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

2022-09-16 可可诗词网-世界重大事件 https://www.kekeshici.com

        1991年5月21日,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佩鲁姆布杜镇进行竞选时,不幸遇刺身亡,结束了他年轻的一生。
        拉吉夫·甘地是印度杰出的政治家,就在他即将摘取成功的桂冠时,一声巨响,永远地结束了他的生命。
        拉吉夫·甘地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的儿子。是英迪拉·甘地为印度造就了一位杰出的领袖,同时,也是她,断送了拉吉夫的生命。
        拉吉夫于1944年8月20日出生在阿拉哈巴德市。他的降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快乐,英迪拉特意为他起了拉吉夫·拉特纳为名。拉吉夫意为“荷花”,和他的外祖母的名字卡麦拉同义。拉特纳意为“宝石”,与他的外祖父的名字贾瓦拉同义。英迪拉对拉吉夫寄予了深切的希望,希望他将来能继承尼赫鲁家族的事业。
        然而,拉吉夫天性腼腆,性格软弱,还很爱哭。为此,英迪拉没少费心。拉吉夫在他11岁时,被母亲送到了北印度强拉登的杜恩学校。和他一起在这里读书的还有他的弟弟桑贾伊。桑贾伊和拉吉夫正相反,从小就生性顽皮。
        在学校里,拉吉夫一直是个举止安祥、安分守已的好学生。但他的弟弟却到处惹事生非,是一个出名的调皮学生。
        1960年,拉吉夫考入伦敦皇家学院,一年后转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学习机械工程。尼赫鲁家族的人都有在这里求学的传统,拉吉夫也不例外。
        拉吉夫从小就对政治不感兴趣,他的愿望是当一名飞行员。1965年,拉吉夫结束在伦敦的学习后,回国考入了飞行俱乐部。1968年,他成了一名印度航空公司的飞行员。1972年,他担任一架双引擎飞机的机长,在国内航线飞行。英迪拉在感到失望之余,便刻意培养桑贾伊做她的接班人。正当桑贾伊在政治仕途春风得意之时,一场意外的事故夺去了他的生命。英迪拉在悲痛过后,力劝拉吉夫转入政界。
        在母亲的苦苦哀求下,拉吉夫被迫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飞行事业,从此转入政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981年5月,拉吉夫第一次缴纳了党费。同年,他取得了加阿梅提人民院议员的资格。
        初入政坛的拉吉夫,在母亲的大力提携下,很快就成了国内外享有声誉的年轻政治家。同时,英迪拉也十分注重在实践中对拉吉夫进行培养,使他真正具有担当重任的才干。
        1981年2月,英迪拉决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集会,以支持政府的农业政策,反击反对党在一些邦里组织农民搞反政府的“长征”。甘地夫人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拉吉夫去做。拉吉夫在其顾问的协助下,调用了130列火车,从全国各邦把200万农民送到首都,让他们住在新德里市内外27个巨大宿营地的帐篷里,免费供应其食宿。结果,集会组织得相当成功。当英迪拉·甘地走上临时搭起的高台时,四面八方的人群中发出了“英·甘地万岁”的欢呼声。反对党搞的“长征”活动完全被这次印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集会之一给压倒了。
        1982年11月,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在印度举行,英·甘地又将筹备亚运会的任务交给了拉吉夫。这次大型的体育盛会开得很成功。当一家杂志的主编向英·甘地表示祝贺时,这位印度女总理谦虚而自豪地说:“为什么要向我祝贺呢?应该向拉吉夫祝贺,这一切都是由于他的缘故。”
        1983年2月2日,38岁的拉吉夫当选为印度国大党总书记,成为党内的第二号人物。随后,英·甘地遇刺身亡,拉吉夫登上了印度总理的宝座。
        拉吉夫出任总理后,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国家的安全稳定,基本执行英·甘地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只是在对待斯里兰卡的问题上有重大的变化。
        斯里兰卡与印度紧紧相邻,由于历史原因,两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斯里兰卡的主要民族中,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两大民族都发源于印度。僧伽罗族是公元5世纪从印度迁来的印度南部雅利安人中的一支。现在已发展到900万人口,成了斯里兰卡的第一大民族,占总人口的72%;泰米尔族,也是从印度迁来的。它是达罗毗茶人中的一支,人口达26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20%。然而,这两个同出一国的民族,在斯里兰卡这块土地上却结下了深仇血恨,不断发生冲突。特别是1956年,斯里兰卡政府将僧伽罗语言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后,泰米尔人更是强烈不满,他们不断给政府制造麻烦,迫使政府让步。与此同时,泰米尔人的政党组织也起来支持反政府活动。使政府不得不在1960年宣布,泰米尔人使用的旁遮普语和僧伽罗人使用的僧伽罗语具有同样的地位。但这又遭到了僧伽罗人的反对。从此,两民族的矛盾愈加激烈。
        除此之外,印度的介入也是使这场矛盾冲突加剧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泰米尔人中,有一部分是18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为了开发斯里兰卡迁过去的。这部分人在斯里兰卡被称之为印度泰米尔人,没有公民权。1953年开始,斯印两国政府就他们的国籍归属和遣返问题进行了长期谈判,但一直进展不大。70年代初,英·甘地执政后,立即改变了原来的政策,变和平谈判为武装泰米尔人,支持他们的斗争。英·甘地政府曾拨款数百万美元对泰米尔人进行军事援助,支持他们的反政府活动。英·甘地的最终目的地帮助泰米尔人取得斯里兰卡国籍,以使他们在那里定居下来。这样,就不存在遣返的回题,也减轻了印度政府的负担。另外,如果泰米尔人通过暴力手段取得政权,必然会建立一个亲印的斯里兰卡国家,从而成为印度的忠实伙伴。同时,对国内的泰米尔人也是一个安抚。
        然而,英·甘地绝对不会想到,她对泰米尔人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他的儿子埋下的死亡种子。
        拉吉夫担任总理后,在对斯里兰卡的政策上,做了相当大的调整。他虽然赞成泰米尔人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但并不赞成他们闹独立。拉吉夫认为,一旦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独立成功,就会影响到印度的泰米尔人,从而助长他们的分离倾向,加剧种族矛盾。而且,从印斯双边关系上考虑,也应该放弃援助泰米尔人的政策。因此,拉吉夫在1987年7月29日访问斯里兰卡时,同斯里兰卡总统贾亚瓦德纳总统签署了“关于斯里兰卡建立和平与正常状态的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泰米尔人占多数的东北二省实现半自治,印度派5万人的军队监督斯里兰卡政府和泰米尔反政府军停火,保证泰米尔人实现半自治。但是极端的泰米尔分裂主义分子却不同意进行半自治,他们坚持要在东北部建立独立的国家。为此,他们继续同政府军进行战斗,而且印度军队也卷了进去。这样,泰米尔人把仇恨牵怒到了拉吉夫的头上,开始蓄意谋杀他。
        1987年,拉吉夫访问斯里兰卡时,一名泰米尔士兵空然举枪向他的头部猛击,他一闪身,躲过了这场灾难。
        1989年,国大党在选举中失败,拉吉夫下台。随后印度政府撤回了驻扎在斯里兰卡的印度政府军。然而新政府很快就难以支撑,只好宣布重新举行大选。
        趁此机会,拉吉夫准备东山再起。他不但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竞选活动,而且还赢得了各界人士的普遍支持,他已是胜利在望。但就在此时,命运却把他推向了死亡。
        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在佩鲁姆布杜镇进行竞选活动时,被炸身亡,年仅47岁。
        事后查明,这起爆炸事件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派人干的。他们害怕拉吉夫当选后再恢复1987年的印斯和平协议,于是,组织了这场暗杀。
        拉吉夫遇难后,印度各大城市纷纷发生了暴力事件。国大党的支持者们举行了抗议活动。他们高呼着“以血还血”的口号,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上游行示威。还有的人甚至用自焚的方式抗议敌对分子残酷地杀害了拉吉夫。
        印度政府为拉吉夫·甘地举行了隆重的国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