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处置日本的准备
1943年底,中美英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即将结束的新形势,加强了对于战后处置日本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
收复东北的准备
抗日战争爆发后,收复东北失地,驱逐日本法西斯出中国全境,成为中国抗战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收复台湾的准备
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公布,奠定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回归中国的法律地位。国民政府加强了收复台湾的准......
接纳汪政府要员的“输诚”
联络、利用汪精卫集团,进行反共布置,使之成为接受日军投降时的先遣队,是国民党当局为结束战争所做的重要准......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下简称“陆总”)的建立动因始于豫湘桂战役后中美关于中国战场军事指挥权之争。豫湘桂战役......
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举行“七大”和“六大”,确定争取抗战胜利和战后建国政治路线,勾画各自的政治......
中共“七大”与“联合政府”的新内涵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
国民党“六大”与其设计的战后政治构架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在欧洲战场,战争已在德国本土进行,3月美英联军渡过莱茵河......
围绕着联合政府问题的国共谈判
“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口号是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来的。1942年—1943年和1944年国共两党两轮谈判的失败以及......
1944年的两党谈判
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国民党顽固派过高估计该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冲击和影响,企图利用该事件......
1942年—1943年的两党谈判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出现了有利于改善国共关系的国际环境,中共中央判断:由于中国已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世......
国统区人民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
与大后方民主宪政运动同步发展的是大后方各阶层人民反抗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斗争,两者相辅相成,使国民党独裁统......
民主宪政运动的新高潮
以国民党当局的宪政允诺为契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判断国民党当局的举动是为“国内外形势逼迫及舆论要求”而......
“宪政实施协进会”的建立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大后方曾出现过民主宪政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提议和推动下,国民参政会一......
收复广西战役
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对整个对日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由此改变了侵华日军的作战部署。4月14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