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与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7年时,交战的双方德奥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都已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德奥在凡尔登一役失败之后,被迫在各条路线上采取守势。在协约国方面,由于1917年2月俄国发生革命,俄国军队开始瓦解,东线形势危机。
这时,在战争头几年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决定站在协约国一边作战。1917年4月6日,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德宣战。此后,中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中立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成员达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8年3月3日,苏维埃共和国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决定趁东线停战之机,将绝大部分兵力调集西线,抢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发动最后攻势,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1918年3月到7月,德国在西线投入295个师,连续发动5次攻势,虽几度突破协约国防线,但终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经5次攻势,德军已再衰三竭,成强弩之末。此时潘兴将军率89万美国生力军,携大批作战物资源源开来,使遭受严重打击的协约国联军恢复生气。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下令反攻。7月18日,以法军为主的4个集团军取得马恩河战役胜利,俘虏德军3万人。8月8日,以英军为主力的协约国联军出动坦克480辆,占领亚眠,德军7个师全军覆灭。9月中旬,以美军为主力的几个集团军攻取圣米耶尔地带。9月26日,联军向德军发起总攻。西边英军突破兴登堡防线,南边美法联军沿马恩河向色当推进,北边法比英联军在佛兰发起攻击,同时法军在战线中段发起牵制性进攻。德军陷入协约国联军的强大钳形攻势之中,正在全线溃败。
与此同时,同盟军在南线各个战场连续惨败。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亚眠战役之后,同盟国便看到败局已定。9月15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国提出媾和,遭到协约国拒绝。10月4日,德国政府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斯·巴登亲王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表示愿以威尔逊总统1918年1月8日提出的《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为基础进行和谈。
协约国集团内部对媾和条件意见分歧,和谈迟迟不能实现。直到11月5日,协约国才取得一致意见,同意在威尔逊《十四点纲领》的基础上与德国和谈。
这期间,11月3日,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并有蔓延之势。6日,德国内阁在紧张的气氛中开会决定立即派人同协约国进行和谈。次日晚,德国外交大臣埃尔茨尔格尔率代表团乘插着白旗的汽车越过战线,登上通往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小站的火车,8日早到达雷通火车站。协约国最高代表、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在自己的专列里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他下令宣读了协约国11月14日最高作战会议决定的停战条件,要求德国在72个小时内做出答复。
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了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威廉二世退位,逃往荷兰。右翼社会党领袖菲利普·谢德曼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次日,以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指示德国代表团,若无法使协约国作出更大让步,便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1月11日凌晨,两名德国代表在福煦的专列上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一洛林和莱茵河左岸撤出全部军队,并交出陆海空三军装备和后勤运输工具。停战协定以30天为期,可以延长。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贡比涅森林里响起101下礼炮,西线停火,血战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战胜国的代表,5个新成立的国家和“社会团体”的代表,共1000人以上。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同盟国国家未获准列席会议。首次会议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
各参加国代表权力不等。参加会议的国家分为4类:第1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它们是美、英、法、意、日5国,可以参加一切会议;第2类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包括比利时、中国、巴西、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和英国的一些自治领,它们可以参加讨论与之有关的问题的会议;第3类是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乌拉圭,其代表只能在讨论涉及本国的问题时才允许出席;第4类是中立国。
各参加国代表名额不等。第一类国家派5名代表,比利时、巴西、塞尔维亚派3名,其余国家派1—2名。
巴黎和会分3类会议:一是与会国所有代表参加的“全体会议”;二是审议各种专门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三是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最高会议”。全体会议选举法国总统、78岁的克雷孟梭为大会主席,美国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和日本前首相西园寺公望为副主席。表面上,一切决议都由全体会议通过,实际上这种会议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历时半年之久的巴黎和会只举行过7次“全体会议”。一切决定均在“最后会议”上做出。在第2次全体会议上,小国代表曾提出维护其利益的要求。当时,克雷孟梭劈头打住话题,宣称以1200万军队为后盾的大国必须左右大会。他说:“只有5大强国先行决定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才走进会场。”
“最高会议”最初是由英、美、法、日、意5大国首脑和外长参加的“十人会议”。到3月,“十人会议”分为由英、法、美、意4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和由此4国外长及1名日本代表组成的“五人会议”。“四人会议”排除了日本最高代表,因为西园寺公望不是现任首相。而日本为换取欧洲列强支持它在亚洲的侵略要求,也不愿在欧洲事务中多开口,它被称为“沉默的伙伴”。在“四人会议”中,因为意大利对战争贡献甚少,势单力薄,无足轻重,奥兰多首相大受冷落。有一次他愤然离会,无人挽留;过些日子,他又悄然返回,也无人理睬。这样,巴黎和会的主宰实际上只是英国首查劳合·乔治、法国总统克雷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和会一开始就陷入争吵。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国联问题,并声言国联盟约应与和约构成一个整体,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克雷孟酸不同意先讨论国联问题,也不赞成国联与和约搅在一起。双方争执不下。“十人会议”进行了长达4天的讨论,达成妥协,将国联问题交给一个特别委员会讨论,由威尔逊担任委员会主席。
1月底,“十人会议”讨论处置德奥两国殖民地及土耳其领地问题。威尔逊提出,该问题应在国联范围内解决,上述土地应由国联委托“先进民族”代管,即建立委任统治制。英法在战时已签订秘密协定,瓜分并占领了德奥土等国的殖民地,所以坚决反对委任统治制。美国态度强硬,一再坚持。英法转而要求立即分配委任统治权,作为接受委任统治制的条件。威尔逊寸步不让,甚至以退出和会相威胁,会议气氛异常紧张。最后英法让步,接受了委任统治原则。
与此同时,以威尔逊为首的国际联盟特别委员会进行了紧张的活动。美国关于国联盟约是和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主张终于被接受。在国联盟约的内容方面,英法美各自提出于己有利的主张和方案。经过长时间争论,特别委员会在2月中旬拟就了国联盟约草案,在4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通过。
在关于对德和约中的德国疆界和赔款问题上,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最激烈的斗争。
关于德国西部领土,法国要求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确定来茵河为法德天然边界,在来茵河流域的德国诸省创建一个来茵共和国。关于德国东部疆界,法国要求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的大波兰。英美欲保持大陆“均势”,不愿过分削弱德国和壮大法国,坚决反对法国的计划。它们以英美共同保证法国东部边界安全为条件,要求法国放弃其计划。克雷孟梭同意在来茵河问题上让步,但要求暂时将来茵河左岸同德国分离开来,由协约国军占领,来茵河右岸50公里地带不许德国设防。此外,作为让步的补偿,他要求将萨尔交给法国。
威尔逊听到法国的要求,顿生反感,不耐烦地说:“我从未听说过这个萨尔,也从未听说过它是法国的。”克雷孟梭反唇相讥:“你没听说过,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协议上签字。”威尔逊勃然大怒:“如果这样,你不就是希望我回国吗?”,“不,回国的倒该是我!”克雷孟梭说罢拂袖而去,会议陷入僵局。
3月25日,英国首相在枫丹白露休养地针对法国计划提出一份备忘录。他在这份《枫丹白露文件》中建议,来茵区仍属德国,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法国对萨尔煤矿享有10年开采权,波兰将得到但泽走廊。关于赔款,他“坚决主张赔偿只能由参加过战争的一代人负担”,数额应与德国的支付能力相适应,分配比例为:法国得50%,英国得30%,其他国家得20%。克雷孟梭读罢文件恼怒万分,当即复文:“英国首相对德国真是慈悲为怀,那就索性慷慨到底,把殖民地和海岸也都让给德国算了。”和会处于破裂边缘。
经过反复争吵和幕前幕后活动,4月中旬克雷孟梭致函威尔逊,表示同意美国将门罗主义原则列入国联盟约的主张,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必须对法国的领土要求作出让步。威尔逊答应重新考虑其立场。英国支持美国对法国让步,但要求美国放弃海上军备竞争。美国对英国的要求做出承诺。最后,各方总算在德国疆界问题上达成妥协。
关于赔款的分配,和会未能达成妥协。根据美国建议,将此问题交由一特别委员会讨论确定。
在和会中,意大利一直不受重视。4月中,意大利总统奥兰多突然发言,提醒英美法意大利的存在。他不仅要英法兑现1915年和1917年对意大利做出的秘密许诺,并且要求取得从未答应过给它的亚得里亚海重港阜姆。南斯拉夫坚决反对意大利对阜姆的要求,美英法也表示反对。不仅如此,美英法还提出将《伦敦协定》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加以缩减。奥兰多大为不满,4月22日愤然离开巴黎,以示不满。美英法不为所动。后来奥兰多考虑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签订和约会于意大利更加不利,遂于5月10日悄然返回和会。
日本参加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求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日本代表借口山东在日本对德宣战后事实上已为日本所占领,他援引1915年“二十一条”和1917年英法意俄的秘密谅解,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日本。中国代表向和会正式提出归还山东,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并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在1月28日的会上,中国代表顾维均与日本代表牧野展开激烈辩论。顾维均指出,中国对德宣战,中德的一切条约即已废止,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有权收回德国在华的一切权益。英法支持日本的要求。美国担心日本在华势力过分强大,影响其门户开放政策,于4月15日5国外长会议上提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即将成立的国联,由国联共管,以后再交还中国。日本态度强硬,以拒签和约相威胁。最后,威尔逊决定牺牲中国,满足日本要求。消息传到中国,群情激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经过3个多月的明争暗斗,列强在各项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协议。
《凡尔赛和约》
1919年4月29日,以外交部长布罗克道夫·兰佐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应邀前来凡尔赛,接受对德和约草案。5月7日,各国代表聚集在凡尔赛宫会议大厅,德国代表团最后一个进入会场。克雷孟梭宣布开会,随后对德国人说:“清算的时间到了。你们要和平,我们同意给你们和平。我们现在就把这项和平的文件交给你们。”
德国代表事先被告知,不许对草案作口头争辨,只许在15天的限期内提交书面意见。但是布罗克道夫·兰佐对克雷孟梭说:“有人要求我们承认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如果我承认,那是欺人枉世。”言下之意,战胜国也应负发动战争之责。这一天,草案内容传到德国,引起德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纷纷举行群众集会,抗议条约苛刻条件。说到底,战争的受害者是人民,战胜的受害者仍是人民。
5月8日,德国临时政府总统艾伯特声称:“和约条款是不能实现和不能负担的。”5月9日,布罗克道夫·兰佐向和会主席递交复照,几乎全部推翻和约草案主要条款。6月16日,克雷孟梭代表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对和约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如果德国在5天之内不作答复,协约国将宣布停火协定终止,以武力实施和约条款。经德国代表再三请求,答复期限放宽到一周。6月17日,艾伯特问最高统帅部:“陆军能否抵御协约国的进攻?”陆军总司令冯·兴登堡元帅回答:“德军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6月21日,新成立的鲍威尔内阁通知和会,德国准备签署和约,只是不承认“德国人民”应负战争罪责。魏冯国民议会通过了有条件接受和约的决议,反对视德国为大战的唯一祸首等条款。协约国不肯作任何让步。克雷孟梭再次警告德国,协约国不接受和约的任何修正或保留。德国走投无路,于6月23日下午5点做出无条件接受和约的决定。6月28日,德国新任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鲍尔在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签署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简称《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由2个条约组成,分15部分,总计440条。
第一个条约是《国联盟约》,有26条,确定了该组织的机构,职责,原则及会员国义务,并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第二个条约是《对德和约》,共406条,主要内容包括:
1、德国承担发动世界大战的罪责。
2、关于德国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来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两岸50公里为不设防地区。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将上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交还捷克斯洛伐克,将波北南、西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划归波兰。但泽被宣布为自由市。默麦尔由协约国占领(后于1923年划归立陶宛)。德国永远不得合并。此外,丹麦和比利时也得到一些领土。德国共减少1/8的土地和1/10的人口。
3、关于殖民地。德国放弃其全部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名义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所有权及特权”交由日本承袭。
4、关于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最高限额为:铁甲舰和轻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和鱼雷舰各12艘,不得拥有潜艇和军用飞机,不准生产坦克和装甲车。
5、关于赔偿和经济问题。德国应对战争使双方遭受的一切损失负责,赔款总额由一特别委员会确定。1921年5月1日前先偿付200亿金马克。德国应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易北河、奥得河、多瑙河等河被宣布为国际河流。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掠夺性国际条约。英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财政部首席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称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它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
《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维持了英国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中国和南太平洋的优势,而美国自己却未捞到多少实惠。威尔逊回到美国时,面临强大的孤立主义者的反对。为使国会批准《凡尔赛和约》,威尔逊拖着病体,在全国巡回演说,劳累过度而病倒途中,回到华盛顿即中风瘫痪。他的政敌共和党人控制的参议院没有批准他已签了字的《凡尔赛和约》,也拒绝美国参加他所大力倡导的国际联盟。
《凡尔赛和约》没能缔造“永久和平”,而是埋下新的战争种子。法国元帅福煦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德国战败了,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压制,但是它拥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它不能忍受凡尔赛条约,德国本身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所以它必然寻找同盟者来反对全世界的帝国主义。”
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的一年里,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纳伊和约》、《特里阿农和约》以及《色佛尔和约》,从而在法律上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自产生之日起,便包含着各种矛盾,显露出各种裂痕,孕育着不稳定。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7年时,交战的双方德奥同盟国集团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都已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德奥在凡尔登一役失败之后,被迫在各条路线上采取守势。在协约国方面,由于1917年2月俄国发生革命,俄国军队开始瓦解,东线形势危机。
这时,在战争头几年一直采取中立政策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虑,决定站在协约国一边作战。1917年4月6日,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德宣战。此后,中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等中立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成员达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
1917年11月7日,俄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18年3月3日,苏维埃共和国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德国决定趁东线停战之机,将绝大部分兵力调集西线,抢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发动最后攻势,尽快取得决定性胜利。1918年3月到7月,德国在西线投入295个师,连续发动5次攻势,虽几度突破协约国防线,但终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经5次攻势,德军已再衰三竭,成强弩之末。此时潘兴将军率89万美国生力军,携大批作战物资源源开来,使遭受严重打击的协约国联军恢复生气。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下令反攻。7月18日,以法军为主的4个集团军取得马恩河战役胜利,俘虏德军3万人。8月8日,以英军为主力的协约国联军出动坦克480辆,占领亚眠,德军7个师全军覆灭。9月中旬,以美军为主力的几个集团军攻取圣米耶尔地带。9月26日,联军向德军发起总攻。西边英军突破兴登堡防线,南边美法联军沿马恩河向色当推进,北边法比英联军在佛兰发起攻击,同时法军在战线中段发起牵制性进攻。德军陷入协约国联军的强大钳形攻势之中,正在全线溃败。
与此同时,同盟军在南线各个战场连续惨败。9月29日保加利亚投降,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投降。
亚眠战役之后,同盟国便看到败局已定。9月15日,在德国支持下,奥国提出媾和,遭到协约国拒绝。10月4日,德国政府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斯·巴登亲王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表示愿以威尔逊总统1918年1月8日提出的《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为基础进行和谈。
协约国集团内部对媾和条件意见分歧,和谈迟迟不能实现。直到11月5日,协约国才取得一致意见,同意在威尔逊《十四点纲领》的基础上与德国和谈。
这期间,11月3日,德国基尔水兵起义,并有蔓延之势。6日,德国内阁在紧张的气氛中开会决定立即派人同协约国进行和谈。次日晚,德国外交大臣埃尔茨尔格尔率代表团乘插着白旗的汽车越过战线,登上通往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小站的火车,8日早到达雷通火车站。协约国最高代表、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在自己的专列里接见了德国代表团。他下令宣读了协约国11月14日最高作战会议决定的停战条件,要求德国在72个小时内做出答复。
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了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威廉二世退位,逃往荷兰。右翼社会党领袖菲利普·谢德曼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国。次日,以艾伯特为首的临时政府指示德国代表团,若无法使协约国作出更大让步,便在停战协定上签字。11月11日凌晨,两名德国代表在福煦的专列上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15天内从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阿尔萨斯一洛林和莱茵河左岸撤出全部军队,并交出陆海空三军装备和后勤运输工具。停战协定以30天为期,可以延长。
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贡比涅森林里响起101下礼炮,西线停火,血战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
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战胜国的代表,5个新成立的国家和“社会团体”的代表,共1000人以上。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同盟国国家未获准列席会议。首次会议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
各参加国代表权力不等。参加会议的国家分为4类:第1类是“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它们是美、英、法、意、日5国,可以参加一切会议;第2类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包括比利时、中国、巴西、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和英国的一些自治领,它们可以参加讨论与之有关的问题的会议;第3类是与德、奥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乌拉圭,其代表只能在讨论涉及本国的问题时才允许出席;第4类是中立国。
各参加国代表名额不等。第一类国家派5名代表,比利时、巴西、塞尔维亚派3名,其余国家派1—2名。
巴黎和会分3类会议:一是与会国所有代表参加的“全体会议”;二是审议各种专门问题的“特别委员会”;三是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最高会议”。全体会议选举法国总统、78岁的克雷孟梭为大会主席,美国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和日本前首相西园寺公望为副主席。表面上,一切决议都由全体会议通过,实际上这种会议仅是走走过场而已。历时半年之久的巴黎和会只举行过7次“全体会议”。一切决定均在“最后会议”上做出。在第2次全体会议上,小国代表曾提出维护其利益的要求。当时,克雷孟梭劈头打住话题,宣称以1200万军队为后盾的大国必须左右大会。他说:“只有5大强国先行决定了一切重大问题,然后才走进会场。”
“最高会议”最初是由英、美、法、日、意5大国首脑和外长参加的“十人会议”。到3月,“十人会议”分为由英、法、美、意4国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和由此4国外长及1名日本代表组成的“五人会议”。“四人会议”排除了日本最高代表,因为西园寺公望不是现任首相。而日本为换取欧洲列强支持它在亚洲的侵略要求,也不愿在欧洲事务中多开口,它被称为“沉默的伙伴”。在“四人会议”中,因为意大利对战争贡献甚少,势单力薄,无足轻重,奥兰多首相大受冷落。有一次他愤然离会,无人挽留;过些日子,他又悄然返回,也无人理睬。这样,巴黎和会的主宰实际上只是英国首查劳合·乔治、法国总统克雷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和会一开始就陷入争吵。威尔逊坚持首先讨论国联问题,并声言国联盟约应与和约构成一个整体,对所有国家都具有约束力。克雷孟酸不同意先讨论国联问题,也不赞成国联与和约搅在一起。双方争执不下。“十人会议”进行了长达4天的讨论,达成妥协,将国联问题交给一个特别委员会讨论,由威尔逊担任委员会主席。
1月底,“十人会议”讨论处置德奥两国殖民地及土耳其领地问题。威尔逊提出,该问题应在国联范围内解决,上述土地应由国联委托“先进民族”代管,即建立委任统治制。英法在战时已签订秘密协定,瓜分并占领了德奥土等国的殖民地,所以坚决反对委任统治制。美国态度强硬,一再坚持。英法转而要求立即分配委任统治权,作为接受委任统治制的条件。威尔逊寸步不让,甚至以退出和会相威胁,会议气氛异常紧张。最后英法让步,接受了委任统治原则。
与此同时,以威尔逊为首的国际联盟特别委员会进行了紧张的活动。美国关于国联盟约是和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主张终于被接受。在国联盟约的内容方面,英法美各自提出于己有利的主张和方案。经过长时间争论,特别委员会在2月中旬拟就了国联盟约草案,在4月28日的全体会议上通过。
在关于对德和约中的德国疆界和赔款问题上,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最激烈的斗争。
关于德国西部领土,法国要求归还阿尔萨斯和洛林,确定来茵河为法德天然边界,在来茵河流域的德国诸省创建一个来茵共和国。关于德国东部疆界,法国要求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的大波兰。英美欲保持大陆“均势”,不愿过分削弱德国和壮大法国,坚决反对法国的计划。它们以英美共同保证法国东部边界安全为条件,要求法国放弃其计划。克雷孟梭同意在来茵河问题上让步,但要求暂时将来茵河左岸同德国分离开来,由协约国军占领,来茵河右岸50公里地带不许德国设防。此外,作为让步的补偿,他要求将萨尔交给法国。
威尔逊听到法国的要求,顿生反感,不耐烦地说:“我从未听说过这个萨尔,也从未听说过它是法国的。”克雷孟梭反唇相讥:“你没听说过,并不说明任何问题。如果不把萨尔交给法国,法国决不在任何协议上签字。”威尔逊勃然大怒:“如果这样,你不就是希望我回国吗?”,“不,回国的倒该是我!”克雷孟梭说罢拂袖而去,会议陷入僵局。
3月25日,英国首相在枫丹白露休养地针对法国计划提出一份备忘录。他在这份《枫丹白露文件》中建议,来茵区仍属德国,阿尔萨斯一洛林归还法国,法国对萨尔煤矿享有10年开采权,波兰将得到但泽走廊。关于赔款,他“坚决主张赔偿只能由参加过战争的一代人负担”,数额应与德国的支付能力相适应,分配比例为:法国得50%,英国得30%,其他国家得20%。克雷孟梭读罢文件恼怒万分,当即复文:“英国首相对德国真是慈悲为怀,那就索性慷慨到底,把殖民地和海岸也都让给德国算了。”和会处于破裂边缘。
经过反复争吵和幕前幕后活动,4月中旬克雷孟梭致函威尔逊,表示同意美国将门罗主义原则列入国联盟约的主张,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必须对法国的领土要求作出让步。威尔逊答应重新考虑其立场。英国支持美国对法国让步,但要求美国放弃海上军备竞争。美国对英国的要求做出承诺。最后,各方总算在德国疆界问题上达成妥协。
关于赔款的分配,和会未能达成妥协。根据美国建议,将此问题交由一特别委员会讨论确定。
在和会中,意大利一直不受重视。4月中,意大利总统奥兰多突然发言,提醒英美法意大利的存在。他不仅要英法兑现1915年和1917年对意大利做出的秘密许诺,并且要求取得从未答应过给它的亚得里亚海重港阜姆。南斯拉夫坚决反对意大利对阜姆的要求,美英法也表示反对。不仅如此,美英法还提出将《伦敦协定》许诺给意大利的土地加以缩减。奥兰多大为不满,4月22日愤然离开巴黎,以示不满。美英法不为所动。后来奥兰多考虑在自己缺席的情况下签订和约会于意大利更加不利,遂于5月10日悄然返回和会。
日本参加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求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日本代表借口山东在日本对德宣战后事实上已为日本所占领,他援引1915年“二十一条”和1917年英法意俄的秘密谅解,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交日本。中国代表向和会正式提出归还山东,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并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在1月28日的会上,中国代表顾维均与日本代表牧野展开激烈辩论。顾维均指出,中国对德宣战,中德的一切条约即已废止,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有权收回德国在华的一切权益。英法支持日本的要求。美国担心日本在华势力过分强大,影响其门户开放政策,于4月15日5国外长会议上提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即将成立的国联,由国联共管,以后再交还中国。日本态度强硬,以拒签和约相威胁。最后,威尔逊决定牺牲中国,满足日本要求。消息传到中国,群情激愤,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经过3个多月的明争暗斗,列强在各项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协议。
《凡尔赛和约》
1919年4月29日,以外交部长布罗克道夫·兰佐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应邀前来凡尔赛,接受对德和约草案。5月7日,各国代表聚集在凡尔赛宫会议大厅,德国代表团最后一个进入会场。克雷孟梭宣布开会,随后对德国人说:“清算的时间到了。你们要和平,我们同意给你们和平。我们现在就把这项和平的文件交给你们。”
德国代表事先被告知,不许对草案作口头争辨,只许在15天的限期内提交书面意见。但是布罗克道夫·兰佐对克雷孟梭说:“有人要求我们承认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如果我承认,那是欺人枉世。”言下之意,战胜国也应负发动战争之责。这一天,草案内容传到德国,引起德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纷纷举行群众集会,抗议条约苛刻条件。说到底,战争的受害者是人民,战胜的受害者仍是人民。
5月8日,德国临时政府总统艾伯特声称:“和约条款是不能实现和不能负担的。”5月9日,布罗克道夫·兰佐向和会主席递交复照,几乎全部推翻和约草案主要条款。6月16日,克雷孟梭代表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对和约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完全拒绝,如果德国在5天之内不作答复,协约国将宣布停火协定终止,以武力实施和约条款。经德国代表再三请求,答复期限放宽到一周。6月17日,艾伯特问最高统帅部:“陆军能否抵御协约国的进攻?”陆军总司令冯·兴登堡元帅回答:“德军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6月21日,新成立的鲍威尔内阁通知和会,德国准备签署和约,只是不承认“德国人民”应负战争罪责。魏冯国民议会通过了有条件接受和约的决议,反对视德国为大战的唯一祸首等条款。协约国不肯作任何让步。克雷孟梭再次警告德国,协约国不接受和约的任何修正或保留。德国走投无路,于6月23日下午5点做出无条件接受和约的决定。6月28日,德国新任外长米勒和司法部长鲍尔在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签署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简称《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由2个条约组成,分15部分,总计440条。
第一个条约是《国联盟约》,有26条,确定了该组织的机构,职责,原则及会员国义务,并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第二个条约是《对德和约》,共406条,主要内容包括:
1、德国承担发动世界大战的罪责。
2、关于德国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后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来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两岸50公里为不设防地区。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的独立,将上西里西亚南部的古尔琴地区交还捷克斯洛伐克,将波北南、西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的一部分划归波兰。但泽被宣布为自由市。默麦尔由协约国占领(后于1923年划归立陶宛)。德国永远不得合并。此外,丹麦和比利时也得到一些领土。德国共减少1/8的土地和1/10的人口。
3、关于殖民地。德国放弃其全部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名义瓜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所有权及特权”交由日本承袭。
4、关于限制德国军备。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最高限额为:铁甲舰和轻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和鱼雷舰各12艘,不得拥有潜艇和军用飞机,不准生产坦克和装甲车。
5、关于赔偿和经济问题。德国应对战争使双方遭受的一切损失负责,赔款总额由一特别委员会确定。1921年5月1日前先偿付200亿金马克。德国应负担占领军的全部费用。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易北河、奥得河、多瑙河等河被宣布为国际河流。
《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掠夺性国际条约。英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财政部首席代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称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列宁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它把亿万人,其中包括最文明的人,置于奴隶地位。”
《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维持了英国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中国和南太平洋的优势,而美国自己却未捞到多少实惠。威尔逊回到美国时,面临强大的孤立主义者的反对。为使国会批准《凡尔赛和约》,威尔逊拖着病体,在全国巡回演说,劳累过度而病倒途中,回到华盛顿即中风瘫痪。他的政敌共和党人控制的参议院没有批准他已签了字的《凡尔赛和约》,也拒绝美国参加他所大力倡导的国际联盟。
《凡尔赛和约》没能缔造“永久和平”,而是埋下新的战争种子。法国元帅福煦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德国战败了,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压制,但是它拥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它不能忍受凡尔赛条约,德国本身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所以它必然寻找同盟者来反对全世界的帝国主义。”
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的一年里,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圣日耳曼和约》、《纳伊和约》、《特里阿农和约》以及《色佛尔和约》,从而在法律上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确立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自产生之日起,便包含着各种矛盾,显露出各种裂痕,孕育着不稳定。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今日更新
-
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魁首落网
[2019-06-01]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巴黎举行签约会议
[2019-06-01]
-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手
[2019-06-01]
-
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正式分居
[2019-06-01]
-
多国出兵索马里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