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形容词用如动词
85. 那只笛子站出来独奏,悠长的笛
声,安静了刚才的一场热闹,如泣如诉
的笛,在那人站得笔直的腰脊上,吹出
了一个没落印地安人悲凉的心声。(三
毛 《夜戏——雨原之二》)
评析 形容词还可转类为动词。“安静” 本是形容词,这里作谓语,转类为动词, 不仅写出了场面的宁静,而且写出了这 种静谧氛围的形成过程。
86.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
评析 形容词 “暗”作谓语,转类为动 词,既描写出了千家万户朦朦胧胧的景 象,又说出了形成这种情景的原因: 烟 雨笼罩,增加了词的诗情画意。
87. 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 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 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 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 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 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日前两 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 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 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 不匀的地方了。(钟敬之《西湖的雪景》)
评析 昨宵的雪与日前的雪有何不同? 昨宵雪大些盖满了屋顶,一个转类为动 词的 “白”写出了特点,写出了雪的弥 满、铺盖的景象。
88. 十年流亡,五年监牢,虽苍白了 你 (按: 指叶挺同志) 的头发,但更坚 强了你的意志。(引自宋振华 吴士文 等主编 《现代汉语修辞学》)
评析 这是郭沫若同志欢迎叶挺出狱 时说的一段话。“苍白”、“坚强”都是形 容词,转类为动词后,突出反动派对叶 挺的迫害,歌颂了叶挺宁死不屈的高贵 品质。
89. 高妈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 给他(祥子)出了主意。(老舍《骆驼祥 子》)
评析 形容词“红”转类动词后,使人 联想到烧红的铁,买车愿望的炽热、迫 切,被描写得十分具体、形象,转类手 法还可以起到心理描写的作用。
90. 分手时
歌已唱过了
你的倩影
盈立于我的影集
却空虚了我的小屋
沉寂了你的讯息。
评析 形容词 “空虚”、“沉寂”转类为 动词,增加了动感,描绘了形态,诗人 与女友分手后的惆怅心情表露无余。这 种用法有点类似文言中的形容词转类 动词后的“意动”用法,“空虚了我的小 屋”可理解为“使我的小屋空虚”,“沉 寂了你的讯息”可解释成“使你的讯息 沉寂”。古今汉语的继承发展,于此可 见。
91. 河滩晒了一天阳光,晚来出售舒 适的温度和质感。
快乐着十家子的男女老幼了。
评析 形容词“快乐”转类为动词,把 环境拟人化,十家子男女老幼的挑源仙 境般的生活跃然纸上。
9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 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周邦彦 《满庭芳》)
评析 春光已逝,诗人并未伤春,反而 欣赏初夏的风光。雏莺在风中长成了, 梅子在雨中肥大了。“老”与“肥”字, 化形容词为动词,绘出一幅欢快而清丽 的画图。而后面“地卑山近,衣润费炉 烟”,却通过衣服的潮湿,写居地的低凹 与久雨,透露出一点孤寂和苦闷,乐哀 相交融,笔法曲折,写出了复杂、多层 次的心态。
93.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林觉民 《与妻书》)
评析 例中的形容词 “老”、“幼”前后 当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是“赡养”、 “抚育”的意思,作名词是指称“老人” 和 “孩子”,语言简洁工整,音韵和谐。
94.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 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 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 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 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评析 作者款款道来,把人们带入美丽 的仙境。“朦胧”、“模糊”二词的 “动” 用,充满力度,极富感染力,创造了一 个温柔、恬静、质朴,又令人心醉的意 境。
95. (邹忌) 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 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评析 形容词转类动词后,在文言中, 常常作意动用法,例中的“美我者”可 理解为“以我美”。身处于一片赞美声中 的邹忌,并没有头脑发晕,经过对妻、 妾、客三者心理的冷静分析,邹忌终于 认识了客观真理,并以此向齐王进谏, 以切身经历说明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的道理。
96.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 有从沿河 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歌 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 但它们经了夏夜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 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 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 的密语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
评析 和煦的微风把 “断续的歌声”、 “河水的密语”送到耳边,如丝如缕。 “袅娜”转类为名词,写尽了歌声的轻 柔、婉转。
97.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 只往外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 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 了他的右半身子。(鲁迅《社戏》)
评析 “胖”用作动词后,有强烈的增 动色彩。“胖开了他的右半身”,用语幽 默风趣,给人以质感。
98.宁静的夜,清亮出了冰清玉洁,纯 洁出了美丽深沉,锻造出了人类和自然 的和谐。(董晓莉 《歌》)
评析 转类为动词的 “清亮”和 “纯 洁”,不仅写出了月夜的柔和与明丽,而 且写出了美景与诗意的变化和形成过 程。
99.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 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 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 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 《白鹭》)
评析 “素”、“黛”动用后,既表示色 彩,又表示动作,简洁、生动,加之整 齐的对偶形式,形成了语言的音律美。
100.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 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 儿子? ……” (刘白羽 《同志》)
评析 不说“激动得想流眼泪”,而说成 “眼窝酸了一下”,更具有质感。这种将 心理感受具体化、形象化、质感化的表 达效果,正是形容词“酸”转类动词后 获得的。
101. 周瑞家的因问: “不知是个什么 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 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 事。”宝钗见问,乃笑道: “不用这方儿 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 ……” (《红楼梦》 第七回)
评析 形容词“琐碎”转类为动词,突 出了复杂、繁琐。
102. 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 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 白天人 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 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 房间里,布幔拉开三道,三代界限线划 开; 一张木床,妻子、儿子,香甜了一 个家庭,屋外再吵再闹,也彻底酣眠不 醒了。(贾平凹 《五味巷》)
评析 简陋的房子,杂乱的陈设,拥挤 的空间,喧闹的四邻,一切都那么普普 通通,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和谐自然。 这是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写照,“香甜” 一词写尽了生活的美和中国人独特的 文化价值观。
103.院子里拾掇得很干净。院之东西 各植一株多花老桃树。恰春风越过万里 长城,到了这里,只一夜的功夫,脱胎 换骨,万朵齐绽,很爽眼,香了四邻。 (阿成《良娼》)
评析 流畅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 给人一种恬静、自然的美感。
104.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 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 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评析 “智其子”与 “疑邻人之父”结 构相同,这是形容词动用的结果。在调 整句式和音节上,转类修辞手法有着独 特的作用。这是寓言的主旨所在,作者 的寓意在于讽刺那些以亲疏辨别是非, 甚至歪曲是非的人们。
评析 形容词还可转类为动词。“安静” 本是形容词,这里作谓语,转类为动词, 不仅写出了场面的宁静,而且写出了这 种静谧氛围的形成过程。
86.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 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
评析 形容词 “暗”作谓语,转类为动 词,既描写出了千家万户朦朦胧胧的景 象,又说出了形成这种情景的原因: 烟 雨笼罩,增加了词的诗情画意。
87. 因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 清晨初醒来时,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 雪。果然,当我打开房门一看时,对面 房屋的瓦上全变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 木樨花的枝叶上,也点缀着一小堆一小 堆的白粉。详细的看去,觉得比日前两 三回所下的都来得大些,因为以前的, 虽然也铺盖了屋顶,但有些瓦沟上却仍 然是黑色。这天却一色地白着,绝少铺 不匀的地方了。(钟敬之《西湖的雪景》)
评析 昨宵的雪与日前的雪有何不同? 昨宵雪大些盖满了屋顶,一个转类为动 词的 “白”写出了特点,写出了雪的弥 满、铺盖的景象。
88. 十年流亡,五年监牢,虽苍白了 你 (按: 指叶挺同志) 的头发,但更坚 强了你的意志。(引自宋振华 吴士文 等主编 《现代汉语修辞学》)
评析 这是郭沫若同志欢迎叶挺出狱 时说的一段话。“苍白”、“坚强”都是形 容词,转类为动词后,突出反动派对叶 挺的迫害,歌颂了叶挺宁死不屈的高贵 品质。
89. 高妈知道他是红着心想买车,又 给他(祥子)出了主意。(老舍《骆驼祥 子》)
评析 形容词“红”转类动词后,使人 联想到烧红的铁,买车愿望的炽热、迫 切,被描写得十分具体、形象,转类手 法还可以起到心理描写的作用。
90. 分手时
歌已唱过了
你的倩影
盈立于我的影集
却空虚了我的小屋
沉寂了你的讯息。
(苏琛 《致友人》)
评析 形容词 “空虚”、“沉寂”转类为 动词,增加了动感,描绘了形态,诗人 与女友分手后的惆怅心情表露无余。这 种用法有点类似文言中的形容词转类 动词后的“意动”用法,“空虚了我的小 屋”可理解为“使我的小屋空虚”,“沉 寂了你的讯息”可解释成“使你的讯息 沉寂”。古今汉语的继承发展,于此可 见。
91. 河滩晒了一天阳光,晚来出售舒 适的温度和质感。
快乐着十家子的男女老幼了。
(魏艳《女孩儿》)
评析 形容词“快乐”转类为动词,把 环境拟人化,十家子男女老幼的挑源仙 境般的生活跃然纸上。
92.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 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周邦彦 《满庭芳》)
评析 春光已逝,诗人并未伤春,反而 欣赏初夏的风光。雏莺在风中长成了, 梅子在雨中肥大了。“老”与“肥”字, 化形容词为动词,绘出一幅欢快而清丽 的画图。而后面“地卑山近,衣润费炉 烟”,却通过衣服的潮湿,写居地的低凹 与久雨,透露出一点孤寂和苦闷,乐哀 相交融,笔法曲折,写出了复杂、多层 次的心态。
93.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林觉民 《与妻书》)
评析 例中的形容词 “老”、“幼”前后 当作动词和名词用。作动词是“赡养”、 “抚育”的意思,作名词是指称“老人” 和 “孩子”,语言简洁工整,音韵和谐。
94.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 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 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 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 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 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鲁迅 《社戏》)
评析 作者款款道来,把人们带入美丽 的仙境。“朦胧”、“模糊”二词的 “动” 用,充满力度,极富感染力,创造了一 个温柔、恬静、质朴,又令人心醉的意 境。
95. (邹忌) 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 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 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 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评析 形容词转类动词后,在文言中, 常常作意动用法,例中的“美我者”可 理解为“以我美”。身处于一片赞美声中 的邹忌,并没有头脑发晕,经过对妻、 妾、客三者心理的冷静分析,邹忌终于 认识了客观真理,并以此向齐王进谏, 以切身经历说明了 “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的道理。
96. 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 有从沿河 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歌 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 但它们经了夏夜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 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 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 的密语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
评析 和煦的微风把 “断续的歌声”、 “河水的密语”送到耳边,如丝如缕。 “袅娜”转类为名词,写尽了歌声的轻 柔、婉转。
97. 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 只往外一挤,觉得背后便已满满的,大 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 了他的右半身子。(鲁迅《社戏》)
评析 “胖”用作动词后,有强烈的增 动色彩。“胖开了他的右半身”,用语幽 默风趣,给人以质感。
98.宁静的夜,清亮出了冰清玉洁,纯 洁出了美丽深沉,锻造出了人类和自然 的和谐。(董晓莉 《歌》)
评析 转类为动词的 “清亮”和 “纯 洁”,不仅写出了月夜的柔和与明丽,而 且写出了美景与诗意的变化和形成过 程。
99.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 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 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 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郭沫若 《白鹭》)
评析 “素”、“黛”动用后,既表示色 彩,又表示动作,简洁、生动,加之整 齐的对偶形式,形成了语言的音律美。
100.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 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 儿子? ……” (刘白羽 《同志》)
评析 不说“激动得想流眼泪”,而说成 “眼窝酸了一下”,更具有质感。这种将 心理感受具体化、形象化、质感化的表 达效果,正是形容词“酸”转类动词后 获得的。
101. 周瑞家的因问: “不知是个什么 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 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 事。”宝钗见问,乃笑道: “不用这方儿 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 ……” (《红楼梦》 第七回)
评析 形容词“琐碎”转类为动词,突 出了复杂、繁琐。
102. 楼下的房子,没有一间不阴暗, 楼上的房子,没有一间不裂缝; 白天人 人在巷里忙活,夜里就到每一个门窗 去,门窗杂乱无章,却谁也不曾走错过。 房间里,布幔拉开三道,三代界限线划 开; 一张木床,妻子、儿子,香甜了一 个家庭,屋外再吵再闹,也彻底酣眠不 醒了。(贾平凹 《五味巷》)
评析 简陋的房子,杂乱的陈设,拥挤 的空间,喧闹的四邻,一切都那么普普 通通,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和谐自然。 这是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写照,“香甜” 一词写尽了生活的美和中国人独特的 文化价值观。
103.院子里拾掇得很干净。院之东西 各植一株多花老桃树。恰春风越过万里 长城,到了这里,只一夜的功夫,脱胎 换骨,万朵齐绽,很爽眼,香了四邻。 (阿成《良娼》)
评析 流畅的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 给人一种恬静、自然的美感。
104.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 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 人之父。( 《韩非子·说难》)
评析 “智其子”与 “疑邻人之父”结 构相同,这是形容词动用的结果。在调 整句式和音节上,转类修辞手法有着独 特的作用。这是寓言的主旨所在,作者 的寓意在于讽刺那些以亲疏辨别是非, 甚至歪曲是非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