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大诗人李白与安徽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最有影响的 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又是失意的一生。他 的诗,既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他一生 傲岸不羁,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因而“一生好入名山游”,踏 遍了大半个中国。今天的安徽大地,更是到处留下诗人的足迹,并 见之于诗章。李白北到𥓘山, 写有 《秋兴与刘𥓘山泛宴喜亭池》, 高唱“明宰试舟楫, 张灯宴华池”。 刘𥓘山, 即𥓘山令刘某。 按 《江南通志》:“宴喜台在𥓘城县东五十步, 台上有石刻三大字,相 传唐李白笔。”南临黄山,写有《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盛 赞“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东抵马鞍山、和州,写有《牛诸 怀古》、《横江词六首》 和 《对雪醉后赠王历阳》、《赠历阳褚司 马》 等诗。西卧宿松,写有 《赠闾邱宿松》、“夫子理宿松,浮云 知古城。”《赠张相镐二首》:“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中达合 肥,写有 《寄上吴王三首》: “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同吴 王送杜秀才赴举入京》:“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隋开皇初于 合肥置庐州。大业初改庐江郡,治合肥; 唐高祖武德三年 (公元 620) 改为庐州,玄宗天宝元年 (公元742) 改为庐江郡,故清人 王琦注此诗说:“唐庐江郡,即庐州也。”而皖南的池州、宣州,更 是他多次游息的地方。在 《李太白全集》 的900多首诗中,歌咏 安徽风土人情和抒发豪情逸兴的佳章,就有200多首,尤其是皖 南一带的秀丽风光,得到最广泛最生动的描绘。
一、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城城北十里。据《宣城县志》说:“高数百丈…… 东临宛、句,南俯城堙,万壑千岩,近郊胜境。”南朝齐时名诗人 谢朓任宣城太守,常于此登临吟咏,写有 《游敬亭山》、《祀敬亭 山庙》诸诗。谢朓,是李白最敬仰的南朝诗人。他在 《金陵城西 楼月下吟》中说: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 ‘澄 江净如练’ (谢朓诗句),令人长忆谢玄晖。”因此李白来到宣城便 时游敬亭,凭吊前贤,并在山间盘桓栖息,客地如归。他在诗中 得意地宣称:“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相去数百年,风期宛如 昨。”(《游敬亭寄崔待御》)李白熟悉与喜爱敬亭山水,在诗中为 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清幽秀美的自然图景:
高阁横秀气,清幽并在君。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猿 啸风中断,渔歌月里闻。闲随白鸥去,沙上自为群。
( 《过崔八丈水亭》)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
洗心句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关无世喧。多 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 《别韦少府》)
崔八丈的水亭,是那样“秀气”、“清幽”、水飞、云漫、猿啸、渔 歌; 他自己 “筑室” 的处所,亦同样是幽静宜人,远离尘俗; 月 夜句溪水是那样清澄,对之可以“洗心”;敬亭猿此唱彼伏,闻之 可以 “清耳”。多君的 “多”,是 “重”、“谢” 意。当韦少府屈驾 相访,又赠以微言 (精微的言辞),诗人感到无限欣慰。这与他 “我家敬亭下”诗句,正相吻合。李白在天宝十一年冬曾去过幽州, 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后来写的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 中说: “怀恩欲报主,投佩向北燕……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 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据鞍空矍铄,壮志竟谁宣。蹉跎复 来归,忧恨坐相煎……时游敬亭上,闲听松风眠。”尽管他有“射 两虎”、“落双鸢” 的本领,却依然壮志难酬,只有怀着忧恨心情 再次 “自梁园 (在今开封市) 至敬亭山”,游息其中,寻求慰藉。 这时,李白对于政局的昏暗和世态的炎凉,更有着沉痛的体验。因 而写下传诵千古的名诗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山中鸟飞云去,剩下只有静静的山林和诗人自己,正是物我相融, 和谐合趣。因而诗人引敬亭山为知己,显示内心的孤寂和对黑暗 现实的愤懑。这是李白最诚挚的独白。此外,诗人还写有 《自梁 园至敬亭山……》、《登敬亭山南望怀古》 等篇。
宣城又是江南富庶之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郡府位于陵 阳山畔,地势高耸。南齐太守谢朓曾于府衙之后建高斋,写下 《高斋视事》和《郡内高斋闲望》诸诗,展现“窗中列远岫,庭际 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 的山城景色。高斋,后称北 楼,自谢朓吟唱之后,成为一郡胜地。李白来到宣城,赞赏 “鱼 盐满市井,布帛如云烟”(《赠宣城宇文太守……》)的繁荣景象, 更多次登临北楼,赋诗抒怀,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如 《秋 登宣城谢朓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 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诗中,选取了两水、双桥、橘柚、梧桐等山城特有的景物,又饰 以明镜、彩虹的鲜艳色调,渲染出寥廓晴空、清寒幽寂的无边秋 色,真是“江城如画”。诗人在愉悦的感受中,也深深含蕴着怀古 伤今的惆怅心情。又如另一杰作 《宣城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 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 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 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云,即李云,曾官秘书省校书郎。时李白在宣城,于谢朓北楼设 宴为他饯行,并向这位族叔倾诉内心的愤懑。诗一起始就破空而 来,展示出 “烦忧” 的心境,接着交代场景,点明饯别。诗从主 客双方落墨,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境界开阔,气势飞 动,一扫沉闷气息。随之又突作跌宕,从美妙幻想中回到眼前失 意的境遇,表现出无法解脱的愁苦。诗的结构腾宕跳跃,感情回 旋激荡,语言奔放自然,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李白内心的矛盾,也 集中体现了李诗豪爽明快的艺术特色。
李白青年时期出川,即所谓“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目的是 为了实现“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上安州裴长史书》),他的建 功立业思想也极为强烈。如在《赠韦秘书子春》中说:“苟无济代 心,独善亦何益……终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李白的主导思想, 首先是“安社稷”,干出一番大事业,功成之后再泛舟五湖,以示 高洁。因此李白在浪迹山林的闲散生涯中,一受到外界情事的触 动,就立即流露出待时而起的心情。如在敬亭山中写的 《观胡人 吹笛》: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 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梅花落,汉横吹曲名。李白有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 花”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句。落梅花,即梅花落的 倒文。诗人游息敬亭,听到胡人吹奏《梅花落》和《出塞》 的军 中高亢乐曲,不禁勾起了内心隐痛。他以 “逐臣”之身,热泪滚 滚,西望长安,眷恋不已。这又表现李白 “真” 的一面。
以宣城为中心,李白遍游了南陵、泾县诸地。早在天宝元年, 李白就曾隐居在南陵山中,并由此奉诏入京,写下了豪情满怀的 《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 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仰天 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由于李白在南陵游息一段时间,故与地方官吏的关系极为密切,写 有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等篇。
泾县境内有泾川,源出深山,两岸风光秀丽,李白常泛舟川 上,寻幽访胜。他在《泾川送族弟錞》诗中说: “泾川三百里,若 耶羞见之。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 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若耶,溪名,在浙江绍兴东南,相 传西施浣纱于此,景色秀美。这里以若耶溪作烘托,显示泾川千 回万曲的佳境。琴高,山名。传说战国赵人琴高修炼成仙,能入 水取龙子,乘鲤鱼,曾入泾川山中,故名。据《宾退录》载: “泾 县东北二十里有琴溪,……溪中有一种小鱼,他处所无,俗谓琴 高投药滓所化,号琴高鱼。” 陵阳祠,即仙坛宫,唐天宝年间建, 传说汉时窦子明升仙处。李白将这些神话传说收入诗中,为泾川 增添了古老而动人的神韵。
泾川流经县城西郊,岸畔有水西山,最负盛名。它林壑幽邃, 寺宇宏广。据 《江南通志》说: 水西山中有水西寺、水西首寺和 天宫水西寺。后者本名凌岩寺,南齐时建,唐时改名天宫水西寺 (按: 至宋时又赐名崇庆寺)。它 “横跨两山,廊庑皆阁道,泉流 其下”,佛院幽深。这在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的长诗中得到形 象的描绘:
天宫水西寺,云锦照东郭。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 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石萝引 古蔓,岸笋开新箨……
寺中 “林壑邃密,下临泾溪……楼阁参差,碧水浮烟,咫尺万 状”(《江南通志》)。如此佳境,自然使李白时时憩泊其中了。他 在《别山僧》中又说:“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平明 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 (锡杖) 踏云梯……此度别离何日见,相 思一夜暝猿啼。”诗中可见李白对水西寺及主持僧的深厚感情。此 外,还写下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诗。这些诗也为泾川的名 山宝刹留下了永恒的光彩。晚唐诗人杜牧就曾慕名来游,在他后 来写的 《念昔游》诗中说: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与水西寺相比美的是泾县西南的桃花潭,即汪伦送别李白处。 潭,在今陈村水库附近,李白曾于此挥毫,写下《赠汪伦》七绝: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先点明主人公的行踪,渲染出热烈欢快的送别场景; 随之就 眼前景生发开来,运用形象而夸张的比喻,表现友人赶来相送的 深厚情谊,从而抒发诗人无限感激之意,诗情隽永。泾县桃花潭 一经诗人吟咏,便洋溢着画意诗情,名扬千古。今天,已成为旅 游胜地。
二、千峰夹水向秋浦 五松名山当夏寒
秋浦,县名,故城在今贵池县境。县内有秋浦河,故名。天 宝后期,李白为这里的山川景物所吸引,栖息较长时间。自称: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秋浦寄内》)和“欲去不得去,薄 游成久游”(《秋浦歌》)。并写下著名组诗《秋浦歌》17首。其中 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如其十四、十三、十六: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前一首,写矿场月夜冶炼的壮丽图景: 那熊熊炉火照亮夜空,红 色星花在紫色火焰中乱舞,炉前工人们的红色面庞使月色增辉,他 们的劳动歌声回荡空际,清寒的秋浦水也因之动荡起舞了。诗写 得很有气魄。以冶炼工人劳动生活为题材,并给予热情礼赞,这 在古代诗歌中是很难找到的,表现李白接近人民生活的可贵思想, 也形象地说明了秋浦至铜官一带,都是唐代盛产铜、银的地方。中 间一首,以轻快的笔调,明净的色彩,描绘出一幅田家青年男女 劳动夜归图,境界优美,气氛欢快,富有江南水乡生活气息。后 一首,采用白描手法,写出田家一对老年夫妇水上捕鱼、岸边结 网的劳动生活,在朴实凝炼的语调中,含蕴诗人深厚的同情。
组诗中描写秋浦风物的如其三、五、八、十诸诗;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牵引条上儿(幼猿),饮弄水 中月。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在诗人笔下,秋浦一带山高林密,景物幽奇,珍禽异兽,活跃多 姿。李白或登山探胜,或临水寻幽,沉浸在 “水急客舟疾,山花 拂面香” ( 《秋浦歌》) 的优美境界之中。
在组诗之外,李白还写了不少歌咏秋浦山水的佳句。如 “水 从天汉落,山逼画屏新” ( 《赠崔秋浦》),“人行明镜中,鸟度屏 风里”(《清溪行》),“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游秋浦白苛 陂》)。这些清词丽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秋浦风光。
与秋浦相邻近的五松山,也是李白留连之地。他在 《答杜秀 才五松山见赠》中说: “千峰夹水向秋浦,五松名山当夏寒。铜井 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荆山前。”诗人登山纵目,但见那“铜井炎 炉”,火光冲天,犹如古老传说中的黄帝铸鼎荆山时的蔚然壮观。 这灿烂夺目的图景,不正是诗人追求光明的象征吗?!这座“五松 名山” 的命名,却又是出自李白之口。他在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 松山》 中说: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 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 泉去,听如三峡流……
五松胜境,山水幽奇,李白与友人携酒登攀,得尘外之趣。只因 山名不传,乃以眼前挺拔的 “五松” 为之命名。故明代胡震亨在 《唐音癸签》中说:“初不知何名,李白以其山有松,一本五干,苍 翠异恒,题今名。”山上景物很多,李白精心选取这 “一本五干” 的古松命名,正是寄情于物了。这在《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 中,得到生动的说明: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 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诗人正是以 “寒不改 容”的苍松自喻: 它苍翠挺拔,昂首天外,对于那些一时丰茸的 萧艾不屑一顾。其中,含蕴诗人坚贞高洁的品格和敢于蔑视权贵 的斗争精神。李白曾在 《铜官山醉后绝句》 中满怀激情地宣称: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大概就 是这个原因了。
此外,李白还为秋浦玉镜潭和青阳九华山命名。如 《与周刚 清溪玉镜潭宴别》:
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源。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 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此中得佳境,可以绝嚣喧。
李白又在题下自注: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予新名此潭。”按 《江 南通志》说: 玉镜潭在池州城西南70里,过白面渡,汇为秋浦。 潭在深山绝岭之中,一经李白品题,就成为历代文人探寻的胜迹。 南宋诗人周必大曾亲临考察,并在《泛舟游山录》中赞叹说: “清 溪水正碧色,下浅滩数里至玉镜潭。水自南来,触岩西折,弯环 可喜。潭深栽 (才) 二三丈。李白诗云: ‘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 潭。’ 实录也。”南奔的溪流随山势曲折回环,形成深潭,清冷澄 沏,可涤心魂。李白以 “玉镜” 二字名之,既抓住了潭的外貌特 征,又传达出它的内在灵异,形神相生,表现诗人玉镜般的胸怀 和 “绝嚣喧” 的志趣。
又如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
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 图征名,无所依据; 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 事绝古老之口, 复阙 (缺) 名贤之纪; 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 旧号,加以 ‘九华’ 之目。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李白游此,对山名作了一番考查,认为 “九子”之名,既无所依据,又不符山的灵秀之实,因而改名 “九 华”。子与华,一字之动,境界全出,正是 “灵山开九华”,给人 以美的启迪。诗人在《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诗中赞叹说:“昔 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芙蓉即莲花。 李白喜用莲花赞咏美好事物,如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等。李白主张文风应是“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诗人以 “九芙蓉”形容九华山,可见其赞颂之情。 在李白之前,歌咏九华的诗篇确属“罕闻”,但经李白的命名与咏 赞之后,名声顿开。如中唐刘禹锡的 《九华山歌》和朝廷征召不 赴的九华诗人费冠卿写的 《答萧建问九华山》 等长篇名作相继问 世,扩大了影响。到了晚唐,九华山成为诗人荟萃之地和反复吟 咏的题材。如名诗人杜牧、张祜、罗隐以及土生土长的九华诗人 群杜荀鹤、张乔、殷文圭等,都写下大量的歌咏九华的诗章。由 原来 “赋咏罕闻”到吟唱不歇,强音迭起,这其中,诗人李白确 有其开拓圣境之功的。
三、浪打天门石壁开
李白在赞美祖国壮丽山川的诗中,或长篇,或短制,皆能以 其雄健的笔触泼墨如注,突出惊险奇特的境界,令人耳目一新。如 诗人早年在采石矶头曾作 《横江词》六首,集中地展现了大江风 涛的壮观: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 瓦官阁。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 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 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地名,又叫横江浦,在今和县境内,与南岸采石矶隔江相 对。据《太平府志》:采石驿,在采石镇,滨江,即唐时之横江馆。 今采石镇有横江街。有次,李白来到横江馆前,欲登舟去对岸横 江浦,因大风将至,“馆前津吏”劝阻而止。于是踯躅江头,将随 之出现的狂风巨浪的奇险景象,一一摄人每首四句的小诗之中。正 是阴风怒号,势不可挡,惊涛喷雪,白浪如山。这一幅幅江上风 波险恶的图景,又给人以奇特壮美的感受。
李白后期岁月蹉跎,彷徨苦闷,曾在诗中叹息道:“无风难破 浪,失计长江边”(《赠宣城宇文太守》。诗人于“失计”之中,便 引奔腾不息的大江为知已,所谓 “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 不自得” (唐范传正 《李公新墓碑并序》)。诗人多次往还于天门、 牛渚之间,并把这种 “自得” 之情,倾注于一幅幅美妙的画卷之 中: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 帆一片日边来。
( 《望天门山》)
天门山,又名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故称 “天门”。 由于夹据江流,形势险要,李白还写下 《天门山铭》,给予赞叹: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坐错落,如鲸张 鳞……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天险之地,无德匪 (非) 亲。” 《望天门山》,就是写他由芜湖扬帆启航、顺流而下的江行情景。前 二句借水写山,以 “天门中断” 的惊喜感受,显示浩瀚江流的巨 大冲击力,而这汹涌的江涛却又被阻在天门脚下,回旋荡激,呈 现出 “天险之地”的无比壮观。由 “断”到 “开”,写出诗人江行 纵目由远而近的望中实感。后二句如特写镜头,突现天门山边的 特定情景:诗人的小舟越来越近,迎接他的是两岸青山相对而出, 白帆上洒满了金色朝阳。这一幅天门山水人物图,色彩绚丽,气 势飞动,表现了祖国江山的雄浑多姿,诗人的轻快愉悦之感也就 不言自明。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 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 《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山名,临江有矶,称牛渚矶,旧传有金牛出此,故名。牛 渚矶,又称采石矶,乃古津渡处。东吴的周瑜和东晋的谢尚都曾 屯兵于此。李白诗题下自注: “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据史 书称:东晋袁宏少有才华,家贫,以运租为生。有次夜泊牛渚,高 声吟诵其《咏史诗》,时谢尚江中泛舟赏月,闻诗邀见,大加赞赏, 袁宏名声顿显。诗题中“怀古”,即指这个故事。诗的前四句,写 诗人夜泊牛渚的特定景色,浮想联翩: 主人公登舟望月,一片清 辉,月色波光,令人神远,由此而过渡到“怀古”,生发出惆怅思 绪; 后四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征程暗淡,心境凄凉。结 句寓情于景,含蕴而深致。
李白晚年生活困窘,来往于金陵、当涂间。当涂令李阳冰是 唐代杰出篆书家,李白称他为族叔。诗人在牛渚矶头写的 《献从 叔当涂宰阳冰》 中,赞颂阳冰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的精 湛艺术,同时诉述自己回金陵的困境:“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李阳冰接 诗后立即派人乘轻舟相邀,于是李白重返当涂并安家于此,度完 他的余生。
当涂,唐时属宣州。因滨临大江,古迹甚多。城内向化桥西 有化城寺,吴孙权时建,占地很广。南朝宋孝武帝巡游,曾驻跸 于此,增置28院。唐天宝间,寺僧清升又建亭于寺旁西湖上,铸 铜钟一。李白在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 中,着力 描绘寺的高大亭的清幽:“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疑是海上云, 飞空结楼台……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当暑阴广殿,太阳为 徘徊。”在寺主的请托下,李白还当众挥毫,写下 《化城寺大钟 铭》,以纪此胜事。
当涂城北五里有著名的黄山,高40丈,拔地而起,上有南朝 刘宋时所建的临歊台,它高出云表,四望无际,唐宋诗人颇多吟 咏。李白在 《登黄山临歊台……》 中,描写了登台纵目的情景: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小舟若凫雁,大舟如鲸鲵。开帆散长 风,舒卷与云齐。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李白另有《夜泊黄 山闻殷十四吴吟》: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 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按 《李太白全集》清人王琦注: “其处在太平州当涂县,与徽州、 宁国二郡界内之黄山,名同而地异矣。”李白诗中所写江南的黄山 有三处: 一在当涂城北; 一在贵池城南,如 “秋浦猿夜愁,黄山 堪白头” (《秋浦歌》); 一在今黄山市境,原属歙县。唐时歙县的 黄山,山势险阻,道路难行,李白未能深入其中胜境,只是作一 些概括性赞叹。如“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叠岭碍河汉,连 峰横斗牛” 等句。
当涂城南十里有龙山,因其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称。据 传: 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重阳节日率众僚游龙山,时参军孟嘉 因风落帽,竟然不知,谈笑自若,成为佳话。李白于临终这年九 月九日登龙山,次日复游,追踪前贤,作诗寄慨: “九日龙山饮, 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 《九日龙山饮》) “昨 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九月十 日即事》)此刻,诗人穷途末路,衰病交集,已非当年铜官山醉酒 狂舞的意态了。诗人顾影自怜,逐臣与黄花共苦。这年冬,李白 卧病床榻,枕上授稿,请李阳冰为之作序。阳冰接受嘱托,整理 成《草堂集》10卷,并写了《草堂集序》。惜《草堂集》不传,但 这篇序文却保存下来,成为研究李白的重要资料。不久,李白病 逝当涂。初葬龙山,后50余年,宣、歙、池州观察使范传正,又 派人至当涂多方探寻,终于找到了李白两个落户当地的孙女,从 她们口中了解到李白生前有 “悦谢家青山” 的宿愿,于是将李白 墓迁徙,其址“西去旧坟六里”而“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以 “遂 公之志”(范传正《李公新墓碑并序》)。青山,又是当年谢朓任宣 城太守时游息之地,筑室于此,人称“谢公宅”,故青山又称谢公 山。李白生前常来此凭吊前贤,并在诗中赞扬友人的幽居,表达 向往青山之情: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似陶潜。”( 《题东溪 公幽居》)中唐以后,当涂的青山就成为人们瞻仰吊念李白的胜地, 并赢得历代诗人的咏赞。如晚唐著名的九华诗人杜荀鹤怀着无限 景仰的心情,写下 《经青山吊李翰林》:
谁谓先生死?先生道日新。青山名月夜,千古一诗人!……
李白一生热爱安徽山水,处处为家,并与当地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位诗人能与之相比。他曾打算 “结茅茨” 于宿 松沙塘陂,“投迹” 于潜地皖公山,“卜筑” 于泾县落星潭和太湖 县的司空原。甚至在流放途中,还神游秋浦桃花陂,幻想 “三载 夜郎还,于兹炼金骨”(《忆秋浦桃花旧游时窜夜郎》)。李白诗内 容广泛,风格多样,豪迈奔放又自然天成,最具个性色彩,堪称 “千古诗人之冠”。特别可贵的是: 李白在安徽为后人写下了那么 多的光彩夺目的诗章。这些诗,既是研究李白生平思想、诗歌成 就的组成部分,更是探讨唐时安徽风貌和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宝 贵史料。因此,李白是安徽人民最熟悉最敬仰的古代大诗人。有 关他的许多美丽传说,不胫而走,流传民间。今天,闻名遐迩的 采石太白楼,始建于中唐元和年间,后历毁兵火。现存的太白楼, 重建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后,又经多次维修、扩建,面貌焕然一 新,成为中外游人瞻仰的名区。李白长眠的青山古墓,又重建李 太白祠,飞檐画阁,林木葱茏,鸟语花香,清幽雅洁,中外慕名 瞻仰者络绎不绝。李白的名字,将与青山永在,日月同辉!
-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2020-03-10]
-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索考
[2020-03-10]
-
火中青莲李太白——《李诗秘要》前言与李白生平述略
[2020-03-10]
-
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李白“两入长
[2020-03-10]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