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共产党分裂反对派夺权
在东欧“民主化”潮流的冲击下,1989年5月9日,保加利亚国民议会作出修改出国护照法的新规定,允许每个公民自由出入国境到国外临时或长期居住。这一法律的颁布,造成了保族土耳其人的大量出走,泛土耳其主义在保加利亚重新抬头。5月下旬,保加利亚警方多次与穆斯林少数民族发生流血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干预和支持,使得保国内持不同政见者利用民族问题大肆活动,抗议活动不断,出走人数越来越多,涌向邻国土耳其。
5月29日,保加利亚党政领导人托·日夫科夫发表声明,宣布开放边界,到8月底,已有31万人出逃。由于大批劳动力出走,银行挤兑和抢购,造成农业和高牧业减产,一些工厂停工,物价上涨,广大群众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政见者和反对派组织日趋活跃,由秘密转到公开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10月16日到11月3日,欧洲35国在保加利亚首都召开国际环保会议。21日,由部分社会名流组成的“生态公开性”组织借机举行公开会议,要求讨论环保问题和扩大民主与公开性,向官方施加压力。26日,该组织集会,指责保加利亚“缺乏民主”并与警方发生冲突,28日,非官方的保卫人权协会也举行集会,要求实行政治多元化。11月3日,“生态公开性”组织再次举行有4000人参加的示威游行,并向国民议会递交了一份关于环保问题的请愿书。与此同时,在党内外要求日夫科夫让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年11月10日,保共举行中央全会,作出重要决定:同意日夫科夫的辞职请求,解除他的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职务,建议国民议会遵重他本人提出的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一致选举现任外长姆拉德诺夫担任总书记。全会标志着日夫科夫时期的结束。
姆拉德诺夫1936年8月22日生于维丁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977年保共十二大时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担任外长达18年之久,在国际享有声誉。舆论普遍认为,姆拉德诺夫是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的积极支持者,他一上台,便受到反对派组织的普遍欢迎。
姆拉德诺夫上台后首先采取的行动是,为日夫科夫时期被开除出党的持不同政见者平反,提拔一批拥护保共新方针的革新人物,将4名与日夫科夫关系甚密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开除出政治局,将日夫科夫的儿子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保共新道路的支持者在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占据了绝对优势。
随着高层领导的大清洗,对日夫科夫的批判也逐渐公开化。1989年11月17日,在国民议会会议上,对日夫科夫的公开批判达到了高潮。鉴于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日夫科夫的不满、批评和愤慨,以新总书记姆拉德诺夫为首的党中央12月8日召开全会,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日夫科夫执政期间所犯的错误,没收日夫科夫在全国各地的高级寓所和别墅充公,将日夫科夫的儿子、亲属全部清除出中央领导机构。11日至13日的中央全会又决定将日夫科夫父子等人开除出党。1990年1月18日,保加利亚最高检察院决定对日夫科夫实行拘留审查。日夫科夫生于1911年9月7日,1932年入党,1951年任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直至1981年,后改为保共中央总书记到下台,标志着保加利亚战后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
姆拉德诺夫当选总书记后,不但在党内进行清洗,而且立即会见一些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于是,保加利亚反对派在政府有意识要创造多元化气氛的条件下迅猛发展起来。1989年11月18日,几个反对派组织联合举行了多达10万人的示威游行,要求实行“更加彻底的民主改革”。12月9日,首都索菲亚的一些反对派组织煽动青年学生上街游行,打出了“打倒保共”、“消灭共产主义”的标语口号。12月14日,议会发表声明,谴责反对派组织制造动乱,把国家引向灾难,号召各界人士和全体人民予以回击。16日,罗马尼亚局势突变,反对派组织更加紧活动。22日,保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安·卢卡诺夫向新闻界宣布,保共愿就改革问题同反对派组织进行对话。同日,反对派组织反对对话,坚决要求举行圆桌会议。23日,另一个反对派组织独立劳动联合会(简称劳联)发表声明,要求保共中央、政府、议会及地方党政领导人全部辞职,解散基层党组织,成立临时政府,如不答应,将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和全国性罢工。26日,保共政治局作出让步,同意就改革问题与反对派组织举行全国性圆桌会议。
1990年1月4日,保共与其他27个官方与非官方组织发表声明,呼吁全民和解。1月15日,国民议会会议决定取消宪法第1条中关于保共领导作用的条款,以后,以保共为一方、反对派组织民盟为另一方的圆桌会议拉开帷幕。
1月16日,圆桌会议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24日,保共将两座大楼拨给民盟作办公地点。参加圆桌会议的人数也应民盟要求从37人扩大到45人。
1月30日,保共第十四次(特别)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选出了153人的最高委员会,利洛夫当选为最高委员会主席,他与担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的姆拉德诺夫、担任总理的卢卡诺夫和国防部长朱罗夫一起临时组成4人核心小组。保共十四大没有发生组织上大的分裂,但是放弃了党的奋斗目标。
2月7日,保加利亚唯一的民主党派农民联盟宣布不再接受保加利亚共产党的领导。2月15日,保加利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祖国阵线宣布独立于任何党派。
4月3日,保共全党投票决定,保加利亚共产党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
6月10日,保加利亚举行大选,这是保加利亚多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多党选举,共有38个政党参加竞争。6月17日,大选揭晓,保社会党获得继续执政地位。7月5日,持续24天的保加利亚学校学生罢课和绝食再次升级,矛头直指国家元首姆拉德诺夫。7月6日,保加利亚总统姆拉德诺夫宣布辞职,由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列夫任总统。为了缓和保社会党内的不满情绪,社会党高委会在选举的第二天即派人到下面作解释工作。社会党一再作出让步,甚至甘心情愿地拱手把总统职位交出来,在一段时间形成社会党与民盟“联合执政”的局面。但是,反对党把总统职位拿到手只是第一步,于是组阁成了社会党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民盟议员则坚持不参加联合政府,同时,反对派策划的示威愈演愈烈,以绝食、自焚相威胁,要社会党下台。
8月26日,数百名暴徒冲进社会党大楼又砸又打,最后放火烧社会党大楼。大火使大楼成了废墟。这一纵火案教育了社会党人,在全国引起强烈的抗议浪潮,谴责这种法西斯行为。这也促使社会党领导不得不下决心作为议会的多数党组织政府,9月22日,保国民议会批准卢卡诺夫为总理并组织一党政府。
在与反对派组成联合政府的想法失败后,卢卡诺夫希望在制定政府纲领时向反对派提出新的让步,换取反对派的支持。然而,社会党迎合反对派要求而提出的政府施政纲领也得到反对派的支持。在议会,社会党提出的每一件提案一付诸表决,反对派便宣布退席。10月30日,议会只好宣布,停止对政府纲领的讨论。很显然,反对派所关心的并不是什么政府纲领,他们一心一意地在向社会党夺取一切大权。
11月8日,索菲亚大学学生决定再次进行“占领性罢课”。由于涉及物价问题,挑起市民也大量卷入,工厂也稳不住,酝酿罢工。反对派紧紧抓住和利用国内危机,向社会党发起夺取最后权力的总攻。19日,民盟组织了10万人的集会,提出“社会党必须交权!”17日,示威者封锁了索菲亚东端的“鹰桥”,使首都与外界交通动脉中断,并与疏散车辆的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他们促使事件扩大,演化为有91座城市、87万人参加的全国大罢工,终于导致了卢卡诺夫的辞职和社会党政府的垮台。
5月29日,保加利亚党政领导人托·日夫科夫发表声明,宣布开放边界,到8月底,已有31万人出逃。由于大批劳动力出走,银行挤兑和抢购,造成农业和高牧业减产,一些工厂停工,物价上涨,广大群众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政见者和反对派组织日趋活跃,由秘密转到公开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10月16日到11月3日,欧洲35国在保加利亚首都召开国际环保会议。21日,由部分社会名流组成的“生态公开性”组织借机举行公开会议,要求讨论环保问题和扩大民主与公开性,向官方施加压力。26日,该组织集会,指责保加利亚“缺乏民主”并与警方发生冲突,28日,非官方的保卫人权协会也举行集会,要求实行政治多元化。11月3日,“生态公开性”组织再次举行有4000人参加的示威游行,并向国民议会递交了一份关于环保问题的请愿书。与此同时,在党内外要求日夫科夫让权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9年11月10日,保共举行中央全会,作出重要决定:同意日夫科夫的辞职请求,解除他的总书记和政治局委员职务,建议国民议会遵重他本人提出的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一致选举现任外长姆拉德诺夫担任总书记。全会标志着日夫科夫时期的结束。
姆拉德诺夫1936年8月22日生于维丁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1977年保共十二大时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担任外长达18年之久,在国际享有声誉。舆论普遍认为,姆拉德诺夫是公开性、民主化、多元化的积极支持者,他一上台,便受到反对派组织的普遍欢迎。
姆拉德诺夫上台后首先采取的行动是,为日夫科夫时期被开除出党的持不同政见者平反,提拔一批拥护保共新方针的革新人物,将4名与日夫科夫关系甚密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开除出政治局,将日夫科夫的儿子开除出中央委员会,保共新道路的支持者在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占据了绝对优势。
随着高层领导的大清洗,对日夫科夫的批判也逐渐公开化。1989年11月17日,在国民议会会议上,对日夫科夫的公开批判达到了高潮。鉴于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日夫科夫的不满、批评和愤慨,以新总书记姆拉德诺夫为首的党中央12月8日召开全会,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日夫科夫执政期间所犯的错误,没收日夫科夫在全国各地的高级寓所和别墅充公,将日夫科夫的儿子、亲属全部清除出中央领导机构。11日至13日的中央全会又决定将日夫科夫父子等人开除出党。1990年1月18日,保加利亚最高检察院决定对日夫科夫实行拘留审查。日夫科夫生于1911年9月7日,1932年入党,1951年任保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4年任保共中央第一书记,直至1981年,后改为保共中央总书记到下台,标志着保加利亚战后一个历史时代的结束。
姆拉德诺夫当选总书记后,不但在党内进行清洗,而且立即会见一些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于是,保加利亚反对派在政府有意识要创造多元化气氛的条件下迅猛发展起来。1989年11月18日,几个反对派组织联合举行了多达10万人的示威游行,要求实行“更加彻底的民主改革”。12月9日,首都索菲亚的一些反对派组织煽动青年学生上街游行,打出了“打倒保共”、“消灭共产主义”的标语口号。12月14日,议会发表声明,谴责反对派组织制造动乱,把国家引向灾难,号召各界人士和全体人民予以回击。16日,罗马尼亚局势突变,反对派组织更加紧活动。22日,保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安·卢卡诺夫向新闻界宣布,保共愿就改革问题同反对派组织进行对话。同日,反对派组织反对对话,坚决要求举行圆桌会议。23日,另一个反对派组织独立劳动联合会(简称劳联)发表声明,要求保共中央、政府、议会及地方党政领导人全部辞职,解散基层党组织,成立临时政府,如不答应,将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和全国性罢工。26日,保共政治局作出让步,同意就改革问题与反对派组织举行全国性圆桌会议。
1990年1月4日,保共与其他27个官方与非官方组织发表声明,呼吁全民和解。1月15日,国民议会会议决定取消宪法第1条中关于保共领导作用的条款,以后,以保共为一方、反对派组织民盟为另一方的圆桌会议拉开帷幕。
1月16日,圆桌会议一开始气氛就很紧张。24日,保共将两座大楼拨给民盟作办公地点。参加圆桌会议的人数也应民盟要求从37人扩大到45人。
1月30日,保共第十四次(特别)代表大会开幕。大会选出了153人的最高委员会,利洛夫当选为最高委员会主席,他与担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的姆拉德诺夫、担任总理的卢卡诺夫和国防部长朱罗夫一起临时组成4人核心小组。保共十四大没有发生组织上大的分裂,但是放弃了党的奋斗目标。
2月7日,保加利亚唯一的民主党派农民联盟宣布不再接受保加利亚共产党的领导。2月15日,保加利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祖国阵线宣布独立于任何党派。
4月3日,保共全党投票决定,保加利亚共产党改为保加利亚社会党。
6月10日,保加利亚举行大选,这是保加利亚多个世纪以来第一次多党选举,共有38个政党参加竞争。6月17日,大选揭晓,保社会党获得继续执政地位。7月5日,持续24天的保加利亚学校学生罢课和绝食再次升级,矛头直指国家元首姆拉德诺夫。7月6日,保加利亚总统姆拉德诺夫宣布辞职,由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列夫任总统。为了缓和保社会党内的不满情绪,社会党高委会在选举的第二天即派人到下面作解释工作。社会党一再作出让步,甚至甘心情愿地拱手把总统职位交出来,在一段时间形成社会党与民盟“联合执政”的局面。但是,反对党把总统职位拿到手只是第一步,于是组阁成了社会党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民盟议员则坚持不参加联合政府,同时,反对派策划的示威愈演愈烈,以绝食、自焚相威胁,要社会党下台。
8月26日,数百名暴徒冲进社会党大楼又砸又打,最后放火烧社会党大楼。大火使大楼成了废墟。这一纵火案教育了社会党人,在全国引起强烈的抗议浪潮,谴责这种法西斯行为。这也促使社会党领导不得不下决心作为议会的多数党组织政府,9月22日,保国民议会批准卢卡诺夫为总理并组织一党政府。
在与反对派组成联合政府的想法失败后,卢卡诺夫希望在制定政府纲领时向反对派提出新的让步,换取反对派的支持。然而,社会党迎合反对派要求而提出的政府施政纲领也得到反对派的支持。在议会,社会党提出的每一件提案一付诸表决,反对派便宣布退席。10月30日,议会只好宣布,停止对政府纲领的讨论。很显然,反对派所关心的并不是什么政府纲领,他们一心一意地在向社会党夺取一切大权。
11月8日,索菲亚大学学生决定再次进行“占领性罢课”。由于涉及物价问题,挑起市民也大量卷入,工厂也稳不住,酝酿罢工。反对派紧紧抓住和利用国内危机,向社会党发起夺取最后权力的总攻。19日,民盟组织了10万人的集会,提出“社会党必须交权!”17日,示威者封锁了索菲亚东端的“鹰桥”,使首都与外界交通动脉中断,并与疏散车辆的警察发生流血冲突。他们促使事件扩大,演化为有91座城市、87万人参加的全国大罢工,终于导致了卢卡诺夫的辞职和社会党政府的垮台。
今日更新
-
意大利西西里黑手党魁首落网
[2019-06-01]
-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在巴黎举行签约会议
[2019-06-01]
-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手
[2019-06-01]
-
英国查尔斯王子与黛安娜王妃正式分居
[2019-06-01]
-
多国出兵索马里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