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夕》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22-12-02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①银烛:白蜡烛。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②天阶:一作“天街”。坐看:有的选本作 “卧看”。
 
 
【翻译】
 
秋夜烛光映照着清冷的画屏,
宫女执着轻罗团扇捕捉流萤。
宫中石阶在深夜里冰凉如水,
她呆坐阶石上看牵牛、织女星。
 
【鉴赏】
 
    这是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和幽怨,自傍晚写至深夜,层层递进,曲致幽微,活脱地描绘出了一幅于寂寞深宫中不耐寥落而追求爱的幽怨图。
 
    一个深秋的夜晚,浩渺的夜空,繁星闪烁,月光如水,冷寂而幽静的深宫中,红色的蜡烛发出惨淡而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画面平添了几份朦胧和幽冷。当窗靠着一位孤单的宫女,她那闪烁着纯情之光的大眼睛似乎蒙上了 一层灰色的晨雾,痴痴的向庭院呆望着。半晌,她似乎发现了什么,便拿起一把团扇,轻移莲步,慢舒蜂腰,开始扑打那些忽上忽下、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天上的群星在不时地眨动着眼睛,月影在慢慢地移动。她徐徐地停住了脚步,似乎有点困,也有些乏味,只好无精打彩地停下来。月光轻洒在玉色的台阶上,给人一种清凉如水的寒意,更加增添了宫中那深邃幽寂之感。她并无睡意,临窗而坐,玉腕支着下颏,仰面星空,凝视着银河两岸遥遥相对的牛郎织女,又陷入痴呆之中……
 
       这首诗括盛唐诗人崔颢《七夕》诗的后半首而成,崔颢的全诗是这样的: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珮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同是不耐宫中寂寞,崔颢诗表现得平铺直露,因此未能产生多大影响;而杜牧的《秋夕》却是在含蓄蕴藉之中又显几分精巧玲珑,虽只四句诗,但容量却远远超过崔颢的八句诗。如“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写得十分含蓄,透露出了多层含意。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宫女居住的地方也有流萤飞动,可见宫女生活的凄凉寥落。这是第一层,宫女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打发她那孤独的岁月和赶走包围着她的阴冷与索寞的气氛,由此可见宫女的寂寞与无聊,这是第二层;“轻罗小扇”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扇风取凉用的,这里写的是秋夕,扇子已经没有用了。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来,古诗中便常常将团扇、秋扇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 一起了。如王昌龄的“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长信秋词》); 王建的“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宫中调笑》)都是如此。杜牧此诗中的“轻罗小扇”也是象征持扇宫女的被冷落的命运的。这样,一把小扇,一个动作便传达出了无限的深意。这正如清人宋顾乐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所说:“诗中不着一意,言外含情无限”。
 
       除了团扇扑萤的动作之外,诗中的女主人公第二个动作便是“坐看牵牛织女星”,这 一句所包含的意蕴更为深沉。封建社会的宫女,都是皇帝的牺牲品,大都是少女时入宫到白头时出宫或者到临死时未见过皇帝一面,一生过着孤独清冷的生活。这正如诗人在另外一首反映宫女生活的诗《宫人冢》中所写的那样: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后宫,这是一个使无数少女丧失青春和生命的牢笼。所以诗人在《秋夕》诗中用“冷”字和“凉”字来表现这里的环境气氛。然而,这位宫女,她身处“冷”宫,心却没有“冷”。她仰面银河,望着牛郎织女星,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她的心。所以,她仰天而望,正是对牛郎织女的羡慕。可以说,她的忧怨、她的不平,她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以及她平生以来的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中了。这一动作的描写,和崔颢的诗相比,虽然没有说“班姬此夕愁无限”,但无限之愁尽在其中了。正如梅尧臣所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欧阳修《六一诗话》)这正是诗人的独具匠心之处。
 
       总起来说,杜牧这首绝句是含蓄蕴藉、耐人耐味。诗人摈弃了人们在写作中常见的那些表现手法,没有让人物讲一个字,也没有叹息、眼泪等具体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情;也没有用怨、愁、恨等词语去揭示人物的心理。而是把抒情主人公的感情隐藏起来,表面上象一泓静水,深处却翻滚着感情的波澜。这种感情的波澜偶尔在水面上激起一朵不太引人注意的浪花,只要循声而去,就会发现平静的水面下正奔腾着感情的潜流。这就是古人论诗常说的“句中无其词,而句外有其意”(魏庆之《诗人玉屑》)。通过这首诗,我们自然会想起人们熟知的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同写幽怨,同不露痕迹。一个形象,一两个动作,就隐然表现出了一种幽怨之美,异曲而同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之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