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长江流域的浪漫诗风

2023-02-01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李白与长江流域的浪漫诗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    要:
长江是中国南方诸多民族的母亲。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他们都生活在长江边上。李白的浪漫诗风 , 得益于巴山蜀水的养育 , 得益于长江文化的熏陶 , 得益于长江沿岸各族人民浪漫情怀的感染。李白的浪漫诗风 , 对长江沿岸各族人民的文学与心灵与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李白; 长江流域; 浪漫诗风; 漫游;
 
Li Bai and the ronantic style of poe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catchment
Abstract:
Yangtzi River is just like the mother who brings up many minorites in southern China. LiBai is the greatest romantical poet of China since Quyuan. Both of them live in the bank of Yangtzi River. Libai's style of romantical poem, was shaped from the foster of BashanShushui, was shaped from the edification of culture of Yangtzi River and was shaped from romantic emotion's infection of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area. Libai's syle of romantical poem has given a deep influence over the literature and heart of minority people who live in the banks of the river.
 
Keyword:
Li Bai;Yangtzi River areas;romatical poet;Travel;
 
“中国文坛多南风”, 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如浪漫诗风、田园诗风、婉约诗风、隐逸诗风等, 基本上都产生于南方并兴盛于南方。本文仅就李白与长江流域的浪漫诗风发表自己的意见, 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长江流域, 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 地形复杂, 地貌多变, 奇山异水布满其间, 险崖幽硐到处可见。加上这一地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云回雾绕, 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奇禽怪兽争鸣嚎叫, 奇花异草争艳斗俏。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给长江沿岸各族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梦纪和遐想。正因如此, 才使这一地区鬼怪众多, 巫觋众多, 神仙众多。凡此种种, 都为浪漫诗风提供了优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和屈原都生活在长江流域, 都吮吸长江的乳汁, 他们的性格、诗风乃至人生遭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历史的偶合?还是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值得认真地加以探讨。李白 (701—762年) , 字太白, 陇西成纪人, 凉武昭王高日九世孙。其先祖“中叶非罪, 谪居条支” (下领啐叶, 唐代西域十六都督州府之一, 今属吉尔吉斯及哈萨克斯坦地) 。“神龙之始 (705年) , 逃归于蜀”。 (李阳冰《草堂集序》) 李白亦有诗云:“本家陇西人, 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 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 当年颇惆怅。” (《赠张相镐二首》之二) 。
 
李白入蜀时年方5岁, 当时他家居绵州彰明县 (今四川江油市) 青莲乡。此地位于长江支流涪江上游。唐代的涪江流域乃是夏、巴、蛮、夷等族的杂居之地, 如《文献通考·舆地七》载:“涪俗四种:夏、巴、蛮、夷, 夏则中夏之人, 巴则廪君之后, 蛮则木般瓠之种, 夷则白虎之裔。夏、巴居城郭, 蛮、夷居山谷。”隋唐时代的绵州, 也是一个充满浪漫诗风的多民族杂居之地, 如大约搜集于隋代的《绵州巴歌》就以奇特的想象、形象的比喻和轻快的节奏唱道:“豆子山, 打瓦鼓;扬平山, 撒白雨。下白雨, 娶龙女。织得绢, 二丈五。一半属罗江, 一半属玄武。” (《古谣谚》卷七十四) 这种浪漫的民间诗风, 不可能不对青少年李白产生影响。所以说, 李白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受到多民族文化的熏陶, 他“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 作赋凌相如” (《赠张相镐》) 。据郭沫若考证:李白排行十二, 足见他兄弟很多。“他的父亲李客由中亚碎叶迁徙入蜀, 是拖着一大家子人的。”由此推论, “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 不然他不能够携带那么多的人作长途羁旅”, 也不能“把李白养成一个漫游成癖, 挥霍任性, 游手好闲, 重义好施的人”。“他家的商业范围相当宽广的, 不仅超出了绵州, 而且超出了四川”, “他至少有一兄一弟在长江沿岸的重要码头上经商”。所以李白才在他的《万愤词》中讲到“兄九江兮弟三峡”。 (《李白与杜甫》) 郭沫若的看法有些道理, 李白生活的那个时代, 巴蜀与吴楚之间靠着长江交通运输的一水之便, 沿江各地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 如当时杜甫就有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之三) “吴樯楚舵纤百丈, 暖向成都寒未还。” (《秋风二首》之一) 这种家庭境况和社会状况, 给李白提供了漫游长江、认识长江的经济基础和便利条件。李白于开元十三年 (725年) 25岁时“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 , 直至宝应元年 (762年) 62岁辞世。在这将近40年的漫游旅途中, 除前后总计不到5年时间是在长安、洛阳及东鲁等地栖身之外, 其余时间均在长江中下游辗转漫游。他曾多次浮洞庭, 游襄汉, 上庐山, 下金陵, 奔扬州, 入吴越。所以说, 李白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是得益于巴山蜀水的养育, 得益于长江文化的熏陶。李白对长江流域的山水及各族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如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见乡人 (司马) 相如大夸云梦之事, 云楚有七泽, 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 妻以孙女, 便憩迹于此, 至移三霜焉。”由此可见, 他第一次漫游长江, 是为了探观云梦 (洞庭湖) 。他此次漫游, 收获颇丰, 既观了云梦, 又看了湘水, 还经江夏、金陵直达扬州, 转入吴越, 复回江夏, 并在湖北安陆当了许家的上门郎。此次漫游, 对青年李白来讲, 无疑是大开了眼界, 既增长了见识, 也初步领略到长江流域的奇丽风光和神秘风采, 因而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开元十七年 (729年) , 即李白30岁时经南阳赴长安, 并得到比他年长38岁的“四明狂客”贺知章等人的赏识。唐人孟《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自蜀至京师, 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 首访之。既奇其姿, 复请所为文。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 称叹者数四, 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 与倾尽醉, 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自此, 李白的诗名开始显露。不久, 李白又回安陆。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 , 李白移家山东, 据说是为了学剑, 也许还有别的原因。此时, 他虽家居东鲁, 但也不时南下漫游, 如开元二十七年秋他曾在巴陵 (今湖南岳阳) 与王昌龄相遇 (见王昌龄《巴陵别李十二》) 。天宝元年 (742年) , 李白寄放儿女于南陵 (安微芜湖) , 继游吴越, 曾与道士吴筠共居剡中 (今浙江嵊县) 。是年秋, 李白应诏入京, 得唐玄宗召见于金銮殿。此时的李白, 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 如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写道:
 
白酒新熟山中归, 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 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 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若不早, 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由于李白笑得太早, 笑得太狂, 不久便受到张土自、高力士、杨玉环等人的相继谗毁, 并于天宝三年春“诏许还山”。尔后他漫游梁宋和齐鲁, 并与杜甫、高适等人相遇, 一同游览。天宝四年, 李白即南下金陵, 并漫游会稽、霍山、庐江、寻阳等长江流域。天宝十年回到东鲁, 不久又返回南方, 并永远地留在了长江流域。
 
“安史之乱”未平, 李氏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已日趋激烈, 而天真浪漫的李白此时还蒙在鼓中。为了拯救破碎的山河, 李白兴高采烈地投入了永王李的怀抱, 并《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伎》中大抒“诗因鼓吹发, 酒为剑歌雄”的豪情壮志。谁知李白在李幕府生活刚刚两个月左右的光景, 国内的政治和军事形势便急转直下:“主将动谗疑, 王师忽离叛。……宾御如浮云, 从风各消散。” (《南奔抒怀》) 随后, 李被杀, 李白也以附逆之罪被投入寻阳狱中。由于得到宰相张镐、江南宣慰使崔涣及御史中丞宋若思等人的帮助, 李白才幸免于死。出狱后, 他痴心不改, 又为宋若思大唱赞歌:“若思添列雄藩, 恪当重寄。遵奉王命, 大举天兵。照海色于旌旗, 肃军威于原野;而洪涛渤, 狂飚振惊。”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李白的自负与痴心, 招来了“世人皆欲杀”。 (杜甫诗《不见》) 所以, 至德二年 (757年) , 他又遭到了长流夜郎的处理。
 
李白长流夜郎 (今贵州省遵义市地) , 本可以取道湘西溯沅水走近道, 而李白却舍近求远, 取道长江三峡再去夜郎, 行至巫峡, 已花去一年零三个月!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长江的深厚感情。结果中途遇赦, 并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此刻的李白, 面对滚滚江流, 眼望奇山异水, 像稚童一样欢天喜地, 幻想连天。回到江汉, 他又一次纵情高歌:“去岁左迁夜郎道, 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赦放巫山阳, 蛟龙笔翰生辉光。圣主还听《子虚赋》, 相如却欲论文章。愿扫鹦鹉洲, 与君醉百场。啸起白云飞七泽, 歌吟绿水动三湘。莫惜连船沽美酒, 千金一掷买春芳。” (《自汉阳病酒归, 寄王明府》) 为了实现自己的幻想, 他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 随后再南游洞庭、潇湘等地;又东下寻阳, 寓居豫章。上元二年 (761年) , 李白又去参加李光弼的东征活动, 结果中途生病, 返回当涂 (今安徽省当涂县) 。次年, 这位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便永远长眠在他所钟爱的长江边上。
 
2 李白对长江的依恋和敬仰, 也反映在他的文学作品之中。如他在《祭九江文》中称:“谨以三牲之奠, 敬祭于长源公之灵。惟神包括乾坤, 平淮天地划三峡以中断, 疏九道以争奔。纲纪南维, 朝宗东海。牲玉有礼, 祀典无亏。”其中“祭九江”, 其实祭长江, 作者敬称长江为“长源公”, 这是何等的虔诚, 何等的自尊!
 
李白对长江流域的山水、树木、花草、城镇、乡村、人民、物产以及风俗、歌谣、音乐等等都怀着深厚的感情。在他身后留下的30多卷900多首诗词中, 反映、描写、歌颂、赞美巴、楚、吴、越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情的作品俯拾皆是, 如:“蜀国多仙山, 峨嵋邈难匹。周流试登览, 绝怪安可息。青冥倚天开, 采错疑画出。” (《登峨嵋山》) “我在巴东山峡时, 西看明月忆峨嵋。月出峨嵋照沧海, 与人万里长相思。” (《峨嵋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汉水波浪远, 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 西落此中时。觉后思白帝, 佳人与我违。瞿塘饶贾客, 音信莫令稀。” (《江上寄巴东故人》) “昨夜巫山下, 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 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 南行拂楚王。高秋怀宋玉, 访古一沾裳。” (《宿巫山下》) “黄鹤西楼月, 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 空忆武昌城。” (《送储邕之武昌》) “清晨登巴陵, 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 彻底见秋色。秋色何苍然, 际海俱登鲜。山青灭远树, 水绿无寒烟。来帆出江中, 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 山空云猛田。瞻光惜颓发, 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 东流自潺。郢人唱白雪, 越人歌采莲。听此更肠断, 凭崖泪如泉。” (《秋登巴陵望洞庭》) “长干吴儿女, 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 不著鸦头袜。” (《越女词》) 此外还有《蜀道难》、《庐山谣》、《望庐山瀑布》、《江上吟》、《荆州歌》、《襄阳歌》、《越中怀秋》、《宣城见杜鹃花》、《秋浦歌十六首》等等。诗人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中, 则以一个道教徒的身份尽情地抒发他对庐山及大江南北的浪漫情怀。
 
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身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舟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间,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位自称“楚狂人”的李白, 即便漫游远方, 他也时时思念自己的故乡, 如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从民族关系的角度, 还应当特别关注李白的《古风》第三十四首:
 
羽檄如流星, 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 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 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 淡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 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 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 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 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 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 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 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 一使有苗平。
 
这是一首反战诗、悯民诗。天宝年间, 唐王朝穷兵黩武, 杨国忠等人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以便居功争权, 发动了攻打南诏的不义之战。他们到处征兵并屡遭惨败, 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引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列反对, 也激起许多著名诗人的强烈不满。诗人们纷纷拿起诗笔, 奋力抨击战争的制造者, 并表达自己对无辜者的同情, 如李白的这首《古风》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等。从这首诗也可以看出, 李白的浪漫诗情, 并非都是些脱离现实的想入非非。他关心民瘼, 关心天下的劳苦大众, 尤其关心在楚地生活的各族人民。他希望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消灭不义战争。由此可知, 李白也是一位爱好和平、主张民族团结的浪漫诗人。
 
李白无愧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同时代的好友杜甫曾经夸赞他“落笔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同朝代的诗人韩愈也说:“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李白的浪漫诗才和爱心从哪里来?从书本中来, 从民众中来, 从他自身的苦修苦练中来。他对屈原、司马相如等前人的创作经验非常重视。李白的遭遇与屈原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也曾多次自比为屈原, 如他在自己的诗作中写道:“长安宫阙九天上, 此地曾经为近臣;一朝复一朝, 白发心不改;屈平憔悴滞江潭, 亭伯流离放辽海。”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 (李) 况之秦》) 他称赞“屈平辞赋悬日月” (《江上吟》) 。他的《临终歌》也仿照《离骚》的腔调唱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 (兮) 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
 
涕?
 
李白非常虚心向民间各方面人士学习, 如长江边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清早, 李白像往日一样在歙县街头一家酒店里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问话:“老人家, 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接着便有人在高声吟诗:“负薪朝出山, 沽酒日西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听了, 不觉一惊。他问酒保, 才知道这位老翁名叫许宣平。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转身出门, 只见那老翁已经上了街头的小桥, 虽然步履踉跄, 但无论李白怎么赶也赶不上。李白在柴草行门口接连等了三天, 也不见老翁的踪影。第五天, 他背起酒壶, 带着干粮, 决心到山里去找这位老翁。他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 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 整整找了一个多月, 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这天黄昏, 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 清泉与翠竹相互衬托。李白拖着疲惫的身子, 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他转过山口, 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 上面还刻有字, 原来是一首诗:“隐居三十载, 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 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垅上, 谷鸟戏台前。乐矣不知老, 都忘甲子年。”李白连读三遍, 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天快黑了, 李白忽然听到山下传来一阵阵击水声, 循声望去, 只见山下的小河里划来一只小船, 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浆。李白上前询问:“老人家, 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老人瞟了李白一眼, 随手指指船篙, 漫不经心地答:“门口一竿竹, 便是许翁家。”李白说明自己的来意。老人双手一拱:“哎呀, 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 不过是海里的一滴水。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 实在不敢当, 不敢当!”说完, 撑起船就要往回走。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 苦苦地向他哀求。李白的真诚打动了老人的心, 他猛地拉住了李白, 跳上了小船。从此, 无论是在漫天的朝霞里, 还是在落日的余晖中, 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 (P85) [1]民众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 民间文学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泉。屈原的浪漫诗篇大多取材于长江流域的民间歌谣和民间神话。李白的诗词作品, 也有许多直接或间接取材于长江流域各民族的民间歌谣和民间传说, 在他900余首诗歌作品中, 乐府诗就占了140余首, 他的《长干行》、《子夜吴歌》、《越女词》、《上三峡》、《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词作品, 均直接取材于长江流域各民族的民间歌谣或民间传说, 如李白的《上三峡》:“三朝上黄牛, 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 不觉鬓成丝。”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江水》中也记有一首《三峡谣》:“朝发黄牛, 暮宿黄牛。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其内容、其形式、其语言、其风格, 何其相似乃尔!
 
李白非常善于同民间诗人交朋友。今安徽泾县桃花潭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年春天, 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 不知是为什么竟被住在桃花潭边的民间诗人汪伦知道了。汪伦专程来水西拜请李白。李白问:“你住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我就住在这条江的上游, 那里有一个桃花潭, 岸上有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应道:“去, 我一定去!”就这样, 青弋江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李白抬头看去, 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只见潭水悠悠, 野渡横舟, 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 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黄色酒旗。李白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汪伦所说的桃花潭。他正想找汪伦问个明白。汪伦却含笑将李白拉进了小酒店。汪伦向店家要了一壶陈窖老酒, 几碟山鲜野味, 举杯对李白说:“先生, 山野荒村, 无甚招待, 千万莫要见怪。”李白也端起酒杯, 呷了一口, 疑惑地问:“这就是你说的桃花潭?”汪伦笑道:“是啊, 这就是桃花潭。”“你骗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悦地站了起来, 并问:“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 万家酒店’?”“有啊。”汪伦依然微笑着答:“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 这酒店门前的那棵桃树, 不是`十里桃花’吗?”“那`万家酒店’呢?”李白又问。“先生, 你看。”汪伦指着窗前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 那不写得清清楚楚。”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 上面果真写着“万家酒店”四个大字。李白这才恍然大悟, 连连点头:“原来如此!”就这样, 李白在桃花潭住了10多日, 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 汪伦恋恋不舍, 唱着山歌为他送行。李白很受感动, 诗兴大发, 写了一首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P93) [2]
 
4 文学的实质是人学, 是人心之学, 情感之学。情感交换是等价的, 付出多少, 回报多少。李白如此深爱长江流域的山水和各族人民;长江流域各族人民也深深地怀念李白。千百年来, 不仅李白的诗歌在长江流域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 而且人们还为他编就了许多浪漫的传说, 其中一则是这样的:
 
一轮秋月从长江冉冉上升起, 把江水和山峦镀上一层银辉。62岁的李白独坐采石矶头, 一边喝酒, 一边吟诵:“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忽然传来一阵悲切的呜咽。李白循声找去, 只见江汊里停着一只破船, 船头上一位鱼妇抱着孩子正伤心地哭泣。李白上前轻轻地问:“你是哪里人氏?为何在此啼哭?”妇人回答:“我是历阳人, 全家就指望孩子他爸捕鱼糊口。今年3月, 他被抓去当兵战死;公婆悲愤难忍, 相继身亡。没想到现在孩子又染上了重病……”李白听了, 泪水直往下落。他决定去找在当涂县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救助。李阳冰听李白诉说之后, 敬佩不已, 当即找一位郎中, 取出几十两银子交给李白。李白兴冲冲地赶回江边, 但孩子已经没有救了。李白仰天长叹:“天哪, 连一个孩子我也没法救活啊!”鱼妇站起身来, 朝李白拜了三拜, 抱起孩子, 一头扑进了滔滔大江。李白悲痛万分, 万念俱灰。这时, 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月光下, 李白圆睁的两眼闪闪发光。他看见了月亮中的桂花树, 一只玉免正在树下捣着石臼。他曾听说, 那石臼里全是些起死回生的不死药啊!他大声喊道:“有救了, 有救了, 普天下的孩子都有救了!”他伸手揽月, 但月亮是那么遥远, 可望而不可触。他低下头, 见到江水中皎月再也按捺不住跳动的心, 奋力伸开双臂大声呼喊:“吴刚, 玉免, ……”便扑下了悬崖。两岸的百姓听说太白落水, 纷纷涌到江边, 有的跳进冰凉的江水中打捞;岸上的老人、娃娃都哭得像泪人一样。李阳冰跺着脚, 流着泪, 后悔自己迟来了一步。蓦然, 月亮穿出云层, 洒下了万道银辉, 江水掀起了拍天巨浪。大江深处, 出现一条白花花的水船, 两边浪花如墙, 一条带翅的鲸鱼, 从江底卜簌簌地冲出, 直向高天飞去。“瞧, 那不是仙人李白吗!他没有死!”不知谁家的孩子一眼望见鲸鱼背上, 乘着一位白衣仙人——李白!他举着酒杯, 潇洒自若, 微笑着向采石矶上的人群颔首致意。 (P101) [1]
 
这则传说也和李白的诗歌一样浪漫。由此可以看出李白的浪漫诗风对长江沿岸各族人民心灵的深刻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出长江养育的子子孙孙, 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文化氛围之中。
 
李白的浪漫情怀, 永远铭记在长江沿岸各族人民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王一奇 .中国文人传说故事 [Z]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 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