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白的“故园情思”进行探讨
从李白现存诗作看, 直接抒发其对蜀中故乡的诗作却很少, 而且创作时间大都集中在早年离开蜀地后十年以内以及晚年等特定时期 (本文所谓的“李白的故园情思”特指李白诗中反映的对故乡蜀中的思念, 这点在下文将作详细说明) 。这也就是说, 尽管《静夜思》这类诗作确实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但就李白全部诗作来看, 李白诗中所寄寓的对故乡的感情不能说非常浓烈。要解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就需要对李白的“故园情思”做些探讨。
先来具体看一下李白思乡的诗作, 其早年所作的《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或离开故乡后一段时间内对故乡山川、友人的思念, 其中,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初离蜀地时赠给送别友人的作品, 中间两联“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描写了开阔壮大的景色, 表现得更多的是诗人“仗剑去国”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末联“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才表达了一点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而句中所谓的“故乡水”也有可能是指代或比喻前来送行的朋友。《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是在“良图俄弃损, 衰疾乃绵剧”的背景下写就的, 在“卧病”中, 想到自己“功业莫从就”而“岁光屡奔迫”, 想到自己“飘如远行客”而“乡路远山隔”, 抒发了一点对蜀地的思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到了晚年, 李白在这方面的主要作品有《宣城见杜鹃花》《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郢门书怀》《江西送友人之罗浮》《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等。《宣城见杜鹃花》是诗人在五十五岁时作于宣城的一篇感人至深又非常难得的思乡之作。诗人在暮春时节因眼前景物生发了杜鹃花——子规鸟 (杜鹃鸟) ——啼血——望帝杜宇——蜀国这样一连串联想, 将宣城与遥远的故乡蜀中直接相连, 唱出了一曲凄婉而美丽的望乡之歌。但我们必须看到, 这首因文字上关合蜀帝传说而歌咏三巴的诗只是随机之作, 虽然也巧妙地写出了乡愁, 但却不是那种内在涌发沉浸执着于其中而不能自拔的乡愁。同样,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江西送友人之罗浮》也只是因送别蜀僧或友人去罗浮山而言及蜀中仙山峨眉, 如后者中有“尔去之罗浮, 我还憩峨眉”这样的句子, 似乎有了归家的愿望, 但在李白诗中, “还”“归”等字眼并非都表示还乡, 而且大都不表示这个含义。
再来看一下李白的真实经历。据史料记载, 李白在二十五、六岁左右离蜀以后, 再未回到一度作为“故乡”的蜀地, 最终也是客死在当涂的青山。在其间约36年的时间里面, 他也有返回故乡的机会。如在他44岁那年春, 李白被放逐出长安, 虽然史书上记载着他“恳求还山, 帝赐金放还” (《新唐书•本传》) , 他在《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也说:“中年谒汉主, 不惬还归家。”但“还山”“归家”都仅是名义, 他并没有越蜀道赴四川, 而是相反, 经商山往东向洛阳、汴宋方向。之后, 在59岁那年春, 流放夜郎途中, 在长江上游白帝城遇赦, 他得知此讯后, 也完全没有回归距离很近的成都地区的行动。相反, 倒是满怀欣喜之情地一口气“还”了江陵[1]78。
通过与传统士人如杜甫等的比较, 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李白对待故乡的态度亦即本文所谓的李白的“故园情思”是较为特别的。据此可以概括出李白“故园情思”的特点:间断性、非持久性、差异性和象征性。首先, 从现存李白诗作看, 言及巴蜀为故乡的诗大都作于早年离蜀后短期内及晚年, 那么就可以推断李白的这种思乡之情是有间断的, 而且中间隔的时间还较长 (这并不是说李白在青年到老年之间一大段时间里面没有想念“故乡”四川, 而是根据目前这类诗作创作时间推断, 李白在这段时间里很少生发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其次, 讲李白思乡的非持久性, 这里着重强调的是李白每次为乡愁所感持续的时间。当然, 单纯通过作品很难看出诗人被一种感情笼罩持续的具体时间, 但他的那些思乡作基本上都是单独作品而非组诗, 其中还有许多是偶有所感的随机之作, 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的只是一时兴起的思乡之感, 而不是像杜甫那样挥之不去终日萦怀的乡愁。再次, 讲李白思乡的差异性。其实, 相对于传统文人, 李白思乡之情的间断性和非持久性就已构成其独特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 四川也即李白的“第一故乡”在他心目中似乎并不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 至少李白对它的感情与传统士人对故乡的感情有很大差异 (杜甫《不见》诗中两句“匡山读书处, 头白好归来”, 劝李白年老归乡返蜀, 而李白却选择“谢家青山”为其卒葬之所, 这个事实可以成为一个旁证) 。既然李白的“故园情思”有以上三个显著特点, 那么,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细究李白创作思乡诗作的心理机制。在中国古代思乡诗作中, 乡园之思不外三方面内容:或动乱思安, 或宦游思隐, 或久戍思归, 这构成了中国文学的一个传统。细读李白诗作, “故园”大都只是一个象征, 用以发泄诗人久经乱离或厌倦仕途时渴望返归自然的感情, 在此意义上说, 其思乡诗本质上与游仙诗没有太大差别。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白有些思乡诗作感情强烈, 但总体上这类诗所寄寓的对故乡的感情却不是非常浓烈, 而且从行动上也看不出他本人对故乡有特别深厚的感情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因此, 象征性也是李白“故园情思”的一个重要特点。
今日更新
-
论郭沫若的李杜研究
[2020-03-10]
-
孟浩然与李白交游索考
[2020-03-10]
-
火中青莲李太白——《李诗秘要》前言与李白生平述略
[2020-03-10]
-
考据中的“误区”与“误区”中的考据——李白“两入长
[2020-03-10]
-
自由的呼唤 积极的精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
[20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