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2023-10-25 可可诗词网-李白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此诗作年不详。《关山月》为乐府旧题。此诗主题与前人所作相同,皆写征人远戍,离人相思之苦以及征人思归之情。前四句写边塞景色,“浑雄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为历来传诵之名句。中四句写边地征战无人生还,沉痛苍凉。末四句写征人设想思妇想念自己,思归之情更深一层。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 ɡuān shān yuè 》 
    《 关   山   月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mínɡ yuè chū tiān shān , cānɡ mánɡ yún hǎi jiān 。 
    明   月  出  天   山   , 苍   茫   云  海  间   。 
    chánɡ fēnɡ jǐ wàn lǐ , chuī dù yù mén ɡuān 。 
    长    风   几 万  里 , 吹   度 玉 门  关   。 
    hàn xià bái dēnɡ dào , hú kuī qīnɡ hǎi wān 。 
    汉  下  白  登   道  , 胡 窥  青   海  湾  。 
    yóu lái zhēnɡ zhàn dì , bú jiàn yǒu rén hái 。 
    由  来  征    战   地 , 不 见   有  人  还  。 
    shù kè wànɡ biān yì , sī ɡuī duō kǔ yán 。 
    戍  客 望   边   邑 , 思 归  多  苦 颜  。 
    ɡāo lóu dānɡ cǐ yè , tàn xī wèi yīnɡ xián 。 
    高  楼  当   此 夜 , 叹  息 未  应   闲   。 
  • 《關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一轮明月在巍巍天山间升起,出没在苍茫的云海之中。浩荡长风,吹 过几万里关隘山岭,来到这玉门关外的边塞。汉高祖出征匈奴,曾被围 困在白登山七天。青海湾畔,吐蕃的军队也在虎视眈眈,有所企图。这 边塞之地,从来都是战争频繁的地方,看不到有几个人能够生还。守卫 边疆的将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色,思念家乡,脸上都是一片愁苦的颜色。 他们在想:妻子守在自家高楼上,看着这样苍茫的月色,应该在不住地叹 息吧。
  • ①天山:即今甘肃、青海间的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又祁连山与今新疆境内的天山相连,故称。


    ②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因古代西域经此输入玉石而名,和西南的阳关同为当时通西域的门户。出玉门关为北道,出阳关为南道。


    ③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山上有白登台。据《汉书·匈奴传》载,匈奴冒顿曾围困汉高祖于白登,七日乃解。此处用其典。


    ④窥:窥探。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东北部。隋时属吐谷浑,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吐蕃灭吐谷浑。此后吐蕃屡屡于青海附近与唐军作战。


    ⑤二句用徐陵《关山月》“思妇高楼上,当窗未应眠”意。闲:一作“还”。
  •        唐李白的乐府诗。《关山月》为乐府古题。全诗是: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天山,指今甘肃西北部的祁连山,匈奴人称天为祁连。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东。青海,湖名,即今青海湖。诗中描写了战争造成的巨大牺牲,反映了戍客、思妇的痛苦。意境雄浑深远。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李白这首传诵千古的五言古诗,用的是乐府旧题,写的却并不局限于古辞的“伤离别” (《乐府古题要解》),而是在巨大的时空框架中,更揭示出无穷的边塞战祸带给人民极其深重的灾难,含而不露地表达了对唐玄宗逞威边远的非议。

             开头四句,从征人的观感描绘苍茫空阔的边塞景象。“明月出天山”,发语突兀,令人惊奇,因为按照内地人们的视角习惯,月亮总是从东海或东山升起的,怎么会从我
    国西部的天山上升起呢?原来诗人用逆折之笔,写“戍客望边色”之景,而这戍客是远在玉门关外的。所以看似离奇,细思合理,其中已经包含着征人回首东望的内涵。这四句,从现实景象着笔,以关、山、月为主景,以云海、长风为陪衬,描绘出一幅雄奇壮阔的边关山月图,气象恢弘,氛围苍凉,既表现出天山边塞的特异景色,又含蕴着征人东望的特殊感受。

          接着四句,由征人的慨叹抒写古今战争带给征人的巨大灾难。“汉下”句,是对古来的边塞战争进行以点代面的概括描写; “胡窥”句,是对唐代的边塞战争进行以点代面的概括描写。汉、唐都是封建大帝国,汉高祖、唐玄宗又都是爱好边功的皇帝,很有代表性。历代这类战争的胜败,并不在征人思虑的范围之内,他所慨叹的只是“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十个字,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强调了古今战争造成不知多少人的流血牺牲,当前的边塞战争自然也不例外。选材典型,概括深广,用语精警,写情沉痛。

          结尾四句,紧承上文,由历史的慨叹落到现实的悲思,进层描写征人思归的推想,揭示战争带给征人及其家属的痛苦。“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至此方才点明开头四句所写的边塞景象全由“戍客”所望而来,中间四句所写的战争情景全由“戍客”所思而来,从而由人及己,引发出思念家乡而难归、内心痛苦脸多愁容的描写。从而,使得主题更深化了一层。
  •      《关山月》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诗的开头四句描写包括关、山、月三种景色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缓缓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已被风沙层层封闭……诗人正是以这样一幅荒凉苍茫的万里边塞图来引发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边塞战争的景象和战场的悲惨残酷: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汉下”、“胡窥”二语,极具概括力,巧妙地点出了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彼此争夺的征战之地,由此引出 “古来征战几人回” 的沉痛叹息。从而自然过渡到后面的描写: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血雨腥风的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呢?进而诗人推想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应该也是正在窗前彻夜难眠,叹息不已吧。这末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用的是同一写作技法。

              这首诗纯朴自然,带有北方民歌的韵味,体现了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诗人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一落笔便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浩茫的境界,俯仰古今,气势雄浑豪壮。
  •       诗的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塞图景。明月从天山升起,浮在苍茫的云海间,从东到西的浩浩长风,掠过中原大地,横度玉门关而来。这是身在西北边疆的将士们,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景象。征人东望“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这些边塞特有的自然现象,便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怀念家乡的情绪。

       “汉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启下,展示广阔的边塞征战的景象。因为无休止的战争,使得出征的战士,几乎看不到有人能够生还,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痛苦。
    最后四句写守边的将士们面对眼前景象,个个都因想念家乡而愁眉苦脸,并且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也在不停地叹息。

          诗人漫不经心地写出一幅万里边塞图,却把征战的景象和征戍者的心情描写得真实自然,极其深沉地表达了将士们思念家乡的心理,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带来的巨大痛苦。运用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融合思乡别情,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也许只有李白才能做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