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在编撰过程单篇诗改题

2022-10-17 可可诗词网-文章 https://www.kekeshici.com

  2. 单篇诗改题
    《送程刘二侍御及独孤判官赴安西》。宋本诗题作《送程刘二侍郎及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侍御”变成了“侍郎”, 侍郎的官位甚高, 唐代侍郎的官阶是四品, 不应为幕府之职, 幕府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等职, 幕职原先不限出身, 后来要奏请有出身的人员及六品以下正员官来担任, 可见侍御的地位比侍郎低很多。又幕府之职例带台衔, 台衔则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此三院御史, 都可称为“侍御”。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则为镇帅所带之衔。《旧唐书·封常清传》记载安西幕府的判官有刘朓、独孤峻等, 应该就是本诗所送三位宾客中的两位。由此可证。敦煌本李白诗题更接近诗歌原貌, 而宋本诗集编者是不了解唐代官制而致误。但宋本《文苑英华》题作“侍御”, 说明《文苑英华》所收李白诗的版本来源与宋本李白集是不同的。
 
      《送族弟琯赴安西作》。宋本诗题作《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赴安西作”改为“从军安西”, 似与诗中文句的改动有相连的关系。“尔挥白刃出门去”, 宋本作“尔随汉将出门去”, 黄永武以为大概是后人认为题意不明, 所以将诗题改为“从军安西”, 为了呼应“从军”, 就改用“尔随汉将”。但宋本存“一作尔挥长剑出门去”, 与敦煌本同, 是旧本尚存线索可循。[1]9按, 唐代赴安西有从军与游边的分别, 据诗意应是从军, 但宋本改字过嫌直露, 缺乏浑融的意境。敦煌本“尔挥白刃出门去”与宋本一作“尔挥长剑出门去”, 虽有二字之差, 但意义相同, 而“尔随汉将出门去”则悬隔较远, 因此从宋本“一作”和敦煌本的对比中, 可以看出敦煌本更接近李白诗的原始创作状态。
 
 
      《鲁中都有小吏降七朗以斗酒双鱼赠余于逆旅因鲙鱼饮酒留诗而去》。宋本题作《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敦煌本诗题似小序, 于时、地、人记载均详。按作“酬东都”非是, 鲁中都唐时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之中都县, 天宝元年 (742) 更名, 今为山东省汶上县。诗有“鲁酒若琥珀, 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语, 足证写本是而宋本非。此诗又见《河岳英灵集》卷上, 题作《酬东都小吏以斗酒双鳞见赠》, 作“酬东都”均误。
 
      《阴盘驿送贺监归越》。宋本题作《送贺宾客归越》, 黄永武云:“敦煌本较宋本多‘阴盘驿’三字, 《旧唐书》天宝三年‘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 长乐坡在长安十里, 是京师东出第一驿, 一般公私送迎多在此, 但阴盘驿则较远。……天宝三年春天李白在京师, 为翰林供奉, 贺与李同作酒中八仙之游, 此番李白送贺知章归越, 不止参加了公家送别的场面还多送了六十里, ……正显示二人间交谊的深厚”[1]25-26。张锡厚云:“唯敦煌本还增出‘阴盘驿’之地名, 该地距京师有六七十里之遥, 诗题标明送别地点, 说明两人情笃谊深, 才远送至此。”[2]345按, 贺知章归越, 长乐驿祖饯的场面, 宋孔延之《会稽摄英总集》有1卷记载, 收录了35首应制诗, 其中有贺知章《送贺监归四明应制》诗:“久辞荣禄遂初衣, 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 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 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 何年却向帝城飞。”[11]知章归越在天宝三载 (744) 春, 见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序》。由《会稽掇英总集》参证, 李白诗题应作“阴盘驿送贺监归越”。
 
        《黄鹤楼送孟浩然下惟扬》。宋本题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广陵郡唐时属扬州, 扬州古时称惟扬。按, 郁贤皓《李白丛考》云:“孟浩然在开元十六年暮春从江夏下扬州, 同年岁暮由扬州溯江回家乡, 接着便冒雪入京。因此,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作于开元十六年暮春。”[12]18考唐代州郡建置, 武德初年, 改郡为州, 天宝元年 (758) , 又改州为郡, 乾元元年, 又改郡为州。加以诗句有“下扬州”, 则最初诗题应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下惟扬”。
 
 
       《初下荆门》。黄永武云:“宋本题作《秋下荆门》, 诗中字句与宋本全同, ‘秋’字诗中自有, 作‘初’字亦可。”[1]27郁贤皓云:“此计在敦煌唐人写本《唐诗选》残卷中题作《初下荆门》, 当是开元十二年秋天初次离开荆门东下时所作。”[13]16按, “初”“秋”二者皆可通, 作“初”重主体, 作“秋”重客体。
 
      《独不见》。本诗题为《独不见》, 宋本改为《塞下曲》, 为《塞下曲六首》之四。按, 另一首李白的《独不见》诗也以“白马”开头, “无时独不见, 流泪空自知”结束, 所以本诗题目也应是《独不见》。与敦煌写本参证, 可以推知《独不见》为独立的乐府诗题, 李白诗共二首。而《塞下曲》则为另一题目的乐府组诗。按, 南朝梁柳恽《独不见》诗, 末二句“奉帚长信宫, 谁知独不见”, 至唐代拟作用于近体诗, 则将“独不见”三字置于倒数第二句的末三字, 如沈佺期《独不见》末二句即为“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秋月照流黄”。
 
 
          《惜樽空》。宋本题作《将进酒》。敦煌写本根据诗的内容立题, 宋本沿用乐府古辞之名为题。而这一写本又见于敦煌残卷斯2 049号, 但诗题已残, 而字句则稍有不同。考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收李白诗此诗, 题目即作“将进酒”, 是知唐时李白此诗题目就有两种形式流传。宋代李昉所编《文苑英华》卷195引录此诗, 题作《将进酒》, 题注云:“一作‘惜空酒’”[6]。亦知传至宋时, 诗题也有两种形式。这样的情况较为特殊, 到底是由“惜樽空”改为“将进酒”, 还是由“将进酒”改为“惜樽空”, 并不容易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