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②。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③。
被明月兮佩宝璐④,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⑤。
驾青虬兮骖白螭⑥,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⑦。
登昆仑兮食玉英⑧,与天地兮比寿,
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⑨。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⑩。
步余马兮山皋,余车兮方林(11)。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12)。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13)。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14)。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15)!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16)。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17)。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18)。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19)。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20)。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21)!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22)。
乱曰:鸾鸟凰皇,日以远兮(23)。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24)。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25)。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6)。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27)。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28)。
【释】
①本篇大约作于楚顷襄王三年(公元前296)春初,这时屈原从鄂渚又被放逐到溆浦。
②奇服:不平凡的服饰,指下文长铗、切云冠等。不衰:爱好一直不衰减。
③铗(jia荚):剑柄,这里指剑。切云:上触云霄的意思,指一种高形的冠。崔嵬:高耸的样子。
④被:同披。明月:夜光珠。璐:玉名。
⑤溷:同浑。溷浊:污秽。高驰:远远地走开。
⑥青、白:指虬、螭的颜色。
⑦重华:即舜。瑶:美玉名。瑶之圃:即下句的昆仑。相传昆仑山产玉,是上帝的花园。圃:园。
⑧玉英:玉的花。
⑨南夷:指南方没有开化的人。济:渡过。
⑩欸(ai 哀):悲叹。绪风:余风。春初所吹正是秋冬时余寒未尽的风。
(11)邸:舍,停车的意思。方林:靠近树林。方:同傍。
(12)舲(ling 灵)有窗的小船。上:逆流而上。汰:水波。
(13)淹:停留。回水:曲折的流水。
(14)枉渚、辰阳:地名。
(15)端:正。端直:正直。
(16)儃佪:旋转在曲折的路上。如:往。
(17)垠(yin 银):边际。霏霏:形容浓云密布。承宇:弥漫天空。
(18)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当时被称为狂者。髡(kun 昆):剃发。髡首:剃掉头发,是古代对于罪人的一种刑法。桑扈:古代隐士。
(19)忠、贤:即指下句的伍子胥和比干。以:和用同义,指被任用。
(20)伍子:即伍子胥,楚人。因报父仇投吴,为吴王阖庐所信任。后因谏吴王夫差,不听,被杀。菹醢(zu hai租海):剁成肉酱。
(21)与:举。前世:指从古以来。
(22)董:正。董道:守正道。不豫:不犹疑。重昏:遭到重重障蔽。昏:暗。
(23)鸾鸟、凰皇:都是鸟中之王,这里比喻贤人。
(24)燕、雀、乌、鹊:都是平凡的鸟,这里比喻小人。巢:栖息,盘据。堂:殿堂。坛:祭坛。堂、坛:比喻朝廷。
(25)露:露水。申:重。露申:露加浓。即白露为霜的意思。辛夷:比喻清高的贤士。林薄:草木交错的丛林。
(26)腥臊:指臭恶之物,这里比喻小人。御:进,指被国君任用。芳:芳香之物,比喻君子。薄:迫,指接近国君。
(27)阴:指夜。阳:指昼,昼夜颠倒,象征一切混乱。
(28)将行:身将远行。
【译】
我从小就对奇装异服特别喜好,
到如今年岁已老,兴趣却毫不减少。
腰挎长长的陆离宝剑,头戴高高的切云冠帽。
佩带着明亮的夜光珠和珍贵的美玉,
这个混浊污秽的世界,没人能理解我的清高,
我也要远远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喧闹。
让有角的青龙驾辕,配上无角的白龙拉套。
我将和大舜同游美玉的园圃。
登上崔嵬的昆仑,品尝玉花的佳肴。
我要与天地比寿,我将如日月星辰一样将万物照耀。
可叹楚国这些不开化的人,对此却全不知道。
哦!我就要渡过湘江,告别故土——
就在明日的清早。
登上鄂渚的山岗,蓦然回首,慨然惆怅:
唉!那冬末的残风萧瑟作响。
放松我的马儿,让它漫步山岗;
停息我的车儿,让它在芳林待航。
乘坐美丽的小船,沿着沅江溯流而上。
船夫们齐力举起双桨。
船儿啊!徘徊不进,在回旋的涡流里徜徉。
清晨时我从枉渚出发,傍晚时我落宿于辰阳。
只要我的心端正坦荡,再偏远些又有何妨?
抵达溆浦,我徘徊在旋转的山岗。
迷惘——不知应走向何方。
幽深的森林,昏暗无光。
这里是猿猱出没之地,高峻奇险的山峰,
将太阳的光彩遮蔽。
山下阴森森的,时时笼罩着烟雨。
细微的小雪珠纷飞而下,无际无垠。
浓云密布,一直上达天宇。
唉!我的一生正如眼前的景色,
笼罩在阴霾里而缺少欢乐。
然而我不能改变我的初衷,
所以命运注定,愁苦将伴随我的一生。
想那前代的隐士接舆曾自己剃发,
那贤明的隐士桑扈也曾裸体而行。
忠诚者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贤达者不一定能得到敬重。
你看那忠心耿耿的伍子胥,
还不是遭受祸殃;
那贤达忠诚的王子比干,
最后竟被剁成肉酱。
今天与历史一模一样,
我又何必怨恨当今的君王。
尾声:那神鸟鸾与凤凰,
一天天地飞远;
那小麻雀黑乌鸦,
却占据了殿宇祭坛。
香美的露申、辛夷,
死在草木交错的丛林;
腥臊恶臭的气味,
弥漫在神圣的殿堂。
芳香美好的花草,
却没有立足的地方。
阴与阳,明与暗都换了位置,
我生不逢时,而被流放。
我心中满怀着忠诚,
却郁闷失意,难以实现理想。
哦哦!我要走了走了,
走向远方。
【评】
《涉江》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名作。关于《九章》,朱熹以为是后人所辑“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 《楚辞集注》);王逸则解释说:“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著也,明也,言已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楚辞章句》)。朱熹解释得虽更为贴近,然王逸所释的大背景,亦足为之参考。具体到《涉江》一诗,一般认为大约作于楚顷襄王三年(前296),是屈原将被放逐到溆浦所作。
《涉江》一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它与《离骚》上下求索的浪漫精神一致,又因描述的是一次具体的流放场景和心情,因此,更易于得到读者的理解和欣赏,被称之为“小离骚”。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一句是总括性的概述,揭示了自己不同凡俗的志趣,而且是贯穿一生,至今无悔之志。这与《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的起句相似,都是从表白自己的为人说起。“带长铗”以下为自己的肖像描写,诗人遍写自己衣冠服饰之美:腰佩着陆离长剑,头带着崔嵬的高冠,还有夜光珠和美玉在放射着清辉(陆离,此处是形容剑高低摆动的样子;切云,此处指高冠)。这就从外在形貌衬托自己的志高行洁、独立危行;“驾青虬”以下为诗人的内在品性,或说是精神追求的描写,诗人以浪漫的笔法,写自己驾着有角的青龙与无角的白龙,与上古的大帝舜一起周游美玉的园圃、登上昆仑山品尝玉树之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不仅是吃了玉树之花的结果,而且是诗人外在形貌与内在品格结合在一起的写照。后人评价屈原及其作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语)正是此意。此一段从外貌到内心,从人间到天上,色彩斑斓、情思浪漫,然后,二次将节奏引至“世溷沌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和“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从而点出了“涉江”的背景和主题。
第二部分写流放途中的情景。屈原写景,不同于汉大赋的错采镂金、铺陈排列,屈子笔下之景,是带有强烈主观感受之景,可谓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交融,并且画面的布局十分精到。“乘鄂渚”二句,“反顾”一词,首先出现了诗人自我的侧影,而“鄂渚”、“秋冬”等字样,则点明地点和时令,中间缀一“欸”字,则进一步使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无限的哀伤、缕缕的哀思,飘漾而出。
“步余马兮”以下四句进一步描写旅程情景。诗人描写了山皋下的马行、方林前的停车以及溯流而上的舲船等,与上二句合在一起,一句一个镜头,组成了具有动态性质的蒙太奇。诗人的笔触深入到细节,并且溶进诗人的情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容与不进”的船成了眷念故土、不肯离去的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在水涡漩流中徘徊不已,时时发出深沉的叹息。
然而, “船容与而不进”毕竟是诗人主观幻觉的外化,事实上,船还是在前进,而且是“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这是又从另一个角度写诗人的感受,他觉得船行得太快太远了,这种感受使诗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惆怅袭上心头。然而,这莫名的惆怅与远离故国的哀思却不能丝毫动摇诗人的信仰和信念:“苟其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这是全诗的主旋律,它上承“高驰而不顾”、独立危行的精神,下启“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和“余将董道(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呼喊,从而构成了《涉江》的主题。
第三部分写到达流放地溆浦的情景,并进一步重申自己坚定不移的理想。溆浦之地,高山蔽日,深林猿啼,使诗人一到此地,便“儃佪”、“迷不知吾所如”,无垠的霰雪、连绵的淫雨、密布的乌云,一齐向他袭来,这就是自己以后要独自生活的地方吗?在“深林杳以冥冥兮……云霏霏而承宇”的描绘中,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听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叹,可以感受到诗人独居猿狖之地的悲哀。诗人自己也不隐讳这一点,所以说:“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然而,幽山独处、终生无乐也还是不能摇动诗人的志向:“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前二部分诗人分别以远离故乡的哀愁和流放地的哀景归结到理想不能动摇的主题,其情愈哀、其景愈愁则愈见诗人志之坚、心之洁,可谓加一倍之手法。第四部分再进一层以历史之反思,论辩诗人之志:“伍子逢殃”、“比干菹醢”是儒家忠君道路的悲惨命运:伍子胥忠心耿耿,却头悬楚门;比干诤谏,却被纣王剁为肉酱; “接舆髡首”、“桑扈裸行”是庄子一派的抗争方式,是对“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的混沌现实的戏谑!反思历史,俯查现实,诗人认识到了古今一体:“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伍子、比干忠君的结局是悲惨的,但诗人的理想志向却仍然坚不可摇:“余将董道而不豫兮”(我将守正道而不犹豫)。一篇之中,可谓三致志焉!
第五部分乱辞,是全诗的总结。“乱”是古代乐歌的尾声。诗人以比兴手法揭示自己郁郁不平之气,也揭露了阴阳易位的黑暗现实,在这个时代里,美丽的鸾鸟凤皇,日益为人所疏远,而那可恶的“燕雀乌鹊”,却占满了高堂暖巢;美丽的“露申”花和辛夷树,死在了草木交错之地……呵!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呵!诗人怀着抑郁之心,要上路了,要踏上自己的征程了——尽管前面等待着他的,是苦难和死亡。
宋人欧阳修曾说:“屈原《离骚》读之使人气闷,然摘三句反复味之,与《风》、《雅》无异”( 《陈辅之诗话》)。《涉江》有如《离骚》之“三句”,它典型、生动地体现了屈骚的浪漫精神而无冗长之累,这是这首诗篇深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