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行
诗词简介: 李白一向支持正义战争,并想到沙场建奇勋。此诗为什么借思妇遗恨,表达反战思想呢?因为他通过实地考察,已发现安禄山图谋叛的迹象。天宝年间,安禄山为了邀功,不断向兄弟民族挑起战争。遭到少数民族的联合反击。天宝十载,就将安禄山的六万大军“杀伤殆尽”。此诗反对的是安禄山的不义之战,它给双方都带来重大牺牲和痛苦。诗人也看到,安禄山破坏边境安宁,出于叛乱野心,因对“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指安) 深表忧虑。又 “心知不得语”,因说寒潮袭击黄帝战胜蚩尤的轩辕台,似有蚩尤一类凶物作乱的征兆。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 《 běi fēnɡ xínɡ 》《 北 风 行 》.[ tánɡ ]. lǐ bái..[ 唐 ]. 李 白 .zhú lónɡ qī hán mén , ɡuānɡ yào yóu dàn kāi 。烛 龙 栖 寒 门 , 光 曜 犹 旦 开 。rì yuè zhào zhī hé bù jí cǐ , wéi yǒu běi fēnɡ hào nù tiān shànɡ lái 。日 月 照 之 何 不 及 此 , 唯 有 北 风 号 怒 天 上 来 。yàn shān xuě huā dà rú xí , piàn piàn chuī luò xuān yuán tái 。燕 山 雪 花 大 如 席 , 片 片 吹 落 轩 辕 台 。yōu zhōu sī fù shí èr yuè , tínɡ ɡē bà xiào shuānɡ é cuī 。幽 州 思 妇 十 二 月 , 停 歌 罢 笑 双 蛾 摧 。yǐ mén wànɡ xínɡ rén , niàn jūn chánɡ chénɡ kǔ hán liánɡ kě āi 。倚 门 望 行 人 , 念 君 长 城 苦 寒 良 可 哀 。bié shí tí jiàn jiù biān qù , yí cǐ hǔ wén jīn bǐnɡ chá 。别 时 提 剑 救 边 去 , 遗 此 虎 纹 金 鞞 靫 。zhōnɡ yǒu yì shuānɡ bái yǔ jiàn , zhī zhū jié wǎnɡ shēnɡ chén āi 。中 有 一 双 白 羽 箭 , 蜘 蛛 结 网 生 尘 埃 。jiàn kōnɡ zài , rén jīn zhàn sǐ bú fù huí 。箭 空 在 , 人 今 战 死 不 复 回 。bù rěn jiàn cǐ wù , fén zhī yǐ chénɡ huī 。不 忍 见 此 物 , 焚 之 已 成 灰 。huánɡ hé pěnɡ tǔ shànɡ kě sāi , běi fēnɡ yǔ xuě hèn nán cái 。黄 河 捧 土 尚 可 塞 , 北 风 雨 雪 恨 难 裁 。
- 《北風行》.[唐].李白.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紋金鞞靫。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烛龙栖息在寒门,目光好象朝日开。日月为什么照不到这片土地,只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如席大,纷飞吹落在轩辕台。幽州思妇在隆冬腊月,不歌不笑双眉低摧。风雪倚门远望征人,思君在苦寒长城实可悲哀。离别时提剑救边而去,留下这虎皮文金箭袋。内有一双白羽箭表衷情,如今已蜘蛛结网尘埃埋。双箭空在,征人战死再不回来。不忍见此遗物,忍痛焚为灰。黄河捧土尚可堵塞,北风飞雪恨难剪裁!
- ①北风行:乐府旧题。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此诗虽拟旧题,但有独创性,内容更为深广。
②烛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栖息在北方严寒之地的寒门,人面蛇身,身长千里,目发巨光,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吹气为冬,呼气为夏。北方太阳照不到的地方,烛龙把那里照亮。见《山海经·天荒北经》、《淮南子·坠形训》。经睁眼代替了太阳,因说光耀犹旦开。
③此:指诗中思妇所在地。
④燕山:山名,在今天津市市蓟县东南,东经玉田、丰润县,直达海滨。绵亘数百里。但这里的燕山,概称燕地之山。轩辕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⑤幽州:在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北部一带。双蛾:即双眉。古人惯用蛾眉形容女子眉毛之美。
⑥鞞靫(bi chai):箭袋。
⑦裁:这里指止、减。 - 【集评】 明·谢榛:“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诗家直说》卷一)清·王夫之云:“前无含后亦不应,忽然及此,则虽道闺人,知其自道所感。”(《唐诗评选》卷一)清·吴瑞荣:“雪花如席,自属豪句,看下句接轩辕台,另绘一种舆图,另成一种义理。严冲甫訾为无此理致,是胶柱鼓瑟之见。太白诗如‘白发三千丈’,‘愁来饮酒二千石’,俱不当执文义观。”(《唐诗笺要续编》)今·詹瑛:“诗云‘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叹蛾摧。’当是写实,此诗盖天宝十一载严冬,太白于幽州作。”(《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北风行》为乐府古题,多写北风雨雪、行人不归之事。李白此诗也采用了这类题材,但思想意义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较大提高。诗的前六句极写北地的苦寒。作者先从北地所无着眼,描绘出一幅神奇怪诞的画图:极北之地,一片黑暗,只有当烛龙睁开眼时,从它眼中发出的光耀才形成这里的白天(神话出《淮南子》)。由此可见,这里没有日月之光;既无日月之光,则其寒冷的程度可想而知。接着,作者又写此地所有,拈出了北风和雪花。“号怒”写风之声,“天上来”写风之势,而“大如席”则以夸张之词,力状雪花之大。试想,以如此狂怒之风,吹动如此巨大的雪花,该是一种什么景象?又该有多么寒冷?“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里,作者通过一无一有,相互对照,又相辅相成,将北地之寒突出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八、九字长句的使用,又造成了一种势不可当的威猛气势,令人读来,惊心动魄。“幽州思妇”四句,转写北地的人物情思。“幽州”、“十二月”,点明具体地点和时令,与上文的严寒气氛紧相衔接;而“停”、“罢”、“摧”、“望”四个连续性的动作,则深刻地揭示了这严寒给思妇带来的内心变化:此地苦寒,比这更偏北的长城更苦寒,此时此际,她哪还有心歌笑呢?她怎能不为置身于塞外风雪之中的丈夫感到悲哀呢?悲哀之余,转生追忆:“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提剑救边”,见出丈夫出征时的豪勇、矫健,遥启下文为国捐躯一事;“金鞞靫”(箭袋)则是挂于房内、引起思妇由追忆转生伤感的触发物。她由箭袋自然联想到袋内之箭,而那箭上已布满了蛛网和尘埃,显见丈夫离家已经很久了。亲人离别本是令人伤感之事,何况离别已如此之久;何况在离别已久的情况下看到了丈夫的遗物,而且上面已蛛网尘结,全不是旧日模样;更何况遗物空在,而“人今战死不复回”了。
睹物思人,她怎能不感到万般凄凉呢?“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故作绝决之语,愈发见出思妇内心悲之已甚,伤之已绝,哀之已极;此悲、此伤、此哀在那风号怒、雪飘飘的冰冷世界中化为一“恨”,在思妇看来,即令捧土可塞住汹涌澎湃的黄河,此“恨”也是永难消释的。末句点出“北风雨雪”,关合题目,回应篇首;以“恨难裁”作结,遥承篇中“良可哀”一语,突出浓郁的悲剧气氛,从而使得全篇悲恨之情与苦寒之境紧密融合,阔大的气势与沉重的描写互为表里,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他对现实亦很关心。《北风行》一诗即是明证,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曰:“诗云:‘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当是写实,此诗盖天宝十一载严冬太白于幽州作。”詹说甚是。李白《北风行》一诗当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冬在幽州作。据《资治通鉴》记载,其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天宝四载九月)。“安禄山屡诱奚、契丹,为设会,饮以莨菪酒,醉而阬之,动数千人;函其酋长之首以献,前后数四”(天宝九载十月)。“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奚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天宝十载八月)。此诗所写当即天宝十载(751)安禄山率六万人进攻契丹,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之事。天宝十一载(752),李白北游幽州,目睹安禄山开启边衅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他深为战争的罪恶、人民的痛苦所动,作《北风行》一诗表达其对不义战争的愤怒控诉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北风行》是乐府旧题。萧士赟注曰:“乐府有时景二十五曲,中有《北风行》。”《乐府诗集》卷六十五列入《杂曲歌辞》,收鲍照、李白诗各一首。云:“《北风》,本卫诗也。《北风》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雱。’传云:‘北风寒凉,病害万物,以喻君政暴虐,百亲不亲也。’若鲍照‘北风凉’、李白‘烛龙栖寒门’,皆伤北风雨雪,而行人不归,与卫诗异矣。”李白此诗虽用乐府旧题,但诗人却不是一般地反映它原有的“咏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主题。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掘深化,使此诗在思想意义上远远超出了原有主题。诗的前六句,极力描写幽州之地的苦寒气候。这一方面是为了关照乐府诗题《北风行》的特点;另一方面亦为诗中主人公抒发悲愤难抑之情设置环境,并作气氛渲染。“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此两句用古代神话《淮南子·坠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睁眼)为昼,瞑(闭眼)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又:“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高诱注:“积寒所在,故曰寒门。”因神龙睁眼为昼,闭眼为夜,故云“光耀犹旦开”。诗人开篇就发挥神话对于读者的魔力,以其离奇怪诞吸引读者。“犹”字逗引出“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二句。开篇四句写极地严寒没有阳光,那里白天尚可靠烛龙照亮。为什么这幽州之地不仅没有日月照临,也丝毫没有光明和温暖呢?这四句夸张地暗喻了安禄山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处境。“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燕山”,在今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河谷直至山海关,大致成东西走向。此乃概举燕地之山,犹秦山、楚山之类,非专指一山。“大如席”,形容雪片之大。“轩辕台”,遗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这两句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把幽州严寒的特征进行“特技处理”,使人对此产生极深的印象。“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文学夸张的范例,稍有文学修养的人都知道这一名句。谢榛《四溟诗话》评曰:“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吴瑞荣《唐诗笺要续编》云:“雪花如席,自属豪句,看下句接轩辕台,另绘一种舆图,另成一种义理。严冲甫訾为无此理致,是胶柱鼓瑟之见。太白诗如‘白发三千丈’、‘愁来饮酒二千石’,俱不当执文义观。”此诗从“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句到“片片吹落轩辕台”句,诗人放笔挥洒,大胆夸张,笔势流畅奔放,造成了气象雄浑的艺术世界。诗篇至此,气氛已造足,人物终于登场了。“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四句,“双蛾摧”,指双眉低垂。“蛾”,蛾眉,女子细长娟秀的眉毛。主人公是一位思妇,她在这北风怒号、大雪弥天的日子里,独倚柴门,蛾眉不展,由眼前匆匆而过的行人想到了自己思念的丈夫。诗人虽未直笔写长城苦寒之状,但由思妇身在极端苦寒之境,而为远方的丈夫担忧,读者便自可想见。故前面环境的描写确是一处巧妙伏笔,诗人于细微处亦具匠心。这短短四句28字,作为叙事,它明确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为抒情,它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心理活动,甚至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人物性格的极大变化:这位女子从原先在丈夫前的那个活泼可爱的娇妻一下子变为现今站在读者面前的愁肠百结、忧心忡忡的思妇。诗人对此仅以“停歌罢笑双蛾摧”七字绘出,且形象生动,绝无概括呆板之嫌。“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与下文所写其夫已死的“人今战死不复回”略有龃龉之处,不知何因,暂付阙如。“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二句,思而不见,后文更言其夫已死,所以只能寄情遗物。睹物思人,她眼前浮现出丈夫挺身而起、义无反顾的勃勃英姿。那时,她毫无料到丈夫竟一去不归,这就更引起读者对思妇的深深同情。“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四句,丈夫离家日久,囊中羽箭已蛛网尘结;虽如此,箭尚在。而人却“不复回”。既如此,“箭”也就“空在”了!“空”,是箭无所使用的悲哀,更是思妇希望失落的悲哀,是她绝望时的悲泣。“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思妇不是那种能够高声哀嚎的女子,她有极度的悲愤,但她把痛苦深藏于心。把羽箭焚成灰,虽是诗人高度夸张,却深刻地揭示出思妇悲痛欲绝的心情。诗的末尾,敲响了整个乐章的最强音:“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多么惊心动魄的夸张比喻! 这是思妇强压不住的感情爆发!以黄河可塞、风雪难裁来表达思妇的悲愤,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量。以“北风雨雪”的具体艺术形象结束全诗,情味隽永。且全诗以景起,以景结,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 李白这首诗,王琦认为是模仿鲍照的《北风行》写的。他说:“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见王琦注《李太白集》)郭茂倩《乐府诗集》将这两首诗收入“杂曲歌辞”,并说明:它们“皆伤北风雨雪,而行人不归”,与《诗经·卫风·北风》作意不同。李白的《北风行》,不仅迥异于《诗经》中的《北风》,即使与鲍照《北风行》相比,虽有仿照,但其思想内容与表现技巧,均有青胜于蓝之处。李白此诗,起势突兀:“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诗人运用丰富想象,借助神话传说,描绘了 一个奇异而严寒的境界。 这二句出自《淮南子·形训》:“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高诱注:“蔽,至也。委羽,北方山名也。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形训》中还说:“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高诱注:“积寒所在,故曰寒门。”这个传说故事是说,烛龙是个人面龙身而无足的神,栖息于极北严寒的地方,终年不见太阳,只以它的视瞑吹呼区别昼夜冬夏,只依靠它所衔之烛发出光亮。在这极北的寒门,是个“日月照之”而“不及”的地方。此处见不到日月,所能见到的只有从天而降的怒号北风。接着,由“寒门”引出幽燕地区。这个地区的冬季也极寒冷,请看“寒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隆冬的燕山,雪花纷飞,飘落在轩辕台上。轩辕台的遗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乔山上。以上六句,极写幽燕地区的苦寒。又由末二句的“燕山”和“轩辕台”引出“幽州思妇”。“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这四句诗描写了幽州的一位思妇,在寒冬腊月,因天冷而思念起远在长城的丈夫要受冷挨冻,心情十分悲苦。作者通过几个动作: “停歌”、“罢笑”、“双蛾摧”的描摹,将其收敛笑容、双眉紧蹙的忧愁神情,生动地表现出来。她口夜倚门盼望出征的丈夫早日归来,但始终不见其身影。长城的苦寒比起幽州,更不堪忍受,每当想起严寒对丈夫的折磨,她内心无限悲痛!思妇又回忆起丈夫为援救边塞、慷慨提剑远征时的情景。临别那天,他给妻子留下了 一个饰有虎纹的箭袋和一双白羽箭。但因丈夫离家日久,箭和箭袋上已结下了蛛网、落满了尘埃。而今“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睹物思人,思妇格外伤心。她不忍再见这些遗物,以增悲愁,于是将其焚毁。至此,思妇痛苦、绝望之情,已表露无遗,然而,她内心的怨恨并未减少:“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捧土,出自《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孟津,为黄河的一个渡口,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原意是说,捧土以堵塞孟津是不可能的。而李白在此,反其意而用之,强调黄河捧⼠尚可堵塞,以反衬思妇怨恨之深,难以消除。它象漫天飘飞的雪花,无边无际;它象凛冽怒号的北风难尽难休!《北风行》这首诗,在表现技巧上,除了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外,大胆地夸张,也是一个显著特点。“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捧土尚可塞”,虽是极度的夸张,但仍令人可信,正如鲁迅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漫谈“漫画”》)“黄河捧⼠尚可塞”,在生活中虽是决不可能之事,但它用以反衬思妇怨恨情绪之大,却是真实的,可信的。以上两个特点在鲍照的《北风行》中是欠缺的。李诗富于想象、夸张,而鲍诗是写实,他在诗中只描写“京洛女儿”因情人外出不归而独守空闺,心中无限伤悲。在表现这位思妇的感情方面,也不如李白那样曲折细腻。杜甫评李白诗说:“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确实是吸取了庾信之清新,鲍照之俊逸等长处,凭借着自己的文学天才,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夸张,将诗歌创作推向浪漫主义的高峰。〔注〕 ①双蛾:双眉。古代以蚕蛾的两个触角比作女子的眉毛。摧:即悲摧,悲伤的意思。②鞞靫(bing cha饼叉):刀鞘与箭鞘。本诗中偏重说箭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