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这时要到郎陵学禅呢?
李白为何这时要到郎陵学禅呢?
李白受儒家的影响较大, 总有志在四方、激昂青云的理想,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 射乎四方, 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南穷苍梧, 东涉溟海” (《李太白全集》卷二六) , 李白辞亲远游的主要目的, 为广交朋友, 寻找机会, 为出仕作准备。李白寄希望于风云际会, 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之前, 苏頲、司马承祯的激赏, 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 更增强了他的自信, 撰《大鹏赋》, 以大鹏自比。然而, 现实情况却不是如此, 李白这次漫游时段, 正值官方筹备“大唐泰山封禅”盛典 (《旧唐书》卷八) , 干谒无由。更兼出游扬州不到一年, “散金三十余万”, 经济上极有可能十分拮据。途中李白结识孟少府, 而孟少府与安州都督马公相厚, 这燃起了李白对前途的希望之光。李白之所以到云梦之地安陆, 最主要的是希求安州都督马公举荐。李白说欣羡云梦七泽, 更多的是一种托词。因为, 之前李白游云梦的机会很多, 他出川后, 先到荆门、江夏 (武昌) , 这两地距云梦之地近在咫尺。到安陆后, 李白虽然受都督马公欣赏, 却引起长史李京之的嫉妒, 希望再次落空。不久李白就入赘许梓芝员外家。这次婚姻, 李白多少有一种攀附心态, 希望利用许家为高门大户、故相之后的家庭背景, 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以为进身之阶。然而, 入赘以后, 境况并没有什么改观, 李白继续他的干谒与漫游生活, 这是后话。用其话说则为“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 (《李太白全集》卷二七) 。“蹉跎”之意, 有“失足”“失时”“失意”“光阴虚度”等义项。无论是哪种义项, 都说明李白没有施展其凌云之志。这会对李白造成一种精神重压。
习禅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精神重压、摆脱精神羁绊的方法。梁慧皎《高僧传》卷一一《习禅》:“禅也者, 妙万物而为言, 故能无法不缘, 无境不察。然缘法察静, 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 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 则凝照无隐。”麻天祥先生说:“典型中国化了的禅宗所谓的禅实际上是一种意境, 一种力图摆脱思维羁绊、超越相对、涵盖相对、游行自在的意境。”[2]3方立天先生说:“中国禅宗的禅是一种文化理想, 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修持方法, 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哲学、生活艺术、心灵超越法。”“禅宗精神就是超越精神。超越是禅宗思想的本质, 超越现实矛盾、生命痛苦, 追求思想解放, 心灵自由, 是禅宗追求的理性目标。”以上所引, 都说明习禅主要是人的一种精神修持方法, 是其摆脱外界干扰, 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李白通过修禅, 还真达到了“独朗谢垢氛”的效果。
李白在此之前就结识高僧怀一法师和僧行融, 留诗《赠僧行融》 (卷十二) 和《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 (卷二三) , 表现出对佛教及释子的喜爱。这时, 禅宗思想已经在中原流传, “开元八年 (720年) , 敕慧能弟子神会往南阳龙兴寺, 继于洛阳大兴禅法, 始判南北二宗”[3]216。从安陆到郎陵三宗寺, 约有五百里, 即使步行, 也就是七到十天的行程。这些都是李白可能前往郎陵习禅的因素。另外, 习禅的时段内, 李白没有诗作流传, 虽然不能排除散佚的原因, 但也是静心修禅、心无旁骛的明证。
最后, 再回到原诗, 其中有一句异文也值得注意, 即“中夜卧山月”, 一作“夜卧雪上月”, 据此, 诗当作于冬季, 正好在我们所说的习禅时间段内。
以上是根据李白《赠僧崖公》中所述于郎陵学禅的情况所作的一番考述, 限于材料支撑, 有些问题无法坐实。但作为引玉之砖, 更多的是期待方家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 并给予更好的解决。
今日更新
-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2020-03-10]
-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索考
[2020-03-10]
-
火中青莲李太白——《李诗秘要》前言与李白生平述略
[2020-03-10]
-
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李白“两入长
[2020-03-10]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