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接收与复员

    抗战胜利如此迅速地来到,多少出乎国民党的意料之外。对于战后复员的设计与安排,国民党还缺乏充分的准备。8......

  • 复员整编的实行

    整军方案达成后,国共双方都依据这一方案,进行了初步的复员整编工作。 国民党方面早在抗战后期便已计划军队......

  • 军调部的成立及其活动

    根据停战令的规定: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由国、共、美三方各出一名委员组成,所有必要训令及命令,应由三......

  • 政协决议的实行与顿挫

    政协会议闭幕后,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开始进入实施程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改组政府和讨论国大召开问题。然而,......

  • 中共对政协会议的评价

    政协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确立和平建国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对于中共是有利的,因此......

  •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政协会议对国民党带来了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严重的冲击,国民党内对政协会议的反对意见远远大于重庆谈判。因......

  • 整军方案的制订

    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关军事问题的决议,但军事问题的解决并未在会议上具体讨论,而是在马歇尔的直接参与下,会后......

  • 政协决议的达成

    政协会议历经各方磋商与讨价还价,在各项问题上意见终于接近,得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就政协的讨论而言,国......

  • 各项方案的磋商

    政协会议召开前后,各方对其提出了很多希望,焦点仍是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两事,更多的是要求政治民主化,即......

  • 政治协商会议的开幕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否,是重庆谈判之后国共双方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马歇尔来华调处、停战令颁布的......

  • 停战令的颁布

    马歇尔来华,社会各界和舆论的停战呼声,国民党政府军推进的受挫,这一切使得停战的条件接近成熟。周恩来对形......

  • 马歇尔来华

    出于稳定战后远东局势以及与苏联争夺战略势力范围的需要,中国问题占据着战后美国远东政策的中心位置。对于......

  • 和平民主的呼声

    重庆谈判结束后,社会各界所期待的和平局面并未出现,相反,“一个为我们所最忧虑的、所最厌恶的、所最恐惧的......

  • 中间道路的理想和现实

    何为中间道路?中间势力的基础与意义何在?施复亮的解释可为代表之一。他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手工......

  • 日渐活跃的中间势力

    战后中国政坛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为政党的发展留出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一时党派纷出,颇有政党政治的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