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对
由意思相近相关的两
个短语或句子组成的对偶。并列的两个
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相互补充强调充
实。
30.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 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 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评析 全曲由三组属对工整的对偶句 加一个单句构成,描写了浔阳江头秀丽 的山水景色。“江”“山”相对,肃穆、雄 伟;“帆”“泉”相映,雄捷、刚劲。“晚云”、 “新月”、“塞鸿”都是秋天的特定景物, 或“变露”、或“学扇”、或“如线”,充满了 诗情画意,高远、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 无穷。
31.“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 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 些儿救口。”(《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评析 这是猪八戒为唐僧化斋时的一 段说辞。除上下句同用一“有”字外,“厨 中”对“路上”;“剩饭”对“饥人”,对仗十 分贴切。这样文绉绉的话,本不该从猪 八戒口中说出,可是对一个变形、易容 后的黄胖和尚来说,却是符合人物身份 的,可见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和功力。
32.我们祖先是聪明而幽默的。他们 发现了茶与酒在沟通情感、活跃社交方 面的特殊功能,深刻而又稍带夸张地总 结道:“茶为花博士,酒为色媒人。”倘使 不从轻佻的含义去理解“花”与“色”,那 么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茶是交友的介 绍者,酒是传情的联络人。”(苏叔阳《故 土》)
评析 作者引用得巧妙,也翻新得巧 妙,两组对偶有了绝然不同的解释:一 组轻佻、陈旧;一组新颖、别致。两组对 偶相互补充,生动地揭示了我国茶、酒 文化的某些特征。
3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评析 本词写的是幽囚生活的愁苦滋 味。下片起首二句相对偶,将无形的“离 愁”比喻成有形的丝绪,无法剪断,无法 理顺,“离愁”之苦之深,可以想象而知。 因为是亡国之君,过的又是幽囚生活, 所以不能直言,不得不有所讳饰,结句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透出无限的沉 痛与伤心。凄惋的词句最能动人心弦。
34.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 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 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桃花扇·余 韵·折桂令》)
评析 例中,除了一、二、五、六、七句外 其余皆成对偶。实写今日之荒芜景色, 虚写当年之豪华气象,字里行间渗透着 国破家亡的悲惨与凄凉。最后的反对, 将“黄花”与“红叶”的不同遭遇相比较, 明写景,暗抒情,融写景与抒情为一体, 揭示出心怀亡国之恨的民心与民情,倾 吐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慨,令人无法卒 读。
3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评析 此诗对仗极工。首联的“千山”与 “万径”,“绝”和“灭”相对,为“孤舟”、“独 钓”的画面作陪衬,使得原本是静态的 描写,在绝对幽静和沉寂的背景中,反 倒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全诗视野 宽阔,上下、动静、远近、人物,无一字妄 费,呈立体状,写活了景,也写活了人。 最后一个“雪”字,画龙点睛,展示出诗 人超尘脱俗、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和 不与旧的政治势力妥协的抗争精神。
3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评析 诗人通过一组意义相关、相近的 对偶,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理:自古以来, 人有悲欢离合,苦乐酸辛;月有阴晴圆 缺,变化不定,人们的主观意志无法改 变这一客观的规律。在此议论的基础 上,诗人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 旷达,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词的意境推向高峰,向世间所有离别 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 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3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 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 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 三回)
评析 全例由五组对偶组成,除了七、 八两句为宽式反对外,其余均属宽式正 对。分别对林黛玉的容貌、体态、神情、 举止作了生动、细腻的刻画,透露出不 尽的情味和神韵。长短参差,两两相对 的和谐音节,加强了赞叹语气,使人物 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8.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 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吕洞宾《梧桐 影》)
评析 起首一组三字对偶句,简洁而概 括地点示出季节和时令,与后面的“立 尽梧桐影”对照,让人体会出长长的等 待时间。虽然没有直言焦盼的神情和心 境,可是人物的痴情却昭然若揭。于无 字处藏深意,给人许多联想。
39.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 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 云黯淡夕阳闲。……(柳永《戚氏》)
评析 《戚氏》是柳永所创,描写行役羁 旅愁苦的重头巨制。《碧鸡漫志》曾有 “《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 终”的美誉。这里所选的是上片写景部 分。不仅三、四句对仗工整,通观全例, 也是句法活泼,平仄通叶,韵位错落,谐 协美听,充分显示出这位优秀的音乐 家、也是杰出的词人的艺术风格。
40.正在这时,从后院走进一个彪形 大汉,只见他,年纪二十七八,身材魁 梧,眉目粗犷,雄赳赳气势威武,英凛凛 仪表堂堂;……(曲波《桥隆飙》)
评析 此例用对偶描写人物形象。一方 面利用和谐的音节与韵律,加强赞叹的 语气和感情色彩,另一方面在相对照映 衬的词语中,突出人物的雄壮、威武的 状貌和神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1.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 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 之深。(刘昼《刘子·崇学》)
评析 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构成一副对 偶,生动地说明一个为学、做人的道理: 不断地积累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保证。 富有哲理的语言,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42.谜面:五月黄梅天
(打一外国名酒)
谜底:三星白兰地。
评析 这是一则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制 作的谜语。称为遥对格,要求谜底与谜 面字面上对偶。其中“三星”对“五月”; “白兰”对“黄梅”;“地”对“天”,是一副极 为工整的严式正对。
43.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评析 通篇25字,一宽式对偶,一严式 对偶,一单句,由高而低,由远而近,写 山、写水;写鹭飞、写鱼肥;写斜风细雨, 写优游自在的渔父,动静相映的景物, 构成了一幅高远、清空的江南水乡渔歌 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新质朴的诗 韵,脱俗冲淡的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44.月儿装上面幕,
桐叶带了愁容,
我张耳细听,
知道来的是秋天。
树儿这样消瘦,
你以为是我攀折了
他的叶子么?
评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景物变化规律 暗示诗人内在情绪波动和哲理思索的 小诗。同西方象征派诗人一样,诗人认 为宇宙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当景物与他 或喜或悲的心情相仿佛时,他便把自己 的情绪都印上那片风景上。诗的一、二 两句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构成宽式对 偶,抒写出视觉观察的结果。三句再进 行“感官交错”,以听觉写视觉,增强了 诗的朦胧性和生动性。最后以设问句 式,把诗人的感怀和愁绪推向了深层的 哲理思索;抒发了对自然的哀歌和人生 的悲叹。当然,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 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但是这种代谢过 程不应该只是悲哀的,作者的情绪太颓 丧了。
45.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评析 寥寥28字,写尽华屋山丘、桑田 沧海之感。开头两句是严式正对,“朱雀 桥”与“乌衣巷”相对,暗合后文的“旧时 王谢”和“寻常百姓”。“野草花”状荒芜 景物,为“百姓”作衬;“夕阳斜”象征门 第衰落,烘托“飞燕”,描绘出一幅破败 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属宽式串对,写燕 子的飞行,赋予它以历史见证人的身 份,突出了今非昔比的历史变化,唤起 读者的想象,蕴藉含蓄、深远。
30.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 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 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评析 全曲由三组属对工整的对偶句 加一个单句构成,描写了浔阳江头秀丽 的山水景色。“江”“山”相对,肃穆、雄 伟;“帆”“泉”相映,雄捷、刚劲。“晚云”、 “新月”、“塞鸿”都是秋天的特定景物, 或“变露”、或“学扇”、或“如线”,充满了 诗情画意,高远、深邃的意境,令人回味 无穷。
31.“施主,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 贫僧是东土来,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 在路饥渴了,家中有锅巴冷饭,千万化 些儿救口。”(《西游记》第五十七回)
评析 这是猪八戒为唐僧化斋时的一 段说辞。除上下句同用一“有”字外,“厨 中”对“路上”;“剩饭”对“饥人”,对仗十 分贴切。这样文绉绉的话,本不该从猪 八戒口中说出,可是对一个变形、易容 后的黄胖和尚来说,却是符合人物身份 的,可见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和功力。
32.我们祖先是聪明而幽默的。他们 发现了茶与酒在沟通情感、活跃社交方 面的特殊功能,深刻而又稍带夸张地总 结道:“茶为花博士,酒为色媒人。”倘使 不从轻佻的含义去理解“花”与“色”,那 么这句话可以翻译成;“茶是交友的介 绍者,酒是传情的联络人。”(苏叔阳《故 土》)
评析 作者引用得巧妙,也翻新得巧 妙,两组对偶有了绝然不同的解释:一 组轻佻、陈旧;一组新颖、别致。两组对 偶相互补充,生动地揭示了我国茶、酒 文化的某些特征。
3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评析 本词写的是幽囚生活的愁苦滋 味。下片起首二句相对偶,将无形的“离 愁”比喻成有形的丝绪,无法剪断,无法 理顺,“离愁”之苦之深,可以想象而知。 因为是亡国之君,过的又是幽囚生活, 所以不能直言,不得不有所讳饰,结句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透出无限的沉 痛与伤心。凄惋的词句最能动人心弦。
34.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 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 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桃花扇·余 韵·折桂令》)
评析 例中,除了一、二、五、六、七句外 其余皆成对偶。实写今日之荒芜景色, 虚写当年之豪华气象,字里行间渗透着 国破家亡的悲惨与凄凉。最后的反对, 将“黄花”与“红叶”的不同遭遇相比较, 明写景,暗抒情,融写景与抒情为一体, 揭示出心怀亡国之恨的民心与民情,倾 吐出了无限的沉痛与感慨,令人无法卒 读。
3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评析 此诗对仗极工。首联的“千山”与 “万径”,“绝”和“灭”相对,为“孤舟”、“独 钓”的画面作陪衬,使得原本是静态的 描写,在绝对幽静和沉寂的背景中,反 倒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全诗视野 宽阔,上下、动静、远近、人物,无一字妄 费,呈立体状,写活了景,也写活了人。 最后一个“雪”字,画龙点睛,展示出诗 人超尘脱俗、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和 不与旧的政治势力妥协的抗争精神。
3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
评析 诗人通过一组意义相关、相近的 对偶,揭示了一个客观真理:自古以来, 人有悲欢离合,苦乐酸辛;月有阴晴圆 缺,变化不定,人们的主观意志无法改 变这一客观的规律。在此议论的基础 上,诗人由感情转入理智,化悲怨而为 旷达,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将词的意境推向高峰,向世间所有离别 的亲人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 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37.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 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 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 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 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第 三回)
评析 全例由五组对偶组成,除了七、 八两句为宽式反对外,其余均属宽式正 对。分别对林黛玉的容貌、体态、神情、 举止作了生动、细腻的刻画,透露出不 尽的情味和神韵。长短参差,两两相对 的和谐音节,加强了赞叹语气,使人物 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8.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 来? 教人立尽梧桐影。(吕洞宾《梧桐 影》)
评析 起首一组三字对偶句,简洁而概 括地点示出季节和时令,与后面的“立 尽梧桐影”对照,让人体会出长长的等 待时间。虽然没有直言焦盼的神情和心 境,可是人物的痴情却昭然若揭。于无 字处藏深意,给人许多联想。
39.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 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 云黯淡夕阳闲。……(柳永《戚氏》)
评析 《戚氏》是柳永所创,描写行役羁 旅愁苦的重头巨制。《碧鸡漫志》曾有 “《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 终”的美誉。这里所选的是上片写景部 分。不仅三、四句对仗工整,通观全例, 也是句法活泼,平仄通叶,韵位错落,谐 协美听,充分显示出这位优秀的音乐 家、也是杰出的词人的艺术风格。
40.正在这时,从后院走进一个彪形 大汉,只见他,年纪二十七八,身材魁 梧,眉目粗犷,雄赳赳气势威武,英凛凛 仪表堂堂;……(曲波《桥隆飙》)
评析 此例用对偶描写人物形象。一方 面利用和谐的音节与韵律,加强赞叹的 语气和感情色彩,另一方面在相对照映 衬的词语中,突出人物的雄壮、威武的 状貌和神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1.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 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 之深。(刘昼《刘子·崇学》)
评析 两个形象的比喻句构成一副对 偶,生动地说明一个为学、做人的道理: 不断地积累和坚持不懈是成功的保证。 富有哲理的语言,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42.谜面:五月黄梅天
(打一外国名酒)
谜底:三星白兰地。
评析 这是一则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制 作的谜语。称为遥对格,要求谜底与谜 面字面上对偶。其中“三星”对“五月”; “白兰”对“黄梅”;“地”对“天”,是一副极 为工整的严式正对。
43.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评析 通篇25字,一宽式对偶,一严式 对偶,一单句,由高而低,由远而近,写 山、写水;写鹭飞、写鱼肥;写斜风细雨, 写优游自在的渔父,动静相映的景物, 构成了一幅高远、清空的江南水乡渔歌 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新质朴的诗 韵,脱俗冲淡的意趣,给人以美的享受。
44.月儿装上面幕,
桐叶带了愁容,
我张耳细听,
知道来的是秋天。
树儿这样消瘦,
你以为是我攀折了
他的叶子么?
(李金发《律》)
评析 这是一首以自然景物变化规律 暗示诗人内在情绪波动和哲理思索的 小诗。同西方象征派诗人一样,诗人认 为宇宙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当景物与他 或喜或悲的心情相仿佛时,他便把自己 的情绪都印上那片风景上。诗的一、二 两句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构成宽式对 偶,抒写出视觉观察的结果。三句再进 行“感官交错”,以听觉写视觉,增强了 诗的朦胧性和生动性。最后以设问句 式,把诗人的感怀和愁绪推向了深层的 哲理思索;抒发了对自然的哀歌和人生 的悲叹。当然,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是 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但是这种代谢过 程不应该只是悲哀的,作者的情绪太颓 丧了。
45.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评析 寥寥28字,写尽华屋山丘、桑田 沧海之感。开头两句是严式正对,“朱雀 桥”与“乌衣巷”相对,暗合后文的“旧时 王谢”和“寻常百姓”。“野草花”状荒芜 景物,为“百姓”作衬;“夕阳斜”象征门 第衰落,烘托“飞燕”,描绘出一幅破败 荒凉的景象。后两句属宽式串对,写燕 子的飞行,赋予它以历史见证人的身 份,突出了今非昔比的历史变化,唤起 读者的想象,蕴藉含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