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2018-07-22 可可诗词网-其他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首诗是写重阳节登高时,邀请朋友刘明府来饮酒叙情之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 jiǔ rì dēnɡ wànɡ xiān tái chénɡ liú mínɡ fǔ 》 
    《 九  日 登   望   仙   台  呈    刘  明   府 》 
    .[ tánɡ ]. cuī shǔ.
    .[ 唐   ]. 崔  曙 .
    hàn wén huánɡ dì yǒu ɡāo tái , cǐ rì dēnɡ lín shǔ sè kāi 。 
    汉  文  皇    帝 有  高  台  , 此 日 登   临  曙  色 开  。 
    sān jìn yún shān jiē běi xiànɡ , èr línɡ fēnɡ yǔ zì dōnɡ lái 。 
    三  晋  云  山   皆  北  向    , 二 陵   风   雨 自 东   来  。 
    ɡuān mén lìnɡ yǐn shuí nénɡ shí , hé shànɡ xiān wēnɡ qù bù huí 。 
    关   门  令   尹  谁   能   识  , 河 上    仙   翁   去 不 回  。 
    qiě yù jìn xún pénɡ zé zǎi , táo rán ɡònɡ zuì jú huā bēi 。 
    且  欲 近  寻  彭   泽 宰  , 陶  然  共   醉  菊 花  杯  。 
  •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
    .[唐].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
    關門令尹誰能識,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汉文皇帝修建高高的望仙台,今日登临时天边曙色刚散开。
    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
    像关门令尹谁能够认识清楚,仙翁河上公一去便不再返回。
    远求神仙不如就近寻彭泽宰,一起畅饮共为重阳菊花干杯。
  • ①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汉文:即汉文帝刘恒,本是英明贤主,但也崇信仙道。高台:即望仙台。

    ③三晋: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所分,史称三晋,包括今山西,河南北、中部,河北西南部。云山:指太行山、吕梁山,都走向北,且在望仙台北。二陵:崤山中的二陵,北陵为夏后皋之墓,南陵为文王避风雨地。

    ④关门二句:意为神仙之事虚妄荒诞,实不可求。关门令:指老子在世时函谷关关守,名尹喜,即关尹,后不知所终。河上仙翁:即河上公。去不回:意为杳茫难求。

    ⑤彭泽宰:陶潜,曾任彭泽令,令即明府,这里借指刘明府。陶然:欢乐。菊花杯:指九月九日饮菊花酒。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望仙台在陕西鄠县西三十里。相传为汉文帝所筑。以观望仙人河上公,故名。刘明府: 唐时称县令为明府,刘明府即姓刘的县令。据考,刘明府名刘容。

           本诗是一首投赠和怀古的诗。望仙台在陕西境内,三晋,二陵在山西境内,登台远眺,俱入眼底。故本诗开首说: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所以作者于这一天登上了望仙台。“三晋云山皆北向”是登高远望所见的山峰及其走向。“二陵风雨自东来”这句诗源于《左传》: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因为“二陵”在望仙台之东,故云“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关门令尹是指把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史记·老庄韩列传》上说: “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前句的意思是说,像尹喜那样能看出老子将隐的人再也碰不到了。“河上仙翁”即河上公,传说为汉文帝讲老子,后仙去。后句的意思是说像河上公那样的仙人也一去不复返了。“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是说自己想于重阳节这天就近找到刘明府,一起畅饮一番菊花酒。

            这首诗含有讽刺历代帝王迷信神仙、贪恋长生的意思,同时也表现了自己的超脱豁达的心态。最可贵的是它的议论描写,能切景切时也切情。
  •        诗题中的九日即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登高赏菊是唐代已有的风俗,望仙台是地点。据《太平寰宇记》载:望仙台在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西南。刘明府中的“明府”是唐代对县令的尊称。

        首联交待地点和时间。地点在汉文帝修筑的望仙台,时间是九日的黎明。颔联写在望仙台看到的景象。三晋的山峰云雾缭绕是南北走向,崤山二陵处在东来的风雨中,意境很开阔。颈联用典,望仙台是文帝为望河上公而筑,河上公赠给文帝的书是《老子》。当年的守关令尹有谁能识别,那河上仙翁也一去不再返回。诗人就近用典,直接联系望仙台而写。尾联由神话、史实归到题目中的刘明府。意为在附近找寻陶潜般的县宰,快活地痛饮菊酒叙情怀。用彭泽宰贴切地比喻刘明府的身份和品格,又用陶渊明醉酒菊丛暗写请刘明府饮酒叙情之事,表明诗人与刘明府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这首诗有时间、地点、人物、典故,畅顺严谨,确是一首好诗。
     
  •             这是一首登览感 怀之作。据《太平寰宇记》所 载,望仙台在陕州陕县(今属 河南三门峡)西南,为汉文帝 刘恒所筑,以望祭河上公。 “河上公”何许人?据晋朝人 葛洪《神仙传》所载:河上公 者,不知其姓名。汉文帝时, 在黄河岸边结草为庵,研究 《道德经》颇有造诣。而为史 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其思想 基础恰好也是老庄哲学,于 是,文帝常以治国安民之策向 这位道家高人请教。文帝所 筑望仙台经历了八个世纪的 沧桑,至唐玄宗开元间,又迎 来中国历史新的鼎盛期,它是否要向登临者诉说什么?诗以纪事发端,点 出望仙台本事。用“曙色开”三字总写高秋气象,既表现出登高台人久抱 抑郁,情思忽得一畅,又为以下写景张本,使远山近谷历历如见,把读者引 进独特的诗境之中。颔联景语,具体展示望中所见,是全诗的精彩之笔, 不仅有由远及近的层次布置,而且“三晋云山”的实写与“二陵风雨”的虚 拟交相辉映,暗传出肉眼看不见、画笔描不出的历史风云,颇有“登高壮观 天地间”的苍茫气象,故前人称赞说:“形势物候俱确切,不独诗格雄健。” 颈联就函谷关和望仙台抒怀。昔日老子因关门令尹的挽留在函谷关著 《道德经》的故事已成陈迹,望仙台上亦不见河上公的踪影,登高远望,顿 生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之慨。故前人又称赞说:“读此诗,见先生有上下古 今、旁若无人之致。”诗的尾联以菊花杯邀刘明府共醉作结,补足题旨。唐 人称县令为明府,刘明府当为陕县县令。重九之日,应尽地主之谊。
     
              这首诗在唐代七言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人曾推举唐人七 律诗的压卷之作,有人举出沈佺期的《独不见》标志七言律的形成,但它有 可挑剔之处。有人举出崔颢的《黄鹤楼》因李白搁笔而举世熟诵,但它颔 联该对仗而不对仗,与七律的正格不合。这样一来,崔曙这首写于盛唐初 期的佳作,就以其名语浑成、格法典重成为公认的范本和七律成熟的标 志。至于杜甫继有更高造诣,那是后话。这首诗提供的创作经验是多方 面的。即以所谓“制题”论,就十分典型:首二句“台”字、“登”字,三、四句 “望”字,五、六句“仙”字,七、八句“明府”、“九日”。因九日及菊花,因菊花 及陶,非泛及也。(参阅方东树《昭昧詹言》)堪称一气转合,就题有法。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