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鱼歌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乐府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宋]苏轼


        湖中道中作。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披折藻荇乱,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已疏。

        本诗属于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苏轼有一些诗歌,直接继承了白居易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某些笔法,反映了民生疾苦,替百姓说话,如《吴中田妇叹》、 《荔枝叹》、《画鱼歌》等。其中前两首比较有名, 《画鱼歌》则不大为人注意;但这也是一首好诗,语言含蓄,颇值得玩味。
        《画鱼歌》通过“画鱼”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官府征敛既繁、刑罚又严、扰害百姓的社会现实,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深的同情。
        诗的开头就“句首标其目”,单刀直入地写“画鱼”的情况,这一点很象白居易新乐府的笔法。这里的“画”是个通假字,同“划”字。当时我国南方有用带钩的棒划水取鱼的方法。”天寒水落”,鱼儿潜入泥中,短钩划水如同犁耕在泥上一样,按说已不是划水取鱼的时候了;况且从后面“渔人养鱼”句来看,此处“画鱼”是在渔民养鱼之处,那么从养鱼常理来说,更应该让鱼蕃息生长,以待来年。但还是有不少人在划水取鱼,弄得蒲草折断,藻荇等水草散乱不堪,看那意思连鳅鲵也不会放过的。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对养鱼者来说,无异于砸掉饭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者在这里没有答案,只是在读者脑中留下了一道思考题。我们可以想象官府的鞭鞑摧逼,也可以想象渔民无可奈何的哀叹……
        “画鱼”并不容易: “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第一可见渔人劳苦;第二可见鱼已不多。当然,有时也会有一条鱼中刃,可其它的早就惊跑了。
        最后四句从渔民养鱼的角度暗示出了诗的主旨,这也属于白居易新乐府“卒章显其志”的手法。“渔人养鱼如养雏,插竿冠笠惊鹈鹕。岂知白梃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己疏。”这里点明“养鱼”是很重要的,它暗示出了“画鱼”给渔人带来的苦难的严重性,促使人们去思索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这样,官府的征收繁多与严酷摧逼就可想而知了。请看,渔民养鱼就象养小鸡一样不容易,往往还要在养鱼处插上竿子,上面戴个竹笠,让它象个人的模样,借以惊吓鹈鹕之类食鱼的水鸟。可见渔人是很辛苦的,对所养的鱼也是很珍爱的,他们渴望所养的鱼又多又大,获得丰收。他们哪里料得到现在白色的棒子(即诗中的“白梃”)象雨点般搅水觅鱼呢?不过已经能够明显感到水中的鱼很少了,这怎能不使人深深叹息呢?诗歌中的“嗟”不仅是渔民嗟叹鱼少,我们还似乎看到了作者也在为渔民的生活艰辛而嗟叹和忧伤呢。
        这首诗以“画鱼”始,以嗟叹终,感情深沉。语虽含蓄,但讥刺官府扰害百姓的意思还是不难理解的。
        在写法上,这首诗选材典型,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以小见大,反映民生疾苦,这正是白居易新乐府常用的方法。在语言上本诗朴素无华,基本上是白描手法,只、在个别地方用了比喻,但娓娓叙来,在含蓄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情。本诗没有象白居易《卖炭翁》那样直接点出宫使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也没有象他的《吴中田妇叹》那样直接把矛头对准官府(“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而只是摆出事例,启发人们思考,找出症结所在,自己得出结论,起到感染人的作用。这些就是本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应当说明一个问题,本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正是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写这样的诗和他的保守的政治态度是有关的,但是从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这个角度来说,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而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