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船歌
[清]黄遵宪
电光一掣光闪天,洪波直泻无迥旋。饥鹰脱鞴兔走穴,驰轮下阪箭离弦。君看我舟疾如驶,世间快事那有此。潮头拍拍鸥乱飞,舟人叫绝篙师喜。一山当头一对面,倏忽两山都不见。群山转瞬眼欲花,况又山头云万变。江随山转气益骄,蹴沙啮石波横跳,山虽百折舟一直,拍耳犹觉风刁刁。风声水声相鼓荡,舷倾桅侧终无恙。风乘我耶我乘风,便凌霄汉游天上。年来足迹遍五洲,浮槎曾到天尽头。长风破浪奚足道,平生奇绝输此游。忽闻隔岸唱邪许,纤夫努力力如虎。百丈横牵上濑舟,三朝三暮见黄牛。
《下水船歌》是黄遵宪作的拟乐府诗。诗人1882年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885年8月从美归国,此诗即1886年春天所作。原稿本题作《春江骤涨顺风行舟由松江达潮州仅数时耳时丙戍正月也》。诗作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顺风行舟沿江看到的江上奇景,表达了诗人乘风破浪的豪快心情。
全诗主要写轻舟直下时舟快、水快和诗人心情的爽快,围绕着这“三快”,诗人以生花妙笔,逐层加以描述。诗篇一开始,诗人抓住轻舟下水急驶的一刹那,连用数端比喻,写船下水时的情景:它象掣电光照天空,舟行处水波直泻。这轻舟犹如饥鹰脱鞴,狡兔出穴,犹如飞奔的车轮滑下斜坡,离弦之箭呼啸而去。极写船行之速,水波之猛,真是有声有势,渲染入神。苏东坡《百步洪》诗云: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公度诗脱胎于此,并不显得滞板。同是比喻舟快水猛,但各逞其妍,各见其妙,笔墨淋漓尽致,显得贴切生动。五六句写诗人身在舟中的感受和心境。“君看我舟疾如驶,世间快事那有此”。诗人的兴奋喜悦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以上是正面描写。但诗人似嫌不足,转而以周围景物的变幻多端来衬托。轻舟疾驶,惊飞群鸥,浪花飞溅,舟人叫好,篙师大喜。这是侧面描写舟行之快。然后,诗人以“一山当头一对面”宕开,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两岸的山, 目的仍为反衬行驶的船。读者面前似展开一幅流动的画面:水中的船疾驶,岸边的景在变。以画面的移动变换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山耸立对面,转瞬之间却消失了,扑入眼帘的却是多变的云。作者以“倏忽”,“转瞬”和“眼欲花”等主观感觉来烘托舟行之快。山是静止的,以山为背景,使山、云、舟和水这些纷繁变幻的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之中,互为映衬和对照,更使画面充满了动感。接着诗人顺承诗意写舟行时所见。 “江随山转气益骄,蹴沙啮石波横跳”,风迅船猛,江水汹涌,波浪拍击,沙石历历,江风习习,风声水声互为鼓荡,此情此景,诗人物我两忘,不由发出“风乘我耶我乘风”的疑问,问而不答,那种欲凭风而去的快意跃然纸上。“年来足迹”以下四句,由写景转向议论和抒情,作者曾漂洋过海,旅程万里,其间虽不乏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快意事,但他却说这次乘舟南下是“平生奇绝”。当时,诗人则从美国归来,心情当然是兴奋喜悦的,尤其是春江骤涨时轻舟直下,其舒畅顺适之感犹如古人“春风得意马蹄疾”。所以说“平生奇绝”并不过分。
全诗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为了突出“此游”之快意,诗人又选择了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转而写隔岸的行舟。由纤夫们“唱邪许”之声和“力如虎”之状暗写逆水行舟、上水船驶动之艰缓。在对比中更显出“下水船”之较快。最后,诗人化用“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的歌谣以入诗,表现船行时水路纡深,迥望如一的情景,简炼生动,从而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诗人融情入景,景情交融,诗意一气贯注,意境开阔奔放,给人以轻快流畅的感觉。诗人运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从正面作譬,侧面衬托,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江上奇景。如,为描写舟行之快,以山、水、云、风等自然景物的错综变幻来烘托,既渲染了惊心动魄的气势,又造成一种使人应接不暇的艺术效果。
黄遵宪的七言歌行体,能继太白之狂,得东坡之豪,下笔所至,汪洋恣肆,几如神骏不可羁勒。《古直黄公度先生诗笺自序》云:“观其镕钧百家,斟酌乐府,有语皆铸,无能不新,屹乎如华岳倚天,浩乎如百川赴海,阳开阴阖,千汇万状。……”(转引自《人境庐诗草笺注》下册,第一三○四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此来概括《下水船歌》之风格,堪为公允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