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词用如名词

2022-08-11 可可诗词网-修辞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68. 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 沸着一般,秦淮河里的水却尽是这样冷 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幢幢,歌声的扰 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沙面幕似 的; 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在词的转类中,形容词的转类同 名词转类一样,最具有修辞色彩。例中, “幢幢”、“拢拢”转类为名词,渲染了秦 淮河上的人影、歌声,为最后一句写秦 淮河的静、冷、绿作了铺垫。
        69. 而那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 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 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 为绀金色的一抹。(茅盾《黄昏》)
        评析 形容词“赤”作“浓溢”的宾语, 转类为名词,描绘出黄昏海浪的壮观景 色。
        70. 他的祖先因为接受了文学,走出 了山,去参加了城市的建造,他的知识 却使他越来越不满意城市的繁嚣,感到 了拥挤的疲劳,现代物质的厌倦。(贾平 凹 《他回到了长九叶树的故乡》)
        评析 “繁嚣”和 “疲劳”是形容词; “建造”和“厌倦”是动词,在例中均转 类为名词,分别充当四个相同结构句子 的宾语。体现出了语言的整齐美。突出 了现代城市的繁华、喧腾的特点,也写 出了人由此而生的具体感受,揭示了现 代物质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矛盾。
        71. 长长的赤兰桥高跨白水,去处有 丛林茂草,蜜蜂熠耀的翅,圆坟丰碑,历 历酋长之墓,水从青青的浅草根暗流着 寒冷…… (何其芳《梦后》)
        评析“寒冷”是水的属性,应作水的定 语,但作者把形容词“寒冷”转类为名 词,作暗流的宾语,这样就更加鲜明地 写出了水的这一属性。
        72. 水风轻, 花渐老, 月露冷, 梧 叶飘黄。(柳永《玉蝴蝶》)
        评析 形容词“黄”一般作定语,这里 单独作 “飘”的宾语,转类为名词。不 说“飘着黄叶”,而说成“梧叶飘黄”,突 出了秋天的颜色特征,给人以实体感。
        73.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 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 《八声甘 州》)
        评析 秋天花落叶败,一片萧条。作者 没有把这个景色写成“花衰叶减”,而是 用“花”、“叶”的色彩“红”、“翠”来代 替花和叶,写成“红衰翠减”。从词性上 来讲,形容词“红”“翠”已转类为名词; 从描写作用上讲,这是借代修辞手法, 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达到突出事物特 征的目的。
        74. 他们发现了一丛蔷薇。一片繁闹 的洁白。一团淡淡的香雾。她跑上前抚 摸着软软的花瓣,低下头去,吸吮着浸 人的香气。(李建《雪地上的墓碑》)
        评析 “洁白”受 “繁闹”修饰,转类 为名词,突出了蔷薇的颜色。
        75. 范少珍第一次知道自己被一名异 性深爱着是她19岁那年的深秋。那时 节法国梧桐树干斑驳,老皮剥落而新皮 正露出浅浅的灰色。天空时时落下凋零 的叶片。银杏树正伸展着一片金黄,灿 灿地在秋风中哗哗作响。(张波《白纸 船》)
        评析 形容词转类名词后,不仅可以指 代事物,而且具有较强的描写作用。例 中的“黄叶”既是指树叶,又是描绘银 杏树叶的颜色,写出了深秋的特征,写 出了深秋季节中令人难忘的初恋。
        76. 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 的模糊,渐渐的不好辨认,现在的实在, 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线,细极 狭极的一线,又裂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 点……黑点亦渐渐的隐翳。幻术似的灭 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 (徐志摩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评析 “现在的实在” 已不复存在,只 留下“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其中的 形容词“空虚”转类为名词,诗人那种 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看不到的心情一 下子显现了出来。
        77.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 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苏轼 《鹧鸪天》)
        评析 形容词“凉”转类为名词,作宾 语,写出了内心的惬意和舒畅。
        78. 历史的冷落
        使雄浑苍凉的西部高原
        失去重量
        如同一片金黄颜色的枯叶

(刘宏亮《高原; 黄金般的基调》)


        评析 “冷落”本是形容词、动词兼类 词,接受“历史”一词修饰后,转类为 名词,从而使“历史”带上拟人色彩和 沉重的凝固惑。
        79. 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 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 傍水的人家。(唐弢《桥》)
        评析 不说“杨柳飘着绿色的枝条”而 说成“杨柳飘绿”,含有更多的诗意,令 人回味。转类手法扩大了语言的含量和 表意功能。
        80. 这天我穿了件轻便的线衫踏上桥 头,开始还觉得有点早晨的薄寒,一忽 儿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蒙蒙扑面。我 不由自主打了个寒噤,竟是感到一股清 润从鼻道直逼肺腑,身肢掠过片刻的麻 酥,神经颤动。(伍巧莹《唐人街·唐人 街!》)
        评析 形容词 “清润”用数量词 “一 股”修饰,当做名词用是常见的转类方 法,那种微风细雨送来的爽快跃然纸 上。
        81. 不过我是本不想将 “爽快”或 “愉快”来献给那些诸公的…… (鲁迅 《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
        评析 形容词“爽快”、“愉快”作介词 “将”的宾语,转类为名词,从而使它们 实体化,具有鲜明的感情内容。例中的 “诸公”指的是反动的帮闲文人,表现了 鲁迅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82. 昨夜竹叶满窗,
        寒风中携手同归,
        谈笑于家人之前,
        炉火照红了你的羞涩,
        你幸福的羞涩照亮了
        我梦中的幽暗。
        

(何其芳《梦后》)


        评析 形容词“羞涩”受代词“你”和 名词“幸福”修饰后,转类为名词,写 出了诗人感受上的强烈与深沉。
        83. 阳光下,路边小店有许多鲜红浅 绿在闪烁。范少珍无意中瞥了一眼,发 现竟不是什么“生猛基围虾”、“特价大 酬宾”那些字眼,而是一些看上去便让 人挺温暖并联想起一切圆形的词组,其 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 “中秋”和 “月 饼”。(张波 《白纸船》)
        评析 形容词转类名词,还可以造成语 言的含蓄生动。不直言“广告”,而以广 告字样的色彩相代,可以使人产生更多 的联想,既渲染了节日的气氛,又增添 了特殊的情味。
        84.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评析 形容词“小”“大”转类为名词, 分别指“小问题”、“大问题”。文言中运 用转类手法,可以使语言简洁匀称,扩 大语言的容量。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