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别儿童入京

2024-03-28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题一作《古意》。作于天宝元年(742)秋。论者初据《旧唐书·李白传》所云白入京为道士吴筠所荐,而吴时在越中,故断白天宝元年有越中之行,并于越中奉诏,于南陵(属宣州,今为安徽南陵县)别妻子入秦。今论者考知白与吴筠并无交往,遂否定吴筠荐白入朝之说,及白天宝初之越中之行,由宣州南陵入京等说均为新说所代替。按白有《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诗中南陵显在鲁地,与此诗中之南陵当为一处。又据白天宝元年初行踪考定,其奉诏入京之地当在东鲁。新说是。另,诗题中云“别儿童”,可知白当时并无妻室,而诗中大骂之“会稽愚妇”,则有两说:一.谓刘氏夫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云白在许氏夫人之后“又合于刘,刘诀”。二.鲁一妇人。魏序又云:“次合于鲁一妇人。”或刘氏(鲁一妇人)不安于贫而于开元末离白他适。白十数年漫游干谒无成,今奉诏入京,宏图待展,诗中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结末二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此诗名句。《唐宋诗醇》云:“结句以直致见风格,所谓辞意俱尽,如截奔马。”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 nán línɡ bié ér tónɡ rù jīnɡ 》 
    《 南  陵   别  儿 童   入 京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bái jiǔ xīn shú shān zhōnɡ ɡuī , huánɡ jī zhuó shǔ qiū zhènɡ féi 。 
    白  酒  新  熟  山   中    归  , 黄    鸡 啄   黍  秋  正    肥  。 
    hū tónɡ pēnɡ jī zhuó bái jiǔ , ér nǚ xī xiào qiān rén yī 。 
    呼 童   烹   鸡 酌   白  酒  , 儿 女 嬉 笑   牵   人  衣 。 
    ɡāo ɡē qǔ zuì yù zì wèi , qǐ wǔ luò rì zhēnɡ ɡuānɡ huī 。 
    高  歌 取 醉  欲 自 慰  , 起 舞 落  日 争    光    辉  。 
    yóu shuì wàn chénɡ kǔ bù zǎo , zhù biān kuà mǎ shè yuǎn dào 。 
    游  说   万  乘    苦 不 早  , 著  鞭   跨  马 涉  远   道  。 
    huì jī yú fù qīnɡ mǎi chén , yú yì cí jiā xī rù qín 。 
    会  稽 愚 妇 轻   买  臣   , 余 亦 辞 家  西 入 秦  。 
    yǎnɡ tiān dà xiào chū mén qù , wǒ bèi qǐ shì pénɡ hāo rén ?
    仰   天   大 笑   出  门  去 , 我 辈  岂 是  蓬   蒿  人  ?
     
  •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
    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上白酒,孩子们嬉笑吵闹牵扯我的布衣。
    放晴高歌求醉想以此自我安慰,醉而起舞与秋日夕阳争夺光辉。
    游说万乘之君已苦于时间不早,快马加鞭奋起直追开始奔远道。
    会稽愚妇看不起贫穷的朱买臣,如今我也辞家去长安而西入秦。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 ⑴南陵:一说在东鲁,曲阜县南有陵城村,人称南陵;一说在今安徽省南陵县。
    ⑵白酒:古代酒分清酒、白酒两种。见《礼记·内则》。《太平御览》卷八四四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⑶嬉笑:欢笑;戏乐。《魏书·崔光传》:“远存瞩眺,周见山河,因其所眄,增发嬉笑。”
    ⑷起舞落日争光辉:指人逢喜事光彩焕发,与日光相辉映。
    ⑸游说(shuì):战国时,有才之人以口辩舌战打动诸侯,获取官位,称为游说。万乘(shèng):君主。周朝制度,天子地方千里,车万乘。后来称皇帝为万乘。苦不早:意思是恨不能早些年头见到皇帝。
    ⑹会稽愚妇轻买臣:用朱买臣典故。买臣:即朱买臣,西汉会稽郡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人。据《汉书·朱买臣传》:“朱买臣,会稽郡吴人,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读。其妻亦负担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汝苦日久,待我富贵报汝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买臣为会稽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尽死。”
    ⑺西入秦:即从南陵动身西行到长安去。秦:指唐时首都长安,春秋战国时为秦地。
    ⑻蓬蒿人:草野之人,也就是没有当官的人。蓬、蒿:都是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野民间。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天宝二年(公元743)秋季,李白得到了玄宗召他进京的消息,非常兴奋。当他由会稽进京,行至南陵(故址在今安徽繁昌县境)时,写下了这首与家中儿女告别的诗作。

           首二句点明行踪和时令。“白酒新熟”、“黄鸡啄黍”,既渲染出一派丰年特有的愉悦和谐气氛,又自然引启下面“烹鸡酌白酒”一事,照应极为紧密。诗人刚从远方归来,烹鸡酌酒为归人接风,本是妻子应做之事;但诗人此时激情难捺,竟自“呼童”来做,并借“儿女嬉笑牵人衣”的举动来反衬自己兴高采烈的心情。此犹未足,更继之以“高歌”,又继之以“起舞”。从“呼”到“歌”再到“舞”,三个连续性的动作,将诗人进京之前的激动心情表露无遗。

              然而,诗人在兴奋之中又感到稍许遗憾:没能更早一点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治国方略,直至四十三岁才有进京面驾的机会;但转念一想,这机会毕竟来了,这又确是令人高兴的事,所以,还是快一点“著鞭跨马涉远道”吧。下面两句,借汉代朱买臣因早年贫贱而受妻子轻视、晚年受到汉武帝赏识而发迹变泰的故事,比喻自己也象朱买臣一样,时来运转了;以前那些轻视自己的人,不过是些鼠目寸光的“会稽愚妇”而已。“辞家西入秦”,回应篇首“山中归”,点明去向;而一个“亦”字,突现了诗人此时因理想即将实现而极为快慰的心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也是他内心活动的全部吐露。笑,大笑,乃至仰天大笑,这是何等的得意,又是何等的狂放!往日的屈辱,今日的快慰,来日的憧憬,都在这笑声中得到了发泄和表露。“我辈岂是蓬蒿人?”以此作结,令人想见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断言,从而感受到一种对自我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感情真挚、自然,无丝毫造作之态,而又一气贯注,激烈昂扬,表现了李白诗惯有的特色。
  •       李白素有壮怀,自信“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但苦无“终南捷径”,长期不得实现。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下诏征召,这年李白42岁。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接到诏书后异常喜悦和极度自信的心情。

        诗一开头“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就用充满喜庆的笔调,描绘出一派山村的丰收景象,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欢愉之情,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接下四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正面描写了欢乐的场景,渲泄心中的欣喜之情。李白生性好酒,新醇肥鸡此时激发了诗人的酒兴,刚进家门,就大声呼喝,要童子烹鸡酌酒,大有欢庆受诏之意。其声亦如其人,诗人飞扬的神采亲切可见。小儿女天真可爱的情态,更增强了家庭的喜庆气氛。可是,淡淡而饮,诗人还觉不过“瘾”,就“高歌取醉欲自慰”,纵酒高歌,大感快慰;酒至酣处,舞兴又起,于是“起舞落日争光辉”,离座舞剑,灿灿剑光与落日争辉。喜气洋洋的场面中,穿插描写了诗人的呼叫声、儿女的嬉笑声,而引吭高歌中又间以舞剑时的吟啸声,“四声”或热烈,或高扬,更加重了诗的喜剧色彩,衬托出诗人兴高采烈的情绪。

             在热闹场面的铺写后,诗人又进而透视自己的内心。“游说万乘苦不早”,诗人的心情本已喜极,这里却宕开一笔,反写不能更早“游说万乘”的遗憾之情,显示了写情的多姿多采。“著鞭跨马涉远道”,其跃跃欲试之态宛然如在目前。显然,李白对自己入京的前景是充满乐观的。他把自己的出山和晚年得志的朱买臣联系起来,既鄙薄了那些鼠目寸光的世俗小人,又暗示了自己将不虚此行。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二句,联想自然,豪兴四溢。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两句,表现了李白乐极忘形的神态和自负自信的心理,完成了诗人形象的最后刻画。诗情至此,也犹如蕴蓄已久的波涛,异峰突起,把感情波澜推向高潮。

              这首诗叙事完整、简洁、凝炼,从归家到离家,一气写来,动人地再现了李白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二句,更是描写刻画李白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千古名句。而感情曲折,起伏有度,既见正面的铺写,又着间接的烘染,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跌宕多姿,赋予全诗强烈而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