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冬歌

2018-03-18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这首诗通过女子连夜制备征袍之事,表现女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子夜四时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 zǐ yè sì shí ɡē · dōnɡ ɡē 
    子 夜 四 时  歌 · 冬   歌 
    [ tánɡ ]  lǐ bái , 
    [ 唐   ]  李 白  , 
    mínɡ cháo yì shǐ fā , yí yè xù zhēnɡ páo 。  
    明   朝   驿 使  发 , 一 夜 絮 征    袍  。  
    sù shǒu chōu zhēn lěnɡ , nà kān bǎ jiǎn dāo 。  
    素 手   抽   针   冷   , 那 堪  把 剪   刀  。  
    cái fenɡ jì yuǎn dào , jǐ rì dào lín táo 。 
    裁  缝   寄 远   道  , 几 日 到  临  洮  。 
  • 子夜四時歌·冬歌
    [唐] 李白,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
    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
    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 1、驿(yì)使:古时官府传送书信和物件的使者。驿,驿馆。
    2、絮(xù):在衣服里铺棉花。征袍:战士的衣裳。
    3、堪:能。把:拿。
    4、“素手”二句:指冬夜寒冷,将征夫妻子的手都冻僵了,连针剪都拿不住。素手,白净的手,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5、裁缝:指裁缝好的征衣。
    6、临洮(táo):在今甘肃省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 唐李白的乐府诗。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这里选介二首。《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前一首表现在长安的征人妻子秋凉时对远征*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后一首写征人妻子为远戍临洮(唐临洮郡治在今甘肃省临潭县) 的丈夫赶制征衣。语言朴素,感情真挚,颇具民歌风格。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原诗共四首,分咏四季,这里所选是第四首。以絮袍为中心触发点,写人叙事,情寓事中,着重刻画思妇关切征夫的动人形象和微妙心态。
       
          诗从“明朝驿使发”落笔,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特殊的背景。明天早上驿站传送文书的人就要出发了!有了这个开头的铺垫,事件的中心“一夜絮征袍”就紧承而出了。“一夜”赶做“征袍”,当然不只是“絮”,但是“絮”棉花入征袍,既扣《冬歌》题面,又显思妇害怕征人在边塞挨冻的内心活动,因此先突出“絮”字,以偏概全。至于如何“裁”、如何“缝”等等赶做征袍的情景,诗人也一概割舍,只选取“抽针”、“把剪”的细节,来突出“素手”对于“冷”之难以忍受的感觉。这样写,不仅贴紧《冬歌》题面,而且画面生动,情节具体,可以由小见大,同时更将思妇冒寒赶做征袍的动人形象和焦急情态细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天“冷”,针“冷”,剪刀更“冷”,一向“敢将十指夸针巧”的“素手”已“冷”得不好拈针,更难握剪。如此全从反处着笔,极力衬出思妇为了赶在“明朝”之前如何心急火燎地飞针走线、呵手剪裁的正面意思。
       
          后两句写思妇在赶完征袍之际由衷发出的心声,侧重抒情。驿使究竟“几日到临洮”啊?她那恨不得驿使早发、紧赶的微妙心理,巴不得远在边地的征人尽快穿上征袍的无限深情,都在这一问中表露无遗。
     
          全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情节生动,刻画细腻,在颇富戏剧性的描述上,集中鲜明地塑造出一个善良、勤劳、美丽、多情的思妇形象,委婉深厚地反映了思妇思念征夫这一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无论是构思的巧妙、意境的浑成,还是语言的本色、情感的自然,它都是最具民歌特色的杰作。
  •       这一首是冬歌,通过叙写一个女子连夜赶制征衣的情景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对出征在外的亲人的深厚感情。如果说《秋歌》是以间接的方式塑造了思妇的群体形象,那么《冬歌》则集中地刻划了思妇的个体形象,两首诗都表达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同样具有很强的典型意义。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诗人把事件特意安排在运送征衣的驿车即将出发的前夜这一特定的时刻,从而使女主人公一出场就处于矛盾的漩涡之中。时间紧迫,征衣尚未完成,她内心的焦急也就可想而知了。别无他法,只有连夜赶制,她多么希望驿车能迟点出发,好让自己能把对亲人的深情厚意,一针针,一线线,密密地缝进征衣里呵! 诗句中虽然没有出现“赶”或“急”这样的字眼,但是通过“明朝”和“一夜”两个时间词的对举,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那紧张的气氛,想象出那个女子焦灼的神情和紧张劳作的情景。在结构上作出的这种精心的安排,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情节性和戏剧性,而且也有力地突出了女主人公可贵的品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一夜劳作,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不去写女主人公如何裁、如何絮、如何缝等具体过程,而是选取拈针把剪这样一个细小的动作,突出女主人公的感觉——“冷”。这样写有三个好处:一是切合时令。素手抽针已觉寒气逼人,更何况还要握那把冰冷的剪刀。二是写出了女主人公焦急的情态。由于天气寒冷,使本来十分灵巧的双手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可是驿车马上要出发了,时间紧迫,这又怎么能不叫女主人公焦急万分呢?三是揭示出女主人公矛盾的心理状态。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亲人所在的边地更冷,因此又巴不得驿车早一点出发。这种效果正是通过拈针把剪这一细小的动作表现出来的,此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是征夫所在之地。经过一夜的辛劳,征衣赶制出来了,女主人公本可松口气了。可是,一想到离临洮的路程是那样的遥远,不知几日才能把征衣送到亲人的手里,女主人公又情急起来,就担心驿车行进缓慢,误了时间,这急切的一问,包含着女主人公对亲人多么深厚的情意呵!

               这首诗的语言自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不失民歌的风韵。然而表现力却很强,成功地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语浅而情深,词近而意远,表现出诗人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         首二句以驿使的明朝出发,写出女子制备征袍的紧张、急切。三、四句作者选取典型细节描述制备征袍的过程。表面写在严寒中女子趁夜逢制征袍的劳苦,实质上表明女子极想早日把征袍传递给丈夫的关爱之情。五、六句是女子在征袍完成之后的疑虑。“几日到临洮”表现出女子渴望丈夫早日穿到征衣,早日感受自己挚爱之意的急迫心情。

        这首诗选取典型的个体形象,表现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意义,词浅意深,耐人寻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