中,日夜思恋革命圣地延安的炽热情 感。析数的运用,使诗的韵律更加优美、 和谐。
        35.其实并不是别了三日,三三得九, 整整九年我没有见到过朱自治、他大概 还住在五十四号里,我与全家下放到农 村去了九年。(陆文夫《美食家》)
        评析 用乘法口诀表数,更显得 “九 年”之漫长、难熬,这是全家人下放到 农村的九年,是“我”和全国人民在人 生旅途中最艰难坎坷的九年,也是中国 社会空前动荡不安的九年!其中的酸甜 苦辣一言难尽,任凭读者去感受、回味。
        36. 他愣住了。停靠五分钟,五分钟 就是三百秒,他下去只要呼吸二百秒种 的新鲜空气就够了……。但是,那位女 列车员没容他申述理由,又掉转面孔去 驱赶那些争先恐后向这边跑来的旅客 了。(海笑《勘探者车厢奇遇》)
        评析 用“三百秒”析“五分钟”,突出 了三百秒这个时间形象,意在强调时间 的宝贵和紧迫。
        37. 她的兰姑奶奶也已五十有八了, 长了一身贼肉,胖得像个弥勒佛,在灵 前跪伴听戏也是难以胜任的——满身 重肉使她无力支撑啊! 到时候,她也要 顶替兰姑奶奶,大大方方地跪在灵前, 不眨眼地盯着小吹鼓手唱。(李芳苓《喜 丧》)
        评折 “五十有八”即58。这是加法析 数。意在强调和突出兰姑奶奶年龄之 长,与后面的身体之胖前后呼应,相映 成趣。可见,析数也可成为描写人物形 象的一种手段。
        3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评析 这是直接析数,将整数与余数用 “有”字连接起来,使数字既准确、精当, 语句又颇具韵律,是古典文学作品中常 见的表数方式。
        39. 三胜说:“要吃饭啊!像我这样的 底包,混小码头,比不得名角。你们有 几出戏,上海唱了北京唱,到哪儿都新 鲜,跟谁搭班也得照您的路子唱! 我这 不行,您来了我傍您,李少春来了我傍 李少春,李盛斌来了我傍李盛斌。一个 角儿一个蔓儿,当底包的全得傍得好。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一个台上唱,肚囊 不实能行吗?” (邓友梅 《 〈铁笼山〉一 曲谢知音》)
        评析 将 “一年”析成 “三百六十五 天”,极言时间之长久,可以强化读者的 印象,从而突出 “生计” 问题的重要 性。
        40. 苦根实在看不过眼,就忍气吞声 地劝道:“老早一家都说不叫你干,你总 是不服。谁当干部像你?你干了一辈子, 没起过一回外心,一年三百六十天一颗 心都扑在工作上,没睡过一个安生觉, 没吃过顿安生饭,对群众比对自己亲儿 亲女还好,你图个啥?落个啥?上午要 不是秀花俺俩投你的票,就会吃大鸡 蛋。” (乔典运《满票》)
        评析 小数析大数,可以给人“增大、增 长”的感觉,从而衬托出当干部的艰辛, 与后文的落选相呼应,揭示出人物的不 幸遭遇。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