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宣州、池州
杜牧 (公元803—852) 字牧之,今西安市人。他是唐代名相 杜佑之孙,又生活在晚唐多事的时代,抱负宏伟。《新唐书·杜牧 传》称他为人“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 病利尤切至。” 他年轻时写的 《阿房宫赋》 尤为出名。自称: “宝 历初,大起宫室,广声色,作《阿房宫赋》。”( 《上知己文章启》) 26岁中进士。入仕后因秉性“疏直”,又 “时无右援者”,长期在 外郡参加幕府,后任黄州、池州刺史,也先后在朝任监察御史、司 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齐名。有 《樊川集》。《全唐诗》编其诗为八卷。
大和四年 (公元830) 秋,江西观察使沈传师转宣歙观察使, 杜牧亦随同赴宣州,并遍览郡中山水名胜,写下著名的 《题宣州 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七律: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 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 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开元寺,在宣城市区,东晋时建,名永安寺,盛唐时改名开元寺。 庙宇宏丽,下临宛溪,夹岸渔家,环境幽奇。六朝,即在金陵建 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诗的首联,即从古老的开元寺 着笔: 六朝古寺依然在目,天淡云闲的景色亦今古相同,而六朝 旧事如烟,犹如天涯芳草,迷茫无际。次联承“今古同”,以鸟衬 人,写夹溪居民“歌于斯,哭于斯”(《礼记·檀弓》),世代安居 于此。第三联转入当今,写城区人家栉比,生活安乐。末联由景 生情,写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涯。诗中神驰古今,格调俊 朗,又感慨深沉,是杜牧七律中的力作,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
开元寺是城内名刹,杜牧经常来游。次年春,又写下五古 《题宣州开元寺》:
南朝谢朓楼,东吴最深处。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楼 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青苔照 朱阁,白鸟两相语。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阅景无旦夕, 凭栏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谢朓楼,同属六朝文物。诗以此起兴,叹六朝兴亡。随之转入对 开元寺的具体描绘。但见楼阁飞檐,寺宇宽敞,廊庑繁多,高低 错落,构成佛门幽境。末尾回应开篇,写诗人朝夕登临,感叹今 古,以酒遣兴,春雨中一片迷蒙。上述二诗,一再吟咏 “六朝文 物”与 “亡国” 旧事,正寄寓诗人对晚唐政局的深忧。
大和七年,沈传师内调,杜牧转扬州幕府复回朝任监察御史。 开成二年(公元837),杜牧再次赴宣州任团练判官,故地重临,益 增感触。写有 《大雨行》、《宣州开元寺南楼》。前诗题下自注: “开成三年,宣州开元寺作。”可见杜牧与开元寺结下不解之缘。这 年冬,杜牧内调为左补阙,次年春成行。此时,诗人留连宣州风 物,又写下一些为人传诵的名篇。如《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 牧欲赴官归京》和 《自宣城赴官上京》:
日暖泥融雪半销 (通 “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 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 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谢公城畔溪惊梦,苏 小门前柳拂头。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尘冠挂 却知闲事,终把蹉跎访旧游。
前诗重在送别。先点明季节风光,并想像友人征程,充满春的气 息; 后转入抒情,写 “同来不得同归” 的内心寂寥。后诗重在自 身的离情。杜牧自大和四年首次入宣州幕府,到这次再度离开恰 好10年,诗即由此发端,先写诗人久困幕府的狂放生涯,继写对 宣州风物的留恋,以及 “终把蹉跎访旧游” 的自慰之情。
杜牧终于自宣州启程。在青弋江上,巧遇裴坦自舒州归来,这 又激起诗人胸中的情思,作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 宣州,因题赠》七言古体: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城高跨楼满金碧,下 听一溪寒水声。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萦风酒 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 骨轻。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重游鬓白事皆 改,唯见东流春水平……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诗名曰“题赠”,实际是作者借此倾诉内心的苦闷。诗中歌咏宣城 的繁荣,回顾早年的狂放和时不待人的感慨,壮志消磨,郁愤不 已。
杜牧回朝任职三年,出为黄州刺史。会昌四年(公元844)秋, 黄州任满转为池州刺史。池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置,治 所秋浦,即今贵池。这里又是有名的山水胜地,曾是盛唐大诗人 李白留连忘返之所。杜牧到此,也陶醉于自然景物之中。他在 《池州送孟迟先辈》诗中说:
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竹 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水上画帆飞驶,山中洞壑幽深,翠竹丛林,花团锦簇,真是 极好画图。池州有贵池亭,俗称望江亭。亭势高耸,面临大江,遥 望诸峰,为一州胜迹。杜牧多次登临,有 《题池州贵池亭》:
势比凌歊宋武台,分明百里远帆开。蜀江雪浪西江满,强半春寒去却来。
宋武台,指当涂城北黄山的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刘骏西巡时所 建,故称。诗以地势高耸而著名的当涂凌歊台作比,抒发诗人登 临纵目,面对风帆雪浪的阔大胸怀。
池州通远门外水边有 “弄水亭”,杜牧所建。写下五言长诗 《题池州弄水亭》,描摹亭前四季风光。又有 《春末题池州弄水 亭》:
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为吏非循吏,论书读底书?晚 花红艳静,高树绿阴初。亭宇清无比,溪山画不如……
左铜鱼,唐制,新任刺吏领鱼符,铜质,中分为二,刺史执左鱼 至州,与留存州库的右鱼合契,以为凭信。时杜牧44岁,因至此 已两任刺史,故称“两佩”。循吏,循理之吏。三四两句是作者的 自谦和愤激之词,表明自己是未受朝廷重用的失意之士。于是通 过写景,显示诗人留连风月,沉浸在“溪山画不如”的弄水亭幽 境。
贵池县内西街,唐时有林泉古寺,寺侧有金碧洞。诗人写有 《池州废林泉寺》、《游池州林泉寺金碧洞》诸诗,写出“潺湲声断 满溪冰”的洞中清寒情景。又贵池县九华门上有九华楼,又名九 峰楼,唐时所建。杜牧常携酒登临,写有《登九峰楼》,描绘秀美 风光:“晴江滟滟含浅沙,高低绕郭滞秋花。牛歌鱼笛山月上,鹭 渚鹙梁溪日斜。”又有《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抒写自己壮志难 酬又为官所束的内心怨愤,对于张祜远离官场的自由生活表示赞 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杜牧在池州写了几十首诗,其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九日齐 山登高》 和 《清明》。现介绍于下: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 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 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童遥指杏花村。
齐山,在贵池城南,因群峰“正相齐等”,故名。这首七律的首联 应题,点明登高。诗人“与客携壶”,登临纵目,展示出一幅空阔 明净的秋江图; 中间二联深入一层,写重阳赏菊、对客畅饮的旷 达情怀; 牛山,在山东淄博市东。据 《晏子春秋》说齐景公游牛 山因事伤感而流涕。本诗末联用此典故,纵观古今,故作解脱,其 凄凉心境依然可见。诗中典型地反映了有志之士的失意情怀,立 即得到友人张祜的和诗:“秋溪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对落晖。”齐 山风光,在杜牧之前无名人登览。自杜牧咏唱之后,齐山便成为 唐宋诗人争相吟咏的胜地。如北宋梅尧臣、司马光、王安石等人, 都留下赞美的佳章。南宋初年爱国英雄岳飞驻军池州,亦曾登临 齐山,引吭高歌: “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 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池州翠微亭》) 世人取杜牧诗意, 先于齐山之巅建 “翠微亭”,后又取岳飞诗意,于其侧建 “得得 亭”,于是齐山就更为人景仰。《清明》这首七绝,画面生动,有 境有情。前二句总写场景,交代特定季节与典型气候。细雨绵绵, 行人艰苦,色调凄迷,气氛沉闷; 后二句以特写镜头展现行人与 牧童对话,顿显生机勃发,活泼多趣,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耐 人寻味。明代评论家谢榛在 《四溟诗话》 中说: “杜牧之《清明》 诗曰: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作宛然入画。”杏 花村,在池州西门外近郊,因杜牧 《清明》 一诗,便成千古流传 的 “杏村酒市。”
此外,杜牧还写有 《南陵道中》、《题横江馆》、《初春雨中舟 次和州……》、《和州绝句》、《题乌江亭》诸诗。他是唐代吟咏安 徽的重要诗人,值得我们研究。
-
《泊秦淮》与“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018-05-09]
-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导读和赏析
[2018-05-09]
-
小学考试题:杜牧《秋夕》
[2018-05-09]
-
杜牧《秋夕》与“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018-05-09]
-
杜牧《秋夕》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