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落日出前门〕
[南朝]民歌
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本诗属南朝新乐府民歌《清商曲辞·吴声歌》。这是当时吴地(今长江下游)最有代表性的民歌《子夜歌》 (共四十二首)的第一首。
“《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唐书·乐志》)以后按此曲调所唱的歌均称《子夜歌》。而且在当时“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四十二首《子夜歌》多为“绝妙好辞”。郑振铎说:“实际上为六朝文学的最大光荣者乃是‘新乐府辞’”……“她只有一个调子,这个调子便是少男少女的相爱。她只有一个情绪,那便是青春期的热恋的情绪。然而在这个独弦琴上,却弹出千百种的复杂的琴歌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于是,欢情之乐,离情之悲,怀人之怨,相思之苦,无不跃然纸上,其大胆、清新、宛曼、自然,曾给旧文学一种新力量。
“落日出前门”一首是写青年女子见到情郎之前的“准备工作”。静夜是爱情的伊甸园,因此,女主人公“落日出前门”,黄昏时分便踏上求爱的旅途。起句平淡之中暗含渴求一见的急切。出门之后便是“瞻瞩见子度”,——瞻前顾后,远远地搜寻着情郎的身影,等待情郎翩翩“度” (通渡)过。 《西厢记》张生盼崔莺莺道: “数着她脚步儿行,倚定窗棂儿待。”“望得人眼欲穿,想得人心越窄”,而这一切在《子夜歌》中却全部凝结在“瞻瞩见子度”五个字上,虽不及王实甫渲染得淋漓尽致,却也凝练地道出了情人间的期待心理。而且从女主人公左顾右盼的举动可见,二人并非早已约定,是那女子在情郎必经的路上苦苦等期。这是第几个浪漫的黄昏了呢?诗人并不交待,倒是笔锋一转,让女主人公在等待当儿先欣赏一下自己的打扮: “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姣好的面庞,美丽的发髻,——也许在梳妆之际早已打量过十、百次,故此凝神结想,历历在目。女为悦己者容,更为己悦者容, “冶容多姿鬓”五字道出了女子精心修饰的良苦用心。其美丽何以见得?结句道: “芳香已盈路”。至此,一位香气袭人的女郎的形象分明立在读者面前,让人如见其人。 “有缘千里来相会”,连读者诸君也会替这位精心准备的有情人祝福,但愿她能尽快见到自己的意中人,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