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两生行并序
[清]吴伟业
蔡州苏昆生,维扬柳敬亭,其地皆楚分也,而又客于楚。左宁南驻武昌,柳以谈,苏以歌,为幸舍重客。宁南没于九江舟中,百万众皆奔溃。柳已先期东下,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久之,出从武林汪然明。然明亡,之吴中。吴中以善歌名海内,然不过啴缓柔曼为新声。苏生则于阴阳抗坠,分刌比度,如昆刀之切玉,叩之栗然,非时世所为工也。尝遇虎丘广场大集,生睨其旁,笑曰:“某郎以某字不合律。”有识之者曰:“彼伧楚乃窃言是非!”思有以挫之。间请一发声,不觉屈服。顾少年耳剽日久,终不肯轻自贬下,就苏生问所长。生亦落落难合,到海滨,寓吾里萧寺风雪中。以余与柳生有雅故,为立小传,援之以请曰:“吾浪迹三十年,为通侯所知。今失路憔悴而来过此,唯愿公一言,与柳生并传足矣!”柳生近客于云间帅,识其必败,苦无以自脱;浮湛敖弄,在军政一无所关,其祸也幸以免。苏生将渡江,余作楚两生行送之,以之寓柳生,俾知余与苏生游,且为柳生危之也。
黄鹄矶头楚两生,征南上客擅纵横。将军已没时世换,绝调空随流水声。一生拄颊高谈妙,君卿唇舌淳于笑。痛哭常因感旧恩,诙嘲尚足陪年少。途穷重走伏波军,短衣缚裤非吾好。抵掌聊分幕府金,褰裳自把江村钓。一生嚼徵与含商。笑杀江南古调亡。洗出元音倾老辈,叠成妍唱待君王。一丝萦曳珠盘转,半黍分明玉尺量。最是《大堤》西去曲,累人肠断杜当阳。忆昔将军正全盛,江楼高会夸名胜。生来索酒便长歌,中天明月军声静。将军听罢据胡床,抚髀百战今衰病。一朝身死竖降幡,貔貅散尽无横阵。祁连高冢泣西风,射堂宾客嗟蓬鬓;羁栖孤馆伴斜曛,野哭天边几处闻?草满独寻江令宅,花开闲吊杜秋坟。鹍弦屡换尊前舞,鼍鼓谁开江上军?楚客只怜归未得,吴儿肯道不如君?我念邗江头白叟,滑稽幸免君知否?失路徒贻妻子忧,脱身莫落诸侯手!坎凛由来为盛名,见君寥落思君友。老去年来消息稀,寄尔新诗同一首。隐语藏名代客嘲,姑苏台畔东风柳。
楚两生,指明末清初著名的昆曲艺人苏昆生和说书艺人柳敬亭,二人都是楚地之人,以绝世之艺游公卿之门,皆曾受赏识于拥兵驻楚地的大将宁南侯左良玉。本诗虽是特为苏昆生送行而写,纪咏苏、柳二人的才艺遭际,但梅村歌行,以诗存史,诗所咏二生穷通情事与左良玉的盛败紧密相关,揆抉其隐旨,梅村深意在悲慨乙酉南明崩溃的历史悲剧。
诗的首四句总括两生,以昔日皆为通侯上客,而今绝技空付流水作强烈的对比,写出了世易人非的沧桑之感。黄鹄矶,武昌蛇山上有黄鹤楼,故又称黄鹄山,矶,临水之山岩。
接着八句写柳敬亭。柳敬亭说书艺术出神入化,名冠当时,同时人张岱在《陶庵梦忆》里有过精彩细致的描述,这里仅以“高谈妙”概言其艺之精绝,再比之以楼君卿、淳于髡。楼君卿,名护,西汉著名巧言善辩之士,时称“君卿唇舌”;淳于髡,战国齐人,善以滑稽解颐之语辩难讽谏,用这两位古人作喻,已写足敬亭纵横捭阖的口舌之才。敬亭以此技受知于左良玉。良玉死后,敬亭潦倒,不得已投清松江提督马逢知,又几乎牵连大祸,幸而他机敏早察,佯为陶情渔钓,言笑不预军务,总算逃脱了干系。这里有一点隐情要指出。柳敬亭以说书技艺依达官门下,本无干预军务的情理,然而敬亭在左幕是曾与闻的,投马逢知幕初时如何无明载。本诗作于顺、康之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大举北伐,收复江南数府,兵临南京城下,声势很盛,江南士民为之鼓舞。郑原约马反正共举,但马按兵观望,既不助郑,也不助清。柳此时正在马幕中,见马如此,知其必败,这才养晦逃祸。后来郑成功兵败退出长江,马逢知果然被清廷逮问处死。所以本诗言柳生不预闻军务,盖梅村用曲笔写这节事缘。梅村痛恨逢知,有《茸城行》嘲刺之,可参证。伏波,东汉名将马援封伏波将军,这里只是借同姓代指逢知。短衣缚裤,军旅装束,借指军务。
再以下二十六句写苏昆生,这一节是全诗中心。先用六句旖旎之笔写出苏生的高妙歌技。紧接“最是《大堤》西去曲,累人肠断杜当阳”,意在双关。这二句字面上是说昆生歌曲极其动人,暗下里影射乙酉南明恨史,甲申事变,清兵入据北京,南都拥立弘光,时左良玉率重兵驻守武昌,是南明防卫江汉的一支战略力量。左与弘光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不和,又值南都出了崇祯太子真伪案,左遂以清君侧为名举兵东下锋指南京。马阮急调江淮三镇部队西向阻击左军。左军兵锋是阻遏住了,左良玉也病死在九江战船上,左军崩溃。南明诸军在内讧中抵消了力量,清兵乘虚长驱直入,弘光政权土崩瓦解,明朝偏安江南的梦想破灭。这一幕悲剧是当时士人所扼腕叹恨不已的,梅村作此诗时,事已隔二十年,犹不能忘情,所以有此一笔。 《大堤》,南朝乐府歌曲名,这里隐喻三镇阻击左兵。杜当阳,晋大将当阳侯杜预督军驻楚地,这里借指良玉。
以下八句回笔写良玉昆生事,良玉拥兵名城,大会宾客黄鹤楼,昆生倜傥不群,长歌惊四座,一歌声起而万军声静,其歌慷慨激越,百战将军也生悲凉,当时国事蜩螗,大局艰危,良玉衰病闻歌而生悲情是艺术的真实。不久,良玉真的在紧要关头突然死去,号称百万之师的左部大军溃于一旦,悲剧无可挽回了。
接着十句写大事去后昆生的痛心落魄。既悲将军之骤亡,又叹自己之失依,落寞孤苦,触目伤心,昆生回到金陵,时世已非,寻见误国权奸的旧宅勾起愤恨,凭吊昔日艺友的新坟倍觉凄清。国亡家破、昆生无处栖身了。这十句是极其黯淡伤情的,如果说, “羁栖”、“野哭”二句还只是环境渲染的套语,“草满”、“花开”二句也不过用了吊怀熟典,那么,“鵾弦屡换尊前舞,鼍鼓谁开江上军”真正是沉痛之极。试想金陵歌舞尽改胡调胡音,江上战船尽载辫子大兵,此时此景,谁堪胜情!梅村以诗人的敏感,呼吸着时代的悲凉之雾,才有如此感伤的诗句吐出。祁连高塚,汉名将霍去病墓高耸如祁连山状。这里借指良玉已死。江令,南陈亡国佞臣江总,善作艳词,这里借指阮阮铖,阮亦有文才。杜秋,杜秋娘,唐金陵女子,善歌,借指与昆生有旧的艺界女子。
最后十句为末段,写诗人对苏柳二生的情念劝导。最后,在满篇忧怀中梅村说了句调侃话,玩了个文字游戏将苏、柳二生姓氏缀入结束句中。这首诗太压抑了,梅村想轻松一下,可是这样一来反觉辛酸,所谓苦中作乐,其乐也悲。两生的坎坷落魄,并非只是其身世地位使然,实在是因为故国沦亡举世皆悲,这是时代的劫难。苏、柳也罢,梅村也罢,他们都无法逃脱这历史布就的悲剧命运,只好将满腹的辛酸哀痛付以谈,付以歌,付以诗行。
本诗在结构章法上颇具特色,诗为赠别昆生,故以咏昆生事为主;题为楚两生行,故兼咏敬亭。先总括后分叙,二水分流,主宾分明,最后重新归总,收结全诗,首尾相应:同时,将两生遭际与左宁南盛败紧紧相扣,使诗旨关合大事,亦是此诗立意的根本。
诗中用典频数很高,这是梅村歌行的基本特点,既有时代因素的影响,也由于梅村才富学博,所以用典多而精切,有的还暗藏深意,可见梅村此道的高明。诗中穿插描写两生的精妙技艺,尤其写昆生长歌惊座将军感伤最为传神。至于语言工丽,音调流畅,情辞兼美是梅村诗风的本色,可以不作细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