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蒂岩与李白诗文的比较看浪漫主义文学嬗变 (上)

2023-06-30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从萧蒂岩与李白诗文的比较看浪漫主义文学嬗变 (上)
肖干田
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
形式; 内容; 浪漫主义; 比较;
 
收稿日期:1999-9-30
 
Received: 1999-9-30
 
从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别和交融过程的大背景看中国诗歌的变化;从时差1200多年的两位诗人作品的内容、形式变化, 尤其是对政治的态度看文学家的传统意识;从浪漫主义代表作比较看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变异;从整体文学成就看当代诗歌的差距。
 
一、东西方文化交流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东方文化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庄子等诸子百家关系密切, 也与印度的释迦牟尼等密切相关。号称三界六道众生导师的释迦牟尼佛学文化与老子的哲学, 都是在入定状态下形成的。东方文化的思维特征具有整体性。如《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短短的十三个字却概括了宇宙形成的整个过程。用当代话来说, 称为“道”的宇宙整体规律产生了一个巨大无限的混沌蛋, 由于自身的规律, 清扬浊沉分为“阴阳”两种物质, 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无限的热能, 于是出现了加莫夫追述的二百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爆炸形成的宇宙, 纯阳的部分形成无限空间, 浊阴部分成为日月星辰这些生命依存的基础。而由阴阳二种物质相互组合, 便诞生了宇宙间层次不同的各类生命, 这些生命分布于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就是指的三界中充满金、木、水、火、土五行物质的三界众生。生命诞生后, 再由遗传, 变异等宇宙规律生成了宇宙万物, 这就是“三生万物”。其实, 宇宙的内涵远不止这些。
 
道家哲学:无为。顺其自然。提倡不违反道的规律, 按照自然运行的整体法则办事。
 
佛家哲学:无常。一切事物在不断变化, 一切存在呈虚拟态, 无自性, 一切三界生命都在苦中。唯涅般木成佛才幸福, 因此提倡普度众生。
 
儒家哲学:中庸。
 
东方哲学是东方文化的核心, 直接影响东方人类的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 其整体性的特征对文学的创作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思维从形象出发, 讲究完整性。我国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四部名著都是章回小说, 分别有81难可究、四大家族可循、三国历史可辨、108位好汉可查。整体和部分血肉相联, 前后情节纟糸纟糸入扣, 首尾相接, 仿佛一切都按命运的规定性演示而成。诗歌更讲内在的完整, 借天下事物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西方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分科, 按科治学, 分得细而又细。西方哲学繁琐, 带有实证性。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从天文望远镜里观测印证的结果, 康德的宇宙学也来源于科学实验。笛卡尔、亚里士多德、培根的哲学都建立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 带有形而上的思维特征。
 
马克思集东西方文化之大成, 建构起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唯物论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基础, 而黑格尔老人的辩证法是从中国老聃这里拿过去的。
 
五四运动风起云涌。鲁迅树起新文学的伟大旗帜, 称颂“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 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反对八股文, 提倡白话文。陈独秀、瞿秋白、李大钊、罗亦农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 所创办的《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 为一大批文学新人的成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以白话为特征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带来变革的小说、散文、诗歌运动成为革命的舆论准备, 产生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为代表的新文化阵营。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通过翻译传入中国。作家们在吸收西方文学营养时, 把它们变为中国化的东西——中国读者首先是知识界所能接受的东西。鲁迅的杂文系列, 茅盾的小说代表作《子夜》, 郭沫若的诗歌《太阳颂》等为推翻旧社会迎接新社会曙光而呐喊而战斗, 影响了数代热血青年。
 
作为人类文化杰作的名著影响至今存在, 《十日谈》、《堂·吉诃德》、《海燕》、《红与黑》等等。司汤达的《红与黑》以某一案件为创作线索, 展示于连想报复上层社会结果被上流人物送上断头台的事, 它由若干社会事件构成一幅浩繁的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展示出西方上层社会的腐朽和龌龊。小说《包法利夫人》通过包法利夫人和富贵人物的交流, 揭示出富裕人士的虚伪和残忍的本性。这两部书都没有章节, 只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与西方哲学的繁琐、实证特点相吻合, 这里的实证当然不是实验, 而是读者的生活体验和阅历。
 
名著的信息含量巨大, 思想深刻, 震撼人心, 不管是整体思维, 还是分化性思维, 都能达到目的。这说明, 东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思维的一部分, 是能够相通的。
 
世界文学发展至今, 出现了大交流局面, 信息时代使地球变得很小。西方的意识流、黑色幽默、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都已进入我国文学市场, 为广大读者所熟悉。这对扩大视野、促进了解、繁荣创作大有好处。同时, 对中国文坛某些否定传统的现象深表忧虑。从思维的时空背景看, 只有吃透传统的人才能明确祖传文化的优劣所在, 才能提出扬长避短的改革措施, 才能做到洋为中用, 闯出一条中国人喜爱的与传统和现实都相融的创新之路。王明读过许多马恩列斯, 据说能将《资本论》倒背如流, 他也研究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 当他照搬之际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毛泽东没读王明那么多马列, 但他注重中国实际, 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军事上提出“诱敌深入, 敌疲我打, 敌驻我扰, 敌退我追”的以少胜多的策略, 把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将中国由封建社会引向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毛泽东深知中国国情, 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达到出神入化程度, 运用马列得心应手, 这样的伟人掌舵, 何惧惊涛骇浪?领导革命是这样, 从事文学事业也是这样, 照搬照抄总是不行的, 洋娃娃打扮得最漂亮, 血管里没有输进中国民族的血, 总还是别国货。
 
西方诗歌讲究意识流, 讲究随思维的朦胧流动, 有的人借用创作, 用内容少于题目的方式处理, 如《人生》一诗, 题目有两个字, 内容却只有一个“!” (惊叹号) , 这到底算什么好诗?其他作者仿效, 再用逗号、分号、句号或引号来表达其它诗, 行吗?有人说, 最高的形式就是无形式。无形式是不拘一格的形式, 是得心应手的形式。有人唱《无字歌》, 变为“嗡嗡嗡……”一直嗡下去, 无字变成“嗡”, 不是有了形吗?文坛上某些人是最痛恨传统的, 恨不能彻底打倒, 这种文化虚无主义态度是不利于民族进步的。比如在肯定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业绩时, 批判中国在郑的基础上没能把握机遇, 创造海洋文化。言下之意, 没有像侵略者那样创造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地, 早日实现资本主义。崇洋以至到了崇拜侵略扩张的地步, 实在令人吃惊。他们在引进西方文学精髓上也没有什么建树, 那些人的诗歌有几首能歌能颂?
 
五四运动至今的新文学成就很大, 问题也不少。诗歌形式有楼梯阶梯式、有排比式、有随心所欲式、有大致整齐式, 讲意境的好诗不少, 在读者中流传的却也不多。《太阳颂》《桂林山水》《周总理啊你在哪里》等诗界内外齐称颂, 这是新诗。《毛主席诗词》亿万人民齐颂咏, 却是旧体诗词。不管新旧, 只要意境高, 艺术美, 都受欢迎。毛泽东诗词成为用旧形式写新时代的典范。1976年, 天安门爆发的四五诗歌运动, 以悼念周恩来总理为中心, 那是一场对新诗歌运动的逆反、无序的运动。诗的数量之多, 群众参与的深入广泛性是空前的, 人们纷纷采用古典诗词的形式, 表达对周总理的崇敬和哀悼, 表达对迫害总理的人的愤慨和抗议, 是古诗词的框架和当代人意志的有机结合。这场运动的自发性说明了继承传统对于表达当代人情志, 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诗歌界, 研究古典诗词, 继承以屈原、李白为代表的爱国主义和漫浪主义精神的诗人和学者也不乏其人。我国西藏地方, 就有这么一位研究、学习、继承李白诗风的诗人, 名叫萧蒂岩。下面试图从爱国立场、政治态度、诗歌艺术实践 (形式、内容、代表作品) 等方面, 对李白诗风和萧蒂岩诗歌实践作一比较研究, 着重分析浪漫主义传统对萧蒂岩的影响。
 
二、从代表作的比较看萧蒂岩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继承和拓广
李白 (公元701—762年) , 生活在盛唐转衰时期, 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少帝、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六代王朝, 晚年恰遇安史之乱。
 
他在29岁左右写下浪漫主义杰作《蜀道难》, 唐代诗人贺知章读后评价, 此诗非凡间俗人所作, 称李白“此天上谪仙人也”。可见影响之巨大。1200多年来, 一直以无以伦比的意境为追随者所仰叹弗如。而他的梦境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冥想主义构成的离奇、俊逸、飘洒和流畅, 制成的美丽、壮阔、奇浑、迭宕起落的山河画卷, 一直为历代读者所神往。本文仅以《蜀道难》为代表进行分析研究。
 
蜀道难 (李白)
 
“噫吁戏!危乎高哉, 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 (fū) , 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 (naó) 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 (shēn) 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鹰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 愁空山。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绝壁。飞湍瀑流争喧 (huī) , 石水 (pēng) 岩转石方壑雷。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 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析文:这首只有400来字的乐府歌词, 由时隔千年的读者奉读, 代沟深远。近读《新编唐诗三百首译释》, 结合本人理解, 分析如下。
 
《乐府诗集》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险。” (《蜀道难》这首乐府歌词, 充分说明陕西、四川之间必经的要道上的铜梁、玉垒两列丛山十分险峻。)
 
噫吁口戏 (四川古代口语, 表示惊叹) !险峻高耸, 去蜀地的山路跋涉艰难, 难得简直比上青天还要难哟!
 
(用口语开头, 一个“难”字挑明主题。)
 
蜀国开始之前, 先后经历了蚕从、柏灌、鱼凫、蒲泽、开明等等小王朝。从蚕从到开明经历了三万四千年, 再把从开明到唐朝的历史算上去, 总共经历了四万八千年。开国历史悠久茫然, 以至难以准确把握了。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 蜀国与秦朝的边塞之地 (陕西关中一带) 从不通来往 (夜间行路, 要举火把, 谓通人烟) 。
 
蜀国西面的陕西眉县东南的太白山上, 险峻至极, 人兽罕至, 只有鸟儿在山上飞, 称为鸟道, (《华阳国志》:“鸟道四百里, 以其险绝, 兽犹无蹊, 特上有飞鸟之道耳。”) 鸟道长达400里, 一直横亘达峨嵋山顶。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过一则神话:“秦惠王知蜀王好色, 许嫁五女于蜀, 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木童, 见一大蛇入穴中, 一人揽其尾, 掣之不住, 至五人相助, 大呼拽蛇, 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 而山分为五岭。” (秦惠王深知蜀王喜欢女色, 应许将秦地五个姑娘嫁给他。蜀国派五位军士迎请新娘, 刚到梓木童地方, 看见一条大蛇进洞, 其中一人抱着蛇的尾巴, 一个人围抱不住, 五个人一起用力, 大喊拖蛇, 结果山崩塌下来将五位军士, 五位姑娘和随从一起埋进去了, 梓木童山化为五个山岭。) (此言山峰危立, 喊声竟将震塌下来) 。从此以后, 山道上修起了云梯和石板, 木头连接起来的栈道, 这样的危险通道蜿蜒在秦地往蜀地的险峻的山路上。太阳神经过五岭时, 对最高的山峰 (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 也必须迂回而过, 可见山峰险峻之极。 (古神话说:太阳神坐在六龙车上, 羲和赶着车在空中走。) 山的下方有河流, 水流湍急, 打着漩涡冲泻而下。
 
在甘肃徽县南面有列山峰叫做青泥岭, 也叫泥公山, 岭高多云雨, 山路泥泞难于行走, 那是陕西、甘肃去蜀地的交通要道, 山上尽是盘山道, 百步之远, 要打九道回旋弯, 山路在 岩峭壁之间蜿蜒。抚摸着参星、井星, 仰着脖子, 屏住呼吸, 过完才敢手摸着蹦跳着的胸口, 长长地呼吸。 (参、井两星宿名, 古代天文学家以星宿位置划定地理相应位置, 参宿三星在西方七宿末, 占十度位, 为蜀地分野, 井八宿居南方七宿首, 占三十三度位, 为秦地分野) 。请问你西去游览什么时候归来, 这高高的悬崖险路真是不敢攀援呢。沿途经过森林, 鸟儿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一声声哀叫, 雌雄相随在林间萦绕。杜鹃在月色朦胧的夜间啼鸣, 在这人迹罕至的空旷原野上走过, 悲切的鸟鸣声在空荡的山谷里回荡, 怎能不感到寂寞愁苦, 空对群山?
 
蜀道难行, 难得就象上青天一样。一听说要过蜀道, 总使人大惊失色呢!山峰相连, 高耸入云, 离天还不到一尺, 伸手可以摸到天际了。那陡峭的绝壁上长着古老的青松, 其形倒挂, 煞为壮观。峭壁间瀑布飞泻, 冲击着下方的山石, 在万石丛间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这么惊险的道路哟, 唉!你这远方客人为何还要来攀登呢?
 
尤其是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山路, 要经过险要的剑门关 (四川剑阁县境内) , 这里山势高峻崎岖, 一人守卫关口, 万人别想把它攻开。 (《华阳国志》:“诸葛亮相蜀, 击石架空, 始为飞阁, 以通行道。”此言诸葛亮当刘备的宰相时, 开凿山石, 架起空中的栈道, 开始成为空中飞阁, 联接交通。《水经注·漾水》:“东南经小剑戌北, 西去大剑山三十里, 连山绝险, 飞阁通衢 (qú) (大路) , 故谓之剑阁。”此言小剑在飞阁东南面, 起到防御北方的作用, 再往西走三十里便是大剑山, 一路山势绝为险要, 飞阁过后才通大路, 守住飞阁就万无一失, 因此阁象一把剑立于这里, 称为剑阁。) 如果守关的人心术不正, 就无异于打家劫舍的豺狼当道, 行路人早晨防猛虎, 夜晚防毒蛇, 这样的守关者如同张牙舞爪吸吮人血的野兽, 尽干些杀人越货的罪恶勾当, 过路人往往难逃厄运。锦官城 (汉代成都织锦业发达, 设锦官, 故名) 。虽然繁华, 有无穷乐趣, 却不如早早返回故乡的好。蜀道难行, 难得就象上青天一样。侧身往西方遥望, 不禁为西行的朋友长叹一口气。 (恣嗟:叹息)
 
艺术特点:李白以现实的蜀道为行文的基础, 展开想象的翅膀, 把读者带入既现实又梦幻般的艺术蜀道;借用典故极尽夸张之能事, 将构成蜀道的三段:几声呼叫使山崩塌的长安以西的秦岭山路, 太阳神过往都要绕行的太白山, 摸着星座屏住呼吸而过的青泥岭, 强匪出没的空中剑阁。山险乎, 人险乎, 更何况子规啼血、山林阴森、瀑布淙淙……。他溶历史传说、神话传说、现实中的奇险峻美于一炉, 造就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浪漫情调的蜀道形象。胸中装着瑰丽多姿的险景, 笔下流动着令读者骇怕而又向往的蜀道。“《蜀道难》等篇, 可谓奇之又奇, 然自骚人以还, 鲜有此体也。” (唐殷王番) 《河岳英灵集》这一评价点明了李白诗中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 是对屈原骚体情怀的开掘和承接。
 
《蜀道难》融七言古风和散文于一炉, 完全是根据诗情的局势起落自然落笔, “大江无风, 波涛自涌。白云从空, 随风变灭。”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于雄快之中, 得其深遽宕逸的神韵, 于自然中见精炼的谪仙面目。奇哉, 《蜀道难》, 壮哉, 《蜀道难》。
 
李白一生多在山水中陶冶, 诗中多见山水日月, 一山一诗, 数山一诗多见, 写峨嵋, 写青城, 写天姥, 写凤凰, 写天山, 皆为奇作。倘到西藏, 诗风该变得怎样的神奇?
 
李白诗风在萧蒂岩身上体现得比较充分。1951年, 19岁的萧蒂岩在进军西藏途中, 得知选遣部队进驻拉萨, 挥笔写下《望珠穆朗玛》:
 


 
 
珠穆朗玛是西藏的代称。诗开头写她其高无比, 象地球的一个手指耸峙在世界屋脊, 连自由飘逸的云霞都过不了其腋下。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就如她唤起启明星, 迎来了一个民族的自由吉祥的岁月。萧蒂岩怀着喜悦之心歌颂部队的壮举。诗中三处用典故来比拟壮举的伟大意义。女娲在天地西北倾时, 练五色石以补苍天, 这是众多读者熟悉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济众生的业绩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 共产党引导百万农奴从苦难的奴隶社会向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真是救民于苦难中的女娲, 是菩萨壮举。《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两个神话故事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精卫鸟衔泥填海, 愚公挖山不止移太行山、王屋山, 正是一种矢志不渝的精神, 与铁杵磨成针的民间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指人民军队克服进军途中高寒缺氧等自然阻碍, 不畏帝国主义的人为阻碍, 凭解放兄弟民族的意志, 凭严明的军纪, 凭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胜利地把火红的国旗插上了珠穆朗玛之巅, 义旗一举, 西藏和平解放了。
 
萧蒂岩的诗歌创作, 有一种奇特的现象, 那就是把珠穆朗玛当作描写、倾诉、恋爱的对象, 矢志不渝地作为民族的指向进行描绘, 一写就是近半个世纪, 这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首先, 他把自己嫁给了珠穆朗玛。任何时候, 只要国家还存在, 到边疆工作, 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有利, 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他把一生献给西藏, 与那些镀金派相比, 贡献不知大多少倍。正是这种爱国精神的支撑, 不顾缩短寿命的高寒缺氧等恶劣环境, 他象雪莲花一样扎根珠穆朗玛, 日日夜夜与之对话, 不管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还是狂风暴雪的日子, 从未停止。
 
他写过《神女诗并序》, 序比诗长, 梦如心切, 托梦怀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 都是在梦中拓宽想象的写法, 李白创造的梦境, 夸张天姥之高, 甚至能在悬崖上听到天鸡鸣叫。人随云走, 飘过镜湖, 任运时空, 想象无比开阔。萧蒂岩则在梦中与神女姊妹说悄悄话, 借神女之口, 表达自己对新西藏变化的欣喜, 愿为边疆人民服务。他没有李白那种遁世求仙的浪漫, 却有在艰难环境中创造新生活的志向。“不老愚公情难却, 霞衣霓带任东风, ”正是这一志向的写照。因梦托志, 这是相同点。借梦遁世和借梦扎根苦处, 这是不同点。当然, 我们不可能要求李白学习毛泽东思想, 强古人之所难, 求仙访道, 唐朝人的普遍欲望, 千年前的时代特点。
 
在《梦游神女峰·念奴娇》里, 萧蒂岩为珠穆朗玛披上政治色彩。“云发长披, 花裙紧裹, 冰泪频频洒。”“砥柱崩摧, 郊原震裂, 谁忍把山下?”前边既是自然景色的描绘, 又把政治形势通过神女的吊孝般的神态暗地夸张, 这正是李白常用的手法, (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等) , 那云发从头披到脚, 就是八千余米, 那花裙围珠峰一周多少公里?珠峰神女为何频频挥泪, 只因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周总理崩世, 也因唐山大地震, 二十多万人民遇难, 此时此刻, 神女悲痛, 还言什么下山远嫁?以夸张的手法、拟人手法, 表达对政治的忧愤。当时总理去世, 四人帮急于上台, 民心焦虑, 萧蒂岩寓愁于山, 通过神女之泪而泄, 有人天共悲之妙。在当时政局不明朗之际, 写这种诗是有风险的。天安门四五运动遭到镇压, 七月唐山地震, 十月四人帮下台, 此诗作于七六年八月, 正值沉闷时期。
 
在《珠穆朗玛亚嘎腊》 (1959.5.7) 中, 萧蒂岩以拟人, 夸张法将珠穆朗玛描述为披发三千丈的历史老人, 在烈焰中诞生, 历尽沧桑, 在平叛的洗礼中迎来了解放。
 
在《雪山诗草·珠穆朗玛》 (1979—1983.2) 中, 珠穆朗玛成了宇宙之母, “你多么像是一个乳头, 哺育着天上的女月儿星!”又因为她文采风流, 冷峻神奇, 激励着无数的勇士向上攀登, 所以她成了萧蒂岩心中神圣而又庄严的祭坛。
 
在《珠穆朗玛女神, 你醒一醒》 (1969) 中, 珠穆朗玛成为麻木不仁, 盲目陶醉、甘愿落后的沉睡者, 受到斥问和鞭挞。“头上横着牛奶路, 生活为何这样艰辛?胸前喷涌着金沙金, 人民为何这么贫穷?白云掩盖裂缝, 浓雾迷住山鹰”, 一连串的诘问, 珠峰成了反省历史的现实主义者。这种严峻、冷落的浪漫主义, 落到了实处, 便有了以现实为基础的浪漫情致。
 
萧蒂岩写《珠穆朗玛遐想》 (1983) , 珠峰变成历史的歌唱家。歌唱向上的勇气, 歌唱浪拍云海的魄力, 歌唱摩天的情致, 歌唱为高原人民所热爱的神山圣水, 这里本是歌舞的海洋, 也曾是泰底斯古海汪洋, 沧海变桑田, 历尽岁月, 人与自然融合, 形成了高原上一个坚强的民族, 古海隆起的不朽的脊梁。
 
在描写珠峰的几十首诗里, 最具代表意义的诗要数《珠穆朗玛赞》 (1983.3.18)

 
 
这首诗通过对珠峰外形和内涵的想象性描述, 歌颂了珠峰心灵的高尚和壮美。由“抱月”、“热心”、“冷雪”等词的运用, 托出她“饰灿星”、“更多情”、“玉宇清”、“自晶莹”的伟大“人格”, 在对珠峰一派神往的心境里, 引出“事远征”的历史使命, 结尾突然而又自然, 久仰珠峰的奉献精神, 更激励诗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不畏艰苦地努力。
 
在这首诗里, 萧蒂岩赞珠峰冷峻的大美, 赞她炽热的心怀, 赞她对高原文化的重大贡献, 赞她对人类向上精神的引领。拥抱着一轮冷月披着五彩的霓裳, 以高大无私的默默身躯与群星作伴。五姊妹风姿绰约, 各显神通, 其落落大方的潇洒神韵吸引着高原上无数的山神, 自有她不可抗拒的多情魅力。她虽有8848米高的奇伟身躯, 但心中炽热的熔浆仍是上进的无穷的力量源泉, 喷向天穹的热气足使银河感到温暖。身上深厚的雪被将宇宙尘埃尽收, 难怪高原的天穹永远湛蓝, 空气永远清新。因为云层由水蒸汽构成, 无力飘向四五千米的高空, 所以只能依偎在她的腰下, 所以雷公在山脚下大发脾气, 以示不甘寂寞, 而她用手指轻轻一弹, 引发的雪崩, 泥石流, 其浩大的声势压没了雷公的虚张声势。沉淀千年的神话故事, 让五姊妹亮出了五彩缤纷的从善的功底, 无论衣著、武器, 还是为山下牧民祛病强身的绝招, 都显得那么自然, 又那么神秘。就因为诗人和神女共处高原一片深蓝的苍天之下, 她那博大的善心和绰约的风韵怎不令人心动, 作为热血男儿, 当然要效神女的榜样, 去干一番远征路上的轰轰烈烈的事业。
 
《珠穆朗玛女神欠身·泌园春》 (1986.8) 上阙把一个女神写得栩栩如生:
 
乍息鼾声, 电断雷停, 神女欠身。
 
恨天荒地老, 羞霞掩面?
 
星残月落, 愧雪遮心?
 
曦线牵魂, 山盔长剌, 泉眼喷温暖素裙!
 
微倾耳, 听仙鹃唱古, 灵鸟歌今。
 
……
 
萧蒂岩根据珠峰变幻的奇特风景, 想象成女神活泼泼的形神之态。仿佛使人看到那位神女在晨光冉冉、浓雾飘缈、泉水淙淙、百鸟争鸣的清晨, 刚刚停息了千年的梦鼾, 在一派宁静的大自然的温床里坐了起来。在泉水旁沐溶时, 忽然照见自己几千万年的苍老皱颜, 羞得牵来晨雾掩面。就这样, 一个活脱脱的羞颜老太婆通过“欠身”、“掩面”、“遮心”一串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晨光牵着老神女的心, 她头顶绣满冰林的银盔, 肩披千万年织就的雪坎, 双脚站在温暖的泉水里, 任凭顽皮活泼的泉子泉孙在身边嬉戏, 以致打湿了原始森林织就的素裙。她聚精会神地倾听, 拉萨那边的学术讨论会上传来百鸟的鸣歌, 想着自己怎样以古老的沉吟相应和……。啊, 这是多么传神的诗, 要是李白听了, 也会说:吾之遗风, 在吾等唐宋大诗词家未到过的世界屋脊, 刮得呼呼动心。李白善长在貌似平凡的诗句间编制浪漫与现实交织的神话, 萧蒂岩则在现实的事物里灌注浪漫主义的金纟糸银线, 使他的诗词显现出五彩夺目的锦织华光。
 
1987年8月16日, 萧蒂岩看到一则报道, 说前苏联高尔基号空探器在月球上发现一座城市, 还有飞碟基地!这则瑞典消息一读, 他便突发奇想, 想象自己钟情的女神一旦听到这一消息, 一定会“沸了满腔碧血”, 化作彩虹上天, 手捧月球当明镜, 去寻找“城市”和“基地”, 然后去飞碟一坐, 便作逍遥游了。诗人一急, 赶紧草草打扮起来, 轻着云穴髻, 轻飘飘随意上了天空, 诗人果然见到了城市, 见到了基地, 可是更令他惊奇的是, 神女离开了月球, “隐无穷星海任逍遥, 何日始自知还我阿娟姐?”
 
这种想象是十分奇特的, 简直就是当代的《逍遥游》。萧蒂岩编出一个故事, 故事中又有故事, 形成连环套。
 
诗人简直就成了神女的情人, 那么热心, 热心得那么持久, 半个世纪不变心。高兴时赞她, 烦恼时讥她, 有如刘大哥对妻子, 总是有打不完的比喻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醮》) 。比作皱纹万千的老妞, 比作神采奕奕的楚楚动人的少妇, 比作丑妇, 比作历史老人, 比作飞月嫦娥, 比作风流情妇, 比作高伟的地球手指, 比作宇宙的母亲, 当作高原的象征……这里有诗人的情和爱, 这里有诗人的血和泪, 全部的人生经历, 全部的人生情感, 还有独到的高原情结, 这一切化为一, 一化为一切, 倾注到对神女的情爱上, 以致于独钟于情, 变得与神女有了执著的情缘, 俨然成了神女的一半, 成了神女的全权代表, 连向内地、海内外文人赠一首诗, 也会写成《代珠穆朗玛女神调寄……》云云。所以, 在这首《女神抱月》 (自度曲) 中, 生怕飞碟盗走了诗人心中的阿娟姐, 以至痛骂飞碟:“飞仙耶?飞贼耶?”
 
为什么萧蒂岩情有独钟?也许珠穆朗玛有剌破青天的本领使之成为世界的脊梁;也许她用缺氧、高寒和荒蛮这些奇特方式来考验高原民族的意志;也许她有宽厚的胸怀让猕猴和岩妖繁衍子孙;她在严寒里跺脚, 踢踏舞由此产生;猕猴们挨饿, 她就讲《青稞种子的来历》;本教、佛教拌着岗仁波青将她的破碎心灵弥补;她逼迫高原人用冥想自己在宇宙间的位置……
 
想象, 人人具有的一种能力, 醒时意念所达之处, 睡时梦境萦绕, 每个人一昼夜的想象便可构成一部厚厚的书。萧蒂岩把珠穆朗玛峰当作想象中的一个包罗万象的明点, 将家事、国事、天下事, 天上人间、宇宙空间一切思维所达的事物都注入这个明点中, 此为他的浪漫主义作品的独有特征。
 
李白相信求仙之道, 乐以道士为伍。他的想象在诗中表现为由实化虚, 明为写实, 暗起想象波澜, 读来似梦似幻, 有一个无比开阔的时空任人驰聘。李白常常以某座山峰、某处奇水作依托作一次性想象, 妙笔成诗, 神不可言。如《蜀道难》中的青泥岭、剑阁关等, 《峨嵋山月歌》中的青城山、青衣江、清溪驿、巫峡等, 《江上游》中的昆仑山, 《梦游天佬山吟留别》中的天佬山等等。李白借此冥想, 其界没有边际, 时空无限。
 
萧蒂岩自称为唯物主义者, 把珠峰也当作唯物主义对待,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可知的, 意识受制于物质, 是有限度的, 据此想象, 常常有限, 不得不又回归现实。因此他要等待别人归还他的阿娟姐, 而不能象李白那样随仙人上玉清、太清、真清了, 局限性大一些。
 
三、萧蒂岩诗歌和李白诗歌内容比较
何谓诗歌?《辞海》:“文学的一大类别。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富于想象, 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 具有节奏韵律, 一般分行排列。”
 
在中国古代, 不合乐的称为诗, 合乐的称为歌。当代统称为诗歌。
 
诗, 从字义字形上说, 从“言”从“寺”, 寺中之言, 最精练的莫过于禅言、偈子。唐朝高僧慧能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禅宗南派五祖弘忍要选衣钵继承人, 要求弟子们用偈的形式表达对佛理的认识。大弟子神秀首先将所悟所思写成一偈, 贴在墙上:
 
“身为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一生勤拂拭, 莫使染尘埃。”
 
弟子们围观, 个个称好。打樵出身的文盲伙头师傅惠能挑水路过贴偈的地方, 停下来听了听, 觉得不得要领, 应声吟道: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从偈的内容看, 神秀属于渐悟僧人;而惠能则是顿悟僧人, 其偈充分体现了佛学的“空”的思想。
 
前诗押ǎi韵, 第一句运用比喻将“身”喻为“树”、“心”喻为“台”;后诗步前诗的声韵, 都是五言, 形式上没区别。
 
从意境上说, 前诗认为佛徒应以慈悲为怀用心镜观照众生, 以修行为己任, 断绝尘缘, 一心向佛, 才是最高的理想。后诗由于惠能的悟性更高, 意境更为深远。从“空”观出发, 以为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空为一, 不在其中。而大师兄抱定色界、欲界立场, 只要求与尘缘隔绝, 渐进苦修。渐悟者追求从善来世成佛, 顿悟者追求既世成佛, 慈航普渡一切众生。
 
从以上两偈分析, 诗歌追求押韵和节律, 是比较容易的事, 难就难在意境的高峻和深远方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往往是混融一体的, 只有偏重和刻意追求的差别。偏重现实的诗, 意境的造就多为物质生活的意象化, 偏重浪漫的诗, 意境的造就多为意象的现实照观。无论从现实出发, 还是从想象出发, 都没有摆脱物质范围, 意识本身也是物质的。物质与意识是同一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它能将生活的体验组成文学作品。
 
李白是隐居山水, 修炼道教的人, 他的思维偏于修行者的冥想, 他又是酒中豪士, 醉于酒中, 睡入梦中, 在这种似醒非醒的状态中, 在这种状态下吟诗, 往往思绪激昂, 朦朦胧胧, 天上地下任意识驰聘, 这正是产生浪漫主义作品的物质基础。然而, 李白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清醒的, 他毕竟是现实生活中人, 有人的经历, 人的情感。他有家室儿女, 常有思家情绪, 于是写下《静夜思》《寄东鲁二稚子》;他有社会交流的人情和诗友情谊, 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金陵酒肆留别》《赠汪伦》等动情之作;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得意时酒后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篷篙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失意时长叹:“总为浮日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公开声称与权贵划清界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对安史之乱的痛恨, 借骂胡人 (代叛军) 《胡无人》, 有对平叛斗争的歌颂《永王巡歌十一首》, 有对时政的嘲讽和揭露写出“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 , 行人皆怵惕” (《古风·其二十四》) 等;作为酒中豪士, 写有《将进酒》、《扶风豪士歌》等豪迈诗篇;作为接触生活引发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 写下了《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十七首》;作为对战事的评述和对军妇的深切同情, 写下了《子夜吴歌》《塞下曲》《关山月》《战城南》等。李白游历祖国山河, 或隐居其内, 受其陶冶, 诗兴盈然, 留下了《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壮美如画的诗篇, 让人千年流传万代吟唱。
 
萧蒂岩生活的年代, 与李白相距1231年, 时隔唐、宋、元、明、清、民国6个朝代, 时空点变了, 二者的情感还是相通的。他主要生活和工作在西藏山水之间, 他的《珠穆朗玛交响诗》是对祖国历代诗歌空白位置的填补, 有他特殊的位置。一位诗人能把整个情感和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紧紧联系起来, 吟唱半个世纪, 至今仍在吟唱, 在中国文坛是仅见的。他没有去全国游历名山大川, 但退休后深入巴山蜀水, 一篇篇更趋完美的山水诗已经产生, 他所经历的政治风云, 不比李白少, 解放战争、平叛、文化大革命等使诗心锻炼至老成。他是一个动情的酒翁, 保持着稚嫩的童心, 别人给点滴之恩, 必当涌泉相报, 他写的《将去学习班, 为黑河李医生留别》简直与李白的《扶风豪士歌》诗风不相上下。一个在内乱中转移林海, 一个在战乱中躲避吴地, 那深沉的痛楚都借酒兴倾吐, 那对设酒招待的东家所给的感激之情多么相似:“谢君六巡玉山颓, 星落乌啼马欲追”, “扶风豪士天下奇, 意气相倾山可移”, 一个玉山倾, 一个山可移, 豪气千钧, 千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