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2018-09-13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此为组诗,共七绝十一首,作于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永王名李璘,玄宗第十六子。安史乱起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长安沦陷,玄宗奔蜀。七月甲子(十二日),肃宗李亨于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但消息一时未达于玄宗,故是月丁卯(十五日)玄宗仍于幸蜀途中颁发制书,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以永王为山南东、岭南、黔中、江南西四道节度都使,江陵大都督;同时任命了盛王李琦与丰王李珙。永王既受命,遂在江陵一带召募将士,补署官员,积聚财赋,当年十二月引水师东下,趋广陵,即诗题所谓“东巡”。岁暮,军次寻阳。其时李白正隐于庐山屏风叠,永王屡召之,白乃下山入幕。次年正月,白在军中有此作。组诗以赞颂永王为主旨,并自抒其抗敌报国之情。第一首总摄全局,以“天子遥分龙虎旗”一句揭明永王系受命于玄宗而引师东巡。“天子”谓玄宗;“龙虎旗”建于军中,象征兵权;“遥分”正指上年七月玄宗分任诸王事。前人于此多有误解,以为“天子”指肃宗,其说既悖于“遥分龙虎旗”之史实,且与诗旨不合,故不可取。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唐].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 《 yǒnɡ wánɡ dōnɡ xún ɡē shí yì shǒu · qí yī 》 
    《 永   王   东   巡  歌 十  一 首   · 其 一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ǒnɡ wánɡ zhēnɡ yuè dōnɡ chū shī , tiān zǐ yáo fēn lónɡ hǔ qí 。 
    永   王   正    月  东   出  师  , 天   子 遥  分  龙   虎 旗 。 
    lóu chuán yì jǔ fēnɡ bō jìnɡ , jiānɡ hàn fān wéi yàn wù chí 。 
    楼  船    一 举 风   波 静   , 江    汉  翻  为  雁  鹜 池  。 
     
  •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一》
    .[唐].李白.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永王在至德三载三月出师东巡,天子宣他遥分龙虎之旗委以重任。
    永王的楼船听过之处,波涛汹涌的长江和汉水,顿时变得像雁鹜一样风平浪静。
     
     
  •  
    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统义,是春秋笔法。
     
    “天子”句:谓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远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风波:指乱象。
     
    “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雁鹜池,王琦注:《太平御览》:《图经》曰:梁孝王有燕鹜池,周围四里,梁王所凿。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反唐。次年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行经汉中(今陕西汉中)时,下诏以他的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使,兼江陵大都督。同年七月到九月间,李璘至襄阳、江陵等地,以平乱为号召招募将士数万人。当时玄宗在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自立,对李璘的这种行动很疑忌,就命令李璘到四川去。李璘不从。至德元年(756),李璘率舟师沿江东下,经九江庐山时,聘已经退隐的李白参加幕府。激于爱国热情和济世之心,李白接受了邀请。这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即为任王府幕僚时所写。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正月,即至德二年(757)正月。东出师,指李璘率军沿江东下平叛一事。这里的“天子”仍然是指已成为太上皇的李隆基。因为所谓的“遥分龙虎旗”是指玄宗在避乱蜀中的途中授权太子及永王、盛王、丰王等领兵平乱这件事。“龙虎旗”便是握有兵权的将帅之旗。这二句用寥寥数字点明了人物、时间、事件和前因。因为作者立意要写的是一组记载史实的诗篇,故此不得不利用诗歌中最为忌讳的平叙手法。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在道清事件以后,用倒置手法在叙述原因时补上了动、静两种形象。“遥分”使读者想见那位衰老颓丧的玄宗皇帝正迟缓地挥动着僵直的两臂发号施令的形象。用“龙虎”二字,更是使笔写的干巴巴的旨令变成了有色彩有形象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楼船,高大的战船。江汉,长江和汉水,指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地区。雁鹜池,是西汉梁孝王在开封为饲养供观赏的禽类所凿的池,周围四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永王一举义师,战乱的风波就将立刻平息;象汹涌的江汉之水一样混战争斗的地方,随着永王大军的到来将变得如供观赏游乐的雁鹜池一样平静、安然。这后二句虽然在本质上与前二句一样,同是在叙述一种行动,在预测这一行动的结果。但使人振奋,给人以新奇之感的是,作者恰当而巧妙地推出了两组相关的物象。“楼船——风波”,“江汉——雁鹜池”。这实际上不仅仅是两组相关的客观物象对应,重要的还在于它们又都是主观意象的对应。不是么?“楼船”成了正义之师的化身,“风波”显示了叛军的行为。汹涌的“江汉”是当时局势,安宁美好的“雁鹜池”则是作者设想的战后和平生活的意趣。
     
     
  •       安史乱起, 形势急剧恶化,李白暂且避居於庐山, 即所谓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然而他对这样的时局并不能漠然处之,功成身退是他的重要思想, 自然不会功未成而身先退, 只要有机会,他还是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所以当永王李璘派人到庐山屏风叠请他出山时,他即欣然相从,进入永王水军, 并为之写下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事败被捕后,自称是为永王部下所“迫胁”,这当然是遁词,不足为凭,东巡歌可以证明他完全出于自愿, 而且很想藉以大干一番。从这第一首就可以看得出来。
     
         “永王正月东出师, 天子遥分龙虎旗”,首二句叙事纪实;但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再加上战乱, 因此信息不能及时掌握,这纪实的诗句与史实也就有些出入了。诗写的是至德元载正月,这时天子已经是永王的哥哥李亨肃宗了,但诗中的 “天子”却仍指唐明皇(此时已成了太上皇)。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自范阳起兵, 次年六月八日潼关失守,六月十一日夜唐明皇逃出长安向成都进发。临走时将太子李亨留下来,以控制北方局势。

             刚过一个月,七月十二日李亨就在灵武称帝,夺了乃父的帝座。就在肃宗上台的时候, 唐明皇不知底细,还在部署作战方案, 听房琯的主意, 分兵四路: 太子守北方, 盛王守东南, 丰王守西北,永王守中南, 永王为江陵府都督, 统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节度大使。永王九月到江陵, 见江淮为富庶地区, 以为可以据此争夺帝座, 便于当年十二月率水师东下, 直趋广陵。李白当是次年正月入水军的,所以东巡歌写的都是春日的情况。诗中所说龙虎旗,是指住都督及节度大使事,所谓 “遥分龙虎旗”,如果说的不是来自成都的唐明皇,而是误以为来自灵武的唐肃宗,那么他便已知肃宗即位事,但却不知道肃宗对永王的态度, 以为维持唐明皇的分封。不管李白怎么理解这个“天子”,从诗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永王水师东下是堂堂正正的, 不是叛逆的举动。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这后两句写的是愿望,也是祝愿。永王麾师东下,是图谋帝位,但是李白从璘的目的却是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所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其二)、“长风挂席势难迴, 海动山倾古月摧”(其八)和本篇的“楼船”句, 都可以证实这一点。同时,从末尾的“雁鹜池”,也可以看出李白并无帮助永王夺取帝位的想法,因为这里用的是梁孝王的典故。梁孝王刘武是汉文帝的儿子,为窦太后所出。吴楚齐赵七国反叛时, 梁孝王守睢阳, 东拒吴楚, 立下大功,赏赐不可胜数, 于是广治宫室,建梁园(亦称兔园)方三百里,延揽文士如司马相如、枚乘等入苑, 优游其中。梁园有雁池, 池中有鹤洲、凫渚 (见 《西京杂记》)。李白把永王比作梁孝王,希望永王能像梁孝王在平七国之叛之中立功那样, 为平息安史之乱尽力,将来把江汉变成梁园似的, 自己也可以如司马相如和枚乘那样,过着优闲的文士生活。这和他功成身退的思想正相一致。他寄希望于永王的,也只是像梁孝王那样,并没有祝愿他登上帝座,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称 “少帝长安开紫极, 双悬日月照乾坤”, 只承认二帝, 并无意推永王当第三位君主。
     
           这首纪事和祝颂的诗,节奏轻快,情调高昂,充分表现出李白在动乱年代的政治态度、思想感情以及他的豪放性格。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